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收到总理衙门的电报,离会谈时间只有三小时了,便赶紧起草对日本所提停战条件的复文,随后译成英文。会议仍在春帆楼举行,双方出席代表与第二次相同。李鸿章说:“前次会议停战要款节略,兹作答复。”随即将复文的汉文、英文本亲交伊藤博文。罗丰禄宣读英文本,其中说:“所复停战节略内要款情形,万难照办;本大臣尽心议和之始愿,从未稍减,以期两国和局之早成。”
伊藤阅英文本,陆奥阅汉文本,各阅数遍。陆奥将汉文本交给伊东已代治书记,嘱其译成日文;又与伊藤对换文本详校;然后用日语与伊东相商良久,看样子难以立即决定。于是伊藤对李鸿章说:“停战谈判,中堂是否打算搁起不提?”李鸿章答道:“暂且搁起。我来时专为议和起见。”
伊藤又将英文本反复细看,伊东用日语解释。伊藤吸烟细想,延时良久方说:“中堂未动身之先,自己与贵国深明目下战局情形,诚心讲和,重修旧好。”“正是,我年已迈,从未出门,今朝廷目睹时艰,且知我与贵大臣有旧,故特派我来此,足证我国诚心讲和,我们不推辞。”李鸿章说。“所议之事,一经议定,必须实力践行。查贵国与外国交涉以来,所允者或未照行。我国以此事所关重大,派我来办,凡已应允者,必能见诸施行,唯望贵国也是如此。”伊藤说。“贵大臣所言,想系指道光年间我国与外国初交之时。咸丰、同治以后,所定一切约章皆经批准施行。”李说。
“我两国既派头等大臣会商定议,若不施行,有伤国体。”伊藤说。“正是,我受命为钦差头等大臣,此次进京,召见数次,实因此事重大,奉有明白训条。日后和款必须体谅本大臣力所能为。果可行者,当即应允;其难行者,必须缓商,断非三数日可定议。请贵大臣即将和款出示。”李鸿章。“请俟明日交阅。”伊藤说。“明日何时?”李问。“请中堂择定。”伊藤答。“10点钟可否?”李问。伊藤征求陆奥意见,陆奥点头同意。
伊藤看看壁上时钟,时间尚早,便问李鸿章道:“我兵现驻金州等处,见所有华民,较朝鲜之民易听调度,且做工勤苦,中国百姓确实易治。”“朝鲜之民,向来懒惰。”李鸿章说。“朝民招为长夫,皆不愿往。我国之兵现往攻台湾,不知台湾之民如何?”伊藤说。李鸿章见伊藤博文突然提起台湾,不免一怔。李鸿章深知日本素有侵略台湾之野心,心想讲话要谨慎,若能使其知难而退最妙,便说:“台湾系潮州、漳州、泉州客民迁往,最为强悍,且尤有团结之心。”“台湾尚有生番?”伊藤问“生番占十之六,余皆客民。贵大臣提及台湾,想必有往据之心,不愿停战就是这个缘故吧,但英国将不会甘心。”李鸿章说。他想拿英国来当作挡箭牌。
“对中国有损者,未必有损于英。”伊藤说。“请注意,台湾与英之香港为邻。”李鸿章说。“两国相敌,无损他国。”伊藤说。“据说英国不愿他人盘踞台湾。”李说。“此事英国管不着。贵国如将台湾送与别国,别国必笑纳。”伊藤说。“台湾已立为一行省,不能送给他国。20年前,贵国大臣大久保,以台湾生番杀害日商,动兵后赴都议和,过天津相晤说:‘我两国比邻,此事如两孩相斗,转瞬即和,且相好更甚于前。’那时两国几乎战争,我力主和局。”李说。
“那是20年前之事。今时势不同,不论贵国版图内的任何一地,我倘欲割取,哪一国能出面拒绝?”伊藤说。李鸿章听到日本如此骄横,心里很气愤,但不敢正面驳斥,便转换话题说:“想来贵大臣政务相当繁忙吧。”“我总理庶政,实感烦冗。”伊藤说。“我来相忧,有误贵大臣公务。但此事商办,恐须时日。”李说。“我今来此,日行公事另有大臣代理,唯大事尚需自办。”伊藤说。“如此看来,贵大臣可在此久居相商了。”李说。“各部办事仍在东京,唯公文办成即寄广岛。本大臣因此事所关至重,故一切国务暂由他人代办,此地实未便久居。”伊藤说。
“迄今本大臣尚未知贵大臣所议和款如何?倘易于遵行,和议即可速成;否则仍须细商,需时必多,唯望恕罪。”李鸿章说。“和款一事,两国人民盼望甚殷,愈速愈妙,万不能如平时议事延宕;且两军对垒,多一日则多伤生灵。”伊藤说。“诚然。”李说。下午4时15分,谈判暂告结束。散会后,代表各自回到寓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