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東度記   》 第五十回李老吝財招盜劫 仙官閱捲授誅心      方汝浩 Fang Ruhao

  話說副師見了李傢樹下飛出大雁來,各自爭鬥,飛去落下得可怪,又見鼠反食貓,乃嚮尼總師弟說道:世事皆先兆,明人睹未萌。
  將興生瑞草,傢敗出妖精。
  上士勤修德,下愚妄自行。
  一朝來禍福,豈是沒因生?
  尼總持聽了,便嚮副師說道:“師兄見解極是,卻不知這鴻雁與碩鼠精怪何以兆敗?”副師道:“雁飛去者去,落者落,此失序也。雁行屬於昆仲,紫荊乃其義花,此必有分行失義之根因,而其傢可知其敗。況碩鼠為貓所捕而食,今反嚙其脛,無禮犯上,必有主弱僕悍之侵。”育三師道:“可禳解麽?”副師道:“李善信無昆仲,且未經歷其事,從何處解?此兆必自其先人,先人往矣,根因必種在後人,後人又何知其解?”尼二師道:“當勸李老修德行善。”副師道:“德有德因,善有善報。但前人已種昆仲之惡因,此必不能輓回昆仲之惡報。”李老聽了三僧之說,乃合掌求解,說道:“三位師父所言,毫發不差。是我先人不念昆弟同胞之義,傷害了些人倫道理,以致我無兄弟。今我生三子,雖無爭競,其實皆幼,衹恐長而不和,事將奈何?乞求三位師父與小子把這根因解救。”當下副師衹說:“造下根因各有種類,施主即修善,卻又有別項善報。似此昆仲根因,解救不得。”尼總持道:“師兄,不然。古有齊景公坐朝,晏子侍立,衹見天文官奏道:『熒惑守心,主有災難。』景公問:『這災難可禳解麽?』天文官道:『可修禳,移在臣下。』景公道:『臣下,乃輔我之人也,我聞君無輔,何以為國?移臣下斷然不可,再思別計。』天文官道:『可移於歲。歲若旱澇,主災可免。』景公道:『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生。若歲有荒歉,民何聊生?寡人不願傷民,寧可自當災難。』晏子聽了,稱賀道:『我王有此善言,那熒惑必然化祥。』次日,天文官果然奏道:『夜觀天象,熒惑退捨三十裏,反主我王福壽,國泰民安矣。』豈有先人種了昆仲惡因,李善信修一德,不禳改了的?”育師道:“二師兄說的一團道理,衹是德從何處修去?善從何地行持?”尼總持道:“德與善,但隨李老善信,自修自行。”李老道:“便請三位建壇道場,誦些經捲罷。”總持道:“經捲豈能輓回不義之報?道場哪裏解得昆弟之愆?見苗尋根,衹得待我查勘這一種根因,再與李老善信作功德也。”總持說罷,乃回庵中仍照常侍立祖師之側,日間接待往來善信衆人,夜與衆師習靜。
  這晚,總持有那查勘心願,便於靜定之餘,遊神法界之內。忽然來了正殿上,見世尊端然坐在蓮座,兩廡阿羅尊者莊嚴色相,各依序坐。衹見十位尊者執經正坐,旁有仙人侍女焚香。尊者目視着尼總持微微笑道:“汝以經捲不能輓回不義,這經,何義也?這誦經,何人也?這不義,何人為也?”總持聽了,合掌謝過。尊者道:“汝非是過,當未察根因。”總持道:“弟子正為未察根因,所以志願查勘李氏祖先造下之孽,今日園花雁鼠之怪,與他個解救入門之路。”尊者道:“吾執經照見五藴皆空,汝欲查勘,總不外此。但汝若知,何勞查勘?汝若不知,查勘徒然。”