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千古中医故事   》 药王著书之谜(3)      孙立群 Sun Liqun    王立群 Wang Liqun

  除了这两本书之外,其实孙先生还写了一些书,比如说《丹经》、《摄生真录》、《福禄论》、《五兆算经》等很多书。他在这些书里也有一些心得,除了他自己写书之外,还配合政府写书。658年,唐高宗继位九年之后,就想找一批医生写一本书,这本书叫《新修本草》①,为什么叫《新修本草》呢?因为前人写过一本书叫《本草》,所以唐朝要写一本书叫《新修本草》,这本书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叫《唐本草》。这写书的任务,就落到了孙思邈的身上,孙思邈和当时宫里的医生一道,就写成了这部《唐本草》。这本书大大丰富了我们中国原有的药学著作《本草》,其中有一百多种药物都是孙思邈自己亲自尝验过,而在《本草》中没有记载的。《唐本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孙思邈一千多年前所写就的《千金方》,以及他参与编写的《唐本草》,在为我们留下宝贵医学财富的同时,也用相当的篇幅记述了他自己的许多养生心得。那么,这个活了一百多岁的孙思邈,究竟在他的书中留下了怎样与众不同的养生体悟?
  我后面就要讲一讲,孙思邈的养生方法。因为孙思邈最拿手的便是养生。但是说到养生,这还真的挺难说,它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所以还是分分类。
  首先说一说食疗。如果有谁去过孙思邈的家乡,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孙家塬,从那门口的药王山,您会看到山上刻着大字,很长很长的五言诗,写的是:“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勿被悲欢极,当令饭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诗很长,但是我们冷静下来一想,说得很有道理。亥,晚上九点到十一点,睡觉之前先练一段气功,“鸣云鼓”就是气功。寅,早上三点到五点,得起床,孙先生的意思是,早睡早起身体好。不过有的人说,孙先生还会写五言诗啊?这诗是不是孙先生写的?现在我们不敢肯定。可以肯定的是什么呢?诗不管是不是他写的,但是所反映的是孙先生的思想,这是毫无问题的。因为我们可以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找到刚才这首诗的每一点的确切出处。所以,我们下面把目光放到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这一卷讲的就是食疗。在食疗中,他提出了食疗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节制饮食,不要吃饱了还要吃,吃个八成饱就行了。吃太饱了,最后上下都胀气,肯定会得暴病。
  第二就是要注意节气,到了什么节气吃什么东西。那么具体什么时候应该吃什么呢?得看这个食物它含有什么营养。孙思邈就对当时他能见到的一百五十多种食品,这些食品包括蔬菜,各种米面,各种肉类,各种奶类,一一说明,一一分解。当然不是用我们现在的化学分解方式,而是用物理分解的方式一一说明。
  不过说到这儿,我们倒要注意一个和食疗有关的话题,就是减肥。节食减肥,这个话题孙思邈也谈论过,不过他说的减肥跟我们现在说的减肥不一样。他说,吃饭得吃八成饱,不能吃十成饱,就是吃饭的时候首先得问,我吃完这个饭饿不饿了,不饿就行了,别反着问,我吃饱了吗?他说,“饱则伤肺,饥则伤气。”
  第三,怎么吃?那讲究大了,他告诉我们得细嚼慢咽。怎么叫细嚼慢咽?嚼到什么地步吃了才能咽?这米得嚼出这米是今年的新米啊,真的很香,得嚼出香味再咽,不能囫囵吞枣。如果不大会儿,两分钟,三碗米饭吃下去了,这不行,得细嚼慢咽。
  第四,搭配的菜也有讲究,搭配的菜要淡食,味道要淡,不能过甜、过咸、过酸、过苦,什么都不能过。为什么呢?“咸则伤筋,酸则伤骨”,所以最好是淡食。如果我们吃过多咸的,筋就会不好;吃酸的过多了,对骨头不好,老了就会麻烦,病就会找到胳膊腿上,这都是从小时候不注意的结果。
  第五,吃饭时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吃饭不能生气。孙思邈就认为,吃饭就别生气,生气就别吃饭。吃着饭生着气,晚上会做噩梦的,用孙思邈的话讲叫让人夜梦飞扬。白天生气,晚上胡思乱想,最后这都对人体不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百家讲坛
诊病圣手(1)诊病圣手(2)诊病圣手(3)诊病圣手(4)诊病圣手(5)扁鹊之谜(1)
扁鹊之谜(2)扁鹊之谜(3)扁鹊之谜(4)附录(1)神医传奇(1)神医传奇(2)
神医传奇(3)神医传奇(4)华佗之死(1)华佗之死(2)华佗之死(3)华佗之死(4)
附录医圣之路(1)医圣之路(2)医圣之路(3)医圣之路(4)医圣之路(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