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習禪錄影   》 禪修開示1      南懷瑾 Na Huaijin

  (時有人嚮老師頂禮)
  師振喝一聲雲:不要頂禮,拜你自己去,最好痛切懺悔,好好放下。
  (良久)
  師雲:不要管人傢的事啊!人傢一動,你就跟着動了,你學什麽禪?自己放下來,每人自己管束自己。你看心多麽活動,別人一哭,你的心也在動,你學什麽禪?
  (有頃)
  師雲:坐着去,念阿彌陀佛,去用功去,去用功去,放下就是!
  朱教授:老師,我太那個了。
  師雲:你又錯,你又錯,又是世法。
  朱教授:不是世法。
  師雲:昨天的事早過了,今天講的是佛法。
  朱教授:我還沒有說完,我昨天晚上,一夜睡眠完全無我,不是無什麽,原來把雞毛當令箭。雞毛生在雞身上,哪能當令箭來說呢?
  師雲:對!
  (良久)
  朱又云:希望老師不要客氣,在這個禪堂中要駡,這是功德。學禪的人要這樣纔有進步。不然的話,我們跟誰去辯駁呢?
  師雲:對,這個話完全對,但是希望諸位中貢高我慢的,我見的,真放下。現在需要你為自己,好好地死下去搞幾天,所有的知見統統丟光,充其量死個人嘛!什麽道理都不參,就是放下,放下,放下,放到無可放之處,自然有轉身一路。
  (稍頃--)
  師又云:真正有見道處,真正會改進,你看楊管老,他多驕慢一個人,驕慢到極點一個人。他昨天講的,從心底流露出來的,自己講的懺悔的話,多少年前我告訴他:“你把態度改一改好不好?你的樣子,人傢看到就害怕。加上你的習慣、口音,唉!你的眼晴一瞪,那個樣子,誰看到你都不是那個味啊!要心平氣和。”他都聽進去,卻都改不了,他現在自動自發地,我告訴他的嗎?不是我。是佛告訴他的?也不是佛!也可以說是我告訴他的,也可以說是佛告訴他的。何以呢?他真正見到了這一點,自然而然地,習氣塵垢會磨去的,千點萬點,就是靠這一點。見了什麽?你問他見個什麽?什麽都沒有見。
  學佛也就是儒傢所說內省不疚,痛切地反省過來.尤其我告訴你們不要輕易接引人,你們接引不好人的。每個人我接引時方法都不同的,我無心的,沒有用心要對哪個人用哪種方法,應機設教,觀機而設教。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你曉得我用的什麽方法?你懂不懂?你既然不懂,你插什麽嘴?你好心是幫忙,實際是害人,這些教授法不懂,你去教化什麽人?學禪,像蘇東坡的文章一樣,嘻笑怒駡皆是文章。你們沒有註意嗎?平常和我往來,經常聽我說笑話,說得大傢很開心的,我的笑話裏你們沒有反省,真正反省起來,我那笑話比今天駡得還要兇。學佛不要你贊嘆我,我最不希望人傢贊嘆。
  ……有很多話都想不起來了,這一大覺給睡跑了。好在想不起來,不然盡駡下去沒有意思了,駡多了,等會兒連稀飯都沒有得吃了。
  (有頃)
  師又云:千萬不要把這一香板子禪拿住,更不要把那些死規矩參話頭以為是禪。禪那樣容易學嗎?所以靈山會上,佛纔說是教外別傳,無門之法門。樣樣皆是他的法門。渾身都是解數,渾身十萬八千個毛孔,每個毛孔中都是辦法。要談弘揚佛法,我是主張要見之於事功。這思想不是周老居士的思想,各人願力不同,學問德業見
  之於事功,有機會一樣幹,不一定是做生意。我並非喜歡這樣坐着說老婆婆禪的,要接引人,不是不肯幹,看到那個真正的根器來了,
  三言兩語就打發了。哪裏像你們學禪宗學了多少年,連一點影子都沒有,連打坐,兩個腿子都沒煉好,一天到晚,老是不得了,什麽不得了,窮得不得了,駡人不得了,混蛋得不得了,有什麽不得了。自己用功,你自己纔是不得了。所以你們自己反省反省看,劉女士更要反省,要有我這種精神,丟下去就丟下去了,所以我批評你,像昨天晚上那個境界你就有,雞毛當令箭,就是這一點拚下去了,有這個信心,有這個决心,沒有不到傢的。不行啊!臉沒有洗啦,牙沒有刷啦!覺沒睡好啦,婆婆媽媽的,你以為你是英雄?一樣婆婆媽媽,不過你的婆婆媽媽與別人的婆婆媽媽不同而已。到底你又是婆婆,又是媽媽。
