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钟隐的家里,钟隐卖身为奴去学画的事情谁也没有告诉,连他的妻子也只知道他是出远门去会朋友。钟隐毕竟是个名人,每日高朋满座,可这些日子朋友来找他,家人说他出门了,问去哪儿了,又都说不知道,一次两次,搪塞过去,时间一长,人们就起了疑心。
一天,郭乾晖外出游逛,听人家说名画家钟隐失踪了两个月,连家人也不知他去了哪儿。再听人家描述钟隐的岁数和相貌,郭乾晖觉得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细一想,想起来了,跟家里的那个年轻人相像,他也正好来家里两个月。"怪不得他总想看我作画呢。"郭乾晖恍然大悟,"不过他倒真是个好青年,能带这样的学生,是老师的幸运,我也就后继有人了。"
郭乾晖回家后,把钟隐叫到书房里,说道:"你的事情我全知道了。为了学画,你不惜卖身为奴,实在使老夫惭愧。我多年来不教学生,自有我的道理,今遇到你这样虚心好学的青年,我也不能不破例,将来你会前途无量的。"钟隐终于以执著的求学精神感动了郭乾晖,名正言顺地成了他的学生。郭乾晖把自己多年的体会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钟隐。
钟隐正是凭借着对画的一种热爱,不仅做到了如何画,并且还画得很出色,但最重要的是他以画画为乐,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牺牲。特别是他为了学画卖身为奴的事情特别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今天是否有人能够为了学习做类似的事情呢?当然我们已经不需要像钟隐那样做了,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对于学习要有一种以之为乐的精神,要有永不知足的气魄。第四节为学的境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篇第一》第七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篇第一》第十三章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篇第六》第三章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第二十二章
勤勉好学,不贪安逸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第一》)意思大概是说,作为一个好学的君子,在饮食方面不苛求饱餐,在居住方面不苛求安逸,他们只是机敏、迅疾、果断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并且又能向有道德的人接近,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可以算是好学的了。
一个人不苛求安饱,而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只是因为没有时间顾及。吃简单的粮食,喝着清淡的饮品,住在破陋的巷子里,只要是可以学习,便觉得很快乐。如果将精力放在追求安饱上面,那么他也将没有时间顾及其他的事情。一个人只有在一些方面能够承受,才可以在其他方面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并有可能做出成绩来。在知识学习上如此,在社会学习,即所谓为人处事方面也是这样。
所以志向远大者不仅要有勤学好问的精神,而且要有不纠缠于吃饭、穿衣、住房等"俗务"的毅力和能力。对于一个已确立了崇高追求目标的人来说,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享受吃饭穿衣的饱暖安逸。因此,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事业上来,才能做到办事机敏果决,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起身于下层行伍的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深知历代兴亡的原因,因为他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动荡局面。当宋军灭蜀之后,有人将蜀主孟昶用七彩宝石装饰的尿壶送给赵匡胤,赵匡胤很生气地将壶摔碎了,说:"用七彩宝石装饰一尿壶,那又该用什么东西来装饰粮食呢。像孟昶这样奢侈腐化,不亡国才怪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