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王晓峰博客文集:文化@私生活 》
第50节:文化私生活(1)
王晓峰 Wang Xiaofeng
文化私生活
首先说明一点,"文化私生活"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是我从黄集伟老师嘴里听到的。至于黄老师怎么想出的这个词,我不清楚,我在搜索引擎上搜了一下,发现以前确有人用过,但不是黄老师定义下的"文化私生活"。
前几天在一次饭局上,出席饭局的有黄老师、小强以及《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华读书报》以及老师,她来自我最讨厌的新浪网,但是我很尊重老师。显然,这个阵容的饭局,我们开涮的对象肯定是小强老师。认识小强老师的人都知道,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名研究人员,小强老师每天的工作不是研究俄罗斯文学,而是走街串巷,奔波于各大小报刊亭之间,搜罗试创改复停期刊,他身上永远背着一个巨大的黑色背包,里面永远塞得满满的,打开一看,永远都是试刊、创刊、复刊、改刊、停刊号的杂志,总重量永远超过20公斤,他常年乐此不疲,他就是都市里的背包族。新闻出版署的人想找什么期刊资料都要找小强老师咨询。因此,我们把小强命名为"无冕的新闻出版署"、"移动的新闻出版署"、"联通的新闻出版署"、"小灵通的新闻出版署"、"永不沉没的新闻出版署"、"肉身新闻出版署"、"中国新闻出版活字典"。当然,小强老师还有一个外号:"赶死队。"不管什么名人去世,小强永远在第一现场,并且以第一时间发布死讯,他的发稿时效性让我们总怀疑新华社跟我们有时差。
那日,大家聚在一起,扯东扯西,就扯到小强老师的头上,结果,我们发现,小强老师不仅对期刊感兴趣,不仅对垂危的病人感兴趣,还对另一件事感兴趣,那就是流行音乐。小强老师在向大家炫耀他当日搜罗的各种期刊的时候,不小心拿出一摞唱片,坐在身边的黄集伟老师把一摞唱片拿在手里,挨个看下去,结果,那一摞唱片,我就知道朱哲琴的《七日谈》,其余二十多张唱片,我连人名都没听说过。以我的经验判断,都是港台新马泰八九流歌手的专辑。作为一个前著名乐评人,我感到羞愧,这么多的唱片我都没听过,这么犄角旮旯的人我都没听说过。于是,黄集伟老师说:"这暴露了小强的文化私生活。" 什么叫私生活?就是一个人可以面对公众、朋友、同事之外的个人生活,这个生活内容是他不愿公之于众的,一旦公开,可能会对本人造成名誉上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本人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个影星私下里跟一个卖冰棍的人约会,就不希望被人知道,如果希望别人知道,那就是作秀。那么,文化私生活是什么呢?那就是你在进行文化消费的时候,总有某些文化消费不希望被人知道,一旦被人知道,可能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嘲笑、挖苦,进而被人怀疑欣赏口味和品位有问题。也就是说,你可以公开承认你喜欢费里尼,但你不能把你暗地里喜欢陈凯歌的事情说出来,因为你喜欢后者可能会遭到他人的人格羞辱。所以,在一个以文化消费为标签的时代,热爱文艺和热爱文学并且常常把某位比较有品位的人挂在嘴边的人,特别容易形成自己的文化私生活。一般而言,最好不要让周围的人知道你还有低于大众平均审美的情趣。比如,我们主编朱伟,他呕心沥血,写出了数百万字的《音乐圣经》,详细介绍了古典音乐。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不慎说自己喜欢S.H.E.,那就是暴露了他的文化私生活。比如我喜欢S.H.E.,但有一天我说我喜欢贝多芬或巴赫,那就暴露了我的文化私生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 | 第2节:恶之花开(1) | 第3节:恶之花开(2) | 第4节:恶之花开(3) | 第5节:想变成人的猫 | 第6节:从无知者无畏到物质者无所谓(1) | 第7节:从无知者无畏到物质者无所谓(2) | 第8节:从无知者无畏到物质者无所谓(3) | 第9节:从无知者无畏到物质者无所谓(4) | 第10节:北京到底有没有文化?(1) | 第11节:北京到底有没有文化?(2) | 第12节:星巴克与认同文化(1) | 第13节:星巴克与认同文化(2) | 第14节:星巴克与认同文化(3) | 第15节:没有性生活的鸡(1) | 第16节:没有性生活的鸡(2) | 第17节:开头与结尾 | 第18节:把韩寒拉出去毙了 | 第19节:给你自由过了火(1) | 第20节:给你自由过了火(2) | 第21节:王朔:"飞"越疯人院(1) | 第22节:王朔:"飞"越疯人院(2) | 第23节:王朔:"飞"越疯人院(3) | 第24节:王朔:"飞"越疯人院(4)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