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 舊唐書   》 捲四十六志第二十六      劉昫 Liu Xu

  ◎經籍上
  夫龜文成象,肇八卦於庖犧;鳥跡分形,創六書於蒼潁聖作明述,同源異流。《墳》、《典》起之於前,《詩》、《書》繼之於後。先王陳跡,後王準繩。《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禮》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學者非他,方策之謂也。琢玉成器,觀古知今,歷代哲王,莫不崇尚。自仲尼沒而微言絶,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嬴氏坑焚,以愚黔首;漢興學校,復創石渠。雄、嚮校讎於前,馬、鄭討論於後,兩京載籍,由是粲然。及漢末還都,焚溺過半。爰自魏、晉,迄於周、隋,而好事之君,慕古之士,亦未嘗不以圖籍為意也。然河北江南,未能混一;偏方購輯,捲帙未弘。而荀勖、李充、王儉、任昉、祖恆),皆達學多聞,歷世整比,群分類聚,遞相祖述。或為七錄,或為四部,言其部類,多有所遺。及隋氏建邦,寰區一統,煬皇好學,喜聚逸書,而隋世簡編,最為博洽。及大業之季,喪失者多。貞觀中,令狐德棻、魏徵相次為秘書監,上言以籍亡逸,請行購募,並奏引學士校定。群書大備。
  開元三年,左散騎常侍褚無量、馬懷素侍宴,言及經籍。玄宗曰:"內庫皆是太宗、高宗先代舊書,常令宮人主掌,所有殘缺,未遑補緝,篇捲錯亂,難於檢閱。卿試為朕整比之。"至七年,詔公卿士庶之傢,所有異書,官藉繕寫。及四部書成,上令百官入乾元殿東廊觀之,無不駭其廣。九年十一月,殷踐猷、王愜、韋述、餘欽、毋煚、劉彥真、王灣、劉仲等重修成《群書四部錄》二百捲,右散騎常侍元行衝奏上之。自後毋煚又略為四十捲,名為《古今書錄》,大凡五萬一千八百五十二捲。祿山之亂,兩都覆沒,乾元舊籍,亡散殆荊肅宗、代宗崇重儒術,屢詔購募。文宗時,鄭覃侍講禁中,以經籍道喪,屢以為言。詔令秘閣搜訪遺文,日令添寫。開成初,四部書至五萬六千四百七十六捲。及廣明初,黃巢幹紀,再陷兩京,宮廟寺署,焚蕩殆盡,曩時遺籍,尺簡無存。及行在朝諸儒購輯,所傳無幾。昭宗即位,志弘文雅。秘書省奏曰:"當省元掌四部御書十二庫,共七萬餘捲。廣明之亂,一時散失。後來省司購募,尚及二萬餘捲。及先朝再幸山南,尚存一萬八千捲。竊知京城製置使孫惟晟收在本軍,其御書秘閣見充教坊及諸軍人占祝伏以典籍國之大經,秘府校讎之地,其書籍並望付當省校其殘缺,漸令補輯。樂人乞移他所。"並從之。及遷都洛陽,又喪其半。平時載籍,世莫得聞。今錄開元盛時四部諸書,以表藝文之盛。
  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
  甲部為經,其類十二:一日《易》,以紀陰陽變化。二曰《書》,以紀帝王遺範。三曰《詩》,以紀興衰誦嘆。四曰《禮》,以紀文物體製。五曰《樂》,以紀聲容律度。六曰《春秋》,以紀行事褒貶。七曰《孝經》,以紀天經地義。八曰《論語》,以紀先聖微言。九曰圖緯,以紀六經讖候。十曰經解,以紀六經讖候。十一曰詁訓,以紀六經讖候。十二曰小學,以紀字體聲韻。
  乙部為史,其類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紀紀傳表志。二曰古史,以紀編年係事。三曰雜史,以紀異體雜紀。四曰霸史,以紀偽朝國史。五曰起居註,以紀人君言動。六曰舊事,以紀朝廷政令。七曰職官,以紀班序品秩。八曰儀註,以紀吉兇行事。九曰刑法,以紀律令格式。十曰雜傳,以紀先聖人物。十一曰地理,以紀山川郡國。十二曰譜係,以紀世族繼序。十三曰略錄,以紀史策條目。
  丙部為子,其類一十有四:一曰儒傢,以紀仁義教化。二曰道傢,以紀清淨無為。三曰法傢,以紀刑法典製。四曰名傢,以紀循名責實。五曰墨傢,以紀強本節用。六曰縱橫傢,以紀辯說詭詐。七曰雜傢,以紀兼敘衆說。八曰農傢,以紀播植種藝。九曰小說傢,以紀芻辭輿誦。十曰兵法,以紀權謀制度。十一曰天文,以紀星辰象緯。十二曰歷數,以紀推步氣朔。十三曰五行,以紀卜筮占候。十四曰醫方,以紀藥餌針灸。
  丁部為集,其類有三:一曰楚詞,以紀騷人怨刺。二曰別集,以紀詞賦雜論。三曰總集,以紀文章事類。
  煚等撰集,依班固《藝文志》體例,諸書隨部皆有小序,發明其旨。近史官撰《隋書經籍志》,其例亦然。竊以紀錄簡編異題,捲部相沿,序述無出前修。今之殺青,亦所不取,但紀部帙而已。而煚等所序四部都錄以明新修之旨,今略載之:
  竊以經墳浩廣,史圖紛博,尋覽者莫之能遍,司總者常苦其多,何暇重屋復床,更繁其說?若先王有闕典,上聖有遺事,邦政所急,儒訓是先,宜垂教以作程,當闡規而開典,則不遑啓處,何獲宴寧。曩之所修,誠惟此義,然禮有未愜,追怨良深。於時秘書省經書,實多亡闕,諸司墳籍,不暇討論。此則事有未周,一也。其後周覽人間,頗睹闕文,新集記貞觀之前,永徽已來不取;近書采長安之上,神竜已來未錄。此則理有未弘,二也。書閱不遍,事復未周,或不詳名代,或未知部伍。此則體有未通,三也。書多闕目,空張第數,既無篇題,實乖標榜。此則例有所虧,四也。所用書序,鹹取魏文貞;所分書類,皆據《隋經籍志》。理有未允,體有不通。此則事實未安,五也。昔馬談作《史記》,班彪作《漢書》,皆兩葉而僅成;劉歆作《七略》,王儉作《七志》,逾二紀而方就。孰有四萬卷目,二千部書,名目首尾,三年便令終竟,欲求精悉,不其難乎?所以常有遺恨,竊思追雪。乃與類同契,積思潛心,審正舊疑,詳開新製。永徽新集,神竜近書,則釋而附也。未詳名氏,不知部伍,則論而補也。空張之目,則檢獲便增。未允之序,則詳宜別作。紕繆鹹正,混雜必刊。改舊傳之失者三百餘條,加新書之目者六千餘捲。凡經錄十二傢,五百七十五部,六千二百四十一捲。史錄十三傢,八百四十部,一萬七千九百四十六捲。子錄十七傢,七百五十三部,一萬五千六百三十七捲。集錄三傢,八百九十二部,一萬二千二十八捲。凡四部之錄四十五傢,都管三千六十部,五萬一千八百五十二捲,成《書錄》四十捲。其外有釋氏經律論疏,道傢經戒符籙,凡二千五百餘部,九千五百餘捲。亦具翻譯名氏,序述指歸,又勒成目錄十捲,名曰《開元內外經錄》。若夫先王秘傳,列代奧文,自古之粹籍錄符,絶域之神經怪牒,盡載於此二書矣。
  夫經籍者,開物成務,垂教作程,聖哲之能事,帝王之達典。而去聖已久,開鑿遂多,苟不剖判條源,甄明科部,則先賢遺事,有卒代而不聞,大國經書,遂終年而空泯。使學者孤舟泳海,弱羽憑天,銜石填溟,倚杖追日,莫聞名目,豈詳傢代?不亦勞乎!不亦弊乎!將使書千帙於掌眸,披萬函於年祀,覽錄而知旨,觀目而悉詞,經墳之精術盡探,賢哲之睿思鹹識,不見古人之面,而見古人之心,以傳後來,不其愈已!
