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家类 》 老子的幫助 》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跡(1)
王蒙 Wang Meng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善於行路或善於做事,美好的行為,都不留下多少痕跡,不鬧出多麽大的動靜。善於說話或美好的話語,都無懈可擊。善於計算或最佳數值,都不需要籌策即古代計算器的運用。善於關閉或最可靠的閉鎖,不需要門插棺等器具,卻誰也打不開。善於係扣或者最結實的死扣,不需要繞來繞去,而誰也解不了。
所以聖人善於救人助人,世上乃沒有被冷淡被拋棄的廢人。善於救物,也就沒有被拋棄的廢物。這是深藏的、深刻的明智。
所以說善於助人的好人,是不善於助人的不好的人的老師。不會助人的不太好的人,則是好人的藉鑒參考。如果你不珍貴你的老師,不重視你的參考藉鑒,聰明人也就成了傻子,迷失了道路。這纔是既重要又奧妙的關鍵呀!
這一章頗堪思索推敲。“善”在漢語中作定語用,是指美好善良;作狀語用,是指精於巧於,二者都可解。
善行無轍跡一說,善行如作為美好的行為解,它的無轍跡是道德方面的講究,粗淺地說就是做好事不留姓名。我說過“大德無名”,真正的大德,是不可以講的,是能做不能說的。為什麽呢?如果是中國人,如果有一點智商,應該不難明白。有了轍跡衹能找麻煩,衹能把善行變成惡行或偽行或沽名釣譽。而如果這裏的善行是指善於行走移動,卻無跡可尋查,這就近於兵法,或者是接近於輕功,叫做水上漂、草上飛,叫做來無影去無蹤,神竜見首不見尾。
我寧願意相信古時候對於語法的分辨並不普及,善行就是善於行路行走,也就是美好的行為。美好的行為當然不追求彰顯、不追求揚名、不需要立功,不需要、不在意、不計較留不留得下痕跡的。善行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是大道自己運行的過程。善行是高尚的、文明的、自化的、無私的、潤物細無聲的,善行當然不留痕跡。我還喜歡講,大道無術,大智無謀,大勇無功。因為出名立功有術與用計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不但自己要付出代價,而且旁人也要為你的名與功付出代價。在強調你的大名的時候會使許多沒有被強調的名字寂寞乃至蒙羞,在強調你的功勞的時候會遮蔽許多人的勞苦與犧牲貢獻。有很多大名裏邊其實包括了他人的群體的與歷史的功勞。有術則被認為“會來事”,其實等於給自己降了格。用計則必然影響誠信。能不能悟到這一點,這是一個很大的境界與覺悟問題。
一個相信善行無轍跡的人,則是超級境界、超級想得開的人了。無轍跡不一定是絶對地不留痕跡、不留記錄,否則歷史上有記載的那些善行難道都是偽善嗎?無轍跡的含義應該是善行的主體,即行善者有心目中完全沒有轍跡之想法,沒有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之想法。一邊做着好事一邊想着留跡,這是可笑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華夏出版社 |
|
|
| 前言:老子的幫助 | 第一章 衆妙之門(1) | 第一章 衆妙之門(2) | 第二章 知美即惡(1) | | 第二章 知美即惡(2) | 第三章 虛心實腹 | 第四章 和光同塵(1) | 第四章 和光同塵(2) | | 第五章 天地不仁(1) | 第五章 天地不仁(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3) | 第五章 天地不仁(4) | | 第六章 𠔌神玄牝 | 第七章 無私成私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第九章 功遂身退(1) | | 第九章 功遂身退(2) | 第十章 如嬰兒乎(1) | 第十章 如嬰兒乎(2) | 第十章 如嬰兒乎(3) | |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1) |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2) |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 第十三章 寵辱無驚(1)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