四书类 論語疏證   》 第51節:雍也篇第六(5)      楊樹達 Yang Shuda

  《淮南子?齊俗篇》曰: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見。太公問周公曰:“何以治魯?”周公曰:“尊尊親親。”太公曰:“魯從此弱矣。”周公問太公曰:“何以治齊?”太公曰:“舉賢而上功。”周公曰:“後世必有劫殺之君。”其後齊日以大,至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魯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按此說與《說苑》小異而大同。)
  《左傳?閔公元年》曰:齊仲孫湫來省難。仲孫歸,公曰:“魯可取乎?”對曰:“不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將亡,本必先顛,而後枝葉從之。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
  又《昭公二年》曰:晉侯使韓宣子來聘;觀書於大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
  《禮記?禮運篇》曰:孔子曰:“嗚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捨魯何適矣?”
  又《明堂位篇》曰:凡四代之服器官,魯兼用之。是故,魯,王禮也,天下傳之久矣。禮樂刑法政俗,未嘗相變也。天下以為有道之國,是故天下資禮樂焉。
  樹達按:齊為霸業,魯秉周禮,則王道也。齊一變至於魯,由霸功變為王道也。《禮運》以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六君子為小康,(見捲三《子謂韶章》引。)是王道為小康也。魯一變至於道者,由小康變為大同也。《禮運》言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此道正彼文所謂大道矣。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顔淵篇》曰: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樹達按:此皆孔子正名之義也。觚可不觚則名實亂矣。孔子即小物而興感,豈拘拘於一器一物之形製雲爾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則與觚不觚者異矣。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孟子?萬章上篇》曰: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産,子産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捨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産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産知?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
  《呂氏春秋?用衆篇》曰: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也,必貪其蹠數千而後足。雖足,猶若有蹠。
  《說苑?建本篇》曰:孟子曰:人知糞其田,莫知糞其心。糞田莫過利苗得粟,糞心易行而得其所欲。何為糞心?博學多聞。何為易行?一性止淫也。
  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罕篇》曰:顔淵喟然嘆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漢紀?捲二十五?成帝紀?荀悅論》曰:季路之言:“何必讀書,然後為學?”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夫潛地窟者而不睹天明,守鼕株者而不識夏榮,非通照之術也。然博覽之傢,不知其穢,兼而善之,是大田之莠與苗並興,則良農之所悼也;質樸之士,不擇其美,兼而棄之,是昆山之玉與石俱捐,則卞和之所痛也。故孔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後漢書?範升傳》曰:升奏曰:孔子曰:“博學約之,弗畔矣夫?”夫學而不約,必叛道也。顔淵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可謂知教,顔淵可謂善學矣。
  《法言?吾子篇》曰: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寡聞則無約也,寡見則無卓也。
  《申鑒?時事篇》曰:或曰:至德要道,約爾。典籍甚富,如何博之以求約也?語有之曰,有鳥將來,張羅待之,得鳥者一目也。今為一目之羅,無時得鳥矣。道雖要也,非博無以通矣。博其方,約其說。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史記?孔子世傢》曰:反乎衛,主蘧伯玉傢。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陳寅恪序第3節:自 序第4節:學而篇第一(1)
第5節:學而篇第一(2)第6節:學而篇第一(3)第7節:學而篇第一(4)第8節:學而篇第一(5)
第9節:學而篇第一(6)第10節:學而篇第一(7)第11節:學而篇第一(8)第12節:學而篇第一(9)
第13節:學而篇第一(10)第14節:為政篇第二(1)第15節:為政篇第二(2)第16節:為政篇第二(3)
第17節:為政篇第二(4)第18節:為政篇第二(5)第19節:為政篇第二(6)第20節:為政篇第二(7)
第21節:為政篇第二(8)第22節:八佾篇第三(1)第23節:八佾篇第三(2)第24節:八佾篇第三(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