總持道:“弟子非查勘,自己欲使那不知者知也。”尊者笑道:“吾姑試汝。”把手一指,說道:“那殿階下自有查勘處。”總持乃看殿前階下,列着許多仙官。衹見一位仙官,總持認得乃是當時查勘鬱氏弟兄的。總持忙下殿階,拱手作禮問道:“仙官何來?”仙官答道:“當朔日禮謁世尊。”總持道:“正有一事請問,世間妖孽關乎氣運麽?”仙官道:“師何不明妖孽關乎方寸?”總持道:“方寸之善惡,各從類報麽?”仙官道:“自然從類。”總持道:“今有世人欺凌弱弟,占奪財産,當得何報?”仙官道:“報在子孫。”總持道:“可禳解得麽?”仙官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縱有善修,終難解救。”總持道:“當年有個李殺虎,占奪昆弟之財産,應得何報?”仙官乃令執捲吏取捲查看,道:“其報在孫,與祖同一占奪。”總持道:“俱乃伊孫,此占彼奪,未為禍害。”仙官聽了,把眉一蹙道:“師止知占奪不為禍害,哪知禍害深大,叫做骨肉相殘。莫說財産終空,便是恩義斷絶,就積釀出少凌長、卑壓尊,莫有窮竭之患。世間類此事最多,師何獨舉李傢昆仲之報來問?”總持道:“小僧衹為遇有這種根因,便為此來查勘。”仙官道:“世間惡類多端,幽府註載頗悉。師為一事欲查,寧勝煩擾。吾有誅心册籍,當付師閱。衹是機難預泄,六耳不傳。師如遇有應查勘者,可獨查看,以助汝師演化。切勿與他人知覺。”仙官乃吩咐執捲吏道:“此後註載誅心册籍,當隨師到處,聽師梵語一聲,即於師靜中顯現查勘,無得違誤。”仙官說畢,拱手辭行。總持復留住問道:“李氏禳解,畢竟何修?”仙官乃答道:“解鈴還得係鈴。”說罷自去。總持覺悟,乃到天明侍立祖師之側。祖師目視總持道:“弟子色相,動靜兩相擾於胸中,其必為善信傢妖孽未解。”總持答道:“正為李施主花妖鼠怪,弟子們已知為弟兄鬩墻之兆。但解此根因,未得個修禳對癥之藥。”祖師笑道:“此有何難?”乃說一偈。時李大老諸善信人等已集於庵殿堂,但聽祖師師徒片言半偈,便相與思議。衹見祖師一偈,說道:祖先往矣,寧無遺族?
  損卻有餘,補其不足。
  祖師說偈畢,庵僧衆遂相傳出。衆善信聽得,各各思議,便嚮李大老說道:“高僧偈語,欲要李大老看顧宗族之貧乏的,我等想偈語真真是對癥之藥。李大老,你便傢財富足,宗族尚有日食不周的,損有餘補不足,不但德義高深,亦且善功遠大。”李大老口雖答應,心實不捨。那慳吝之色,見於面貌,便直入祖師靜室,見祖師合掌拜跪,再求個禳妖之言。祖師閉目不答。總持乃說道:“吾師已說有禳解妖孽之偈,善信但查你同祖一脈傳來,誰是與你祖共産分財?之後若有貧乏的,當速贍給。”李大老面有難色,說道:“吾族甚衆,貧乏且多,安能損我有限之産,以補若多之衆?”總持道:“量己力為施,濟那饑得一日之食,善信便有一日之善矣。”李大老衹是口應,回到傢中,便有那窮寒宗族,知道庵中高僧指明他傢園花妖鼠怪,叫他贍顧宗族。卻有一個士人叫做李阿諾,他卻是李大老同祖傳派來的,走到李大老傢藉米𠔌。說道:“阿諾不纔,饑寒困苦,敢求族兄資助。”李大老答道:“高僧勸我,我正在此思慮。族人頗衆,我力量不能遍及,你且回去,待我計較通當,再作道理。”李阿諾聽了,衹得回傢。李大老乃對妻把這些話說出。其妻笑道:“樹下雁、穴中鼠偶然作怪,旋已消滅。