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故國行吟 》
第51節:故國行吟(50)
宋浩浩 Song Haohao
康熙十一年,十八歲的納蘭去應順天鄉試。按照清朝的規定,八旗子弟要以騎射為本,學文不能忘武,所以考試前先得比比大傢的騎射能力。納蘭在試前弓馬嫻熟,馳騁平野,射無不中,順利通過了考試。在文場考試時也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前後順利通過了三場考試,輕而易舉地得到了舉人頭銜。這傢他的父親明珠高興極了,但並沒有表露出來,仍舊督促納蘭要繼續熟讀經書,爭取獲得更高的功名。作為滿族貴族納蘭嚮仕途有先天的優勢,根本無須嚮一些漢族知識分子一樣,為了博取功名不得不學好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章,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納蘭完全可以坐享其成,一切等他的父親安排好,可是他沒有。他的勤奮用功,一來是為了證明給滿族親朋看,為了光宗耀祖,而實際是納蘭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大清朝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也是儒傢思想對他的影響。
考中舉人後,按照習俗要舉行鹿鳴宴。而宴會之前,作為舉人要去謁見主考官徐幹學。納蘭從小就讀徐幹學的文章,受了極深的影響,見到他時納蘭就直呼老師,回到傢中也興奮地對親朋好友說自己"幸得師矣"。那麽這位徐幹學怎麽如此讓納蘭尊敬呢,原來他和二弟秉義以及國子監祭酒徐元文都是顧炎武的外甥,三人從小受顧炎武的教育,分別中狀元探花,號稱"昆山三徐"。康熙九年徐幹學中探花,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使他名滿天下,是名副其實的文章泰鬥學界領袖,王漁洋,孔尚任朱彝尊洪升等著名作傢學者都經常在徐府唱和盤桓。洪升後來在寫給徐幹學的《上徐健庵先生》詩中說:"二十餘年朝寧上,九洲誰不仰竜門?三千賓客皆推食,八百孤寒盡感恩。",可想而知當時徐幹學的學問以及地位都是無可替代的,這樣的老師,納蘭有何理由拒絶呢。納蘭性德崇拜他,一者是傾心於徐幹學的淵博學問文章超絶,一者更是對儒傢為核心的漢族精英文化的傾慕嚮往。徐幹學也早從其弟徐元文那裏聽說了納蘭的文名,不過在納蘭拜見他時,徐幹學裝做很冷淡,故意要考考他,要他談談"經史原委和文體正變",納蘭雖然稚氣未脫,但胸有成竹,在一代宗師徐幹學面前口若懸河妙語連珠,徐幹學暗自驚嘆。不過作為長者,徐幹學還針對不久前發生的輔政大臣鰲拜專擅弄權的事,告誡他要忠於皇帝,為了防止納蘭少年得意,驕矜傲慢,把他還帶到自己的書房,讓他觀看自傢所藏的宋元諸傢的經解著作。納蘭當時並不理解,覺得自己尚是個十八歲的少年,未有官守,沒有和朝廷發生任何關係,對皇帝還談不上忠於不忠,後來熟讀徐幹學推薦的宋元經書,納蘭有了新的感悟,自是更加佩服起徐幹學來。當然反過來說,徐幹學對納蘭關愛有佳和他所在朝廷顯貴家庭不無關係,納蘭的目的當然是要從老師這裏學到漢族的傳統文化知識,徐幹學也多少有些想同過給納蘭授業解惑交結朝廷權貴,但這些都不足以否定徐幹學對納蘭思想上甚至人生觀上的影響。
二
康熙十二年,納蘭性德要參加這年禮部主持的會試了,他興奮而充滿信心。試卷順利地通過了閱捲的各個環節,被考官加圈加點,皆認為是奇文,最後作為優秀的試卷推薦給內閣保和殿大學士杜立德,禮部尚書龔鼎孳等主考官,結果被錄取為貢士。成為貢士,這讓納蘭性德非常欣喜,可是正當大傢爭取參加最後一關的殿試時,納蘭性德患上了寒疾,不能參加殿試了。此時納蘭性德心如刀絞,再加上之後他的貢士朋友韓菼廷試時中了狀元、王鴻緒中了榜眼、徐秉義成為了探花,這對一心想博得功名甚至奪魁的納蘭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本來朝廷規定,貢士如果因丁憂或別的原因而不能參加本科殿試的,可以聲明事由告假,稱為"告殿",告殿者可以於下一、二科參加殿試進行彌補。納蘭性德病情這時卻越發嚴重,而且有功虧一簣的感覺,情緒十分低落,也就沒有再參加殿試,這件事之後他為自己寫了首七律聊以自慰:
曉榻茶煙攬鬢絲,萬春園裏誤春期。
誰知江上題名日,虛擬蘭成射策時。
紫陌無遊非隔面,玉階有夢鎮愁眉。
漳濱強對新紅杏,一夜東風感舊知。
--《通志堂集》捲四《幸舉禮闈以病未與廷試》
他心裏覺得未能參與殿試,為失去了揚名顯聲光宗耀祖的機會而苦悶遺憾。當然也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自己未能獲進士並非是自己學識不如他人,不懂得皇帝提出的經史時務之策,而是由於生病錯過了機會,同時也嚮老師徐幹學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希望繼續得到老師的指點,對下科殿試充滿了信心,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獲得功名。明珠在得知自己的兒子受挫後,一邊安慰他養好身體,一邊勸他不要消沉氣餒,要更加的自律刻苦,更加地努力鑽研漢族的經籍,納蘭得到父親的支持自然更多了份低氣。
徐幹學是顧炎武的外甥,自幼就受到舅舅的指撥,而且顧炎武很多學術著作都存放在徐傢,比如那本大名鼎鼎的《日知錄》就曾有很大一部分手稿是存在外甥傢的。徐幹學是不可能不看舅舅那些花心血寫的手稿的,也勢必受到舅舅治學觀念的影響。而這種影響,現在又傳到了納蘭性德身上,顧炎武提倡"篤志經史",納蘭性德在徐幹學的教導下也"晚乃篤意經史"。納蘭性德逢三六九日黎明即到徐幹學府上和老師講論書史,披星而歸,徐幹學必然嚮他講述過舅舅《日知錄》的寫作方法。這本書是顧炎武的讀書札記,由不連貫的條目組成,寫作形式相當地靈活,字數多少也由內容來定,可長可短。納蘭寒疾好後就投入了《淥水亭雜識》的寫作之中,這本書中就有很多顧炎武寫《日知錄》的影子,更可以窺見亭林先生的思想軌跡。在《淥水亭雜識》中的一些內容表明了納蘭先進的治學思想,一是主張博覽群書,不囿於一傢;二是對一些歷史人物和時間進行品評,提倡忠君盡節;最為先進和難能可貴的是,納蘭還在著作中介紹西方的科學技術,比如納蘭對西方的竜尾車和恆升車等農業機械的研究,他認為這些機械比國內的故有之器要"便易"許多,更有益於農事。作為一個滿族的貴公子,一般來說享受還來不及,哪會去關心民間的農業生産,納蘭性德居然有此心,可見他是相當關心百姓疾苦,而且有着飽滿的政治熱情和社會責任感,非常難能可貴。這本《淥水亭雜識》更是滿族筆記類作品的扛鼎之作,更是他們學習漢族文化的一個歷史記錄,可以說納蘭性德是學習漢族文化中最勤奮用功最深,也是悟性最高的人。我們也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出當時的納蘭性德有着遠大的抱負和卓越見識,在一首《金縷麯》詞中,他這樣信心十足地說到"未得長無謂!竟須將銀河親輓,普天一洗。麟閣纔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分明在說要將銀河水引下來,要將天地衝洗一遍,氣勢如虹,滿是少年壯志書生豪氣,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仕子,為大清朝建立一翻功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故國行吟 | 第2節:故國行吟(1) | 第3節:故國行吟(2) | 第4節:故國行吟(3) | 第5節:故國行吟(4) | 第6節:故國行吟(5) | 第7節:故國行吟(6) | 第8節:故國行吟(7) | 第9節:故國行吟(8) | 第10節:故國行吟(9) | 第11節:故國行吟(10) | 第12節:故國行吟(11) | 第13節:故國行吟(12) | 第14節:故國行吟(13) | 第15節:故國行吟(14) | 第16節:故國行吟(15) | 第17節:故國行吟(16) | 第18節:故國行吟(17) | 第19節:故國行吟(18) | 第20節:故國行吟(19) | 第21節:故國行吟(20) | 第22節:故國行吟(21) | 第23節:故國行吟(22) | 第24節:故國行吟(2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