  其序如此。
  煚等《四部目》及《釋道目》,並有小序及註撰人姓氏,捲軸繁多,今並略之,但紀篇部,以表我朝文物之大。其《釋道錄目》附本書,今亦不取,據開元以籍為之志。天寶已後,名公各著文章,儒者多有撰述,或記禮法之沿革,或裁國史之繁略,皆張部類,其徒實繁。臣以後出之書,在開元四部之外,不欲雜其本部,今據所聞,附撰人等傳。其諸公文集,亦見本傳,此並不錄。四部區分,詳之於下。
  甲部經錄,十二傢,五百七十五部,六千二百四十一捲。)
  《易》類一《書》類二《詩》類三《禮》類四《樂》類五《春秋》類六《孝經》類七《論語》類八讖緯類九經解類十詁訓類十一小學類十二
  《歸藏》十三捲(殷易,司馬膺註。)
  《周易》二捲(卜商傳。)
  又十捲(孟喜章句。)
  又十捲(京房章句。)
  又四捲(費直章句。)
  又十捲(馬融章句。)
  又九捲(鄭玄註。)
  又十捲(荀爽章句。)
  又五捲(劉表註。)
  又十捲(王肅註。)
  又十捲(董遇註。)
  又十捲(宋衷註。)
  又七捲(王弼註。)
  又九捲(虞翻註。)
  又十三捲(陸績註。)
  又十捲(荀氏九傢集解。)
  又十捲(馬、鄭、二王集解。)
  又十捲(姚信註。)
  又十捲(王弼、韓康伯註。)
  又十捲(二王集註。)
  又十捲(荀暉註。)
  又十捲(蜀纔註。)
  又十捲(張璠集解。)
  又十捲(王暠註。)
  又十捲(幹寶註。)
  又十捲(黃穎註。)
  又十捲(崔浩註。)
  又十三捲(崔覲註。)
  又十捲(何胤註。)
  又十捲(盧氏註。)
  又十四捲(傅氏註。)
  又十捲(王玄度註。)
  又十捲(王又玄註。)
  又十捲(任希古註。)
  又十捲(王凱衝註。)
  《周易發揮》五捲(王勃撰。)
  《周易係辭》二捲(謝萬註。)
  又二捲(桓玄註。)
  又二捲(荀諺註。)
  又二捲(宋褰註。)
  《周易義疏》二十捲(宋明帝註。)
  《宋群臣講易疏》二十捲(張該等註。)
  《周易大義》二十捲(梁武帝撰。)
  《周易講疏》三十五捲(梁武帝撰。)
  《周易發題義》一捲
  《周易幾義》一捲(蕭偉撰。)
  《周易大義疑問》二十捲(梁武帝撰。)
  《周易義疏》十四捲(蕭子政撰。)
  《周易講疏》三十捲(張譏註。)
  又十三捲(何妥撰。)
  又十六捲(褚仲都撰。)
  《周易正義》十四捲(孔穎撻撰。)
  《周易新論》十捲(陰弘道撰。)
  《周易文句義疏》二十四捲(陸德明撰。)
  《周易文外大義》二捲(陸德明撰。)
  《周易新註本義》十四捲(薛仁貴撰。)
  《周易開題論序疏》十捲。
  《周易文句義疏》二十捲(已上並梁蕃撰。)
  《周易大衍論》三捲(玄宗撰。)
  《周易論》四捲(鐘會撰。)
  《周易大衍論》一捲(王弼撰。)
  《周易論》一捲(應吉甫撰。)
  《周易統略論》三捲(鄒湛撰。)
  《周易略論》一捲(張璠撰。)
  《周易論》二捲(暨長成難,暨仲容答。)
  《易論》一捲(宋處宗撰。)
  《通易象論》一捲(宣聘撰。)
  又一捲(欒永初撰。)
  《周易係辭義疏》二捲(劉瓛撰。)
  《周易乾坤義疏》一捲(劉瓛撰。)
  《周易略譜》一捲(瀋熊撰。)
  《周易爻義》一捲(幹寶撰。)
  《周易卦序論》一捲(楊乂撰。)
  《周易譜》一捲(袁宏撰。)
  《周易論》四捲(范氏撰。)
  《周易雜音》三捲
  《周易釋序義》三捲(梁蕃撰。)
  右《易》七十八部,凡六百七十三捲
  《古文尚書》十三捲(孔安國傳。)
  又十捲(孔安國傳,範寧註。)
  又十捲(李顒集註。)
  又十捲(薑道盛集註。)
  又十捲(馬融註。)
  又九捲(鄭玄註。)
  又十捲(王肅註。)
  又十三捲(謝瀋註。)
  《尚書暢訓》三捲(伏勝註。)
  《尚書洪範五行傳》十一捲(劉嚮撰。)
  《尚書答問》三捲(王肅註。)
  《尚書釋駁》五捲(王肅撰。)
  《尚書釋問》四捲(鄭玄註。王粲問,田瓊、韓益正。)
  《尚書義註》三捲(呂文優撰。)
  《尚書釋義》四捲(伊說撰。)
  《尚書要略》二捲(李顒撰。)
  《尚書新釋》二捲(李顒撰。)
  《尚書百問》一捲(顧歡撰。)
  《尚書義疏》十捲(巢猗撰。)
  《尚書百釋》三捲(巢猗撰。)
  《尚書義疏》十捲(費甝撰。)
  《古文尚書大義》二十捲(任孝恭撰。)
  《尚書義疏》三十捲(蔡大寶撰。)
  《尚書文外義》三十捲(顧彪撰。)
  《尚書義疏》二十捲(劉焯撰。)
  《尚書述義》二十捲(劉炫撰。)
  《尚書正義》二十捲(孔穎達撰。)
  《古文尚書音義》五捲(顧彪撰。)
  《尚書音義》四捲(王儉撰。)
  右《尚書》二十九部,凡二百七十二捲。
  《韓詩》二十捲(卜商序,韓嬰撰。)
  《韓詩外傳》十捲(韓嬰撰。)
  《毛詩》十捲(毛萇撰。)
  《毛詩詁訓》二十捲(鄭玄箋。)
  《毛詩》二十捲(王肅註。)
  《葉詩》二十捲(葉遵註。)
  《集註毛詩》二十四捲(崔靈恩集註。)
  《韓詩翼要》十捲(卜商撰。)
  《毛詩譜》二捲(鄭玄撰。)
  《毛詩集序》二捲(卜商撰。)
  《毛詩義註》五捲
  《毛詩雜義駁》八捲(王肅撰。)
  《毛詩問難》二捲(王肅撰。)
  《毛詩駁》五捲(王伯輿撰。)
  《毛詩義問》十捲(劉楨撰。)
  《毛詩雜答問》五捲
  《毛詩雜義難》十捲
  《毛詩異同評》十捲(孫毓撰。)
  《毛詩釋義》十捲(謝瀋撰。)
  《毛詩辯》三捲(楊乂撰。)
  《毛詩序義》一捲(劉氏撰。)
  《毛詩表隱》二捲
  《毛詩義疏》五捲(張氏撰。)
  《毛詩誼府》三捲(元延明撰。)
  《毛詩草木鳥獸魚蟲疏》二捲(陸璣撰。)
  《毛詩述義》三十捲(劉炫撰。)
  《毛詩正義》四十捲(孔穎達撰。)
  《毛詩音義》二捲(魯世達撰。)
  《毛詩諸傢音》十五捲(鄭玄等註。)
  《難孫氏詩評》四捲(陳統撰。)
  右《詩》三十部,凡三百十三捲。
  《周官》十二捲(馬融傳。)
  《周官禮》十三捲(鄭玄註。)
  又十捲(伊說撰。)
  又十二捲(王肅註。)
  又十二捲(幹寶註。)
  《周官論評》十二捲(陳邵駁,傅玄評。)
  《周官寧朔新書》八捲(司馬伷序,王懋約註。)
  《周官駁難》五捲(孫略問,幹寶答。)
  《周禮義疏》四十捲(瀋重撰。)
  《周禮疏》五十捲(賈公彥撰。)
  《周禮義决》三捲(王玄度撰。)
  《周官音》三捲(鄭玄撰。)
  《儀禮》十七捲(鄭玄註。)
  又十七捲(王肅註。)
  《儀禮音》二捲
  《喪服紀》一捲(馬融註。)
  又一捲(鄭玄註。)
  又一捲(袁準註。)
  又一捲
  又一捲(陳銓註。)
  又二捲(蔡超宗註。)
  又二捲(田僧紹註。)
  《喪服變除》一捲(戴德撰。)
  《喪服要紀》一捲(王肅註。)
  《喪服要集議》三捲(杜預撰。)
  《喪服要紀》五捲(賀循撰,謝微註。)
  《儀禮疏》五十捲(賈公彥撰。)
  《喪服變除》一捲(鄭玄撰。)
  《喪服要紀》十捲(賀循撰,庾蔚之註。)
  《喪服古今集記》三捲(王儉撰。)
  《喪服五代行要記》十捲(王逡之志。)
  《喪服經傳義疏》四捲(瀋文阿撰。)
  《喪服發題》二捲(瀋文阿撰。)
  《喪服文句義》十捲(皇侃撰。)
  《喪服天子諸侯圖》二捲(謝慈撰。)
  《喪服圖》一捲(崔遊撰。)
  《喪服譜》一捲(蔡謨撰。)
  《喪服譜》一捲(賀循撰。)
  《喪服要難》一捲(趙成問,仇祈答。)
  《大戴禮記》十三捲(戴德撰。)
  《小戴禮記》二十捲(戴聖撰,鄭玄註。)
  《禮記》二十捲(盧植註。)
  又三十捲(王肅註。)
  又三十捲(孫炎註。)
  又十二捲(葉遵註。)
  《禮記寧朔新書》二十捲(司馬伷序,王懋約註。)
  《次禮記》二十捲(魏徵撰。)
  《月令章句》十二捲(戴顒撰。)
  《禮記中庸傳》二捲(戴顒撰。)
  《禮記義記》四捲(鄭小同撰。)
  《禮記要鈔》六捲(緱氏撰。)
  《禮記音》二捲(鄭玄註,曹耽解。)
  又二捲(謝慈撰。)
  又二捲(李軌撰。)
  又二捲(尹毅撰。)
  又三捲(徐邈撰。)
  又二捲(徐爰撰。)