吾三子尚幼,哪裏爭競?信那僧傢迂言亂話,把傢財給那貧族。這些貧族有不務本等耕種,好吃懶做,方纔受貧。你便助濟一年,也終甚用?”李大老聽了妻言,便悔了善念,幾日連庵裏也不來。卻說這李阿諾回傢幾日,復又來求告大老資助,反被其妻駡了幾聲,忿忍回去。一日,李大老正在傢盤算資財,約有千金。其妻在旁說道:“再經幾年,利上生利,不說有這幾倍。孩子成人均分,怎有甚麽爭競?若是依那僧人勸,分給貧族,少一百便差了一百之利。”大老笑道:“正是,正是。”衹見一個僕婢在旁說道:“僕婢要分文,傢主也捨不得,肯把與外人?”大老又笑道:“正是,正是。”
  話分兩頭,卻說這村有一黨豪俠惡少,生平最喜這李阿諾,說他為人俊雅謙厚,甚憐他貧乏,又恨這李大老刻薄。李阿諾三番五次上門求助,衹是不捨分毫,卻又遇着庵內演化高僧開度他,他衹口應心違。這幾日聽了妻言,連庵內也不來。這黨豪俠私相計議,有的說道:“李阿諾貧乏,恨我等無財以贈。”有的說道:“哪裏可挪移藉貸,為他設處助濟也該。”有的說道:“他有富族李大老,便替他藉些也好。”衹見一個惡少說道:“李阿諾懦弱,若是強悍的,何愁財産?”衆人便問道:“他強悍卻如何?”惡少道:“聞他祖上財産都被李大老祖欺占了去,他不能爭講。若是強悍,定然爭講得。”衆人道:“李阿諾善人懦弱,怎能爭講?”那惡少把眉一蹙,對衆道:“有主意了。”乃嚮一豪俠耳邊“如此,如此”。這豪俠點首道:“妙甚,妙甚。”衆豪俠你嚮我耳說,我嚮你耳說,一齊道:“此計甚妙。”
  按下衆人計議,且說李大老正與妻盤算金銀,衹聽得醮樓三鼓,忽然門外喊聲震天,僕婢驚惶入內,報知李老夫妻。說門外強人劈門而入。李老嚇得魂不附體,忙躲入空屋。衹見那些強人打扮得甚是兇惡,手執兵器、火把,照耀如同白日。李老看那強人怎生打扮:一個個白布纏頭,青煙抹面。假鬍須皆是絡腮,真刀棒都拿在手。口聲聲衹叫快獻寶來,眼睜睜但雲且拿傢長。幾個道:殺他人不如放火;幾個道:有了寶便饒你殘生。
  李老夫婦聽得說有寶便饒殘生,乃哭哀哀地叫道:“大王爺爺呀,金寶都在廂籠裏、廚櫃中,請自取去罷。”衆盜聽得他夫妻說話,一個乃道:“拿出來,殺他無義。”一個道:“得人寶,且饒他殘生。”一個道:“無義之徒,便殺之何害?”一個道:“害人生命,又得人金寶,此寶傷情。”一個道:“莫要傷人,莫要姦淫,做這買賣永遠不犯!”一個道:“且查金寶,夠足便去。”衹見衆盜一齊擁入臥房,得了千金寶鈔,各各心滿意足,出門去了。李老夫妻方纔出屋來,氣喘喘的,失魂喪魄道:“罷了,罷了。怎麽來,怎麽去。”傢奴僕輩也有說:“平日分文不捨與我輩,過穿過吃。”也有說:“終日終夜盤算,做了一場空。”也有說:“倒不如分給些與貧宗族,誰不感恩稱德?”也有說:“便是修橋補路,齋僧布施,也勝似白送強人。”這李老氣了一夜,到天明隨報了地方官。那地方官衹批個“嚴拿立案”。親戚朋友登門不過問個安慰。一時便傳入庵內,衆信人等,都嘆說李大老不聽高僧勸解,執迷不悟,果然有此怪事,乃相叩問。尼總持說道:“師父,你說李傢花妖雁怪必生於昆弟之爭,乃今被盜劫之報,何也?”尼總持道:“金寶多積,必啓衆爭。總歸破敗,何必拘執?衹恐昆弟根因還不止此一劫。”副師聽了,便嚮尼總持道:“師弟,你我出傢人,莫要幸人災,樂人禍。