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鏡花緣   》 第五十回 遇難成祥馬能伏虎 逢兇化吉婦可降夫      李汝珍 Li Ruzhen

  話說那虎望著小山、若花,按著前足,搖著大尾,發威作勢,又要迎面撲來。
  二人連說“不好……”正在驚慌,忽聞一陣鼓聲如雷鳴一般,振的山搖地動。從那鼓聲之中,由高峰攛下一匹怪馬:渾身白毛,背上一角,四個虎爪,一條黑尾。
  口中放出鼓聲,飛奔而來。大蟲一見,早已逃攛去了。若花道:“此獸雖然有角,無非騾馬之類,生的並不兇惡,為何虎卻怕他?阿妹可知其名麽?”小山道:“妹子聞得駁馬一角在首,其鳴如鼓,喜食虎豹。此獸角雖在背,形狀與駁馬相仿,大約必是駁馬之類。”衹見此獸走到眼前,搖頭擺尾,甚覺馴熟,就在面前臥下,口食青草。小山見他如此馴良,用手在他背上撫摩,因嚮若花道:“妹子聞得良馬最通靈性。此時我們斷不能上山,何不將他騎上?或能駝過嶺去,也未可知,況他背上有角,又可抱住,不致傾跌。必須把他頸頂縛住,就如絲繮一般,帶在手裏,纔不致亂走。不知他可聽人調度?我且試他一試。”隨將身邊絲縧解下,嚮駁馬道:“我唐閨臣因尋親至此,蒙若花姐姐攜伴同行,不意一時足痛不能上山,今幸得遇良馬。吾聞良馬比君子,若果能通靈性,即將我們駝過嶺去,將來回歸故土,當供良馬牌位,日日焚香,以志大德。”一面說著,將絲縧縛在駁馬頂上,包袱都挂角上,牽至一塊石旁,把若花攙扶上去,一手抱角,一手牽著絲縧。小山登在石上,就在若花身後,也騎在駁馬背上。若花道:“阿妹將我身背抱緊,我放轡頭了。”手提絲縧抖了兩抖,駁馬放開四足,竟朝嶺上走去。二人騎在馬上,甚覺平穩,歡喜非常。不多時,越過高嶺,來到嶺下。那個大蟲正在趕逐野獸,駁馬一見,早已放出鼓聲,要想奔去。若花忙提絲縧,帶到一塊石旁,把馬勒住,都由石上慢慢下來,取了包袱,解下絲縧。駁馬連攛帶跳,轉眼間越過山峰,追趕大蟲去了。
  二人略略歇息,背了包袱,又走數裏。小山恐若花足痛,早早尋個石洞歇了。
  次日又朝前進,若花道:“今日喜得道路平坦,緩步而行,尚不費力。但我自從吃這鬆實柏子,腹中每每覺餓,連日雖然吃些桑椹之類,也不濟事。此地離船甚遠,必須把豆面再吃一頓,方葉行路;不然,腿上更覺無力了。”小山道:“妹子自從吃了鬆實柏子,衹覺精神陡長,所以日日以他為糧。那知姐姐卻是如此。
  何不早說?”即將豆面取出。若花飽餐一頓,登時腿腳強健。又走兩日。這日在路閑談,小山道:“我們自從上山,走了半月,纔到鏡花嶺;如今從泣紅亭回來,已走七日,看來已有一半路程。這二十餘日,舅舅、舅母,不知怎樣盼望!”若花道:“婉如阿妹缺了伴侶,衹怕還更想哩。”
  忽聽林內有人叫道:“好了!好了!你們回來了!”二人小覺吃了一嚇,忙按寶劍,將腳立住,遙見林之洋氣喘噓噓跑來道:“俺在那邊樹下遠遠看著兩人,頭戴帽兜,背著包袱,俺說必是你們回來,好極!好極!幾乎盼殺俺了!”小山道:“甥女別後,舅母身上可好?舅舅為何不在山下看守船衹,卻走出若幹路程,吃這辛苦?”若花道:“阿父山下何日起身?離船幾日了?阿母、阿妹,身體可安?”林之洋道:“你們兩個想是把路走迷了?前面已到小蓬萊石碑,頃刻就要下山,怎說這話?俺因你們去了二十多日不見回來,心裏記挂,每日上來望望,今日來了多時,正在盼望,那知你們巧巧回來。”二人聽了,如夢方醒,更嘆仙傢作用之奇。