  《禮記隱》二十六捲
  《禮記略解》十捲(庾蔚之撰。)
  《禮記講疏》一百捲(皇侃撰。)
  《禮記義疏》五十捲(皇侃撰。)
  《禮記義疏》四十捲(瀋重撰。)
  《禮記義疏》四十捲(熊安生撰。)
  《禮記義證》十捲(劉芳撰。)
  《禮記類聚》十捲
  《禮記正義》七十捲(孔穎達撰。)
  《禮記疏》八十捲(賈公彥撰。)
  《禮論》三百七捲(何承天撰。)
  《禮義》二十捲(戴聖等撰。)
  《三禮目錄》一捲(鄭玄註。)
  《問禮俗》十捲(董勳撰。)
  《禮記評》十捲(劉雋撰。)
  《禮儀問答》十捲(王儉撰。)
  《雜禮義》十一捲(吳商等撰。)
  《禮義雜記故事》十一捲
  《禮問》九捲(範寧撰。)
  《禮論答問》九捲(範寧撰。)
  《禮論問答》九捲(徐廣撰。)
  《雜禮儀問答》四捲(戚壽撰。)
  《禮論降議》三捲(顔延之撰。)
  《禮論條牒》十捲(任預撰。)
  《禮論帖》三捲(任預撰。)
  《禮論抄》六十六捲(任預撰。)
  《禮論抄》二十捲(庾蔚之撰。)
  《禮儀答問》十捲(王儉撰。)
  《禮雜抄略》二捲(荀萬秋撰。)
  《禮議》一捲(傅伯祚撰。)
  《禮統郊祀》六捲
  《禮論要抄》十三捲
  《禮記區分》十捲
  《禮論抄略》十三捲
  《禮大義》十捲(梁武帝撰。)
  《禮疑義》五十捲(周捨撰。)
  《禮記義》十捲(何佟之撰。)
  《禮答問》十捲(何佟之撰。)
  《三禮義宗》三十捲(崔靈恩撰。)
  《禮論要抄》一百捲(賀瑒撰。)
  《禮統》十三捲(賀述撰。)
  《三禮宗略》二十捲(元延明撰。)
  《三禮圖》十二捲(夏侯伏朗撰。)
  《江都集禮》一百二十捲(潘徽等撰。)
  《大唐新禮》一百捲(房玄齡等撰。)
  《紫宸禮要》十捲(大聖天後撰。)
  右《禮》一百四部,《周禮》十三傢,《儀禮》、《喪服》二十八傢,禮論答問三十五傢,凡一千九百四十五捲。
  《樂書》九捲(信都芳註。)
  《管弦記》十二捲(留進錄,凌秀註。)
  《鐘磬志》二捲(公孫崇撰。)
  《樂社大義》十捲(梁武帝撰。)
  《樂論》三捲(梁武帝撰。)
  《鐘律》五捲(瀋重撰。)
  《古今樂錄》十三捲(釋智匠撰。)
  《樂府聲調》六捲(鄭譯撰。)
  《樂譜集解》二十捲(蕭吉撰。)
  《樂志》十捲(蘇夔撰。)
  《樂經》三十捲(季玄楚撰。)
  《樂書要錄》十捲(大聖天後撰。)
  《樂略》四捲(元殷撰。)
  《聲律指歸》一捲(元殷撰。)
  《樂元起》二捲(桓譚撰。)
  《琴操》二捲(桓譚撰。)
  《琴操》三捲(孔衍撰。)
  《琴譜》四捲(劉氏、周氏等撰。)
  《琴譜》二十一捲(陳懷撰。)
  《琴敘譜》九捲(趙耶律撰。)
  《琴集歷頭拍簿》一捲
  《外國伎麯》三捲
  《論樂事》二捲
  《外國伎麯名》一捲
  《歷代麯名》一捲
  《推七音》一捲
  《十二律譜義》一捲
  《鼓吹樂章》一捲
  《古今樂記》八捲(李守真撰。)
  右《樂》二十九部,凡一百九十五捲。
  《春秋三傢經詁訓》十二捲(賈逵撰。)
  《春秋經》十一捲(士燮撰。)
  《春秋傳》十捲(王朗註。)
  《春秋左氏長經章句》三十捲(賈逵撰。)
  《春秋左氏傳解詁》三十捲(賈逵撰。)
  《春秋左氏傳解誼》三十捲(服虔註。)
  《春秋左氏經傳章句》三十捲(董遇註。)
  《春秋左氏傳》三十捲(王肅註。)
  《春秋左氏傳》三十捲(杜預註。)
  《春秋左氏傳義註》三十捲(孫毓註。)
  《春秋左氏傳音》三捲(高貴鄉公撰。)
  《春秋左氏音》四捲(曹耽、荀訥撰。)
  《春秋左氏音隱》一捲(服虔撰。)
  《春秋左氏傳音》三捲(杜預註。)
  又三捲(李弘範撰。)
  又三捲(孫邈撰。)
  又三捲(王元規撰。)
  又十二捲
  《春秋左氏傳條例》二十捲(劉歆撰。)
  《春秋左氏傳條例章句》九捲(鄭衆撰。)
  《春秋左氏傳例》七捲
  又十五捲(杜預撰。)
  《春秋左氏條例》十捲(劉實撰。)
  《春秋左氏經例》十捲(方範撰。)
  《春秋左氏膏肓》十捲(何休撰,鄭玄箴。)
  《春秋成長說》七捲(服虔撰。)
  《春秋左氏膏肓釋痾》五捲(服虔撰。)
  《春秋達長義》一捲(王玢撰。)
  《春秋左氏傳說要》十捲(糜信撰。)
  《春秋塞難》三捲(服虔撰。)
  《春秋左氏傳賈服異同略》五捲(孫毓撰。)
  《春秋左氏傳例苑》十八捲(梁簡文帝撰。)
  《春秋義函傳》十六捲(幹寶撰。)
  《春秋左氏釋滯》十捲(殷興撰。)
  《春秋序論》一捲(幹寶撰。)
  《春秋左氏區分》十二捲(何始貞撰。)
  《春秋左氏義略》三十捲(張衝撰。)
  《春秋左氏抄》十捲
  《左氏杜預評》三捲
  《春秋圖》七捲(嚴彭祖撰。)
  《春秋辭苑》五捲
  《春秋經傳詭例疑隱》一捲(吳略撰。)
  《春秋雜義》五捲
  《春秋土地名》三捲
  《春秋旨通》十捲(王延之撰。)
  《春秋大夫譜》十一捲(顧啓期撰。)
  《春秋叢林》十二捲(李謐撰。)
  《春秋立義》十捲(崔靈恩撰。)
  《春秋申先儒傳例》十捲(崔靈恩撰。)
  《春秋經解》六捲(瀋宏撰。)
  《春秋文苑》六捲(瀋宏撰。)
  《春秋嘉語》六捲(瀋宏撰。)
  《春秋義略》二十七捲(瀋文阿撰。)
  《春秋攻昧》十二捲(劉炫撰。)
  《春秋規過》三捲(劉炫撰。)
  《春秋述議》三十七捲(劉炫撰。)
  《春秋正義》三十七捲(孔穎達撰。)
  《春秋公羊傳》五捲(公羊高傳,嚴彭祖述。)
  《春秋公羊經傳》十三捲(何休註。)
  《春秋公羊經傳集解》十四捲(孔氏註。)
  《春秋公羊》十二捲(王愆期撰。)
  《春秋公羊傳記》十二捲(高襲註。)
  《何氏春秋漢議》十一捲(何休撰,鄭玄駁,糜信註。)
  《何氏春秋漢記》十一捲(服虔撰。)
  《春秋公羊條傳》一捲(何休註。)
  《春秋公羊墨守》二捲(何休撰,鄭玄發。)
  《春秋公羊答問》五捲(荀爽問,徐欽答。)
  《春秋公羊音》二捲(王儉撰。)
  《春秋公羊違義》三捲(劉實撰,劉晏註。)
  《春秋公羊論》二捲(庾翼難,王愆期答。)
  《春秋𠔌梁傳》十三捲(段氏註。)
  《春秋𠔌梁章句》十五捲(𠔌梁俶解,尹更始註。)
  《春秋𠔌梁傳》十二捲(唐固註。)
  又十二捲(糜信註。)
  又十一捲(張靖集解。)
  《春秋公羊違義》三捲(劉晏註。)
  《春秋𠔌梁經傳》十六捲(程闡集註。)
  《春秋𠔌梁傳》十三捲(孔衍訓註。)
  又十二捲(範寧集註。)
  又十三捲(徐乾註。)
  《春秋𠔌梁》十二捲(徐邈註。)
  《春秋𠔌梁經集解》十捲(瀋仲義註。)
  《春秋𠔌梁廢疾》三捲(何休作,鄭玄釋,張靖箴。)
  《𠔌梁傳義》三捲(蕭邕註。)
  《春秋𠔌梁傳義》十二捲(徐邈註。)
  《春秋𠔌梁音》一捲(徐邈撰。)
  《春秋𠔌梁傳疏》十三捲(楊士勳撰。)
  《春秋公羊𠔌梁左氏集解》十一捲(劉兆撰。)
  《春秋三傳論》十捲(韓益撰。)
  《春秋三傳經解》十一捲(鬍訥集撰。)
  《春秋三傳評》十捲(鬍訥撰。)
  《春秋公羊𠔌梁二傳評》三捲(江熙撰。)
  《春秋繁露》十七捲(董仲舒撰。)
  《春秋辯證明經論》六捲
  《春秋二傳異同》十一捲(李鉉撰。)
  《春秋合三傳通論》十捲(潘叔度註。)
  《春秋成集》十捲(潘叔度註。)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捲(左丘明撰。)
  《春秋外傳國語章句》二十二捲(王肅註。)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捲(虞翻撰。)
  又二十一捲(韋昭註。)
  又二十一捲
  又二十一捲(唐固註。)
  右《春秋》一百二部,一千一百八十四捲。)
  《古文孝經》一捲(孔子說,曾參受,孔安國傳。)
  《孝經》一捲(王肅註。)
  又一捲(鄭玄註。)
  《古文孝經》一捲(劉邵註。)
  《孝經》一捲(韋昭註。)
  又一捲(孫熙註。)
  又一捲(蘇林註。)
  《孝經默註》二捲(徐整撰。)
  又一捲(謝萬註。)
