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人在时空之间 》
第50节:馆藏文物是否太多了
葛剑雄 Ge Jianxiong
其实最大的毛病出在我们长期以来只破不立,从来没有规定过一种通用的称谓和礼仪。旧时代都有种种“称谓录”,再复杂的关系,翻一下书就可以知道了。还有“通礼”一类工具书,各种场合适用什么礼节、何种仪式也写得明明白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了,却从来没有见到这类正式的标准书,也没有听说政府有制定礼仪、称谓的打算。我们现在经常说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讲究精神文明,连我这个教授都不知道该用什么称谓,或者自以为用对了却不被人接受,年轻人大概只能模仿影视中的称呼了。
要说一点不立,也不是事实。先师告诉我,上世纪50年代初他第一次到复旦大学一位干部出身的领导家去,听到这位领导让自己的子女称他为叔叔,先师竟吃了一惊。因为以往的规矩,凡是父辈的朋友或同事,子女一律应称为伯父、伯母。以后他才明白,来自老解放区或革命队伍的习惯是称“叔叔、阿姨”,甚至称对方为叔叔,同时称他的太太为阿姨。我因为长在小镇上,受革命风气影响较晚,遇到同学父母还是称伯父伯母,到上海后入乡随俗,与同学用同样称呼。但到60年代后,似乎只剩下叔叔、阿姨了。
4文物与国宝
4-1馆藏文物是否太多了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馆藏文物已达1200万件,且有相当部分破损严重。而目前从事专业文物修复的人才约400人,如果依照国际通行的文物修复标准,以每位修复师每月修复一件文物计算,仅轮修一遍现有的1200万件馆藏文物就需要至少2500年时间。
看到这篇报道,我真为如此多的馆藏文物担忧:2500年!相当于历史再从战国时期开始一次。但等到2500年后最后一批文物得到修复时,现在修复的文物还能完好吗?其中一部分肯定已经等不及了。而且这还不包括在这2500年间不断出土或发现的,正如报道中提到的,仅从景德镇发掘得到的10多吨瓷器残片中,就整理复原出3000多件官窑瓷器,超过世界上所有博物馆同类馆藏文物的总和。
看来如果我们不想让馆藏文物从此毁损,只有一种办法:大规模培养专业修复师,如将现有的400人扩大100倍,达到4万人,以便在25年内将现有馆藏文物全部修复一遍。而且与此同时,还得停止一切新的考古发掘,以免馆藏文物继续大量增加。
但仔细一想,显然办不到。要培养出4万名合格的修复师谈何容易!等于要让现有的修复师每人培养100名,即使修复师都有这样的本领,他们也不能完全停止正在做的工作呀!何况修复师的工作完全是为了保护文物,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维持这些人员需要大量经费。而且据我所知,如果真的将馆藏文物修复,现有的馆藏条件根本满足不了保管要求,有的博物馆或文物部门连堆放的库房也没有。现在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放在橱窗里或展台上的文物被冠以“国宝”,出尽风头;而大批同类文物只能堆在库房中,甚至在露天场地,因保管不善,或缺乏合格的保管条件而造成的文物损毁、被盗时有发生。用有的文物工作者的话来说:“放在外面当国宝,到了里面不如一棵草。”另一方面,即使主动停止一切发掘,在基建工地或日常生活中都可能出土或发现文物,这些文物往往更需要紧急修复。但实际情况是,即使不考虑修复,往往连临时放置的地方都没有。在三峡考古发掘工地,发掘和保管部门就经常为如何存放出土文物发愁。
如果继续无视如此尖锐的矛盾,墨守陈规,无所作为,听任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下去,实际是对国宝不负责任,而且直接导致大量国宝得不到及时抢救、维修和收藏。严格地说,僵化地维持现行政策,只是一种“保护性慢性破坏”。
当然,以我们这样一个历史如此悠久、文化如此灿烂、疆域如此辽阔的文明古国,上千万件文物不能算多。但与现有的馆藏条件和文物修复人员相比,这些文物的数量的确太多了,何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没有改善的办法,而新出土和发现的文物又在源源不断地增加。所以我认为,根本的出路还是我曾经多次建议的——藏宝于民,即允许法人或公民合法地拥有文物的保管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中国的形成(1) | 第2节:中国的形成(2) | 第3节:中国的形成(3) | 第4节:从天下到世界(1) | 第5节:从天下到世界(2) | 第6节:从天下到世界(3) | 第7节:从天下到世界(4) | 第8节:中国与世界(1) | 第9节:中国与世界(2) | 第10节:秦朝的疆域 西汉的疆域 | 第11节:“中兴”和动荡:东汉的疆界变迁 | 第12节:舟车万里同:唐前期疆域图 | 第13节:四海混一远逾汉唐:元朝疆域的形成 | 第14节: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统一:清朝的疆域 | 第15节:唐朝的长安和洛阳 | 第16节:大汗之城中国首都:大都 | 第17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1) | 第18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2) | 第19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3) | 第20节: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 第21节:古地图何以绝迹 地图是谁用的 | 第22节: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 第23节:得天下与治天下 | 第24节:杯酒释兵权之后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