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书评论 》 從星空到心靈——易中天於丹演講對話錄 》
第50節:之四 為人生尋找坐標(12)
易中天 Yi Zhongtian
於丹 Yu Dan
我們真正沒看到的東西還太多太多,為什麽看不到呢?是因為我們太匆忙了,沒有那個心情去看。
如果做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那麽就可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這樣的生命不浩蕩嗎?所以儒傢教我們的是在這個世界上去擔承重任,但道傢教我們的是如何舉重若輕。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誇奬一些仁人志士如何忍辱負重。
其實對一個歡樂與健康的人來講,人生未必要忍辱,而要舉重若輕,輕盈地去承擔重任,這是我們現代文明應該提倡的一種健康人格。
我們不奢望每個人都有一個完美的人格。
其實人生不應該有那麽多牽絆,不要為"褒義詞"活着,不要為別人給我們貼的標簽,最後纍積起一個輝煌的墓碑而活着。
人要的是當下的真實。
真實應該是一種蓬勃的生機;應該一方面在做事,另一方面有"心遊萬仞"的能力,也就是說,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這樣我們就會少很多"計較"。
如果人人都出世的話,誰來承擔社會責任呢?但如果過於入世,功利之心太重,我們又會活得多麽局促呢?人應該如何去完成這樣一種超越?《論語》裏說,一個知識分子人格的成長應該"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志於道",每一個人開始都會有志於天地大道,要立志,然後建設道德體係;"據於德",自己要有道德根據;第三句話叫"依於仁",在社會上做事的時候,依托於仁愛。
那這個時候已經進入社會很深了,但是完成了嗎?沒有,所以有第四句話"遊於藝",還要從世界穿行出去,找到一種藝術形式,藝術審美境界的心靈遨遊。
每個人既要在世界做事,又要穿行、擁有天空。
我們從大地出發,讓夢想飛揚在天際,我們的生命就不僅有崇高,而且還有歡樂;我們不僅能做社會道德下的磊落君子,更能做個人心靈下的快樂生命。
走過歲月,我們終於成為自己"三十而立",什麽是"立"呢?一張名片上的頭銜,買什麽房、什麽車,都可以說是"立",都很容易,但"立心"很難,一個人的心在三十歲時還沒有立起來的話,他人生的格局、氣象就太寂寞了。
那怎麽"立心"呢?我認為在三十歲以前的生活應該是以"加法"為主的,就是不斷地積纍知識,積纍財富,積纍各種社會資源,積纍各式各樣的情感,把自己堆得更豐富。
在三十歲以後,人應該學會用"減法"生活,就是對不想要的東西可以優雅而堅决地說"不",優雅是對生活的態度,堅决是對自己內心的忠誠。
你不想違心地去掙這筆錢,你可以不去掙;你不想結交的酒肉朋友,你可以遠離他們。
你可以對世界""的時候,你纔真正可以"得",捨得的道理,是先捨而後得,小捨而小得,大捨而大得。
人在三十歲後還不懂得"",那麽他的心是無法"立"的。
宋人張載有這樣一句話,他說一個人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絶學,為萬世開太平"。
今天的我們缺少這樣一種磊落氣象。
"為天地立心",一顆心是在天地之間的,所以他能夠與天地氣象融通起來,而不僅僅是他自己的生活,也要知道有古今的歷史。
"為生民立命",天下有那麽多老百姓、普通人,能夠為別人做點什麽事,這是人生使命。
"為往聖繼絶學",像《論語》這樣的書,大概兩千五六百年前的典籍,在今天有沒有人能讀懂?我們能夠站在當下用自己的生命重新感知它嗎?"為萬世開太平",就是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件事,它都能夠對後人有用,我們現在提倡的可持續發展觀,就有"為萬世開太平"這種思想藴涵其中。
這是一個而立之年的人心中應該想到的,如果一個人衹看到眼前的話,那就是人生格局太小。
如果一個人在三十歲時做到了"立心",從"而立之年"往上走,他就應該去仁愛天下。
孔子說"仁者不憂",一個有仁愛在心的人,他是沒有那麽多憂思、憂傷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 | | 第3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2) | 第4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3) | | 第5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4) | 第6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5) | | 第7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6) | 第8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7) | | 第9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8) | 第10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9) | | 第11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0) | 第12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1) | | 第13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2) | 第14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3) | | 第15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 | 第16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2) | | 第17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3) | 第18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4) | | 第19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5) | 第20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6) | | 第21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7) | 第22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8) | | 第23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9) | 第24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0)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