  又一捲(虞盤佐註。)
  又一捲(孔光註。)
  又一捲(殷仲文註。)
  又一捲(殷叔道註。)
  又一捲(魏剋己註。)
  又一捲(玄宗註。)
  《講孝經義》四捲(車胤等註。)
  《講孝經集解》一捲(荀勖撰。)
  《孝經義疏》三捲(皇侃撰。)
  《大明中皇太子講孝經義疏》一捲(何約之執經。)
  《孝經疏》十八捲(梁武帝撰。)
  《孝經發題》四捲(太史叔明撰。)
  《孝經述義》五捲(劉炫撰。)
  《孝經疏》五捲(賈公彥撰。)
  《越王孝經新義》十捲(任希古撰。)
  《孝經應瑞圖》一捲
  《演孝經》十二捲(張士儒撰。)
  《孝經疏》三捲(元行衝撰。)
  《論語》十捲(何晏集解。)
  又十捲(鄭玄註,虞喜贊。)
  又十捲(王肅註。)
  又十捲(鄭玄註。)
  又十捲(宋明帝補衛瓘註。)
  又十捲(李充註。)
  又十捲(孫綽集解。)
  又十捲(梁翽註。)
  《論語集義》十捲(盈氏撰。)
  《論語》九捲(孟釐註。)
  《論語》十捲(袁喬註。)
  又十捲(尹毅註。)
  又十捲(江熙集解。)
  又十捲(孫氏註。)
  《次論語》五捲(王勃撰。)
  《論語音》二捲(徐邈撰。)
  《古論語義註譜》一捲(徐氏撰。)
  《論語釋義》十捲(鄭玄註。)
  《論語義註》十捲(暢惠明撰。)
  《論語義註隱》三捲
  《論語篇目弟子》一捲(鄭玄註。)
  《論語釋疑》二捲(王弼撰。)
  《論語釋》十捲(欒肇撰。)
  《論語駁》二捲(欒肇撰。)
  《論語大義解》十捲(崔豹撰。)
  《論語旨序》二捲(繆播撰。)
  《語體略》二捲(郭象撰。)
  《論語雜義》十三捲
  《論語剔義》十捲
  《論語疏》十捲(皇侃撰。)
  《論語述義》二十捲(戴詵撰。)
  《論語章句》二十捲(劉炫撰。)
  《論語疏》十五捲(賈公彥撰。)
  《論語講疏》十捲(褚仲都撰。)
  《孔子傢語》十捲(王肅註。)
  《孔叢子》七捲(孔鮒撰。)
  右六十三部,《孝經》二十七傢,《論語》三十六傢,凡三百八十七捲。
  《易緯》九捲(宋均註。)
  《書緯》三捲(鄭玄註。)
  《詩緯》三捲(鄭玄註。)
  又十捲(宋均註。)
  《禮緯》三捲(宋均註。)
  《樂緯》三捲(宋均註。)
  《春秋緯》三十八捲(宋均註。)
  《論語緯》十捲(宋均註。)
  《孝經緯》五捲(宋均註。)
  《白虎通》六捲(漢章帝撰。)
  《五經雜義》七捲(劉嚮撰。)
  《五經通義》九捲(劉嚮撰。)
  《五經要義》五捲(劉嚮撰。)
  《五經異義》十捲(許慎撰,鄭玄駁。)
  《六藝論》一捲(鄭玄註。)
  《鄭志》九捲
  《鄭記》六捲
  《聖證論》十一捲
  《五經然否論》五捲(譙周撰。)
  《五經鈎沉》十捲(楊方撰。)
  《五經咨疑》八捲(楊思撰。)
  《孔子正言》二十捲(梁武帝撰。)
  《長春義記》一百捲(梁簡文撰。)
  《經典大義》十捲(瀋文阿撰。)
  《五經宗略》四十捲(元延明撰。)
  《七經義綱略論》三十捲(樊文深撰。)
  《質疑》五捲(樊文深撰。)
  《遊玄桂林》二十捲(張譏撰。)
  《五經正名》十五捲(劉炫撰。)
  《經典釋文》三十捲(陸德明撰。)
  《謚法》三捲(荀翽演,劉熙註。)
  又《謚例》十捲(瀋約撰。)
  《謚法》三捲(賀琛約撰。)
  《匡謬正俗》八捲(顔師古撰。)
  《集天名稱》三捲
  右三十六部,經緯九傢,七經雜解二十七傢,凡四百七十四捲。
  爾雅》三捲(李巡註。)
  《爾雅》六捲(樊光註。)
  又六捲(孫炎註。)
  又三捲(郭璞註。)
  《集註爾雅》十捲(瀋璇註。)
  《爾雅音義》一捲(郭璞註。)
  又二捲(曹憲撰。)
  《爾雅圖》一捲(郭璞註。)
  《爾雅圖贊》二捲(江灌註。)
  《爾雅音》六捲(江灌註。)
  《續爾雅》一捲(劉伯莊撰。)
  《別國方言》十三捲(楊雄撰。)
  《釋名》八捲(劉熙撰。)
  《廣雅》四捲(張揖撰。)
  《博雅》十捲(曹憲撰。)
  《小爾雅》一捲(李軌撰。)
  《纂文》三捲(何承天撰。)
  《纂要》六捲(顔延之撰。)
  《三蒼》三捲(李斯等撰,郭璞解。)
  《蒼頡訓詁》二捲(杜林撰。)
  《三蒼訓詁》二捲(張揖撰。)
  《埤蒼》三捲(張揖撰。)
  《廣蒼》一捲(樊恭撰。)
  《說文解字》十五捲(許慎撰。)
  《說文音隱》四捲
  《字林》十捲(呂忱撰。)
  《字統》二十捲(楊承慶撰。)
  《玉篇》三十捲(顧野王撰。)
  《字海》一百捲(大聖天後撰。)
  《文字釋訓》三十捲(釋寶志撰。)
  《括字苑》十三捲(馮幹撰。)
  《字屬篇》一捲(賈魴撰。)
  《古文奇字》二捲(郭訓撰。)
  《字旨篇》一捲(郭訓撰。)
  《古文字詁》二捲(張揖撰。)
  《詔定古文官書》一捲(衛宏撰。)
  《解字文》七捲(周成撰。)
  《雜文字音》七捲(王延撰。)
  《文字要說》一捲(王氏註。)
  《字書》十捲
  《古今八體六文書法》一捲
  《四體書勢》一捲(衛恆撰。)
  《要用字苑》一捲(葛洪撰。)
  《難要字》三捲
  《文字集略》一捲(阮孝緒撰。)
  《辯嫌音》二捲(楊休之撰。)
  《文字指歸》四捲(曹憲撰。)
  《證俗音略》二捲(顔愍楚撰。)
  《敘同音》三捲
  《覽字知源》三捲
  《文字辯嫌》一捲(彭立撰。)
  《聲類》十捲(李登撰。)
  《韻集》五捲(呂靜撰。)
  《韻略》一捲(楊休之撰。)
  《四聲韻略》十三捲(夏侯詠撰。)
  《四聲部》三十捲(張諒撰。)
  《韻篇》十二捲(趙氏撰。)
  《切韻》五捲(陸慈撰。)
  《桂苑珠叢》一百捲(諸葛穎撰。)
  《桂苑珠叢略要》二十捲
  《急就章》一捲(史遊撰,曹壽解。)
  《急就章註》一捲(顔之推撰。)
  又一捲(顔師古撰。)
  《凡將篇》一捲(司馬相如撰。)
  《飛竜篇篆草勢》合三捲(崔瑗撰。)
  《在昔篇》一捲(班固撰。)
  《太甲篇》一捲(班固撰。)
  《聖草章》一捲(蔡邕撰。)
  《勸學篇》一捲(蔡邕撰。)
  《黃初章》一捲
  《吳章》一捲
  《初學篇》一捲(朱嗣卿撰。)
  《始學篇》十二捲(項峻撰。)
  《少學集》十捲(楊方撰。)
  《小學篇》一捲(王羲之撰。)
  《續通俗文》二捲(李虔撰。)
  《啓疑》三捲(顧凱之撰。)
  《詰幼文》三捲(顔延之撰。)
  《辯字》一捲(戴規撰。)
  《俗語難字》一捲(李少通撰。)
  《文字志》三捲(王愔撰。)
  《五十二體書》一捲(蕭子云撰。)
  《古來篆隸詁訓名錄》一捲
  《書品》一捲(庾肩吾撰。)
  《書後品》一捲(李嗣貞撰。)
  《筆墨法》一捲
  《鹿紙筆墨疏》一捲
  《千字文》一捲(蕭子範撰。)
  又一捲(周興嗣撰。)
  《篆書千字文》一捲
  《演千字文》五捲
  《今字石經易篆》三捲
  《今字石經尚書》五捲
  《今字石經鄭玄尚書》八捲
  《三字石經尚書古篆》三捲
  《今字石經毛詩》三捲
  《今字石經儀禮》四捲
  《三字石經左傳古篆書》十三捲
  《今字石經左傳經》十捲
  《今字石經公羊傳》九捲
  《今字石經論語》二捲(蔡邕註。)
  《雜字書》八捲(釋正度作。)
  右小學一百五部,《爾雅》、《廣雅》十八傢,偏傍音韻雜字八十六傢,凡七百九十七捲。
  乙部史錄,十三傢,八百四十四部,一萬七千九百四十六捲。
  正史類一編年類二偽史類三雜史類四
  起居註類五故事類六職官類七雜傳類八
  儀註類九刑法類十目錄類十一譜牒類十二
  地理類十三
  《史記》一百三十捲(司馬遷作。)
  又八十捲(裴駰集解。)
  又一百三十捲(許子儒註。)
  《史記音義》十三捲(徐廣撰。)
  《史記音義》三捲(鄒誕生撰。)
  又三十捲(劉伯莊撰。)
  《漢書》一百十五捲(班固作。)
  又一百二十捲(顔師古註。)
  《禦銓定漢書》八十一捲(郝處俊等撰。)
  《漢書音訓》一捲(服虔撰。)
  《漢書集解音義》二十四捲(應劭撰。)
  《漢書敘傳》五捲(項岱撰。)
  《漢書音義》九捲(孟康撰。)
  《漢書集註》十四捲(晉灼註。)
