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丑陋的日本人   》 第51节:《丑陋的日本人》译后随记(3)      高桥敷 Takahashi apply

  译文之一:那些带有各色精细瓷砖拼案镶嵌细工的住宅,那些庄严的教堂,那些六角形的电影院,那些拱顶国会, 连每根柱廊都设计得非常精致的各种艺术品, 这时他们也只不过像汽车突然九十度大转弯时产生的自由电子颗粒一样,和自然公园的背景融合到了一起。
  译文之二:那些用各色精细瓷砖拼案镶嵌的住宅,那些庄严肃穆的教堂,那些六角形的电影院,那些拱顶的国会大厦…… 连每根柱廊都设计得非常精致的各种艺术品,与自然公园的背景浑然一体。
  译文之一采用的是直译的方法,把作者借用物理学原理所作的比喻也原封不动地翻译出来了,尽管他的原意肯定是很美、很贴切的,可是,我们普通的读者看不懂。于是,就按照翻译理论中关于"语言的不可译性"原理,在译文之二中,将"像汽车突然九十度大转弯时产生的自由电子颗粒一样"一句省略,以便于更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也便于读者的理解。
  (四)
  《丑陋的日本人》的责任编辑是由古吴轩出版社副总编陈雪春兼任的,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凝聚了她大量的心血。前些年,她曾为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出版做出巨大努力,正是她促成了柏杨先生首次授权中国大陆正式出版《丑陋的中国人》,后来又相继出版"经典柏杨"系列作品。该书在大陆的销售量已经超过20万册。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2004年8月在大陆出版后,她就开始考虑购买高桥先生《丑陋的日本人》的版权,并多次托人在日本寻找线索。可能是因为高桥敷先生年事已高,与外界少有联系的缘故,购买版权事项颇费周折。2007年的秋天,我接到她的电话,说北京和东京的两位朋友已经答应帮助联系高桥先生或者家人,年内可以办妥该书的版权事宜。
  前些时候,陈雪春很忙,忙得几乎没有接听电话的时间。由于柏杨先生的逝世,媒体轮番采访她与柏杨先生交往的情况。
  我与陈雪春相识多年,在我的印象中,敬业、温和与乐于助人,是她最重要的特色。无论是在南京大学读书,还是在《姑苏晚报》当记者,或者是在古吴轩出版社做副总,每件事情都做得那么严谨、踏实,她走路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匆且悄然不闻声响,交谈时又总是那么温和且不失热情与体贴……可能是忙碌与操劳的原因吧,似乎不管在什么时候见到她,都能够隐约感觉到她神情中淡淡的忧郁与疲惫,不禁令人感叹:这岂不是造物主为了衬托她那侬侬吴语而营造的一种和谐氛围?
  (五)
  本来,这本书的译者还应该有另外一个人--吴越汉魂。早在2005年,陈雪春决定翻译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曾经约好的。他是一个患病的青年,严重的疾病剥夺了他求学的权力,可是他自学日本语数年,并且进入日语专科学校进修,平时利用观看日本动画片等机会学习日语的听力和口语,有了比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他曾经读过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被文章中深刻的批判精神所感染,认为,《丑陋的日本人》可能会有更加精彩的故事。因此而特别期待着这本书版权购买的成功,期待着早日能够着手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可是由于版权购买迟迟不能落实,时间终于不允许他再等,在2006年10月一个薄雾初起的清晨,病魔终于夺去了他22岁年轻的生命,而翻译《丑陋的日本人》却成了他一个美好的遗愿。今天,我借《丑陋的日本人》出版之际,记录他的这个心愿,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并把这本书献给他--我的儿子,我的朋友!
  《丑陋的日本人》译者 南京大学外聘教师 王新民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五日于石头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1节:没有哪个民族国家是完美的乌托邦(1)第2节:没有哪个民族国家是完美的乌托邦(2)
第3节:不断撞击与刺痛读者心灵的一本书第4节:十五年后的来信
第5节:序言(1)第6节:序言(2)
第7节:第一节 蜕变之旅(1)第8节:第一节 蜕变之旅(2)
第9节:第一节 蜕变之旅(3)第10节:第一节 蜕变之旅(4)
第11节:第一节 蜕变之旅(5)第12节:第二节 别了,井底之蛙(1)
第13节:第二节 别了,井底之蛙(2)第14节:第二节 别了,井底之蛙(3)
第15节:第二节 别了,井底之蛙(4)第16节:第二节 别了,井底之蛙(5)
第17节:第三节 "世界小姐"与祭神美少女(1)第18节:第三节 "世界小姐"与祭神美少女(2)
第19节:第三节 "世界小姐"与祭神美少女(3)第20节:第三节 "世界小姐"与祭神美少女(4)
第21节:第四节 排斥日本教授(1)第22节:第四节 排斥日本教授(2)
第23节:第四节 排斥日本教授(3)第24节:第四节 排斥日本教授(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