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人在时空之间   》 第51节:确立文物的合法保管权(1)      Ge Jianxiong

  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收藏最高级别、最珍贵的文物,而将其他级别较低文物的保管权用拍卖或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给法人或公民。文物的保管权可以再拍卖、出让、继承,但必须向文物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也不许出口。如发现保管不善,或丧失保管能力,文物管理部门可依法收回。
  这样做,与文物属于国家的法律并不矛盾,就像土地属于国家,但法人或公民可以获得使用权一样。即使有人会因再出让保管权而获利,但对文物本身是不会有任何损害的。而且无论是为了获利,还是出于对文物的爱好,或是专业研究或教学的需要,保管者对文物都会悉心保护,对保管的条件会尽力优化,文物得到的待遇肯定会比现在好。
  由出让保管权获得的巨额资金,既可以用于改善现有博物馆和文物部门的工作条件,也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有关研究和工作人员的待遇,还能扩大包括文物修复专家在内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可用于组建文物警察,保障文物的安全,打击破坏文物的犯罪活动。
  同时也可以用我国富余的同类文物交换其他国家的文物,作为第一步,可以短期或长期地交换展览,待条件成熟、积累经验后再考虑永久性交换。现在我国的博物馆中一般看不到外国文物,不利于公民全民了解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也可用于交换以往正常流出中国的文物,促成国宝还家。
  4-2确立文物的合法保管权
  据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我国今年将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文物市常电讯列举了文物市场多年来存在的大量问题:如文物监管市场审批把关不严,监管不够有力,造成市场过多过滥;许多经营者违反国家规定,倒卖国家禁止流通的文物,或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文物走私现象愈演愈烈等。这些问题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文物流通秩序,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客观上进一步诱发了盗掘古墓、古遗址等文物犯罪活动。
  根据我平时的了解,问题恐怕更为严重。某些地区的盗掘活动已经发展到武装化、公开化,由于得到当地政府或实权人物的默许,实际已经半合法化。珍稀文物不断在海外现身,频频出现在世界著名的拍卖名单上,海外某些文物贩子甚至敢接受客户的预订,说明走私贩私已经何等猖獗。我在一些古迹或遗址附近都遇到过公然兜售文物的贩子,有的公然声称有刚出土的,或者可以根据你的要求去挖,据说连前往视察工作的文物局长也亲历过这样的场面。
  当然,我们希望这次整顿能有成效,但从文物市场的现状和文物保护存在的矛盾看,仅仅靠整顿和规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一切出土文物都应归国家所有。不用说不能盗掘,就是偶然发现的文物也应该无条件地上交国库。但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发达,地下的文物不计其数,在一些文物大省,百姓耕田取土、建屋修坟,甚至随便在地上踢上几脚,都可能发现文物。很难想像,百姓能自觉地将获得的文物上缴。要是不上缴,该由谁管呢?公安局还是文化局、文管会?实际上除非出了大事,谁也不会管,也管不胜管。流散在民间的大量出土文物总要寻找出路,于是文物贩子应运而生。既然形成市场,谁给的价高就卖给谁,通过走私卖往能给高价的海外客户也就不足为奇。
  文物保护法也规定对主动上缴的应该给予奖励,但出土文物是如此之多,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根本支付不了最起码的奖金,更不用说与海外客户给的价格竞争。一位省文物局长告诉笔者,要是真有人拿了出土文物来领奖金,我们全年的经费拿出来都不够。强烈的反差不仅使出土文物源源不断地流入黑市,而且往往造成文物毁灭性的破坏。如有人掘到文物后一时出不了手,又不愿无条件上缴,不惜将金印熔成碎金,将青铜器砸成废铜出卖。
  另一方面,传世文物又可以合法地收藏和买卖。理论上说,传世文物与出土文物的界限是清楚的,实际却不然。因为传世的文物中,相当一部分原来也是出土的。除了极少数明确见于前人记载或有明显的归属(如必定出土于某陵墓或某遗址)外,绝大多数并没有明确的来源。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只有出土时间长短的不同,例如传世的甲骨和青铜器一开始几乎都是出土的。一件出土文物只要流入市场,收购者就可以作为传世文物购买或继续流通,被认定为出土文物而追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中国的形成(1)第2节:中国的形成(2)
第3节:中国的形成(3)第4节:从天下到世界(1)
第5节:从天下到世界(2)第6节:从天下到世界(3)
第7节:从天下到世界(4)第8节:中国与世界(1)
第9节:中国与世界(2)第10节:秦朝的疆域 西汉的疆域
第11节:“中兴”和动荡:东汉的疆界变迁第12节:舟车万里同:唐前期疆域图
第13节:四海混一远逾汉唐:元朝疆域的形成第14节: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统一:清朝的疆域
第15节:唐朝的长安和洛阳第16节:大汗之城中国首都:大都
第17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1)第18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2)
第19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3)第20节: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第21节:古地图何以绝迹 地图是谁用的第22节: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第23节:得天下与治天下第24节:杯酒释兵权之后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