  《漢書音義》七捲(章昭撰。)
  《漢書駁義》二捲(劉寶撰。)
  《漢書新註》一捲(陸澄撰。)
  《孔氏漢書音義抄》二捲(孔文詳撰。)
  《漢書續訓》二捲(章棱撰。)
  《漢書訓纂》三十捲(姚察撰。)
  《漢書音義》二十六捲(劉嗣等撰。)
  《漢書音》二捲(夏侯泳撰。)
  又十二捲(包愷撰。)
  又十二捲(蕭該撰。)
  《漢書决疑》十二捲(顔延年撰。)
  《漢書古今集義》二十捲(顧胤撰。)
  《漢書正義》三十捲(釋務靜撰。)
  《漢書正名氏義》十三捲
  《漢書辯惑》三十捲(李善撰。)
  《漢書律歷志音義》一捲(陰景倫作。)
  《漢書英華》八捲
  《東觀漢記》一百二十七捲(劉珍撰。)
  《後漢書》一百三十三捲(謝承撰。)
  《後漢記》一百捲(薛瑩作。)
  《後漢書》八十三捲(司馬彪撰。)
  又五十八捲(劉義慶撰。)
  《後漢書》三十一捲(華嶠作。)
  又一百二捲(謝瀋撰。)
  《後漢書外傳》十捲(謝瀋撰。)
  《漢南紀》五十八捲(張瑩撰。)
  《後漢書》一百二捲(袁山鬆作。)
  又九十二捲(范晔撰。)
  《後漢書論贊》五捲(范晔撰。)
  《後漢書》五十八捲(劉昭補註。)
  又一百捲(皇太子賢註。)
  《後漢書音》三捲(蕭該作。)
  又三捲(臧兢撰。)
  《後漢書音義》二十七捲(章機撰。)
  《魏書》四十四捲(王瀋撰。)
  《魏略》三十八捲(魚豢撰。)
  《魏國志》三十捲(陳壽撰,裴鬆之註。)
  《晉書》八十九捲(王隱撰。)
  又五十八捲(虞預撰。)
  又十四捲(朱鳳撰。)
  又三十五捲(謝靈運撰。)
  《晉中興書》八十捲(何法盛撰。)
  《晉書》一百一十捲(臧榮緒撰。)
  又九捲(蕭子云撰。)
  又一百三十捲(許敬宗等撰。)
  《宋書》四十二捲(徐爰撰。)
  又四十六捲(孫嚴撰。)
  又一百捲(瀋約撰。)
  《後魏書》一百三十捲(魏收撰。)
  《後漢書》一百七捲(魏澹撰。)
  又一百捲(張大素撰。)
  《後周書》五十捲(令狐德棻撰。)
  《隋書》八十五捲(魏徵等撰。)
  又三十二捲(張大素撰。)
  《齊書》五十九捲(蕭子顯撰。)
  又八捲(劉陟撰。)
  《梁書》三十四捲(謝昊、姚察等撰。)
  又五十捲(姚思廉撰。)
  《陳書》三捲(顧野王撰。)
  又三捲(傅縡撰。)又三十六捲(姚思廉撰。)
  《北齊未修書》二十四捲(李德林撰。)
  《北齊書》五十捲(李百藥撰。)
  又二十捲(張大素撰。)
  《通史》六百二捲(梁武帝撰。)
  《南史》八十捲(李延壽撰。)
  《北史》一百捲(李延壽撰。)
  右八十一部,《史記》六傢,前漢二十五傢,後漢十七傢,魏三傢,晉八傢,宋三傢,後魏三傢,後周一傢,隋二傢,齊二傢,梁二傢,陳三傢,北齊三傢,都史三傢,凡四千四百四十三捲。
  《紀年》十四捲(汲塚書。)
  《漢紀》三十捲(荀悅撰。)
  《漢紀音義》三捲(崔浩撰。)
  《漢皇德紀》三十捲(侯瑾撰。)
  《後漢紀》三十捲(張璠撰。)
  又三十捲(袁宏撰。)
  《漢晉春秋》五十四捲(習鑿齒撰。)
  《漢靈獻二帝紀》六捲(劉艾撰。)
  《漢獻帝春秋》十捲(袁曄撰。)
  《山陽義紀》(樂資撰。)
  《魏武本紀》三捲
  《魏武春秋》二十捲(孫盛撰。)
  《魏紀》十二捲(魏澹撰。)
  《國紀》十捲(梁祚撰。)
  《吳紀》十捲(環濟撰。)
  《晉帝紀》四捲(陸機撰。)
  《晉錄》五捲
  《晉紀》二十二捲(幹寶作。)
  又六十捲(幹寶撰,劉協註。)
  《晉陽秋》二十捲(檀道鸞註。)
  《晉紀》二十捲(劉謙之撰。)
  又十捲(曹嘉之撰。)
  又四十五捲(徐廣撰。)
  《晉陽春秋》二十二捲(鄧粲撰。)
  《晉史草》三十捲(蕭景暢撰。)
  《晉紀》十一捲(鄧粲撰。)
  《戰國春秋》二十捲(李概撰。)
  《崇安記》二捲(周祗撰。)
  又十捲(王韶之撰。)
  《晉續記》五捲(郭季産撰。)
  《三十國春秋》三十捲(蕭方等撰。)
  又一百捲(武敏之撰。)
  《晉春秋略》二十捲(杜延業撰。)
  《宋紀》三十捲(王智深撰。)
  《宋略》二十捲(裴子野撰。)
  《宋春秋》二十捲(鮑衡卿撰。)
  《齊紀》二十捲(瀋約撰。)
  《齊春秋》三捲(吳均撰。)
  《乘輿竜飛記》二捲(鮑衡卿撰。)
  《梁典》三十捲(劉璠撰。)
  又三十捲(何元之撰。)
  《梁太清紀》十捲(蕭韶撰。)
  《皇帝紀》七捲
  《梁撮要》三十捲(陰僧仁撰。)
  《淮海亂離志》四捲(蕭大圓撰。)
  《棲鳳春秋》五捲(臧嚴撰。)
  《梁昭後略》十捲(姚最撰。)
  《天啓記》十捲(守節先生撰。)
  《梁末代記》一捲
  《後梁春秋》十捲(蔡允恭撰。)
  《北齊記》二十捲
  《北齊志》十七捲(王劭撰。)
  《鄴洛鼎峙記》十捲
  《隋大業略記》三捲(趙毅撰。)
  《隋後略》十捲(張大素撰。)
  《蜀國志》十五捲(陳壽撰。)
  《吳國志》二十一捲(陳壽撰,裴鬆之註。)
  《吳書》五十五捲(章昭撰。)
  《華陽國志》三捲(常璩撰。)
  《蜀李書》九捲(常璩撰。)
  《漢趙記》十捲(和苞撰。)
  《趙石記》二十捲(田融撰。)
  《二石記》二十捲(田融撰。)
  《二石偽事》六捲(王度、隋翽等撰。)
  《燕書》二十捲(範亨撰。)
  《秦記》十一捲(裴景仁撰,杜惠明註。)
  《涼記》十捲(張諮撰。)
  《西河記》二捲(段龜竜撰。)
  《南燕錄》六捲(王景暄撰。)
  《南燕書》五捲(張銓撰。)
  《拓跋涼錄》十捲
  《燕志》十捲
  《十六國春秋》一百二十捲(崔鴻撰。)
  右七十五部,編年五十五傢,雜偽國史二十傢,凡一千四百十捲。
  《周書》八捲(孔晁註。)
  《古文鎖語》四捲
  《春秋前傳》十捲(何承天撰。)
  《春秋前傳雜語》十捲(何承天撰。)
  《周載》三十捲(孟儀註。)
  《春秋國語》十捲(孔衍撰。)
  《越絶書》十六捲(子貢撰。)
  《吳越春秋》十二捲(趙曄撰。)
  《吳越春秋削煩》五捲(楊方撰。)
  《吳越春秋傳》十捲(皇甫遵撰。)
  《吳越記》六捲
  《春秋後傳》三十捲(樂資撰。)
  《戰國策》三十二捲(劉嚮撰。)
  《戰國策論》一捲(延篤撰。)
  《戰國策》三十二捲(高誘註。)
  《魯後春秋》二十捲(劉允濟撰。)
  《楚漢春秋》二十捲(陸賈撰。)
  《漢尚書》十捲(孔衍撰。)
  《漢春秋》十捲(孔衍撰。)
  《後漢尚書》六捲(孔衍撰。)
  《後漢春秋》六捲(孔衍撰。)
  《後漢尚書》十四捲(孔衍撰。)
  《後魏春秋》九捲(孔衍撰。)
  《典略》五十捲(魚豢撰。)
  《三史要略》三十捲(張溫撰。)
  《正史削繁》十四捲(阮孝緒撰。)
  《東殿新書》二百捲(高宗大帝撰。)
  《史記要傳》十捲(衛颯撰。)
  《古史考》二十五捲(譙周撰。)
  《史記正傳》九捲(張瑩撰。)
  《史要》三十八捲(王延秀撰。)
  《合史》二十捲
  《史漢要集》二捲(王衊撰。)
  《後漢書抄》三十捲(葛洪撰。)
  《後漢書略》二十五捲(張緬撰。)
  《後漢書纘》十三捲(范晔撰。)
  《後漢文武釋論》二十捲(王越客撰。)
  《三國評》三捲(徐衆撰。)
  《晉書鈔》三十捲(張緬撰。)
  《代譜》四百八十捲(周武帝敕撰。)
  《漢末英雄記》十捲(王粲等撰。)
  《九州春秋》九捲(司馬彪撰。)
  《魏陽秋異同》八捲(孫壽撰。)
  《魏武本紀年歷》五捲
  《漢表》十捲(袁希之撰。)
  《刪補蜀記》七捲(王隱撰。)
  《吳錄》三十捲(張勃撰。)
  《魏記》三十三捲(盧彥卿撰。)
  《關東風俗傳》六十三捲(宋孝王撰。)
  《隋書》八十捲(王劭撰。)
  《王業歷》二捲(趙弘禮撰。)
  《隋開業平陳記》十二捲(裴矩撰)
  《古今註》八捲(伏無忌撰。)
  《帝王本紀》十捲(來奧撰。)
  《拾遺錄》三捲(王嘉撰。)
  《王子年拾遺記》十捲(蕭綺錄。)
  《帝王略要》十二捲(環濟撰。)
  《先聖本紀》十捲(劉滔撰。)
  《華夷帝王記》三十七捲(楊曄撰。)
