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人生不過如此   》 第50節:第三篇 當時衹道是尋常(13)      林語堂 Lin Yutang

  蓮花自成一類,據我看來,它是花中最美麗的花。因為,它的花與莖葉整個在水上漂着,夏季沒有蓮花可賞是不覺其樂的。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個房子在池塘之畔,盡可以把蓮花種在大缸裏。然而,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卻很難享受蓮花蔓延半英裏的美景,它們彌漫在空氣中的香味,以及花上的白色與紅色,和點綴着水珠的大緑葉互相輝映的妙趣(美國種的水蓮和蓮荷不同)。宋代學者周氏寫了一篇小品文,說明他愛蓮花的原因。他說蓮花象君子,生於污濁的水中而保持着清白之身。他所說的話證明他是一個儒傢的理論傢。由實利主義的觀點上看起來,蓮花的各部分都有用處。蓮藕可以製成一種冷飲,蓮葉可以包裹水果或其他的食物去蒸,蓮花的形狀和香味可供玩賞,蓮子被人們視為神仙的食品,或剝出生吃,或曬幹拌糖而食。
  海棠和蘋果花相象,與其他的花同樣地得到詩人的愛好,雖則杜甫不曾提起這種産於他的故鄉四川的花。人們提出過各種的解釋,其中最可相信的解釋是:海棠是杜甫母親的名字,他為避諱起見,故不提起。我覺得衹有兩種花的香味比蘭花更好,這兩種花就是木樨和水仙花。水仙花也是我的故鄉漳州的特産,此種花頭曾大量輸入美國,有一時期竟達數十萬元之巨,後來美國農業部禁止這種清香撲鼻的花入境,以免美國人受花中或有的微菌所侵染。白水仙花頭跟仙女一樣地純潔,不是要種在泥土裏,而是要種在玻璃盆或磁盆裏,內放清水和小圓石,而且需要極細心的照顧的。說這種花裏有微菌,可真有點想入非非。杜鵑花雖有含笑之美,卻被視為悲哀的花,因為據說它是杜鵑泣血而化成的;杜鵑從前是一個男孩子,為了他的兄弟被後母虐待而逃亡,特地跑出來尋覓他的。
  花怎樣插在瓶裏,也與花的選舉和品第同樣重要。這種藝術至少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紀的時候。在十九世紀的初葉,《浮生六記》的作者曾經在“閑情記趣”一捲裏描寫插花的藝術。他主張應該把花插得好象一幅構意勻稱的圖畫:
  惟每年籬東菊綻,秋興成癖,喜摘插瓶,不愛盆玩。
  非盆玩不足觀,以傢無園圃,不能自植,貨於市者,俱叢雜無緻,故不取耳。其插花朵,數宜單,不宜雙。每瓶取一種,不取二色。瓶口取闊大,不取窄小,闊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於瓶口中一叢怒起,以不散漫,不擠軋,不靠瓶口為妙;所謂“起把宜緊”也。或亭亭玉立,或飛舞橫斜。花取參差,間以花蕊,以免飛鈸耍盤之病。葉取不亂,梗取不強。用針宜藏,針長寧斷之,毋令針針露梗,所謂“瓶口宜清”也。
  視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則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幾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須參差高下,互相照應,以氣勢聯絡為上。若中高兩低,後高前低,成排對列,又犯俗所謂“錦灰堆”矣。
  或密或疏,或進或出。全在會心者得畫意乃可。
  若盆碗盤洗,用漂青,鬆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膠。以銅片按釘嚮上,將膏火化,粘銅片於盤碗盆洗中。俟冷,將花用鐵絲紮把,插於釘上,宜斜偏取勢,不可居中,更宜枝疏葉清,不可擁擠;然後加水,用碗沙少許掩銅片,使觀者疑叢花生於碗底方妙。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色色自覓,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執在手中,橫斜以觀其勢,反側以取其態。相定之後,剪去雜枝,以疏瘦古怪為佳。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麯,插入瓶口,方免背葉側花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勢必枝亂梗強,花側葉背,既難取態,更無韻緻矣。折梗打麯之法:鋸其梗之半而嵌以磚石,則直者麯矣。如患梗倒,敲一二釘以管之。即楓葉竹枝,亂草荊棘,均堪入選。或緑竹一竿,配以枸杞數粒,幾莖細草,伴以荊棘兩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
  袁中郎的《瓶史》
  關於折花插瓶的文章,寫得最好的也許是袁中郎。他生於十六世紀的末葉,是我最愛好的一位作傢。他所著的《瓶史》是討論插瓶的書,在日本獲得很高的評價,因此日本有所謂“袁派”的插花。他在這書的小引裏說:“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競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棲止於囂崖利藪,目眯塵沙,心疲計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韻士,得以乘間而踞為一日之有。”可是,他又說:賞玩瓶花係“暫時快心事”,“無狙以為常,而忘山水之大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第2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2)
第3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3)第4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4)
第5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5)第6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6)
第7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7)第8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8)
第9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9)第10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0)
第11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1)第12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2)
第13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3)第14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4)
第15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5)第16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6)
第17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7)第18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1)
第19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2)第20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3)
第21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4)第22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5)
第23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6)第24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