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感悟 》
第50节:本色于丹(代后记) (2)
于丹 Yu Dan
我一上来开口就说,哗啦啦讲完了一节内容。大家非常鼓励我,我说完之后大家都鼓掌,问,于老师,你下次还来吗?
这时,我就清楚地听见万老师在导播台上说,来,于老师接下来就讲《论语》了。我直到那个时候才算是正式接到通知,让我讲《论语》。
张越:今天现场的叔叔阿姨,有前年"十一"期间在这儿听她讲《〈论语〉心得》的吗?哦,有。阿姨,于丹她现在的样子跟上次比差别大吗?
观众:我觉得还可以。
观众:我觉得于丹老师在这儿讲课肯定跟在大学里讲课不一样。对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来说,于丹老师讲的东西我们听着挺新鲜。现在于老师比原来讲得更成熟、更老练了。
张越:跟您第一次听她讲《论语》比,您觉得她有什么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
观众:没看出来。
张越: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就没看出来啊?一年半以前她脸上没疙瘩,今天脸上可是起疙瘩了。
于丹:对。
张越:这说明了什么?不是说明中央电视台的化妆品不好,而是说明于丹老师精神压力很大,休息不够,是不是?
于丹:对,有这个原因。
张越:是不是这次再讲《论语》比上次的压力大得多了?
于丹:这一次,用《论语》里的一句话说,叫"临事而惧"。
张越:害怕了。
于丹:真是懂得害怕了。因为第一次讲《论语》的时候,没想过要讲第二次,我就随手把好讲的内容差不多都讲完了,这一回再来七讲,发现剩下的都不大好讲,压力很大。应该说,这一次我准备得比第一次更认真,更细致,内在的逻辑性更强,材料更丰富。
张越:你怕到什么程度?你唠叨吗?怕的时候。
于丹:不唠叨,我从小就不唠叨。
张越:你不跟周围人说,吓死我了,吓死我了?
于丹:没有。我是独生女,我也没上过幼儿园,没人可唠叨,养成了不唠叨的习惯。但是,我写日记,自己跟日记本唠叨。
其实,刚才这位阿姨说得挺对的,就是我周围的人,我的同事、朋友,也不大能看出来我有怎么样的变化。我不是有事就要找人唠叨的人,我觉得我长这么大,太多的事情都是发乎心,止乎心,很多东西只有我自己清楚。
好在我一直写日记,有日记在见证我自己是怎么变化的。讲《〈论语〉感悟》,我自己也很矛盾。从我自己的状态上来讲,我觉得压力很大,不太想再讲,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第一次讲得很不系统,《论语》中有太多重要的东西还没有讲到。比如说,这次讲了孝敬之道,第一次完全没有讲过这个;又讲了忠恕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核心的思想理念;还有讲仁爱之道和诚信之道,我想,这些都属于我们今天社会里面的一些核心价值,应该从经典中把它们梳理出来。所以,最后我就决定接着讲《论语》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孝敬之道(1) | 第2节:孝敬之道(2) | 第3节:孝敬之道(3) | 第4节:孝敬之道(4) | 第5节:孝敬之道(5) | 第6节:孝敬之道(6) | 第7节:孝敬之道(7) | 第8节:孝敬之道(8) | 第9节:孝敬之道(9) | 第10节:孝敬之道(10) | 第11节:孝敬之道(11) | 第12节:孝敬之道(12) | 第13节:孝敬之道(13) | 第14节:孝敬之道(14) | 第15节:智慧之道(1) | 第16节:智慧之道(2) | 第17节:智慧之道(3) | 第18节:智慧之道(4) | 第19节:智慧之道(5) | 第20节:智慧之道(6) | 第21节:智慧之道(7) | 第22节:智慧之道(8) | 第23节:智慧之道(9) | 第24节:智慧之道(10)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