  《後漢雜事》十捲
  《漢魏晉帝要記》三捲(賈匪之撰。)
  《魏晉代語》十捲(郭頒撰。)
  《吳朝人士品秩狀》八捲(鬍衝撰。)
  《吳士人行狀名品》二捲(虞尚撰。)
  《江表傳》五捲(虞溥撰。)
  《晉諸公贊》二十二捲(傅暢撰。)
  《晉後略記》五捲(荀綽撰。)
  《宋拾遺錄》十捲(謝綽撰。)
  《宋齊語錄》十捲(孔思尚撰。)
  《帝王略論》五捲(虞世南撰。)
  《十世興王論》十捲(朱敬則撰。)
  《洞歷記》九捲(周樹撰。)
  《帝係譜》二捲(張愔等撰。)
  《洞記》九捲(韋昭撰。)
  《三五歷記》二捲(徐整撰。)
  《通歷》二捲(徐整撰。)
  《雜歷》五捲(徐整撰。)
  《國志歷》五捲(孔衍撰。)
  《帝王代記》十捲(皇甫謐撰。)
  《年歷》六捲(皇甫謐撰。)
  《續帝王代記》十捲(何集撰。)
  《十五代略》十捲(吉文甫撰。)
  《吳歷》六捲(鬍衝撰。)
  《晉歷》二捲
  《帝王代紀》十六捲
  《年歷帝紀》二十六捲(姚恭撰。)
  《帝錄》十捲(諸葛忱撰。)
  《長歷》十四捲
  《歷代記》三十捲(庾和之撰。)
  《千年歷》二捲
  《千歲歷》三捲(許氏作。)
  《十代記》十捲(熊襄撰。)
  《帝王年歷》五捲(陶弘景撰。)
  《分王年表》八捲(羊瑗撰。)
  《歷紀》十捲
  《通歷》七捲(李仁實撰。)
  《帝王編年錄》五十一捲(盧元福撰。)
  《共和已來甲乙紀年》二捲(盧元福撰。)
  《帝王紀錄》三捲
  右雜史一百二部,凡二千五百五十九捲。
  《穆天子傳》六捲(郭璞撰。)
  《漢獻帝起居註》五捲
  《晉太始起居註》二十捲(李軌撰。)
  《晉愍帝起居註》三十捲(李軌撰。)
  《晉太康起居註》二十二捲(李軌撰。)
  《晉永平起居註》八捲(李軌撰)
  《晉建武大興永昌起居註》二十二捲
  《晉鹹和起居註》十八捲(李軌撰。)
  《晉鹹康起居註》二十二捲(李軌撰。)
  《晉建元起居註》四捲
  《晉永和起居註》二十四捲
  《晉升平起居註》十捲
  《晉崇和興寧起居註》五捲
  《晉太和起居註》六捲
  《晉鹹安起居註》三捲
  《晉寧康起居註》六捲
  《晉太元起居註》五十二捲
  《晉崇安起居註》十捲
  《晉元興起居註》九捲
  《晉義熙起居註》三十四捲
  《晉元熙起居註》二捲
  《晉起居註》三百二十捲(劉道會撰。)
  《宋永初起居註》六捲
  《宋景平起居註》三捲
  《宋元嘉起居註》六十捲
  《宋大明起居註》八捲
  《梁皇帝實錄》三捲(周興嗣撰。)
  又五捲
  《梁太清實錄》八捲
  《後魏起居註》二百七十六捲
  《陳起居註》四十一捲
  《太唐創業起居註》三捲(溫大雅撰。)
  《高祖實錄》二十捲(房玄齡撰。)
  《太宗實錄》二十捲(房玄齡撰。)
  《太宗實錄》四十捲(長孫無忌撰。)
  《高宗實錄》三十捲(許敬宗撰。)
  《述聖記》一捲(大聖天後撰。)
  《高宗實錄》一百捲(大聖天後撰。)
  《聖母神皇實錄》十八捲(宗秦客撰。)
  《中宗皇帝實錄》二十捲(吳兢撰。)
  《漢武故事》二捲
  《西京雜記》一捲(葛洪撰。)
  《三輔舊事》一捲(韋氏撰。)
  《秦漢已來舊事》八捲
  《晉建武已來故事》三捲
  《漢魏吳蜀舊事》八捲
  《晉書雜詔書》一百捲
  又二十八捲
  《晉雜詔書》六十六捲
  《晉詔書黃素製》五捲
  《晉定品製》一捲
  《晉太元副詔》二十一捲
  《晉崇安元興大亨副詔》八捲
  《晉義熙詔》二十二捲
  《晉故事》四十三捲
  《晉諸雜故事》二十二捲
  《尚書大事》二十一捲
  《晉太始太康故事》五捲
  《晉建武鹹和鹹康故事》四捲(孔愉撰。)
  《晉建武以來故事》三捲
  《修復山林故事》五捲(車灌撰。)
  《先朝故事》二十捲(劉道會撰。)
  《東宮舊事》十一捲(張敞撰。)
  《交州雜故事》九捲
  《四王起事》四捲(盧綝撰。)
  《晉八王故事》十二捲(盧綝撰。)
  《晉故事》三捲
  《晉朝雜事》二捲
  《江南故事》三捲
  《大司馬陶公故事》三捲
  《郗太尉為尚書令故事》二捲
  《桓公偽事》二捲(應德詹撰。)
  《救襄陽上都督府事》一捲(王愆期撰。)
  《荊江揚州遷代記》四捲
  《宋永初詔》六捲
  《宋元嘉詔》二十一捲
  《晉宋舊事》一百三十捲
  《中興伐逆事》二捲
  《東宮儀記》二十二捲(張鏡撰。)
  《東宮典記》七十捲(宇文愷等撰。)
  《春坊要錄》四捲(杜正倫撰。)
  《春坊舊事》三捲
  《漢官儀》十捲(應劭志。)
  《公卿故事》二捲(王方慶撰。)
  《漢官解故》三捲
  《魏官儀》一捲(荀攸撰。)
  《晉公卿禮秩》九捲(傅暢撰。)
  《百官名》四十捲
  《晉惠帝百官名》三捲(陸機撰。)
  《晉官屬名》四捲
  《晉過江人士目》一捲
  《晉永嘉流士》十三捲(衛禹撰。)
  《登城三戰簿》三捲
  《百官階次》一捲(范晔撰。)
  《宋百官階次》三捲(荀欽明撰。)
  《百官春秋》十三捲(王道秀撰。)
  《齊職儀》五十捲(范晔撰。)
  《職官要錄》三十捲(陶藻撰。)
  《梁選簿》三捲(徐勉撰。)
  《陳將軍簿》一捲
  《職令百官古今註》十捲(郭演之撰。)
  《太建十一年百官簿狀》二捲
  《職員舊事》三十捲
  右一百四部,列代起居註四十一傢,列代故事四十二傢,列代職官二十一傢,凡二千二百三十三捲。
  《三輔决錄》七捲(趙岐撰,摯虞註。)
  《海內先賢傳》四捲(魏明帝撰。)
  《海內先賢行狀》三捲(李氏撰。)
  《海內士品錄》二捲(魏文帝撰。)
  《四海耆舊傳》一捲(李氏撰。)
  《盧江七賢傳》一捲
  《陳留耆舊傳》三捲(蘇林撰。)
  《陳留先賢像贊》一捲(陳英宗撰。)
  《陳留志》十五捲(江敞撰。)
  《汝南先賢傳》三捲(周裴撰。)
  《廣州先賢傳》七捲(陸胤撰。)
  《諸國先賢傳》一捲
  《豫章舊志》八捲(徐整撰。)
  《濟北先賢傳》一捲
  《廣陵列士傳》一捲(華隔撰。)
  《桂陽先賢畫贊》五捲(張勝撰。)
  《會稽記》四捲(朱育撰。)
  《會稽典錄》二十四捲(虞預撰。)
  《會稽先賢傳》五捲(謝承撰。)
  《會稽後賢傳》三捲(鐘離岫撰。)
  《會稽先賢像贊》四捲(賀氏撰。)
  《會稽太守像贊》二捲(賀氏撰。)
  《吳國先賢贊》三捲
  《益部耆舊傳》十四捲(陳壽撰。)
  《魯國先賢志》十四捲(白褒撰。)
  《楚國先賢志》十二捲(楊方撰。)
  《荊州先賢傳》三捲(高範撰。)
  《兗州山陽先賢贊》一捲(仲長統撰。)
  《交州先賢傳》四捲(範瑗撰。)
  《襄陽耆舊傳》五捲(習鑿齒撰。)
  《零陵先賢傳》一捲
  《徐州先賢傳》一捲
  《長沙舊邦傳贊》三捲(劉彧撰。)
  《徐州先賢傳》九捲
  《敦煌實錄》二十捲(劉延明撰。)
  《武昌先賢傳》三捲(郭緣生撰。)
  《海岱志》十捲(崔蔚祖撰。)
  《吳郡錢塘先賢傳》五捲(吳均撰。)
  《幽州古今人物志》十三捲(陽休之撰。)
  《孝子傳》十五捲(蕭廣濟撰。)
  又八捲(師覺授撰。)
  《孝子傳贊》十五捲(王韶之撰。)
  《孝子傳》十捲(宗躬撰。)
  《雜孝子傳》二捲
  《孝子傳》一捲(虞盤佐撰。)
  又三捲(徐廣撰。)
  《孝子傳贊》十捲(鄭緝之撰。)
  《孝德傳》三十捲(梁元帝撰。)
  《孝友傳》八捲(梁元帝撰。)
  《忠臣傳》三十捲(梁元帝撰。)
  《顯忠錄》二十捲(元懌撰。)
  《忠孝圖傳贊》二十捲(李襲譽撰。)
  《英藩可錄事》二捲(殷係撰。)
  《自古諸侯王善惡錄》二捲(魏徵撰。)
  《列藩正論》三十捲(章懷太子撰)
  《良吏傳》十捲(鐘岏撰。)
  《丹陽尹傳》十捲(梁元帝撰。)
  《高士傳》三捲(嵇康撰。)
  《上古以來聖賢高士傳贊》三捲(周續之撰。)
  《高士傳》七捲(皇甫謐撰。)
  《續高士傳》八捲(周弘讓撰。)
  《逸人傳》三捲(張顯撰。)
  《逸人高士傳》八捲(習鑿齒撰。)
  《名士傳》三捲(袁宏撰。)
  《竹林七賢論》二捲(戴逵撰。)
  《真隱傳》二捲(袁淑撰。)
