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百年奇跡的人生:周有光百歲口述   》 第50節:三○ 晚年所思(3)      周有光 Zhou Youguang    李懷宇 Li Huaiyu

  1990年代以來,教育部領導的普及普通話工作做得很好。設想,一個大的國傢,廣東人講粵語,上海人講上海話,香港人到北京旅遊還要找翻譯,國人在本國找翻譯豈不是笑料?其實外國原來也如此,我30年代到日本東京讀書,原來以為我學的東京日語,可以走遍日本,但是發現連不遠的京都的語言就完全不一樣。可是日本能夠推廣日語,日本人稱之為"國語",以東京話為基準,到了現在日本人之間講話沒有一點障礙了。西洋國傢的共同語言普及大概三百年之前就實現了,日本大概一百多年之間實現了,我們中國還正在實現之中。前兩年,有人在北京做抽樣調查,北京人能講普通話的大概占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二十的不一定能講,所以我們是在逐步改進。一個國傢要做到現代化,需要達到很多指標,其中一個指標就是講話大傢都懂,如果講話都不懂,怎麽能算現代化國傢?我們這一指標雖然還沒有達到,但是逐步在接近之中。我個人的感覺,90年代我們的語言現代化工作發展得較快,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文字改革或者說語文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的一個方面,不能沒有,人不能不講話,人不能不認字啊!要達到這個目標,還要做很多的工作,比如普通話要製定一個標準,要做教育工作,我們的文字特別睏難,我們要使它變得方便一點,太睏難的地方要改掉一點。當然,基本上要依照原來的,不能改動太多,逐步的改動是可能的。文字改革、語文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的一個方面,重要性也就體現在這個地方。
  八十五歲以後,我看一些專業以外的書,主要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文化學,另外一方面是歷史學。為什麽看文化學呢?這是偶然的,《光明日報》開一個欄目,要振興中華文化,要找一百個人寫文章,差不多每個星期一次,我開頭不感興趣,後來人傢說請你寫,就給他們寫吧。我說:"他們有些人的寫法我不同意的。"他說:"沒有關係的,他講他的,你講你的。"好,我就給他們寫,寫了一篇,他們覺得感興趣,這樣就把研究文化學作為一個玩意兒,不作規規矩矩的研究,就看了很多中國和外國的文化學的書,都是零零星星,後來上海編了一本《周有光文化論稿》。對文化學我是外行,他們覺得我的看法還是跟人傢不一樣,有參考價值,這是業餘的。
  我現在寫的文章,平均每個月發表一篇,有的在大陸,有的在香港。因為年紀大了,沒有事情,別人來看我,說怕耽誤我的時間,我說我的時間不值錢,我現在是"無業遊民"。
  《百歲新稿》是我九十歲到一百歲之間寫的,其中,有的文章是我看了很多書後寫的,有的文章是雜志邀請我寫的。老來讀書,我首先想瞭解三個國傢:中國、蘇聯和美國。瞭解自己的祖國最難,因為歷代帝王歪麯歷史,掩蓋真相。考古不易,考今更難。蘇聯是新中國的原型,中國改革開放,略作修正,未脫窠臼。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序(1)第2節:序(2)第3節:序(3)
第4節:一 常州青果巷(1)第5節:一 常州青果巷(2)第6節:二 育志小學
第7節:三 常州中學(1)第8節:三 常州中學(2)第9節:四 五四運動
第10節:五 聖約翰大學(1)第11節:五 聖約翰大學(2)第12節:六 光華大學(1)
第13節:六 光華大學(2)第14節:七 拉丁化運動第15節:八 妻子張允和(1)
第16節:八 妻子張允和(2)第17節:九 "流水式"的戀愛(1)第18節:九 "流水式"的戀愛(2)
第19節:一○ "舉杯齊眉"第20節:一一 四姐妹第21節:一二 連襟瀋從文
第22節:一三 留學日本(1)第23節:一三 留學日本(2)第24節:一四 抗日戰爭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