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政 》 跨出中南海-红墙内中国政要秘闻 》
第51节:周恩来与《东方红》1
顾保孜 Gu Baozi
杜修贤 Du Xiuxian
周恩来话音刚落,3000多人中间也像丢了颗原子弹,全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同志们,不要跳,不要跳,再跳楼板就要塌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西北的大漠深处,一项代号为596的神秘产品,经过3年的研制,进入到最后的实施阶段。
一个庞然大物在宁静而神秘的大漠夜幕中,被缓慢地升到100多米的铁塔上,这就是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它像一头沉睡中惊醒的巨兽,直立起高耸云天的身躯,眺望着一轮红日浮出地平线。
铁塔顶端的技术人员正在紧张进行最后的调试。他们有条不紊地把仪器的指示数都记录下来后,迅即撤往23公里远的试验现场控制室。
渐渐地,指挥大厅的大钟指针接近15点。好像下达了一道无声的命令,刚才还熙熙攘攘的指挥大厅一下子静下来,每个人的心都揪了起来,随着倒计时的读秒声而快速地搏动着:10、9、8、7……读到“0”的时候,总指挥一声令下:“起爆!”
顿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腾空而起的橙黑色云团覆盖了人们的视线。大地好像裂开了一样,不断喷射云团,涌动的蘑菇云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不一会儿,平坦的大漠上便升腾起一座火山。
激动的欢呼声席卷了整个指挥部,指挥员和技术人员此时此刻都感到浑身发抖般的激动。大家意识到核爆炸已经成功了!接着,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又用科学的数据作了肯定的回答。
几个小时之后,防化兵进入当初铁塔耸立的地区,现场测试结果证明这是一次完全合格的核爆炸。
19时30分,在原子弹爆炸现场指挥的张爱萍将军向周恩来报告了这一消息。消息传来时,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在人民大会堂作最后的演出。
大型史诗《东方红》是为国庆15周年献礼的一项文艺大工程,不仅调用了部队所有的文艺单位,还调用了地方系统的专业、业余文艺团体参加,参加演出者达3000多人。这大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文艺大聚会。从10月2日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到16日结束,共演出了14场,场面之大、演员之多、气势之宏,轰动了整个北京城。
《东方红》演出结束后,大家又兴高采烈地相聚在大会堂里等候中央领导人接见,共同庆祝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走进会场中心时,四周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充满了对领袖的热爱和敬仰。
周恩来笑容满面地走到麦克风前,他先用双手向大家作了个停止鼓掌的动作,然后用带着快意的双目环顾一周,才开口说话。
站在离周恩来不远处的新华社摄影记者杜修贤突然发现,总理今天的神情有些异常,显得十分激动,这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
“今天正式开会前,主席让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但是我要提三个要求。第一,大家不要跳,大会堂的楼板会承受不住的。第二,大家不要高呼口号,我的耳朵会受不了的。第三,注意维护会场秩序……今天我国西部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周恩来话音刚落,3000多人中间也像丢了颗原子弹,全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有人开始蹦跳起来,接着更多的人也跳动起来,后来所有的人像起伏的浪头不断跃动,欢呼声似巨响的浪潮在大厅里发出轰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出版社 |
|
|
| 第1节:前言 | 第2节:序言 | 第3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 | 第4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2 | | 第5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3 | 第6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4 | 第7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5 | 第8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6 | | 第9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7 | 第10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8 | 第11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9 | 第12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0 | | 第13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1 | 第14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2 | 第15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3 | 第16节:同志加兄弟 1 | | 第17节:同志加兄弟 2 | 第18节:同志加兄弟 3 | 第19节:同志加兄弟 4 | 第20节:同志加兄弟 5 | | 第21节:同志加兄弟 6 | 第22节:同志加兄弟 7 | 第23节:同志加兄弟 8 | 第24节:远亲不如近邻 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