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传记女作家张雅文传奇人生:生命的呐喊   》 第五章 被母亲塞到炕琴底下的“上帝弃儿”(6)      张雅文 Zhang Yawen

  果然是来要债的,三人进屋不见父亲就跟母亲要钱。母亲说没钱。三个讨债的就直奔我家牛圈……
  母亲火了。
  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发火,只见她又瘦又小的身子往牛圈门口一站,双手叉腰,大声喊道:“我看你们今天谁敢动我家大牛!雅琴、雅艳、雅文、淑娥、延生,都过来!”大姐出嫁了,哥嫂串亲戚没在家,家里只剩下两个侄子。
  听到母亲的召唤,我们这帮孩子呼呼啦啦地跑到母亲身边,学着母亲的样子,齐刷刷地站成一排,像一排小兵似的,保卫着我家的牛圈,保卫着我们的家园……
  看到这场面,三个讨债者面面相觑,几次想闯进牛圈又犹豫了,末了,给母亲留下一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悻悻地下山了。
  讨债的走后,母亲对我说:“去,上后山叫你爸回家吃饭!”
  我上山找到父亲,只见他满脸是泪……
  从这以后,父亲再也不出去耍钱了。这年秋天,父亲卖掉一年收成的黄豆,才勉强还上那笔赌债。
  二十九
  这天,外面很冷,我们这帮孩子没有去外面疯跑,坐在炕头围着火盆听二姐讲故事。二姐讲的都是鬼神故事。蛇成精了,变成一个美女,从门缝儿钻进来勾引男人……吓得我好多年总爱瞅门缝儿。讲得最多的是一座樱山的故事,说在很远很远的一座山上,长着一棵很大很大的桑葚树,树上结着好多好多桑葚。树上的桑葚只准吃,不准拿,谁拿谁就下不了山,肚子疼,疼得满地打滚,直到你交出桑葚才饶了你。还说桑葚树下有一口深不见底的井,井台上有一条铁链,铁链长得永远也放不完……
  小时候,我经常遥望着远处的一座座山峰,心想,最远的山可能就是一座樱山吧,等我长大以后,一定要登上一座樱山看看,看看那棵桑葚树,看看那口井,偷偷地揣几个桑葚,看到底能不能下来山……
  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给了我最早的文化启蒙,也给了我无尽的遐想。后来,我把这些故事写进了我的小说里。
  二姐讲得正起劲儿,忽然看见父亲扶着浑身是雪、满脸血道子的母亲走进屋来。父亲气急败坏地骂着:“败家的牲口,一点儿不听使唤!”
  这年冬天雪大,天冷,储存的柴火烧光了。哥哥去开原办事没在家,平时很少摸牲口的父亲,赶着马车上山去砍点木头。可是去年买来的一匹枣红马生性暴烈,平时只听哥哥使唤,到父亲手里不听他吆喝。母亲背着一捆树枝正往前走,枣红马忽然毛了,拖着大板车直奔母亲冲过去。父亲急忙喊母亲,可是晚了……多亏背上的那捆树枝救了母亲。
  看到母亲满脸血道子,我心疼地哭起来:“妈你脸都出血了,多疼啊!”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母亲背着小山样的柴草从山上走下来,脸上划破好几道血口子,柴草压得她连身子都看不见了。这个背柴草的身影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直到今天,每当看到有人背着柴草走过来,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母亲……
  当时,我问母亲疼不,母亲说不疼,习惯了。
  我说:“妈,等我长大了找婆家,你可别在山沟里给我找,我要像大姐那样到城里去找!”
  没想到,我这个六岁孩子的戏言却深深地触痛了母亲的心。母亲泪眼婆娑地说:“傻孩子,这就看你的命了。妈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会嫁到这穷山沟里呀!”
  我只去过一次铁岭,还是满月不久母亲抱着我去的,连开原都没去过。我像所有山里的孩子一样,在心里无数次地憧憬过城市,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城里看看,看看城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所说的城里究竟是沈阳还是铁岭,自己也不说清,就像赵本山在小品里说的,那时候农村人去一趟铁岭,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了。
  后来,母亲经常搂着我的肩膀,用一只眼睛茫然地望着远处什么地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我的:“等我老多咕长大以后,咱就离开这鬼地方,离开这穷山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
书评目录
第一章 “绝笔”作品  (1)第一章 “绝笔”作品  (2)
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1)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2)
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3)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4)
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5)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6)
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7)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8)
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9)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10)
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11)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12)
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13)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14)
第二章 此生不虚的素材(15)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1)
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2)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3)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