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春秋繁露義證   》 陰陽義第四十九      蘇輿 Su Yu

  天地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跡陰陽終歲之行,以觀天之所親而任。成天之功,猶謂之空,空者之實也。故清溧之於歲也,若鹼之於味也,僅有而已矣。聖人之治,亦從而然。天之少陰用於功,太陰用於空。人之少陰用於嚴,而太陰用於喪。喪亦空,空亦喪也。是故天之道以三時成生,以一時喪死。死之者,謂百物枯落也;喪之者,謂陰氣悲哀也。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氣也,故生;秋,怒氣也,故殺;夏,樂氣也,故養;鼕,哀氣也,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有其理而一用之。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於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當義而出,如寒暑之必當其時乃發也。使德之厚於刑也,如陽之多於陰也。是故天之行陰氣也,少取以成秋,其餘以歸之鼕。聖人之行陰氣也,少取以立嚴,其餘以歸之喪。喪亦人之鼕氣,故人之太陰,不用於刑而用於喪,天之太陰,不用於物而用於空。空亦為喪,喪亦為空,其實一也,皆喪死亡之心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自序楚莊王第一玉杯第二竹林第三
玉英第四精華第五王道第六滅國上第七
滅國下第八隨本消息第九盟會要第十正貫第十一
十指第十二重政第十三服製像第十四二端第十五
符瑞第十六俞序第十七離合根第十八立元神第十九
保位權第二十考功名第二十一通國身第二十二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