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对话: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   》 第51节:教育之我的大学(6)      Yi Ming

  陈伟鸿: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对现在的这个大学教育有什么担心?
  茅侃侃:因为更多的大学也好、高中也好,可能教授的,因为老师能力有限嘛,学生很多。他只会告诉你答案,他只会告诉你一个解决方案,不会说告诉你说,这个解决方案怎么来的,方法在哪儿。他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能力去用每个人都理解的方法让你知道。
  陈伟鸿:高燃刚才还意犹未尽,来。
  高 燃:我想大学真的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就是被大学改变命运的。而且我也知道,在清华和北大只有15%的学生是从农村来的,许校长您应该知道这个比例。但是中国有多少亿农村的人?9亿,所以我们可以算算比例,农村的孩子改变自己的命运多难。所以我希望,侃侃,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北京,你现在真的去搬砖头去了。
  陈伟鸿:高燃是特别强调大学教育的价值和给自己带来的一种改变,但是侃侃还是有不同的意见要表达。
  茅侃侃:对,这个问题要看怎么来说。就是说是大学的这种教育方法给你这个机会,还是说大学这个本身的环境,有了这个机会。好比说高燃,高燃我觉得他考上清华大学包括有现在的成就并不一定是说清华大学的这个教育体制给你带来了多大的这种好处,那么可能清华大学本身这个学校的氛围,你老师周边的这种人脉资源,社会的气氛,同学,所营造出来这种校园气氛,那么都使得你有一个平台和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去接触高端的这种东西。
  陈伟鸿:高燃又有话要说了。
  高 燃: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你要记住,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给你的。
  茅侃侃:毕竟上清学上北大的上北航的是少数。更多是在其他的一些大学里面,那么这些大学的整体的教育水平的确就存在了很严重的问题,那么里面也会出来精英。那么这些精英也好,或者说清华北大里面更多的精英,他们是怎么出来的,我想可能老师教是一方面,个人本身先天的素质的确是一方面。就我们说一个小孩,如果他打游戏会自杀,那么他去做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高 燃:侃侃,我不想跟你讨论理论,但是我想告诉你事实是,我有这样的一个观察:我发现我所有的这些小学毕业了就没上学的同学,现在都在搬砖头,真的是在搬砖头。初中毕业就在广州做民工,就是这样的。然后中专的,我那些中专的同学,现在都在一般的工厂里面做一个技术员之类的,大学的同学都是国家公务员、记者或者说企业管理人员。我想告诉你这个事实,这是我身边的事情。你不要否认大学对我们的帮助。
  陈伟鸿:高燃和侃侃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在今天我们探讨大学价值的体现的时候,他们俩却是如此地针锋相对。不妨请许校长,您可以跟侃侃来聊一聊你心目当中大学的价值,而且我觉得这一次的聊,应该是特别要慎重的一次谈话。因为您面对的,虽然此刻仅仅是侃侃一个学生,但是我知道,全球的大学校长可能为这个问题都曾有过头疼。因为在没有读大学的这些而又被社会认可的一些人当中这份名单上,还包括了比尔·盖茨,包括了戴尔等等。所以可能面对他们这些人是需要您这样的教育家,用真实的体验来告诉他们大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许智宏:这个大问题了。我想这样说吧,大学肯定是培养社会的高端人才的一个主要的基地,但并没有排他性。并不是说别的地方就不能培养,但它肯定是个主要的。毕竟自从有需要以来,特别现代的高等教育以来,为社会各方面培养了一大批的精英。这的确是个事实。因为它的师资的力量,它的各方面的历史的沉淀,它的学生的素质确保了它有可能培养精英的,但问题就是说我们的大学,不同的学校要把自己的位置定好,我究竟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这个问题没想好、定位没定好,你就会失去你这个大学存在的价值。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新华出版社
第1节:序第2节:1医疗改革之看病难(1)第3节:1医疗改革之看病难(2)
第4节:1医疗改革之看病难(3)第5节:1医疗改革之看病难(4)第6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5)
第7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6)第8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7)第9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8)
第10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9)第11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10)第12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1)
第13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2)第14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3)第15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4)
第16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5)第17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6)第18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7)
第19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8)第20节:教育之九年制义务教育(1)第21节:教育之九年制义务教育(2)
第22节:教育之九年制义务教育(3)第23节:教育之九年制义务教育(4)第24节:教育之九年制义务教育(5)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