他已被難,又何須說還不止此?”當時衹因李老不聽僧勸,遭此盜劫財空,村間便傳動高僧果然非凡,大傢小戶略有一件不明白的事,便持香來拜問。不知祖師演化,衹欲人全忠孝之倫,各盡生人之道。佛門弟子便引他了明心性之機,破除他障礙之陋,隨緣示度,無有成心。衹因教本無言,衆生難悟,故有三位徒弟子折辨善惡根因,彰明報應事理。祖師雖然不言,亦常因人懇問,就事指明,每於慧照中,過去未來,明如觀火,點化應驗,就如響之應。
  這李大老為盜劫了金寶,惱了一場,悔卻不聽僧言,卻復到庵中叩問道:“小子晦氣,也是不自了明道理,有此禍害。如今財去傢虛,欲效前行,助濟貧乏。連小子也至貪乏有日也。但此後還求指教度脫。”祖師微笑,看着尼總持道:“徒弟,你於靜定之餘,已有誅心之册,當示開度,以指迷途。”尼總持聽了師言,驚異起來,暗忖道:“仙官授我誅心册籍,叫我六耳不傳,如何我師知覺?我想老祖靈明,洞徹萬事未來,必有前知。”衹得忙忙答應道:“弟子自當查勘,以示開度。”當時道副二師聽得說誅心册籍,便齊問道:“尼師,甚麽誅心册?”尼總持不敢說出,但道是祖師教旨,二師乃近師前拜求教旨。祖師亦不言,但據誅心二字發明一偈,說道:人心本虛,應物多幻。
  外顯謙恭,明瞞暗算。
  幽實神知,理有折辨。
  真偽自分,直誅其叛。
  祖師說偈畢,二師拜受教旨。尼總持乃嚮李老說道:“你莫嗟貧,應有貧過善信的;你莫恨盜,尚知財帛儻來之物。老善信,你身也原不有,何況財帛?你早知財帛招盜,幾乎喪了殘生,何不當初早散些濟貧?小僧之言,殊為冒犯,但從此老善信衹當祖上不曾遺下這財帛,便是自掙的,也衹當不曾掙得。省了煩惱,保重身體。為今日計,小僧又替老善查勘報應根因,已作了對癥藥石,無復後患了。”當下李老聽了點首。衆僧與往來各善信都稱好言語,真乃誅心之論。卻說尼二師對癥藥石,無復後患,卻是何說,下回自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南印度王建佛會 密多尊者闡禪宗第二回道童騎鶴闖妖氛 梵志惺庵留幻法
第三回蒲草接翅放青鸞 槍棒化蛇降衆少第四回衆道徒設法移師 說方便尊者開度
第五回三尖嶺衆賊劫庵 兩刃山一言化盜第六回本智設法弄師兄 美男奪俏疑歌妓
第七回純一報恩留長老 酒傭懷忿算高僧第八回巫師假托白鰻怪 尊者慈仁螻蟻生
第九回擾靜功頑石化婦 報仇忿衆惡當關第十回賽新園巫師釋道 靈通關商客持經
第十一回兇黨回心因善解 牛童正念轉輪回第十二回元通說破靈通關 梵志擴充法裏法
第十三回指迷人回頭苦海 持正念靜浪平風第十四回破幻法一句真詮 妙禪機五空覺悟
第十五回茶杯入見度傢僧 一品遺書薦梵志第十六回弄戲法暗調佳麗 降甘霖衆感巫師
第十七回賽新園復修舊廟 東印度重禮真僧第十八回二十七祖傳大法 達摩老祖度元通
第十九回清寧觀道副投師 輪轉司元通閱捲第二十回陶情逞能誇造酒 風魔設法警陶情
第二十一回妾婦備細說衷腸 王範相逢謀道路第二十二回詠月王陽招諷誚 載酒陶情說轉輪
第二十三回貪嗔癡路過分心 清寧觀僧投老祖第二十四回神司善惡送投生 和尚風魔警破戒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