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女仙外史   》 第五十回蒲葵扇舉掃虎豹遊魂 赤烏鏡飛驅魑魅幻魄      呂熊 Lv Xiong

  話說馬靈探得李景隆按兵不進,已經飛章請旨,遂徑嚮燕京打聽。不兩日回報『有個奎道人,敕封為護軍仙師。現今又選將添兵,特賜李景隆黃旄白鎖,專徵濟南”情由備細說了。
  呂軍師道:“我當退捨以待之。”鹹寧問:“何故?”軍師道:“這道人必有邪術,非堂堂之師也。若無法破他,軍必惶惑。
  古語雲:『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如今離城已遠,倘有疏虞,難免旗靡轍覆。我意背城立寨,靜以待之,然後相機而行。”
  鹹寧道:“果有邪術,不妨表請兩位仙師到此,則破之如反手。
  何至不戰而退乎?”諸將皆以為是。呂軍師道:“不然。帝師從不許用道法者,恐人誤以為邪術也。若不至於萬不得已,未肯輕試;故必須略見一陣,方可表請。是藉以破彼之法,非即以此破敵之兵也。今尚未見得,何敢遽奏?且今者並非我去侵他,得尺則尺,進寸則寸之時,但要殺得他片甲不存,亦何論地之遠近與兵之進退哉?老子云『知雄守雌”,可通之兵法。
  吾意已决。”遂下令:“旋師撤兵,退回四十裏。”謂鹹寧道:“帝師七星陣法,微不便於退兵;今當別創營寨,用四象之製而變通之。”遂傳下將令,令瞿雕兒、雷一震、賓鐵兒三將各領兵二千,結一大寨於前;郭開山、葛纘、曾彪各領兵一千五百,結一大寨於後;高鹹寧寨居中之右,命卜剋、孫剪、董翥領兵三千為護衛;呂軍師寨居中之左,劉超、阿蠻領兵二千四百為護衛。又命小皂旗、楚由基二將各領兵三千,再退三十裏,分東西各立一寨,中間讓開大路,既便於前軍退之,又可邀截追兵。並授以密計。餘軍盡遣退入城中,協助道臣、高宣,嚴備守城之具。衆將軍正不知呂軍師如何作用,唯有各去遵令行事。
  佈置已定。不幾日,哨路兵卒飛報:“燕軍將次到了。”呂軍師令將鄭亨首級高懸營門左側,用粉牌大書:“鄭亨賊首,李景隆也照此榜樣。”遂傳下暗號,若一聲炮響,後軍速退,中軍隨行,前軍為殿;如有倉皇爭先者斬。當晚,有燕軍先鋒薛鹿統領着三千番軍,衹距着二十裏駐紮。
  次日清晨,景隆大隊到來。呂軍師登臺,用千裏鏡一照,中軍都是皂色旗幡,素粉畫成龜蛇星鬥之形。高鹹寧道:“軍師之見良是。此誠妖術也!”隨又密諸清將:“若在陣上交戰之時,聞鼓聲即退,違者彩首。”少刻飽餐戰飯,兩陣對圓。李景隆與奎道人並馬立在營門,見對營一根長木竿上,挑着個首級,中間挂着一面粉牌,寫着十二個大字,看得明明白白,大怒駡道:“草寇焉敢如此大膽!拿這賊軍師來,碎屍萬段!”那時薛鹿要顯材能,就拈弓扣箭,較親射去,把懸着鄭亨首級的繩索,劈中射斷,那顆頭顱滴溜溜墮下塵埃,軍士齊聲喝采。
  薛鹿乘此威風,躍馬嚮前,將鐵矛指着對陣駡道:“敢有不怕死者,速來納命!”賓鐵兒那裏忍耐得住,舞刀縱馬,直取薛鹿。薛鹿看不在眼,用手中槍逼住道:“不直得殺你這小廝!
  快回去換個好漢子來。”賓鐵兒隨:“我不斬你賊頭,誓不回馬!”