  《高士傳》二捲(虞盤佐撰。)
  《高隱傳》二捲(阮孝緒撰。)
  《七賢傳》七捲(孟仲暉撰。)
  《高才不遇傳》四捲(劉晝撰。)
  《列女傳》二捲(劉嚮撰。)
  《陰德傳》二捲(範晏撰。)
  《止足傳》十捲(王子良撰。)
  《同姓名錄》一捲(梁元帝撰。)
  《全德志》一捲(梁元帝撰。)
  《高僧傳》六捲(虞孝敬撰。)
  《悼善列傳》四捲
  《幼童傳》十捲(劉昭撰。)
  《知己傳》一捲(盧思道撰。)
  《交遊傳》二捲(鄭世翼撰。)
  《秘錄》二百七十捲(元暉等撰。)
  《畫贊》五十捲(漢明帝撰。)
  《春秋列國名臣傳》九捲(孫敏撰。)
  《四科傳贊》四捲(姚澹撰。)
  《七國敘贊》十捲
  《益州文翁學堂圖》一捲
  《孔子弟子傳》五捲
  《先儒傳》五捲
  《雜傳》六十五捲
  又九捲
  又四十捲
  《集記》一百捲(王孝恭撰。)
  《東方朔傳》八捲
  《李固別傳》七捲
  《梁冀傳》二捲
  《何顒傳》一捲
  《曹瞞傳》一捲(吳人作。)
  《毌丘儉記》三捲
  《管輅傳》二捲(管辰撰。)
  《諸葛亮隱沒五事》一捲(郭衝撰。)
  《玄晏春秋》二捲(皇甫謐撰。)
  《薛常侍傳》二捲(荀伯子撰。)
  《桓玄傳》二捲
  《文林館記》十捲(鄭忱撰。)
  《文士傳》五十捲(張騭撰。)
  《文館詞林文人傳》一百捲(許敬宗撰。)
  《列仙傳贊》二捲(劉嚮撰。)
  《神仙傳》十捲(葛洪撰。)
  《洞仙傳》十捲(見素子撰。)
  《高士老君內傳》三捲(尹喜、張林亭撰。)
  《老子傳》一捲
  《關令尹喜傳》一捲(鬼𠔌先生撰,四皓註。)
  《王喬傳》一捲
  《茅君內傳》一捲
  《漢武帝傳》二捲
  《清虛真人王君內傳》一捲
  《蘇君記》一捲(周季通撰。)
  《靈人辛玄子自序》一捲(辛玄子撰。)
  《三天法師張君內傳》一捲(王萇撰。)
  《太極左仙公葛君內傳》一捲(呂先生註。)
  《紫陽真人周君傳》一捲(華嶠撰。)
  《仙人馬君陰君內傳》一捲(趙升撰。)
  《清虛真人裴君內傳》一捲(鄭子云撰。)
  《紫虛元君南嶽夫人內傳》一捲(範邈撰。)
  《九華真妃內記》一捲。
  《許先生傳》一捲(王羲之撰。)
  《養性傳》二捲
  《周氏冥通記》一捲(陶弘景撰。)
  《學道傳》二十捲(馬樞撰。)
  《嵩高少室寇天師傳》三捲(宋都能撰。)
  《華陽子自序》一捲(茅處玄撰。)
  《漢別國洞冥記》四捲(郭憲撰。)
  《名僧傳》三十捲(釋寶唱撰。)
  《比邱尼傳》四捲(釋寶唱撰。)
  《高僧傳》十四捲(釋惠皎撰。)
  《續高僧傳》二十捲(釋道宣撰。)
  《續高僧傳》三十捲(釋道宜撰。)
  《西域求法高僧傳》二捲(釋義淨撰。)
  《名僧錄》十五捲(裴子野撰。)
  《薩婆多部傳》四捲(釋僧佑撰。)
  《草堂法師傳》一捲(陶弘景撰。)
  又一捲(蕭理撰。)
  《稠禪師傳》一捲
  《列異傳》三捲(張華撰。)
  《甄異傳》三捲(戴祚撰。)
  《徵應集》二捲
  《雜傳》十捲
  《搜神記》三十捲(幹寶撰。)
  《志怪》四捲(祖臺之撰。)
  又四捲(孔氏撰。)
  《靈鬼志》三捲(荀氏撰。)
  《鬼神列傳》二捲(謝氏撰。)
  《幽明錄》三十捲(劉義慶撰。)
  《齊諧記》七捲(東陽無疑撰。)
  《續齊諧記》一捲(吳均撰。)
  《古異傳》三捲(袁仁壽撰。)
  《述異記》十捲(祖衝之撰。)
  《感應傳》八捲(王延秀撰。)
  《冥祥記》十捲(王琰撰。)
  《續冥祥記》十一捲(王曼穎撰。)
  《係應驗記》一捲(陸果撰。)
  《神錄》五捲(劉之遴撰。)
  《妍神記》十捲(梁元帝撰。)
  《因果記》十捲(劉泳撰)
  《近異錄》二捲(劉質撰)
  《冤魂志》三捲(顔之推撰。)
  《集靈記》十捲(顔之推撰。)
  《旌異記》十五捲(侯君素撰。)
  《冥報記》二捲(唐臨撰。)
  《列女傳》六捲(皇甫謐撰。)
  《列女後傳》十捲(顔原撰。)
  《列女傳》七捲(綦毋邃撰。)
  《女記》十捲(杜預撰。)
  《列女傳序贊》一捲(孫夫人撰。)
  《後妃記》四捲(虞通之撰。)
  《列女傳》一百捲(大聖天後撰。)
  《古今內範記》一百捲
  《內範要略》十捲
  《保傅乳母傳》一捲(大聖天後撰。)
  右雜傳一百九十四部,褒先賢耆舊三十九傢,孝友十傢,忠節三傢,列藩三傢,良史二傢,高逸十八傢,雜傳五傢,科錄一傢,雜傳十一傢,文士三傢,仙靈二十六傢,高僧十傢,鬼神二十六傢,列女十六傢,凡一千九百七十八捲。
  《漢舊儀》四捲(衛宏撰。)
  《輿服志》一捲(董巴撰。)
  《晉尚書儀曹新定儀註》四十一捲(徐廣撰。)
  《甲辰儀註》五捲
  《車服雜註》一捲(徐廣撰。)
  《司徒儀註》五捲(幹寶撰。)
  《大駕鹵簿》一捲
  《冠婚儀》四捲
  《晉雜儀註》二十一捲
  《晉儀註》三十九捲
  《諸王國雜儀》十捲
  《宋儀註》三十六捲
  《雜儀註》一百八捲
  《雜府州郡儀》十捲(範汪撰。)
  《晉尚書儀曹吉禮儀註》三捲
  《古今輿服雜事》十捲(周遷撰。)
  《梁祭地祇陰陽儀註》二捲(瀋約撰。)
  《宋儀註》二捲
  《梁吉禮》十八捲(明山賓等撰。)
  《梁吉禮儀註》十捲
  《北齊吉禮》七十二捲(趙彥深撰。)
  《陳吉禮儀註》五十捲(雜撰。)
  《梁皇帝崩兇儀》十一捲(嚴植之撰。)
  《隋吉禮》五十四捲(高熲等撰。)
  《梁兇禮天子喪禮》五捲(嚴植之撰。)
  《梁兇禮天子喪禮》七捲
  《梁王侯已下兇禮》九捲(嚴植之撰。)
  《梁太子妃薨兇儀註》九捲
  《北齊王太子喪禮》十捲(趙彥深撰。)
  《梁諸侯世子兇儀註》九捲
  《梁賓禮》一捲(賀瑒等撰。)
  《隋書禮》七捲(高瑒等撰。)
  《梁嘉禮》三十五捲(司馬蒨撰。)
  《陳賓禮儀註》六捲(張彥志。)
  《梁軍禮》四捲(陸璉撰。)
  《梁嘉禮儀註》二十一捲(司馬蒨撰。)
  《梁尚書儀註》十八捲(雜撰。)
  《梁儀註》十捲(瀋約撰。)
  《梁陳大行皇帝崩儀註》八捲
  《陳尚書曹儀註》二十捲(雜志。)
  《陳諸帝後崩儀註》五捲
  《陳雜吉儀志》三十捲
  《梁大行皇后崩儀註》一捲
  《陳皇太子妃薨儀註》五捲(儀曹志。)
  《陳雜儀註兇儀》十三捲
  《陳皇太後崩儀註》四捲(儀曹撰)
  《陳雜儀註》六捲
  《後魏儀註》三十二捲(常景撰。)
  《理禮儀註》九捲(何點撰。)
  《晉謚議》八捲
  《魏明帝謚議》二捲(何晏撰。)
  《魏氏郊丘》三捲
  《晉簡文謚議》四捲
  《晉明堂郊社議》三捲(孔朝等撰。)
  《魏臺雜訪議》三捲(高堂隆撰。)
  《雜議》五捲(幹寶撰。)
  《晉七廟議》三捲(蔡謨撰)
  《要典》三十九捲(王景之撰。)
  《晉雜議》十捲(荀翽等撰。)
  《皇典》五捲(丘孝仲撰。)
  《齊典》四捲(王逸志。)
  《吊答書儀》十捲(王儉撰。)
  《太宗文皇帝政典》三捲(李延壽撰。)
  《雜儀》三十捲(鮑昶撰。)
  《書筆儀》二十捲(謝撰。)
  《婦人書儀》八捲(唐瑾撰。)
  《皇室書儀》十三捲(鮑行卿撰。)
  《大唐書儀》十捲(裴矩撰。)
  《童悟》十三捲
  《封禪錄》十捲(孟利貞撰。)
  《皇帝封禪儀》六捲(令狐德棻撰。)
  《玉璽譜》一捲(僧約貞撰。)
  《神嶽封禪儀註》十捲(裴守貞撰。)
  《玉璽正錄》一捲(徐令信撰。)
  《傳國璽》十捲(姚察撰。)
  《大享明堂儀註》二捲(郭山惲撰。)
  《明堂義》一捲(張大瓚撰。)
  《明堂儀註》七捲(姚璠等撰。)
  《親享太廟儀》三捲(郭山惲撰。)
  《皇太子方嶽亞獻儀》二捲
  右儀註八十四部,凡一千一百四十六捲。
  《漢建武律令故事》三捲
  《律略論》五捲(劉邵撰。)
  《漢朝駁義》三十捲(應劭撰。)
  《漢名臣奏》三十捲(陳壽撰。)
  又二十九捲
  《廷尉决事》二十捲
  《廷尉駁事》十一捲
  《廷尉雜詔書》二十六捲
  《晉令》四十捲(賈充等撰。)
  《刑法律本》二十一捲(賈充等撰。)
  《南臺奏事》二十二捲
  《晉駁事》四捲