  所以說學佛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所以真正講到禪堂打七,能夠講嗎?講出來都是這樣駡人一樣的。你說衹有你的禪吧!恐怕古來禪師不是這樣吧?他是語錄上的記載,不過你將語錄仔細思索看看,他們當時是什麽樣的威嚴講出來的。才能夠把你的妄想業識都打掉了,他不是和你兩個婆婆媽媽講的。平和是法師們的教化,教育傢的教化方式。孩子呀,乖乖的啊!坐到那裏啊!可是到了禪傢這裏來則是金剛努目,揚眉竪目,那個樣子使你魂都掉了,你纔可以見到這個。禪不是婆婆媽媽的,這就是所謂大雄寶殿。
  你看那個座中的法師,對於禪根本不相信。言下頓悟,都是經過多生纍劫修持。你就毀謗佛法,叫你看,你不看,永嘉大師所說:“若得不造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你曉得什麽是禪,怎麽由得你不信呢?既然不曉得禪,就不能作信與不信的批評。這就是驕慢,貢高我慢,人我山高,還不懺悔!可以隨便下錯一個字嗎?一字之錯,五百生野狐身,你知不知道那樣嚴重?學佛人還不知道因果!
  我以前參的大外道,大禪宗的大師,他們既懂得道,也懂得密。有一位大居士講《金剛經》,大拇指一舉,你們看大拇指上韋陀菩薩就出來了。真看到,你信不信?你說不信嗎?他真有這一套。在重慶、在銅梁,都有精捨,不知有多少人跟他參禪,可是結果呢?……我講了許多密宗、道傢,五花八門,難道說故事嗎?謙虛地說,對你們講一個故事,帶你們遊歷這些,參觀這些,你可以不必走冤枉路了。我都走過,走得比你們多。你們是試探試探,怎麽可以試探呢?有試探之心,就是貢高我慢。第一關,人我山要倒,想求證一下,先把自己的經驗,自己的功夫,自己的習慣,這些通通丟光,試試看。不肯放下,有何用?這位和尚,他出了傢,就肯放下了嗎?
  我昨天對劉女士說:我最知道你。什麽長處,什麽缺點我一點一點嚮她分析。實在不想出去弘法,我希望你們各個成功出去弘法,將來做大宗師。我並不想出去。要我出去弘法,我放下來再學個幾年英文,比你們都好,至少要比你們聰明。為什麽要出去?自己中國人都沒救好,去救誰啊?想美鈔?想出大名?名與利與我有什麽相幹,中國的東西我都沒弄完,哪有時間搞外文?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不會錯的,不用而已,懶得去搞。希望你們成為大宗師去,我還要成就更好的,再交代給你們,你們要發心,希望你們出去到處弘揚。此時此地,功名富貴官位,夢幻空花也,這個話要聰明的聽,語重心長。你要建立你自己的事業,你出門出國的時候,我就吩咐你,這也是教育,現時代什麽都是新的啦,其實孔子釋迦都是聖之時者。開新的禪宗嘛,用新的佛法嘛,另走一條路,不一定是佛不佛,就是佛,也不會怪你的。衹要你有辦法弘揚,不管你哪個方式,同時也建立了你自己的千秋事業。這是事業,你們現在搞來搞去都是職業,職業是為生存、為舒服,它的榮華最多是幾十年;事業是千秋萬世的,要發心啊,什麽叫夠不夠?夠的教大學,不夠的教小學,
  教二三十年小學,他的教學經驗,也可以在大學開一門課了。
  (稍頃)
  師雲:都給我放下,和尚更要放下,放下的也放下,身心什麽都丟開了,什麽功夫也不用,就是這樣丟下去。魯居士不是被我駡哭了嗎?吃了早飯,他在外面,我也在外面,他說他知道了,如何起修的法子,唉!我呀!這個位子坐不得,一坐這個位子便氣大了,下了這個位子蠻好的,咱們兩個在外面嘻嘻哈哈的,我請他說來聽聽,我輕言細語的,比小姐還溫柔。他就說出來了。他說見到了這個,一舉手就是這個,這個那個的,然後怎麽辦呢?然後第一要行履,多培功德,有力出力,有錢出錢,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再就是要久定,定久了,氣脈自然通,等等。他還沒說完,我說還有兩天半,就走開了。因為在外面不好駡他,不坐在這個位子隨便駡人不行的,那人傢要告你。坐了這位子駡你,你活該,誰叫你鑽進這個房子來,鑽進來就要挨駡,我到你府上去還要恭敬你咧。我還沒有講如何起修的方法,你會參出來!那行了,你來主七吧!比我行,因為你不行,所以沒有讓你主七。雖然如此,雖不中,亦不遠矣,駡你不是這個地方,駡你什麽地方呢?連夏醫官這些人,拿一香板子禪的人統統要挨駡,沒有哪一個例外。“啪”一下,是我在這個時代中沒有法子的法子。在此,是我應用的,別人不一定會用,這是我接引人的一種工具而已。我豈止拍一下,辦法多得很的。這個牛又吹起來了,其實辦法多得很有什麽用?見大見小,還是要靠你自己的智慧與佛緣。