  薛鹿大怒,舉手中矛,在鐵兒刀刃上,用力嚮上一挑,劈心直刺。鐵兒側身躲過,潑風刀乘勢吹下;薛鹿疾忙招架,險些兒砍着左肩,心內狠吃一驚,方知是員猛將。兩邊一來一往,戰有十多合。
  奎道人見薛鹿不能取勝,拔出佩劍,嚮空畫符。呂軍師望見,亟令擂鼓。鐵兒忘懷了是退兵,倒道是催他殺賊的意思,就使出個解數,兩腳端着鐵橙,將小腿肚用力夾住馬肋,飛迎薛鹿。兩馬方交時,他就一蹬跳在地上,那戰馬如掣電的空跑過去了。薛鹿眼捷手快,刺斜裏一槍刺去。鐵兒閃卻,就地滾進,潑風刀正迎着馬後腿一掠,兩蹄平斷,薛鹿掀翻在地,隨復一刀,斬為兩段。忽聞自己營中炮聲一震,烈風驟起,黑霧彌空;燕軍大隊捲殺過來,方悟道是退兵,就拖着大刀如飛奔走。原來鐵兒從小學得諸般走馬、走索,一日能三、四百裏。
  頃刻趕着大軍,奪疋好馬騎了,與瞿雕兒、雷一震合力殿後。
  時諸將見煙霧內毒蛇怪獸張牙舞爪者,不計其數,嚮前吞噬;燕軍又乘風掩殺,莫不棄甲曳兵,倉皇逃命。幸虧呂軍師紀律精嚴,又是豫備着退走的,不致十分潰亂。早有小皂旗、楚由基兩路兵合來接應,方得盡奔人城。二將見不是勢頭,亦各分東西沿濠而走。吊橋下東有郭開山,西有曾彪接着,皆用強弓硬弩道射燕兵,大聲喊:“將軍等快人城。”李景隆與奎道人趕到時,軍已退完,吊橋亦已拽起,城門緊閉,堵口內排列着大炮,打將出來,衹得退回二十裏紮祝軍師點查人馬時,死者不足百名,傷者有四百餘名。翟雕兒與楚由基各中了一箭,曾彪傷了鳥槍,幸俱不得致命。就喚賓鐵兒至前,責問道:“汝纔歷行間,何敢貪戰,擅違我令?”
  喝令刀斧手斬獻首級。劉超、雷一震、小皂旗、阿蠻兒齊來跪稟道:“違令理應伏法;但有斬薛鹿之功,懇賜寬宥一次。”高軍師飭諭鐵兒曰:“從來王法或可少貸,軍令不容少假。孔明揮淚斬馬謖,不得已也。念汝年少無知,我今為請軍師,免死記過,異日立功贖罪。”鐵兒稟道:“小將臨行時,父親再四囑付,寧敢故違將令?衹因酣戰忘懷,還記着『兵以鼓進』之言,所以决意要斬他是實。求兩位軍師看我父親之面罷。”呂軍師道:“這句話大誤了。汝父親若有違令,亦必斬首,豈有徇情之理!汝果係認錯了鼓聲,或者倒可恕得。權且記着,發責軍棍八十。”打過三十,諸將又來叩求,始行釋放。隨草疏章,遣馬靈赴帝師闕下,奏請仙師駕臨,破賊妖法。
  去訖,時已日暮,但見愁雲迭迭,毒霧漫漫,把一座武定州城罩得似黑漆燈籠。半空中神呼鬼嘯,人心未免惶惑。兩軍師帶領衆將,親自撫慰百姓,登城巡視。到夜分時候,忽聽得獵獵風生,太空掃淨,現出半輪明月;聶隱娘、公孫大娘與馬靈從空而降。兩軍師大喜,就請兩位劍仙到公署坐定,細述一番。隱娘道:“明日交兵,看他是何邪術,自有法破之。”就命小皂旗、阿蠻兒、劉超、賓鐵兒四將點選精健馬兵六千,聽候交戰。
  卻說奎道人黎明起來,見青天皎皎,紅日將升,老大着驚,嚮景隆說:“妖婦已在城中,可速催後軍來助戰。”景隆道:“何見得?”道人說:“我昨晚發遣無數神兵,從空布滿雲霧,罩定城池,使彼膽裂心碎,即可殲滅,今已雲消霧散,我知為彼所驅也。”景隆道:“有法擒之否?”道人曰:“正要他來,省我多少氣力。”早有飛騎來報:“朱將軍等兵馬前站已到。”景隆大喜道:“不必傳催而至,可以滅此朝食矣!”就會齊大隊人馬,直臨城下,大肆辱駡。
  二位劍仙呵呵大笑,率領四將出城迎敵。李景隆命軍士退至平原,嚴陣以待。賓鐵兒縱馬橫刀,飛馳來往,大叫:“獻首級者速來交手!”燕軍道:“此即斬薛先鋒之賊也!”諸將皆凜凜然不敢出戰。內監狗兒大怒道:“朝廷養你這班狗將官何用!”遂自手舞雙錘,飛馬直取鐵兒。鐵兒笑道:“你雞巴頭先割掉了,如今該割你的驢頭哩。”狗兒大駡:“你這小哈巴狗兒,不要走,吃我一錘,打個肉醬。”鐵兒輕輕隔過,潑風刀劈臉相迎。真個這場好殺,怎見得?