  即同林之洋下山上船,放下包袱,見過呂氏、婉如;乳母替他們除了帽兜,脫去箭衣。喘息定了,小山纔把“遇見樵夫,接著父親之信,囑我回去赴試,俟中纔女,方能相見”的話,告訴一遍。林之洋把信看了。歡喜道:“妹夫說等甥女中過方能相聚。不過再隔一年,就可相見。”小山道:“話雖如此,安知父親不是騙我?況海外又無便船,如何就能回鄉?”林之洋聽了,惟恐小山又要上去,連忙說道:“據俺看來:這話决不騙你,他若立意不肯回傢,為甚寄信與你?甥女衹管放心!好在這路俺常販貨來往,將來甥女考過,你父親如不回傢,俺們仍舊同來;如今早早回去,也免你母親在傢挂念。”小山聽罷,正中下懷,暗暗歡喜,故意說道:“舅舅既允日後仍舊同來,甥女何必忙在一時?就遵舅舅之命,暫且回去,將來再計較。”林之洋點頭道:“甥女這話纔是,但你父親信內囑你改名‘閨臣’,自然有個道理,今後必須改了,纔不負你父親之意。”因嚮婉如道:“已後把他叫作閨臣姐姐,莫叫小山姐姐了。”隨即張羅開船。唐閨臣把信收過。呂氏見閨臣肯回嶺南,也甚喜道:“此番速速回去,不獨你母親放心,那考纔女也是一樁大事。你若中了纔女,你父母面上榮耀,不必說了,就是俺們在親友面前,也覺光彩。倘能攜帶若花、婉如也能得中,那更好了。”
  大傢一路閑談。姊妹二個,都將詩賦日日用功。閨臣偷空,把泣紅亭碑記另用紙筆抄了。因蕉葉殘缺,即包好沉入海中。又將碑記給婉如觀看,也是一字不識。因此更覺愛護,暗暗忖道:“此碑雖落我手,上面所載事跡,都是未來之事,不能知其詳細,必須百餘年後,將這百人一生事業,同這碑記細細合參,方能一一瞭然。不知將來可能得遇有緣?倘能遇一文士,把這事跡鋪敘起來,做一部稗官野史,也是千秋佳話。”正要放入箱內,衹見婉如所養那個白猿忽然走來,把碑記拿在手內,倒象觀看光景。閨臣笑道:“我看你每每寧神養性,不食煙火,雖然有些道理,們這上面事跡,你何能曉得。卻要拿著觀看?如今我要將這碑記付給有緣的,你能替我辦此大功麽?大約再修幾百年,等你得道,那就好了。”
  一面說笑,將碑記奪過,收入箱內。因與白猿鬥趣,偶然想起駁馬,隨即寫了良馬牌位,供在船上,早晚焚香。
  一路順風。光陰迅速,這日到了兩面國,起了風暴,將船收口。林之洋道:“俺在海外,那怕女兒國把俺百股磨折,俺也不懼,就衹最怕兩面國:他那浩然中內藏著一張壞臉,業已難防;他還老著面皮,衹管訛人錢財。”閨臣道:“他們怎樣訛人?”林之洋就把當日在此遇盜,虧得徐麗蓉兄妹相救的話說了一遍。
  若花道:“前年既有此事,阿父倒不可大意。到了夜晚,大傢都不可睡,並命衆水手多帶鳥槍來往巡更,阿父不時巡查:一切謹慎,也可放心了。”林之洋連連點頭,即到外面告知衆人。到了日暮,前後梆鈴之聲,絡繹不絶;多、林二人不時出來巡查。
  天將發曉,風暴已息,正收拾開船。忽有無數小舟蜂擁而至,把大船團團圍住,衹聽槍炮聲響成一片。船上衆人被他這陣槍炮嚇的鳥槍也不敢放。登時有許多強盜跳上大船。為首一個大盜,走進中艙,在上首坐了,旁列數人,都是手執大刀個個頭戴浩然巾,一臉殺氣。閨臣姊妹在內偷看,渾身發抖。衆僂羅把多、林二人並衆水手如鷹拿燕雀一般,帶到大盜面前。二人朝上望了一望,那上面坐的,原來就是前年被徐蓉彈子打傷的那個大盜。衹見他指著林之洋喊道:“這不是口中稱‘俺’的囚徒麽?快把他首級取來!”衆僂羅一齊動手。林之洋嚇的拚命喊道:“大王殺我,我也不怨;剮我,我也不怨,任憑把我怎洋,我都不怨:就衹說我稱‘俺’,我甚委屈!我生平何曾稱‘俺’?我又不知‘俺’是甚麽。
  求大王把這‘俺’字說明,我也死的明白。”衆僂羅道:“稟大王:他連‘俺’的來歷還不知,大王莫認差了?剛纔來時,夫人分付,倘誤傷人命,回去都有不是。求大王詳察。”
  大盜道:“既如此,把他放了。你們再把船上婦女帶來我看。”衆僂羅答應,將呂氏、乳母、閨臣、若花、婉如帶到面前。大盜看了道:“其中並無前年放彈惡女。他這船上共有若幹貨物?”衆僂羅道:“剛纔查過,並無多貨,衹有百十擔白米,二十擔粉條子,二十擔青菜,還有幾十衹衣箱。”大盜笑道:“他這禮物雖覺微末,俗語說的:‘千裏送鵝毛,禮輕人意重。’衹好備個領謝帖兒,權且收了。你們再去細看,莫粑燕窩認作粉條子;若是燕窩,我又有好東西吃了。