  到現在你還不明白“啪”一下,以為那個境界就是。所以劉女士睏在這裏面好多年,這個就是呀?當然是呀!那還錯嗎?不然我就騙你了。註意!無始以來一切衆生的妄念長流不斷,就像輪子一樣,像流水不能斷一樣。抽刀斷水水更流,藉酒澆愁愁更愁啊!妄念如抽刀斷水斷不了的。我以一個外來的力量,藉用你對我一占的信仰,我想盡辦法,“啪”的一下,將你的妄念之流頓時截斷,看一下妄念另一面清淨的面目,看到這個境界,把握這個境界就是定。如何是慧呢?如何是悟呢?就是說,這一個空空洞洞的境界當中,你不是知道這個空空洞洞境界?你這一個“我”把它找出來,這個靈明覺知,這是般若,是這個,不是那個空空洞洞的。你們被我這一接引,迷頭認影,永遠認定這個空空洞洞的境界,不曉得能空空洞洞的這個事啊!錯在這個地方,懂不懂?再不懂啊,再修過。無辦法!講也衹能講到這個樣子,所以叫你還要用功,你衹學到這一香板子禪,依樣畫葫蘆,這個是什麽東西?我講了你服氣不服氣,就認為空空洞洞就是,這是認了境界了,那個能見到空空洞洞境界的這一點靈明覺知不在內外,不在中間,無相無位,“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講到這裏又要駡人了,有個老頭子他悟道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衹是這一面的,還有那一面的,又是錯了。徹底的就是結果的,知道空,不見有,知道有了又如何呢?知道有,結果還是要歸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都要弄清楚,參,參清楚!馬馬虎虎聽過去,以為自己懂了。什麽叫參?每句話不將自己身心切實丟進去體會,不是你的,而是我的。
  蕭先生端端正正坐好,“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傢齊,傢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將這話貼在額頭上。一切死下心來,充其量兩條腿斷了,風癱了,還有什麽呢?
  劉女士,昨天我告訴你定慧等持的法子,見地功用都在這個地方。因為你遠來急急忙忙想趕時間,所以空有雙管齊下,使你懂得,再不參悟不警醒,你太笨瓜了,大笨牛啊!你看你的定,意生之心就把它定住了,雖然是妙有、假有、幻造的,但幻就是真,真就是幻,空
  有不分。你那個能造的本來無位,靈明無物,那個上面沒有生死。這要參。此其一。
  你把這一點靈明把握住,一念專精,這個(加重語氣)也不受生死的動搖。它是無質(沒有物質)當中的生質;無相當中的生相;生滅生死都有相、有東西的,這個是靈明性所生出來的,不受物理範圍所拘束,它能夠支配物理的。擴而充之,它可以不受這個世界上生死的影響;至於那個不生不滅的本體自性更不受生死的影響。這是定慧等持的法門,空有雙融,所以你住了不到半小時,你的麯於兩腳就軟麻了,哪裏來的?自然而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不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去參,光衹迷頭認影,嚮外面找。
  我不是告訴你們,要打七,每個人不要衹顧自己。你曉得主辦打七的是蕭先生、楊管老,中間奔走的是我,每一點都需要計劃。你們衹顧自己,一切不問,怎麽不去幫忙找個可以打七的地方呢?我前些時對夏醫官說:你們怎麽不去找一個地方呢?找到地方,叫楊管老來參加你的七會也是一樣!你們也應該侍候人傢了,人傢侍候你們多少年了,怎麽不自己找呢?每人為人傢的心都是小,為自己的心思都是大。各個如此。
  每次打七,我的位置都沒有坐舒服,你們都知道找舒服,為什麽不替我弄個好位置坐坐呢?那樣精神也好一點,對不對?你們怎樣做人做事!不管如何,這七天中我在冒充老師,位置要替他弄舒適一點,安鬼也要把牌位放好一點。你們註意了沒有?做人的道理,“雖小道亦有可觀也矣”。我不是爭位置,我什麽位子都坐。我和魯居士認識以來,從來打坐他也沒有照料過我的位置。過去時候天下那麽大雨,自己背板凳來。那纔慘呢!你說他對我重,還是我對他重。當然不止他一個,不過他是帶頭的。這都是做人的道理,你們不是講儒傢,講佛傢,講道傢嗎?一個一個都是為自己。我要打七啊!好像自己應該來的,別人都是不應該來的。怎不替人傢想呢?就沒有人說:“讓某人來,我到外面站班去。”