  渾鐵錘似流星趕月,潑風刀如掣電翻雲。漫誇着錘兩柄,是按周天氣數,重二十四斤有奇;爭知那刀一口,恰合先天《易》卦,到六十四斤方足。迸出火光萬道,刀削錘棱;激來煞氣千行,錘禁刀刃。一個老沒雞巴,燕國偏稱驍將;一個少方角卯,中原早數英雄。正是:棋逢敵手難饒着,將遇良材始足誇。
  兩人鬥到間深裏,燕陣上千軍萬馬,看得眼花,莫不喝采。
  唯奎道人一雙賊眼,衹註射在對陣上兩位女將,雖然不甚分明,但覺的風韻飄飄,有出塵之致。心中想道:“這又不是青州的妖婦。我且拿他來試試采戰秘訣,豈不暢美!”遂默默念動真言,頓然烏天黑地,無數奇形怪狀的神鬼,從空飛至。道人劍尖一指,燕軍便衝殺過去。鐵兒見當頭有赤發青面的神人,舉金村打將下來,雖然膽大包身,心中也自着急,虛晃一刀,敗陣而走;劉超疾來接應時,李景隆大隊人馬,勢着海潮涌至。
  隱娘恐軍士亂竄,隨手撒下一幅白績,化作一座白石長垣當祝兩位劍仙各祭起飛劍一柄,誅殺空中神鬼,但見如穿梭一般,莫想斬得一個。公孫大娘就在袖中取出煉成的法物,望空撒起,都顯出神將,剛敵得住,那座白統化的石墻,又為奎道人所破,燕軍直撞進來,諸將不能抵敵。隱娘即指揮飛劍,亂砍燕兵。不期奎道人手中有個小棕拂,舉起來嚮空一灑,散出幾點紅星,不知不覺的兩把飛劍,登時墮落塵埃;又連連幾灑,無數神將亦紛紛墜下,悉是米豆竹枝等物。濟南之軍,大敗虧輸,各自逃命。呂軍師早命雷一震、郭開山等出城接應,奈雲霧中兇神邪煞,都揮的長槍利刃,衹在頂門上盤旋,誰敢交戰?衹辦得走路。公孫大娘着了急,把劍在地下一劃,涌出一道長川,驚波駭浪,如雷霆霹靂。燕軍吶聲喊,大傢勒住了馬,諸將方得收斂兵馬人城。二劍仙且站在對岸,看奎道人時,將手中棕拂,在葫蘆內一蘸,望着力衝灑去,卻是數點赤血,仍然現出平地。二劍仙心下已自分明,竟隱形而去。
  且問奎道人用的是何法術,這等利害?原來衹算得鏡花水月,一派虛晃的光景,然卻是彩不得、撈不着的,所以劍仙的神劍,也不能斬他。那些虎豹熊羆、長蛇封豕,都是攝來的魂魄,有虛形而無質的,雖然舞爪張牙,卻不能拿攫人、吞噬人的;那些兇神厲鬼,卻是追取魑魅魍魎、山魈木怪的精氣,有幻影而無形的,手中執持的兵器,縱是些敗草殘枝,衹好侮弄人,也不能殺傷人的。無奈不知就裏,即有賫獲之勇、孫吳之知,也要被他嚇得沒命的走了。就是他葫蘆內灑出的東西,係娼婦的月經及産婦的惡血,至污極穢,略沾一點,鬼怪即現原形,神仙便落塵埃。任憑通靈法寶,一切皆壞。乃奎道人立意要破月君道法的,可可的倒先葬了聶隱娘、公孫大娘的兩柄神劍。