  《晉彈事》九捲
  《齊永明律》八捲(宋躬撰。)
  《梁律》二十捲(蔡法度撰。)
  《梁令》三十捲(蔡法度撰。)
  《梁科》二捲(蔡法度撰。)
  《陳令》三十捲(範泉等撰。)
  《陳科》三十捲(範泉志。)
  《北齊律》二十捲(趙郡王睿撰。)
  《北齊令》八捲
  《周大律》二十五捲(趙肅等撰。)
  《隋律》十二捲(高熲等撰。)
  《隋大業律》十八捲
  《隋開皇令》三十捲(裴正等撰。)
  《法例》二捲(崔知悌等撰。)
  《令律》十二捲(裴寂撰。)
  《律疏》三十捲(長孫無忌撰。)
  《武德令》三十一捲(裴寂等撰。)
  《貞觀格》十八捲(房玄齡撰。)
  《永徽散行天下格中本》七捲
  永徽留本司行中本》十八捲(源直心等撰。)
  《永徽令》三十捲
  《永徽留本司格後本》十一捲(劉仁軌撰。)
  《永徽成式》十四捲
  《永徽散頒天下格》七捲
  《永徽留本司行格》十八捲(長孫無忌撰。)
  《永徽中式本》四捲
  《垂拱式》二十捲
  《垂拱格》二捲
  《垂拱留司格》六捲(裴居道撰。)
  《律解》二十一捲(張斐撰。)
  《開元前格》十捲(劉崇等撰。)
  《開元後格》九捲(宋璟等撰。)
  《令》三十捲
  《式》二十捲(姚崇等撰。)
  右刑法五十一部,凡八百一十四捲。
  《七略別錄》二十捲(劉嚮撰。)
  《七略》七捲(劉歆撰。)
  《今書七志》七十捲(王儉撰,賀縱補。)
  《七錄》十二捲(阮孝緒撰。)
  《中書簿》十四捲(荀勖撰。)
  《元徽元年書目》四捲(王儉撰。)
  《梁天監四年書目》四捲(丘賓卿撰。)
  《陳天嘉四部書目》四捲
  《隋開皇四年書目》四捲(牛弘撰。)
  《隋開皇二十年書目》四捲(王邵撰)
  《史目》三捲(楊鬆珍撰。)
  《文章志》四捲(摯虞撰。)
  《新撰文章傢集》五捲(荀勖撰。)
  《續文章志》二捲(傅亮撰。)
  《義熙已來雜集目錄》三捲(丘深之撰。)
  《名手畫錄》一捲
  《法書目錄》六捲(虞和撰。)
  《群書四錄》二百捲(元行衝撰。)
  右雜四部書目十八部,凡二百一十七捲。
  《世本》四捲(宋衷撰。)
  《世本別錄》一捲
  《帝譜世本》七捲(宋均撰。)
  《世本譜》三捲
  《漢氏帝王譜》二捲
  《司馬氏世傢》二捲
  《百傢集譜》十捲(王儉撰。)
  《百傢譜》三十捲(王僧孺撰。)
  《氏族要狀》十五捲(賈希景撰。)
  《永元中表簿》六捲
  《姓氏英賢譜》一百捲(賈執撰。)
  《百傢譜》五捲(賈執撰。)
  《國親皇太子傳》四捲(賈冠撰。)
  《大同四年中表簿》三捲
  《齊梁宗簿》三捲
  《後魏辯宗錄》二捲(元暉業撰。)
  《姓苑》十捲(何承天撰。)
  《後魏譜》二捲
  《後魏方司格》一捲
  《十八州譜》七百一十二捲(王僧孺撰。)
  《冀州譜》七捲
  《洪州譜》九捲
  《袁州譜》七捲
  《大唐氏族志》一百捲(高士廉撰。)
  《姓氏譜》二百捲(許敬宗撰。)
  《著姓略記》十捲(路敬淳撰。)
  《衣冠譜》六十捲(路敬淳撰。)
  《大唐姓族係錄》二百捲(柳衝撰。)
  《褚氏傢傳》一捲(褚結撰,褚陶註。)
  《殷氏傢傳》三捲(殷敬等撰。)
  《桂氏世傳》七捲(桂顔撰。)
  《邵氏傢傳》十捲
  《楊氏譜》一捲
  《蘇氏譜》一捲
  《韋氏傢傳》三捲(皇甫謐撰。)
  《王氏傢傳》二十一捲
  《江氏傢傳》七捲(江統撰。)
  《暨氏傢傳》一捲
  《虞氏傢傳》五捲(虞覽撰。)
  《裴氏傢記》三捲(裴鬆之撰。)
  《孫氏譜記》十五捲
  《諸葛傳》五捲
  《曹氏傢傳》一捲(曹毗撰。)
  《荀氏傢傳》十捲(荀伯子撰。)
  《諸王傳》一捲
  《陸史》十五捲(陸煦撰。)
  《明氏世錄》五捲(明粲撰。)
  《庾氏傢傳》三捲(庾守業撰。)
  《韋氏譜》十捲(韋鼎等撰。)
  《爾朱氏傢傳》二捲(王邵撰。)
  《何妥傢傳》二捲
  《令狐傢傳》一捲(令狐德撰。)
  《裴若弼傢傳》一捲
  《敦煌張氏傢傳》二十捲(張太素撰。)
  《裴氏傢牒》二十捲(裴守貞撰。)
  右雜譜牒五十五部,凡一千六百九十一捲。
  《山海經》十八捲(郭璞撰。)
  《山海經圖贊》二捲(郭璞撰。)
  《山海經音》二捲
  《水經》二捲(郭璞撰。)
  又四十捲(酈道元註。)
  《三輔黃圖》一捲
  《漢宮閣簿》三捲
  《洛陽宮殿簿》三捲
  《關中記》一捲(潘嶽撰。)
  《洛陽記》一捲(陸機撰。)
  《西京雜記》一捲(葛洪撰。)
  《洛陽圖》一捲(楊佺期撰。)
  《洛陽記》一捲(戴延之撰。)
  《廟記》一捲
  《洛陽伽藍記》五捲(陽衒之撰。)
  《西京記》三捲(薛冥志。)
  《東都記》三十捲(鄧行儼撰。)
  《分吳會丹陽三郡記》三捲
  《陳留風俗傳》三捲(圈稱撰。)
  《風土記》十捲(周處撰。)
  《吳地記》一捲(張勃撰。)
  《南雍州記》三捲(郭仲彥撰。)
  《南徐州記》二捲(山謙之撰。)
  《東陽記》一捲(鄭緝之撰。)
  《京口記》二捲(劉損之撰。)
  《湘州圖記》一捲
  《徐地錄》一捲(劉芳撰。)
  《齊州記》四捲(李叔布撰。)
  《中嶽潁川志》五捲(樊文深撰。)
  《潤州圖經》二十捲(孫處玄撰。)
  《地記》五捲(太康三年撰。)
  《州郡縣名》五捲(太康三年撰。)
  《十三州志》十四捲(闞駰撰。)
  《魏諸州記》二十捲
  《地理書》一百五十捲(陸澄撰。)
  《地記》二百五十二捲(任昉撰。)
  《雜志記》十二捲
  《雜地記》五捲
  《國郡城記》九捲(周明帝撰。)
  《輿地志》三十捲(顧野王撰。)
  《周地圖》九十捲
  《隋圖經集記》一百捲(郎蔚之撰。)
  《區宇圖》一百二十八捲(虞茂撰。)
  《括地志序略》五捲(魏王泰撰。)
  《交州異物志》一捲(楊孚撰。)
  《暢異物志》一捲(陳祈撰。)
  《南州異物志》一捲(萬震撰。)
  《扶南異物志》一捲(朱應撰。)
  《臨海水土異物志》一捲(瀋瑩撰。)
  《江記》五捲(庾仲雍撰。)
  《漢水記》五捲(庾仲雍撰。)
  《尋江源記》五捲(庾仲雍撰。)
  又一捲
  《四海百川水記》一捲(釋道安撰。)
  《西徵記》一捲(戴祚撰。)
  《述徵記》二捲(郭緣生撰。)
  《隋王入沔記》十捲(瀋懷文撰。)
  《輿駕東幸記》一捲(薛泰撰。)
  《述行記》二捲(姚最撰。)
  《魏聘使行記》五捲
  《巡總揚州記》七捲(諸葛穎撰。)
  《諸郡土俗物産記》十九捲
  《京兆郡方物志》三十捲
  《十洲記》一捲(東方朔撰。)
  《神異經》二捲(東方朔撰。)
  《蜀王本紀》一捲(楊雄撰。)
  《三巴記》一捲(譙周撰。)
  《外國傳》一捲(釋智猛撰。)
  《歷國傳》二捲(釋法盛撰。)
  《南越志》五捲(瀋懷遠撰。)
  《日南傳》一捲
  《職貢圖》一捲(梁元帝撰。)
  《林邑國記》一捲
  《真臘國事》一捲
  《魏國己西十一國事》一捲(宋雲撰。)
  《交州已來外國傳》一捲
  《奉使高麗記》一捲
  《西域道裏記》三捲
  《赤土國記》二捲(常駿等撰。)
  《高麗風俗》一捲(裴矩撰。)
  《中天竺國行記》十捲(王玄策撰。)
  《西南蠻入朝首領記》一捲
  《職方記》十六捲
  《長安四年十道圖》十三捲
  《開元三年十道圖》十捲
  《劍南地圖》二捲
  右地理九十三部,凡一千七百八十二捲。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二十四史
捲一本紀第一捲二本紀第二捲三本紀第三
捲四本紀第四捲五本紀第五捲六本紀第六
捲七本紀第七捲八本紀第八捲九本紀第九
捲十本紀第十捲十一本紀第十一捲十二本紀第十二
捲十三本紀第十三捲十四本紀第十四捲十五本紀第十五
捲十六本紀第十六捲十七上本紀第十七上捲十七下本紀第十七下
捲十八上本紀第十八上捲十八下本紀第十八下捲十九上本紀第十九上
捲十九下本紀第十九下捲二十上本紀第二十上捲二十下本紀第二十下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