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培训 让顾客钟情一生的服务体验:欢迎光临   》 第51节:谁定的规矩?(5)      丹尼·迈耶 Danny Meyer

  最先建议我用谢来喜酒馆这个名字的是作家兼电视制作人彼得·卡明斯基,是联合广场餐馆午餐时间的老顾客,而且经常在吧台上吃。他为《纽约客》写了一篇谢来喜酒馆开办过程的文章。但在数月的辛苦工作后,在最后一刻,他的文章却被杂志的编辑蒂娜·布朗放弃了。彼得把文章卖给了《纽约》杂志。它的编辑库尔特·安德森在我们开业的那一天,将彼得的文章作为封面文章刊登了。这篇文章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下面会提到)。
  我和汤姆都要在谢来喜酒馆证明一些东西。汤姆在蒙德里安的烹饪技术曾受到广泛的称赞--包括从《纽约时报》获得的三颗星,他决心向世人证明,蒙德里安的灭亡是90年代早期经济的不景气造成的,而非菜单有缺陷,也不是管理不善。而我急切地要向自己证明,联合广场餐馆的成功并不是侥幸,也不是我一生中唯一的成就。
  从联合广场餐馆开业,9年来纽约发生了许多变化。克林顿总统的"新经济"开始发挥作用,犯罪率开始下降,像联合广场餐馆一类的"休闲-高雅"餐馆趋于饱和。
  一开始谢来喜酒馆的生意非常繁忙。事实上,由媒体引发的口碑效应表现出众,每天的预订电话此起彼伏,应接不暇。然而顾客的期待同样让我们应接不暇--尤其是《纽约》刊登了那篇封面文章,文中提出了谢来喜酒馆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伟大餐馆"的疑问。于是,人人似乎都想亲自判断一下,为封面文章的问题寻找答案。好消息是,每晚都有那么多的预订。而令人痛苦的消息是,我们离伟大的餐馆还差得远,很多人当面就这么说。
  事实上,1994~1995年,我感觉自己在经历一次悲惨的失败。联合广场餐馆似乎在走下坡路(在《查格调查》的最受欢迎的餐馆榜单中,它从第二位下滑到第三位)。而谢来喜酒馆似乎不如联合广场餐馆优秀,前途也没有那么光明,我被言辞激烈的投诉信和投诉电话包围着,都是来自失望的顾客--其中很多自称是联合广场餐馆的常客。而我就像《活宝三人组》中的一个角色,每天行色匆匆,留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更少了,而且我的"家人"又多了一个,一岁大的女儿哈莉。奥德丽几乎从一开始就喜欢谢来喜酒馆,不能完全理解我为何急得揪头发。当然,她开始重新为自己才智的用武之地优先排序,因为她已经是母亲了,对她来说,我们漂亮的小女儿远远比我因新旧餐馆而腹痛更重要。
  我明白奥德丽是对的,但我似乎感觉自己正濒临危险的结局。我是否在重蹈父亲的覆辙--因扩展而导致破产?我把一切搞砸了吗?
  我开始巡视周围,让自己回到正确的方向,重新治理好两个餐馆。1995年,在激烈的内心争论后,我还是闷闷不乐地解雇了一位管理伙伴。尽管他很有才华,但是我们的风格却大相径庭,经营餐馆的方式也迥然不同。他的赢利第一的主张让我很不舒服。我也认识到自己什么事都插手的管理方式,在两个餐馆同时经营的压力下也不会再那么有效。我通过示范来管理,于是有待学习如何通过教导、权衡轻重、详细解释来领导餐馆。我开始有挫败感。谢来喜酒馆的表现并不像一个获胜者,我痛苦地认识到自己的领导方式应受责备。接下来我又经受了一次来自家庭的灾难打击。1995年夏天的一个周六晚上,奥德丽才怀了21周的双胞胎突然早产。我们从婴儿床上抱起才两岁的哈莉,急匆匆向住宅区的莱诺克斯山医院赶去;勉强听完出租车司机的"祝您愉快",我们就冲进了产房,尽管医生奋力阻止早产,奥德丽还是生下了两个幼小的婴儿--一男一女--每人的重量都不到一磅(约合0?4536公斤)。8小时内,两个小生命相继夭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信出版社
第1节:前言第2节:序(1)第3节:序(2)第4节:第一堂课(1)
第5节:第一堂课(2)第6节:第一堂课(3)第7节:第一堂课(4)第8节:第一堂课(5)
第9节:第一堂课(6)第10节:第一堂课(7)第11节:第一堂课(8)第12节:第一堂课(9)
第13节:第一堂课(10)第14节:第一堂课(11)第15节:第一堂课(12)第16节:第一堂课(13)
第17节:初入餐饮业(1)第18节:初入餐饮业(2)第19节:初入餐饮业(3)第20节:初入餐饮业(4)
第21节:初入餐饮业(5)第22节:初入餐饮业(6)第23节:初入餐饮业(7)第24节:初入餐饮业(8)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