  再說,我對某人說,“不要來,不準來。”你真正為求道的話,你可以說準來也來,不準來也來,我乃是為求道而來。沒有地方坐,我跪在外面;沒有飯吃,我去買面包。真的有一個做到沒有呢?你有這個精神嗎?你打我駡我,我反正要來了。也行呀!古人求道,為法忘軀,所以成就大,你們有誰能夠為法忘軀呢?駡兩句,你就吃不消了,要我來恭維你,讓我到你傢去跪着,你就成佛了?你幹脆天天捧你自己好了,要放下!要謙虛!要駡的話多呢!駡駡又搞忘記了。唉!一個人也怪,平常在傢裏,半句佛法也想不起來,被人一逼,我又來了,鐘不打不響,鼓不敲不鳴。
  再說什麽是行履,什麽是用。道在平常日用間啊,起心,舉步,言語,動靜,一舉一動都是你的妙用。現代的人連邏輯的頭腦都沒有,如果這個另外的妙用,是另外加進,嚇!那你就着了魔了,心裏可以另外加進一個東西來?如果是自在內在發的,則本來根根在我這裏,本來就有。我不是明明白白提出中庸來告訴你“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一念不生,就是體。“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該駡的就駡,這是怒;你們證了道,我替你們高興啊!我會喜得眼淚都流出來,那就是喜;看你們笨,我真難過啊,這是哀;三餐飯吃得舒服,大傢又坐得好,這就是樂;我沒有瘋了,是吧?都是發而皆中節,是吧?就謂之和,就是用。你們也一樣嘛,還另外去找一個什麽東西?六度萬行都從這個上面發的,還嚮哪裏去找用?把這個用調整好,所以你要另生妄想神通的妙用;自性體見到,那麽你就能夠自己臆想它生出一個什麽,就把它造出一個什麽,訓練成功就是神通妙用。這是另外,但是也是你的本分的事。可是這就要修定,定,魯老頭這句話講對了,就是要定。
  但是話說回來,小和尚你要註意,見道之後久定就成功,不見道不行。憑你那一句話,你就要遲得道多少年。你不相信?六祖一個字不認識,那可以,但有幾個六祖啊?六祖不認識字,經教講得那樣好,堪稱東方如來。有幾個六祖?那麽憑你這一句話,你就和六祖一樣了?你有這個本領也行,又沒有這個氣魄擔當,“我就和六祖一樣”,又拿這個話來做幌子,都是不長進,沒有志氣。六祖又沒有學禪,又沒有學道,怎麽聽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能有所領會?你呀!“應無所住”聽了一萬遍了,你自己也念了幾千遍了,你怎麽還不行呢?你怎麽可以拿六祖來做幌子呢?參要真參,悟要實悟。又沒有真參過,又沒有實悟過,隨便張口批評,毀滂佛法,還不到佛前去懺悔!趕快去磕頭懺悔去,誠誠懇懇地,不要自欺欺人。
  (時,和尚去佛前頂禮。)
  嗬!這樣就對,我不是駡你,是為你好,這樣就差不多了,真能夠放下一點了。誠誠懇懇地懺悔,自然可以見道。
  誠誠懇懇在那裏拜佛,等到我叫你不拜的時候纔不拜,身心放下,一念不生,誠誠懇懇地拜。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早上這兩堂每人意誠,每人都不同,道氣盎然。下了座以後,那些快嘴菩薩,三個五個,兩個四個地坐在一起,站在一起,商商量量的,那個道早就跑掉了,道還商量得出來的?意誠而後心正。
  ---wang yuanyuan師兄錄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一九七五年: 事前講話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第四天拾遺記要片段殘記一九六零年: 第一天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第六天第七天一九六二年: 第一天第二天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
第七天一九六二年: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