  當下兩劍仙一徑回到帝師宮內,將前項事情備細說了,又道:『非鮑、曼二師,不能破他。”曼師道:“又來了,若沾梁了這樣穢物,如何回得南海?”鮑師道:“南海回不得,躲到無門洞天去罷。”曼師道:“你這學玄功的惹着了些,衹怕有門地洞也沒處鑽哩!”隱娘道:“非也。太陽一出,魑魅亡魂;罡風一扇,鳥獸為灰。二師有此兩件法寶,所以破得他。”鮑師道:“雖然話說得好,但恐我赤烏鏡纔升起來,就沾污了些兒,豈不把我純陽之寶,登時化作濁陰,墮入塵垢?”曼師道:“且住,我的蒲葵扇,乃是先天所産之金芽,倘或未及扇動,先被他灑着了些,那時化作枯枝,再從何處生活?”老梅婢在旁忽接口道:“怎麽婦人的東西,是那樣骯贓?像我不嫁人的,也還潔淨些不?”月君道:“童女童男的精血,在我之身總是潔淨,若一沾染到別人身上,也就是這樣了。”曼師道:“你看帝師,且不講退兵之策,學了這些亡國之君,還在這裏講經說法哩。”衆位仙師皆大笑。鮑師乃拉了曼師,同了兩劍仙,各禦輕風,徑往武定州去。
  且說呂軍師正在那裏計點殺傷軍馬,忽見四位仙師齊齊來降,隨恭請至玉帳上坐,率領諸將參謁。鮑師即諭兩軍師:“傳下將令:於黎明整備交戰。”不意二三更天,各營將士,多害的頭眩腹帳、上嘔下泄,動撢不得。鮑師巡視一遍,偷軍師道:“此中了鬼魁陰邪與蟲蛇的毒氣。我有良方,可以使之頓愈。”
  是那幾件呢?蒼朮、白芷、雄黃、木香。擯榔、官桂、甘草,名曰:“通靈七聖散”,立刻遍賜諸營將士。計點未病諸將,止雷一震、郭開山、孫剪、小皂旗、劉超、阿蠻兒六員,軍士止八千有奇。當下瞿雕兒稟道:“小將未曾害病,何故不在點名之列?”軍師道:“汝箭瘡未愈,與病相等。”雕兒呵呵笑道:“再中一箭也無妨。”楚由基大聲道:“小將忝在善射,今返為賊人所射,若不出戰,豈不貽笑於天下!願與瞿將軍充作前部,即死無悔。”於是害病諸將皆踴躍而起,願以死戰。軍師大加奬諭,仍以理勸道:“箭瘡痛在一方,可以勉強;病則傷我神明,周身皆乏,如何使得?”隱娘道:“軍師之言甚是。”於是止令八員上將,各率健士一千,隨呂軍師出城前進。
  天尚未明,燕軍因連日得勝,都安心酣寢,纔得醒來,忽聞震炮一聲,敵人已壓營而陣。李景隆大驚道:“這強賊竟是百折不回的!今日務必殺他個盡情。”亟命將土結束,破敵之後,方許早鋪。奎道人道:“元帥吩咐諸將:統率弓弩手當先,不用挑戰,但看狂風四起,便衝殺過去,用弩矢亂射之。”諸將遵令,大開營門迎敵。濟南陣上,瞿雕兒。賓鐵兒兩將齊出,痛駡:“景隆逆賊,我今拿來,剖你心肝,喂飼犬豕,以泄天下蒼生之恨。”景隆忍耐不得,正要令狗兒出馬,道人亟止道:“來了,來了!”早有一陣狂風,颳得飛沙播土,捲過對陣,無數惡獸從風猖撅。時四位仙師都在城樓上觀看,曼尼道:“我就是這樣一扇,把燕軍都化作飛灰不好?爭奈帝師婦人之仁,不肯一時决絶。”即騰身半空,取蒲葵扇兒輕輕兩扇,狂風倒轉,燕軍不能衝進;那些虎豹犀象,都颳在東洋大海去了。道人着亟,又掣取寶劍一揮,霎時間,黑雲毒霧,遍空涌起,冥冥中無數兇煞邪鬼,直撲到陣上。但見鮑師的赤烏鏡,翼翼飛騰,光芒四射,無異太陽當天;山鬼駭遁,種種變幻伎倆,倏然盡滅。
