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下一站,中國   》 第50節:第五章.從伏爾泰的天堂到黑格爾的地獄(1)      陳季冰 Chen Jibing

  第五章.從伏爾泰的天堂到黑格爾的地獄
  1."新加坡不在中國嗎?"
  2003年初春的一個下午,我在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等候轉機去法蘭剋福,趁着候機間歇在機場免稅店閑逛。在一傢化妝品專賣店見到一群日本女孩,她們交頭接耳地討論着什麽,看起來是想要買某一件化妝品,但又好像有些什麽問題急於要弄清楚。專賣店的售貨小姐上前詢問,但這群日本女孩中沒有一個能夠說英語,於是雙方衹能大眼瞪小眼地幹着急。也許是我的亞洲人長相的緣故,法國售貨員見了能說點英語的我像見了救星,希望我幫她翻譯。我遺憾地告訴她,我是中國人,她們是日本人,我們之間互相也聽不懂。法國售貨員頗有點吃驚地問我:"中國和日本不是說同一種語言的嗎?你們不都是用方塊字的嗎?"見她竟有此等的錯誤且奇怪的念頭,我不得不耐心地幫她普及了一下東方文化的基礎知識。我告訴她,日本在歷史上受了中國文化的很大影響,日本的書面文字曾經完全藉用自中國,但日語和漢語畢竟是兩種不同語言。而且依我看,日語同漢語之間的差別可能要比法語同意大利之間的差別更大。
  2004年春,我在瑞典學習考察歐洲傳媒的經營管理,期間結識了很多當地人士,也交了不少朋友,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每年4月30日是瑞典的重要節日之一Valborg,是慶祝春天到來的日子。節日的最高潮在晚上,每個城鎮都會在中心廣場燃起熊熊篝火,全鎮人圍着篝火齊聲高唱瑞典傳統民歌,直到天明。我和當地的一對老夫婦一起參加了小城Norrk?ping地方的Valborg篝火晚會,事先已經有人嚮他們介紹過,我們來自中國。也許是出於對遙遠中國的神秘感,整個晚上他們對我一直十分客氣和熱情。臨別之時依依不捨,但老先生說的一句話卻讓我愣了半天沒回過神來:"我們以前去過新加坡,那是個非常現代化的城市,我們還想再去,希望下次我們能在新加坡再見。"我一開始以為他犯了個小小口誤,把上海說成了新加坡,於是就禮貌地回答:"我來自中國的上海,希望我們以後能在上海再見。"沒想到這一來卻輪到他發愣了,他喃喃地自語:"Shanghai?Singapore?"我終於明白過來:天哪!原來這位瑞典紳士不僅僅是一般的口誤,他是把新加坡當成了一個中國城市!他不是不知道我來自上海,但在他心目中,上海與新加坡的關係大概就像斯德哥爾摩與哥德堡或馬爾默的關係。我告訴他,新加坡是一個獨立國傢,從上海飛到新加坡要穿越好幾個東南亞國傢,直綫距離差不多是斯德哥爾摩到雅典的兩倍。他之所以會將新加坡與上海混為一談,可能是因為絶大部分新加坡人都是華人,而且能說中文的關係。老頭這纔恍然有所悟,不過瞧他的神情,我確信我的解釋雖然澄清了他腦子裏關於東亞和中國的一部分混亂概念,但也一定使他産生了更多新的混亂。
  事實上,即便是在"中國熱"風靡全世界的今天,大多數西方普通民衆對於中國的瞭解不過衹是停留在上述法國化妝品售貨小姐和瑞典老夫婦的程度--可以說,不管他們對中國懷有的是好感還是敵意,好奇還是冷漠,除了美味的中餐、漂亮的章子怡和道聽途說來的關於中國的"經濟奇跡"之外,他們所掌握的有關中國的知識幾近於零。文化名人餘秋雨先生曾因為中國文化在國際上備受冷落歪麯、並且很難修復和闡揚其"正本"而感到"切膚之痛":
  英語文化的強大在於它在全球各地有一個既溝通又各異的龐大結構,而中華文化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還未能建立這種結構,因此在本體活力上遠遠落後於整個中華文化圈的經濟力量。經濟再發達也不能反映群體人格,如果仍然讓舞竜、舞獅、功夫、餐飲來代表中華文化,作為一個中國文化人總是問心有愧。(《山居筆記》第37頁,餘秋雨著,文匯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西方的普通民衆如此,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專業人士"又如何呢?歐洲議會"歐中友好小組"主席席尼裏·德瓦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在歐洲議會的許多議員印象裏,中國很大,但究竟有多大呢?大概和法國差不多吧!(見《中歐應以朋友方式加強交流》,載2007年1月4日《參考消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1)第2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2)
第3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3)第4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4)
第5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5)第6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6)
第7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7)第8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8)
第9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9)第10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10)
第11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第12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2)
第13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3)第14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4)
第15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5)第16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6)
第17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7)第18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8)
第19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9)第20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0)
第21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1)第22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2)
第23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1)第24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