  但他們那知我大王喜吃燕窩,就肯送來?那三個女子生的都覺出色,恰好夫人眼前正少丫環,既承他們美意遠遠送來,所謂‘卻恐不恭,受之有愧’,也衹好備個領謝帖兒。爾等即將他們帶至山寨,送交夫人使用。一路須要小心,倘有走失,割頭示衆!”衆僂羅答應。多、林二人再三跪求,那裏肯聽。不由分說,把閨臣、若花、婉如擄上小舟。所有米糧以及衣箱,也都搬的顆粒無存。一齊跳上小船。
  衹聽一聲鬍哨,霎時扯起風帆,如飛而去。呂氏嚎咷慟哭;林之洋衹急的跺腳捶胸,即同多九公坐了三板,前去探信。
  閨臣姊妹三人,被衆人擄上小舟,明知兇多吉少,一心衹想攛下海去;無奈衆人團團圍住,步步堤防,竟無一隙之空。不多時,迸廠山裹。隨後大盜也到,把他三人引進內室。裏面有個婦人迎出道:“相公為何去了許久?”大盜道:“我恐昨日那個黑女不中夫人之意,今日又去尋了三個丫環回來,所以耽擱。”因嚮閨臣三人道:“你們為何不給夫人磕頭?”三人看時,衹見那婦人年紀未滿三旬,生的中等人材,滿臉脂粉,渾身綾羅,打扮卻極妖媚,三人看了,衹得上前道了萬福,站在一旁。大盜笑道:“這三個丫環同那黑女都是不懂規矩,不會行禮,連個以頭搶地也不知道。夫人看他三個生得可好?也還中意麽?”婦人聽了,把他三人看了,不覺愣了一愣,臉上紅了一紅,因笑道:“今日山寨添人進口,為何不設筵席?難道喜酒也不吃麽?”旁邊走過兩個老嬤道:“久已預備,就請夫人同大王前去用宴。”婦人道:“就住此處擺設最好。”老嬤答應。登時擺設齊備,夫妻兩個對面坐了。
  大盜道:“昨日那個黑女同這三個女子都是不知規矩,夫人何不命他都到筵前跟著老嬤習學,將來伺候夫人,豈不好麽?”婦人點頭,分付老嬤即去傳喚。
  老嬤答應,帶了一個黑女進來。閨臣看時,那黑女滿面淚痕,生的倒也清秀,年紀不過十五六歲。老嬤把黑女同閨臣姊妹帶至筵前,分在兩旁侍立。大盜一面看著,手裏拿著酒杯,衹喜的眉開眼笑,一連飲了數杯道:“夫人何不命這四個丫環輪流把盞,我們痛飲一番,何如?”婦人聽了,鼻中哼了一聲,衹得點頭道:“你們四個都與大王輪流敬酒。”四人雖然答應,都不肯動身。若花忖道:“這個女盜既教我們斟酒,何不趁此將大盜灌醉,然後再求女盜放我們回去,豈不是好?”隨即上前執壺,替他夫妻滿滿斟了下來;因嚮閨臣、婉如暗暗遞個眼色。
  二人會意,也上前輪流把盞。那個黑女見他們都去斟酒,衹得也去斟了一巡。
  大盜看了,樂不可支,真是酒入歡腸,越飲越有精神。那裏禁得四人手不停壺,衹飲的前仰後合,身子亂幌,飲到後來,醉眼朦朧,呆呆望著四人衹管發笑。
  婦人看著,不覺冷笑道:“我看相公這個光景,莫非喜愛他們麽?”大盜聽了,滿面歡容,不敢答言,仍是嘻嘻癡英。婦人道:“我房中嚮有老嬤服侍,可以無須多婢。相公既然喜愛,莫若把他四個都帶去作妾,豈不好麽?”閨臣姊妹聽了,暗暗衹說:“不好!性命要送在此處了!”大盜把神寧了一寧道:“夫人此話果真麽?”婦人道:“怎好騙你!我又不曾生育,你同他們成了喜事,將來多生幾個兒女,也不枉連日操勞一場。”
  若花聽了,衹管望著閨臣,閨臣把眼看著婉如:姊妹三個,登時面如傅土,身似篩糠。閨臣把他二人衣服拉了一把,退了兩步,暗暗說道:“適聽女盜所言,我們萬無生理。但怎樣死法,大傢必須預先議定,省得臨時驚慌。”若花道:“我們還是投井呢?還是尋找廚刀自刎呢?”閨臣道:“廚房有人,豈能自刎;莫若投井最好。”婉如道:“二位姐姐千萬攜帶妹子同去。倘把俺丟下,就沒命了!”
