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 》
(二)
錢穆 Qian Mu
第二目為學大要。緊接上目,可知人之為學,主要即在學道。古今天下人,同生此大道中。道同,斯學亦同,而人與人乃能和合成群而無爭。故中國得成為廣土衆民一統之大國,又綿延五千年迄今,為並世其他諸民族所無有。此皆由學統政統道統和合成一文化大傳統之所致。
或謂中國有道統,無學統。此亦可言。學必統於道,如古詩三百首,即歸入五經道統中。繼之以屈原之《離騷》,忠君愛國,亦以道重。中國文學淵源《詩》《騷》,則文統於道可知。此下如司馬相如,乃至曹孟德父子,其為文亦莫不引道以自重。而韓昌黎則謂,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則文不離道更可知。有人言,近代新文化運動,反孔即提倡新文學。乃與晚明之李卓吾,先後如出一轍,亦可證矣。
文學然,史學亦然。司馬遷《史記》,即自稱效法孔子《春秋》。子部亦莫不然,戰國諸子各成一傢言,亦各言道。道不同,斯學不同。惟西方則有學統,無道統。哲學主求真理。中國人言道,重在人文之內。西方人言真理,則重在人文之外。外於人文以求真理,歷古今數千年來,西方哲學家人持一說,乃終無一真理可定。西方自然科學,亦重求真理,似更客觀。然限於事物,亦終不能獲得一相通共同真理。如天文學家發現地球繞太陽,非太陽繞地球,其理亦限於其事而止。如力學家發明萬有引力,其事始於說明蘋果之落地。如生物學家說明生物進化,由微生物迄於人類,其所得理,亦限於生物進化一事而止。格物窮理,一理限於一物,於人文大道終有隔。宗教則宣揚靈魂上天堂之事,與科學若相違反,但其限於一事言,則與科學正相同。
事事有理可求,獨人文大道無可求,乃曰自由,曰平等,曰獨立。人各自由,而求一共同當遵者,則惟以多數為歸。多數非即真理,但今日西方人道所尚,則惟多數而止。故西方學則貴專傢,道則尚多數,可謂有學統無道統。
中國亦有科學,亦有專傢,惟論人生大道,則不在此。如醫學在中國,亦有甚深造詣,亦有統,但治病僅人生中一事,故醫學非即道統。西方之學各專門,皆平等。中國則有大道小道之別。又西方諸學各可獨立,中國則各學皆一遵於大道。樊遲問為農為圃,而孔子曰,小人哉,樊遲也。故諸學遂各獨立有統,而其上仍有一大統,曰政,曰教,而道則其更高大統也。故為學大要,則莫大於明道傳道。
西方人為學,雖不重道,然人群相處,則終不能無道。今日西方亦有兩大道,一曰個人自由,一曰社會集體。民主政治由個人自由來,尚多數。共産主義由社會集體來,則又轉尚少數。相互矛盾,其病皆由學不重道來。墨翟尚兼愛,其道似近社會集體。楊朱主為我,其道似近個人自由。但孟子拒楊墨,兩傢之道皆不傳。惟道傢兼闢儒墨,其道似近楊朱。但得傳,與儒為二。佛教東來,與道相近。魏晉南北朝以至隋唐,儒道佛三傢並行。有宋理學家興,三傢始又歸於一。明末大亂,滿清入主,學人又因而思變。逮及乾嘉之世,清政定於上,社會安於下,一時更難變。道鹹以下,清政衰,而西力東漸,中國學術遂趨於一大變之勢。故此三百年來,中國學術始終在一變而未定之階段中。雖歷時已久,然較之魏晉以迄五代之一段,則為時尚暫。此下之變,殆惟兩途,一則模襲西方之有學統無道統,此正近代國人所努力。一則返於有道統無學統之舊。然如周張二程,迄於朱子,理學規模乃定,則宜非一兩人在短時期中所能成,正待國人賢達之繼續努力。《近思錄》一書,乃其足供參考一前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 | 《朱子四書集義精要》隨箚 | 《大學》(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論語》(一)學而篇 | (二)為政篇 | (三)八佾篇 | (四)裏仁篇 | (五)公冶長篇 | (六)雍也篇 | (七)述而篇 | (八)泰伯篇 | (九)子罕篇 | (十)先進篇 | (十一)顔淵篇 | (十二)子路篇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