  呂軍師在將臺親自援桴而鼓,八員上將抖擻精神,領着一班貔貅壯士掩殺上去。李景隆亟令放箭,如雨點般射來;小皂旗、楚由基部下,也都是弓弩手,兩邊對射,互有殺傷。相距一個時辰,差不多箭都完了,然後交鋒。混戰逾時,燕兵比南軍多有三四倍,皆係關西健兒,驍勇無比,扌棄命惡戰,三退三進。奎道人沒奈何,衹得又作邪法,呼遣真正神鬼來助戰時,卻見四位仙師在敵樓站着,都不敢進,隨風而散。瞿雕兒、賓鐵兒見又破了道人的法,便奮勇撞人中堅,直取景攏萬衆披靡,景隆大駭。幸得傢將高雲、黃鳳躍馬爭持,衹一合,高雲被雕兒刺個透心,黃鳳被鐵兒斬去半個腦蓋,景隆乘間躲去。
  那時燕軍腹中枵餓,又不見了主將,就如山倒一般,望後便退。
  呂軍師擂鼓愈亟,將士是飽餐過的,愈加賈勇,直殺得燕軍充甲拋戈,斷頭截足,流血如渠,積骸遍野。
  朱狗兒保護着李景隆,望北而逃,見奎道人早已先走在大路上,疾呼道:“元帥快走,貧道有法治之。”將劍尖指着長林喬木,飛畫靈符,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不知這個道人,青天白日,又弄出恁麽鬼來,且看下回,便知端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西王母瑤池開宴 天狼星月殿求姻第二回蒲臺縣嫦娥降世 林宦傢後羿投胎
第三回鮑仙姑化身作乳母 唐賽兒誕日悟前因第四回裴道人秘授真春丹 林公子巧合假庚帖
第五回唐賽兒守製辭婚 林公子棄傢就婦第六回嫁林郎半年消宿債 嫖柳妓三戰脫元陽
第七回掃新壟猝遇計都星 訪神尼直劈無門洞第八回九天玄女教天書七捲 太清道祖賜丹藥三丸
第九回賑饑荒廉官請奬 謀伉麗貪守遭閹第十回董傢莊真素娥認妹 賓善門假端女降妖
第十一回小猴變虎邪道侵真 兩絲化竜靈雨濟旱第十二回柳煙兒捨身賺鹿怪 唐月君為國掃蝗災
第十三回邀女主嵩陽懸異對 改男妝洛邑訪奇才第十四回二金仙九州島遊戲 諸神女萬裏逢迎
第十五回姚道衍倡逆興師 耿炳文拒諫敗績第十六回王師百萬竪子全亡 義士三千鐵公大捷
第十七回黑風吹折盛帥旗 紫雲護救燕王命第十八回陳都督占讖附燕王 王羽士感夢迎聖駕
第十九回女元帥起義勤王 衆義士齊心殺賊第二十回太陰主尊賢創業 禦陽子建策開基
第二十一回燕王殺千百忠臣 教坊發幾多烈女第二十二回鐵兵部焦魄能誅衛士 景文麯朽皮猶搏燕王
第二十三回鮑道姥賣花入教坊 曼陀尼懸珠照幽獄第二十四回女無師延攬英雄 諸少年比試武藝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