  若花道:“阿妹真是視死如歸。此時性命衹在頃刻,你還鬥趣!”婉如道:“俺怎鬥趣?”若花道:“你說把你丟下就沒命了,難道把你帶到井裏倒有命了?”
  衹聽那婦人道:“此事不知可合你意?如果可行,我好替你選擇吉期。”大盜聽了,喜笑顔開,渾身發軟,望著婦人深深打躬道:“拙夫意欲納寵,真是眠思夢想,已非一日,惟恐夫人見怪,不敢啓齒。適聽夫人之言,竟合我心。……”
  話未說完,衹聽碗盞一片聲響,那婦人早把筵席掀翻,弄了大盜一身酒菜,房中所有器具,撂的滿天飛舞。將身倒在地下,如殺豬一般,放聲哭道:“你這狠心強賊!我衹當你果真替我尋丫環,那知藉此為名,卻存這個歹意!你即有心置妾,要我何用?我又何必活在世上,討人憎嫌!”說罷爬起,拿了一把剪刀,對準自己咽喉,咬定銀牙,緊皺蛾眉,眼淚汪汪,氣喘噓噓,渾身亂抖,兩手發顫,直嚮頸頂狠狠刺來。大盜一見,嚇的膽戰心驚,忙把剪刀奪過,跪求道:“剛纔衹因多飲幾懷,痰迷心竊,酒後失言,衹求夫人饒恕,從此再不妄生邪念了。”婦人仍是啼哭,口口聲聲,衹說丈夫負義,務要尋死。一面哭著,又用帶子套在頸上,要尋自盡,又被大盜槍去;猛然一頭要朝壁上撞去,也彼大盜攔住。大盜心忙意亂,無計可施,衹得磕頭道:“我已立誓不放再存惡念,無如夫人執意不信。
  如今衹好教他們打個樣子,已後再犯,就照今日加倍責罰,也是情願。”因命老嬤把四個行杖僂羅傳進內室道:“我酒後失言,忤了夫人,以致夫人動怒,衹要尋死。衹得煩你們照軍門規矩,將我重責二十。如夫人念我皮肉吃苦,回心轉意,就算你們大功一次。我雖懼怕夫人,你們切莫傳揚出去,設或被人聽見強盜也會懼內,那纔是個笑話哩。”將身爬在地下。四個僂羅無可奈何,衹得舉起竹槍,一遞一換,輕輕打去。大盜假意喊叫,衹求夫人饒恕。剛打到二十,婦人忽然手指大盜道:“你存這個歹意,我本與你不共戴天;今你既肯捨著皮肉,我又何必定要尋死?但剛纔所打,都是虛應故事,如果要我回心轉意,必須由我再打二十,才能消我之氣。”大盜聽了,惟有連連叩首。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第二回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 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第三回 徐英公傳檄起義兵 駱主簿修書寄良友第四回 吟雪詩暖閣賭酒 揮醉筆上苑催花
第五回 俏宮娥戲誇金盞草 武太後怒貶牡丹花第六回 衆宰承宣遊上苑 百花獲譴降紅塵
第七回 小纔女月下論文科 老書生夢中聞善果第八回 棄囂塵結伴遊寰海 覓勝跡窮蹤越遠山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壽 食朱草入聖超凡第十回 誅大蟲佳人施藥箭 搏奇鳥壯士奮空拳
第十一回 觀雅化閑遊君子邦 慕仁風誤入良臣府第十二回 雙宰輔暢談俗弊 兩書生敬服良箴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第十四回 談壽夭道經聶耳 論窮通路出無腸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師生談故舊 巧遇合賓主結新親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問字 白發翁傲慢談文
第十七回 因字聲粗談切韻 聞雁唳細問來賓第十八回 闢清談幼女講羲經 發至論書生尊孟子
第十九回 受女辱潛逃黑齒邦 觀民風聯步小人國第二十回 丹桂岩山雞舞鏡 碧梧嶺孔雀開屏
第二十一回 逢惡獸唐生被難 施神槍魏女解圍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聽奇文 觀藥獸武夫發妙論
第二十三回 說酸話酒保咬文 講迂談腐儒嚼字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樓聞善政 徐公子茶肆敘衷情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