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记录 》 坐遊西藏雪域風光:雪域神靈 》
第50節:古格 文明的碎片(1)
熊育群 Xiong Yoqun
古格 文明的碎片
到達札達的第二天,我們去古格遺址。
阿裏行署專員帶着地區文化局長、札達縣縣長、縣文化局長一幫人與我們同行。專員是來參加一個建塔儀式的,順便去視察遺址的保護情況。
車出縣城,遇上了塌落下來的土林,路被堵死了。一幫民工正在加緊清理。
縣文化局長達珍下車一個個收了我們的身份證,說回來時我們要嚮她交六十元錢的參觀費。身份證留作抵押。
自從進入土林,我就失去了方向感。昨天,我們明明是由東嚮西進入土林峽𠔌的。過了象泉河,往相反的方向進入縣城時,落日卻出現在前方,它又到了自己升起的地方。這天去札不讓遺址,走的又是一個方向,不記得是否過了河,縣城卻出現在對岸。我不清楚自己是在象泉河的南岸還是北岸,也不知車往東開還是往西開,土林如同一個迷魂陣,唯一的參照物衹有天上的一輪太陽。
路還在修,我一個人跨過塌方,沿象泉河嚮前走去。
開闊的河𠔌。嘩嘩的河水。牛奶一樣清新的空氣。明晃晃的陽光下,土林木刻般黑白分明,那黑色陰影就藏匿了遠古的時間,令人遷想。我的心境沉靜如海,心緒卻飄然似風。聽着腳步叩響泥土的跫音,我步入一片空明。
太陽變得火辣的時候,路通了,豐田車追了上來。
乘車沿着象泉河岸繼續前行,不久,汽車走下了更加寬闊的幹河床。河𠔌中生長了一種似灌木又似樹的低矮植物,當地藏民稱之為"Z"。這是札不讓一帶唯一的植被。
遠遠地出現了一個村莊。穿過村莊,又橫過另一條幹河床,一座高高的土山出現在藍天白日之下。
粗一看,它與其他山沒有什麽兩樣。走近了,纔看到山體上密密麻麻的洞穴。刺眼的陽光下,洞口黑如墨汁。
山上和山下有一道道泥土的墻,有的塗成了深紅色。整個山體像蜂窩似的,這是一座幾乎被掏空的山。
直到車在山腳下一處泥屋的地坪裏停下來,纔看清泥土的斷壁殘垣觸目皆是。它們十分壯觀地赤裸裸地展示在猛烈的日光下,讓我聞到死寂的時間,悄無聲息,空洞無物。
從城堡的選址和構築來看,這是一個典型的戰爭年代的産物。城堡完全是為了戰爭的需要而修建的。
推開一扇咿呀作響的大木門,踏上殘損的臺階,古格城堡就真實地出現在面前。
這座消失了近四百年的古格城堡,像中美洲的瑪雅文明、意大利的龐貝古城一樣,它們都是在其文明鼎盛時期突然遭到滅頂之災的。正是因為這突然的變故,一切都保存下來了。其後的幾個世紀,人類幾乎不知道它的存在,更沒有後人來破壞它的建築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畫和藝術風格,它們甚至保留着遭到毀滅時的現場。衹有歲月的風霜交替,給它烙上自然的滄桑。
世事無常,許多事情冥冥之中似乎又都遵循着某種天道。所謂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正是佛教走嚮極端,其影響足可以與王權相抗衡時,悲劇就已經悄悄拉開了序幕。這似乎又在重演赤祖德贊悲壯的一幕。
據考古統計,這座山頭上共殘存有四百四十五座各類殿堂和房屋,洞窟有八百七十九孔,碉樓五十八棟,各類佛塔二十八座,防衛墻十道,塔墻一道,暗道四條。遺址分佈面積達七十二萬平方米。一座高三百米的荒山,幾乎是洞挨洞、房疊房。
城堡山坡及山腰以下,大多是民居,房屋開間不大,洞穴亦不深。寺廟也集中在這裏,保存完好的神廟有四座,依次是白殿、紅殿、大威德殿和度母殿。這一帶應該是世俗社會,百姓的起居場所。不少洞窟內,被煙火熏過的洞壁,依然黑黢黢的。洞中的泥土裏有石鍋、石臼。古格臣民市井生活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花城出版社 |
|
|
第1節:我要去西藏 | 第2節:火車上一次有趣的觀察(1) | 第3節:火車上一次有趣的觀察(2) | 第4節:火車上一次有趣的觀察(3) | 第5節:西部的傳奇 | 第6節:阿裏 像閃爍在天空中的星座(1) | 第7節:阿裏 像閃爍在天空中的星座(2) | 第8節:荒野中的日喀則 | 第9節:一個叫"樂樂"的村莊以及荒原迪斯科(1) | 第10節:一個叫"樂樂"的村莊以及荒原迪斯科(2) | 第11節:一個叫"樂樂"的村莊以及荒原迪斯科(3) | 第12節:讓人尷尬的生羊肉 | 第13節:來自地層深處的聲音(1) | 第14節:來自地層深處的聲音(2) | 第15節:在泥坯上挨過冰雪之夜(1) | 第16節:在泥坯上挨過冰雪之夜(2) | 第17節:對山水的一次文字素描(1) | 第18節:對山水的一次文字素描(2) | 第19節:對山水的一次文字素描(3) | 第20節:對山水的一次文字素描(4) | 第21節:阿裏 離太陽最近的土地 | 第22節:深入藏北無人區(1) | 第23節:深入藏北無人區(2) | 第24節:深入藏北無人區(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