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西漢演義   》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甄偉 Zhen Wei

  且說申陽拿了張良,命部將郭縻押解去見霸王,陸賈復進言曰:“郭縻去見霸王,恐不能應答,臣須同行,就打聽霸王伐齊梁二國消息,亦與範增通好,以安其心。”申陽預備禮物,並陸賈路費之資,打點停當,分付陸賈早去早回,賈拜辭申陽,從洛陽大路進發。
  卻說郭縻押張良行未五十裏遠,忽聽一聲鑼響,大林中閃出一員大將,當頭高呼曰:“來者是何處軍卒,押解甚人過此,快留下金馬,方放爾過去!郭縻曰:“吾乃洛陽大將郭縻也,領洛陽王之命,押囚犯赴彭城見楚王去。汝有耳目,必知楚國之強,我申陽之勇,急早放過去,免爾一死!”其人馬上大怒曰:“汝以楚王為強,申陽為勇,自我視之,如嬰童耳!”舉手中方天戟直取郭縻,郭縻戰不數合,被其人一戟刺郭縻於馬下。衆軍卒撇了張良,落荒便走,其人領人馬追趕,行不過一二裏,正遇陸賈帶領數從人自洛陽大路而來,其人見了,認得是陸賈,便叫衆軍士快綁縛了,衆軍一齊上將陸賈拿了。此人不是別人,乃漢將樊噲是也。遂同到大林中,衆人已將張良釋放。
  張良在樹下坐定,令陸賈近前責之曰:“汝從漢王褒中三年,相待甚厚,今卻勸申陽害我,是何背德如此那?”陸賈曰:“我之從漢王,其事與先生同也。先生不忘於韓,猶賈之不忘於魏也。賈無二心,先生豈有二志?先生始終為韓報仇,賈亦始終為魏以盡此心耳。先生何責於賈,而視為背德薄行者耶?”良曰:“汝雖巧說,豈不知漢王為長者,當勸申陽歸漢可也,何乃專意事楚,反與漢為敵耶?”賈曰:“某亦兩請以為事漢乎?”事楚乎?申王曰:吾受楚封,當專意事楚。某遂計擒先生,以獻於楚王,是申王之為楚臣也。”樊噲大叫曰:“陸賈擒先生以獻楚,見申陽之忠也。吾今擒陸賈以獻漢,亦見我之忠也,又何辯說之有?”遂將陸賈綁縛前驅,徑奔西行。
  衹見原押張良軍健一百名,殺死者衹十數名,其餘俱逃回,報與申陽曰:“郭縻押解離洛陽未及五六十裏遠,被一夥強人攔拄,索金馬之類,郭縻不與,遂與他交戰,不上數合,被強人將郭縻刺死,張良搶去。我等逃回,又被強人追趕,未及二三裏遠,正遇陸大夫,亦被強人捉去,不知存亡。我等徑自逃回。”申陽聽了這話,大怒:“那裏有此等強人?敢如此無禮?”就整點一千人馬,出洛陽城往前追趕。到大林中探看,不見一人,問近村居民,盡說早間有些人馬,各四散不知所往。申陽猶豫不决,左右曰:“大王衹照大路趕,料去不遠。”申陽急催人馬,方欲大路上趕去,衹見有三五個客人各背行李,正從大路來,申陽着人詢問,衆客人道:“我等從前路來,並不見有軍馬。”申陽等想:“此正是強人搶奪了陸賈盤費,從小路去了。”乃調轉入馬往小路追趕,路徑盤旋,溪澗麯折,行不上三五裏,天色已晚。申陽又惟恐強人害了陸賈性命,又見路徑難行,心內正焦躁間,忽聽坡邊一聲炮響,火把齊舉,樊噲一馬當先,手起一戟刺來,便按住手大喝曰:”我看陸賈之面,饒汝一死。”那申陽倉惶之際,急難措手,苦非張良分付樊噲,申陽已死戟下。申陽勒馬便走,夜晚不防土坡邊轉出數人,將絆馬索齊舉,把申陽馬絆倒,衆軍卒將申陽捉了,樊噲見夜深,急鳴金收軍,紮住營寨,綁縛申陽來見張良。
  張良秉燭坐帳上,見衆軍卒押申陽來,急下帳親解其縛,扶於坐上,拜伏在地曰:“良奉漢王之命,請大王合兵伐楚,為天下除此強暴:不意大王不從,欲捉張良解楚,此皆張良預先算定這條計策,先調陸賈,後賺大王,方纔樊噲無狀,欲害大王,多得陸大夫再三替大王哀告,因此不敢下手。良觀漢王有德長者,與項王大不同,王當歸附,富貴可保,國祚綿遠。請大王熟思之!”陸賈從帳後急出勸曰:“大王當從張司徒之言,可屬意於漢,以保富貴久遠也,況今洛陽城已被灌嬰賺入矣。今日樊將軍欲襲害大王,臣再三哀告,得以保全,乃有今日。觀漢王有如此豪傑,大王不可違也。”申陽曰:“事既到此,勢不容已,即請張先生同到洛陽城,安置眷屬停當,就同陸賈往見漢王。未知張良先生之意以為何如?”良曰:“就同大王進城亦何害。”隨調轉人馬回洛陽城。
  到得城下,衹見城上皆漢赤幟,軍士嚴整,四門緊閉,灌嬰立於城頭上,大呼曰:“某奉張軍師將令,昨晚已進城安撫百姓,着軍士把守府門,不許有人出入。”申陽看罷,目瞪口呆,罔知所措。暗想:“張良真神人也!”張良近前,着開門,衹見放開西門,張良、樊噲同申陽、陸賈衆軍士徐徐進城,兩旁百姓,安堵如故,雞犬不驚,申陽嘆曰:“漢王善能用人,觀此便知軍法矣。”隨張良、樊噲入內,灌嬰曰:“二公未可入內,恐人心或有變,某紮營在此,請大王、軍師、樊將軍在營相會。”申陽復嘆曰:“漢傢有如此人物,豈不足以王天下乎?”遂折箭而誓曰:“大丈夫一言既出,豈容再變?況張司徒、樊將軍亦非尋常人,漢兵俱把守四門,灌將軍紮營在此,洛陽已為漢有矣,又何多疑焉?”言未畢,有人來報,又有枝漢兵到來,以為接應之兵,為首二員大將周勃、柴武,統領精兵三千,見在城下紮營,欲來與軍師相見。良曰:“請進來!”二將進城,見張良行禮畢,與申陽、陸賈衆將俱相見。良便問:“二位將軍緣問勞兵馬遠來?”二將曰:“軍師離鹹陽二日,韓元帥放心不下,復差某二人來接應,陸續有十數起探馬,接應馳驟,終日有消息傳報,某到潼關,已知軍師計取洛陽。”一晝夜傳報五六百裏,此正謂飛報軍情也,申陽聞說,驚訝不已,遂請衆將入內,設筵宴款待衆人。
  次日,張良衆將同申陽、陸賈赴鹹陽來,一路探馬飛報,往來下絶。來到鹹陽,進了城,衹見門禁嚴肅,軍伍齊整。傳報入內,漢王升殿,張良、樊噲、灌嬰、周勃、柴武見畢,便將調陸賈,賺申陽,詳細說了一遍。漢王大喜曰:“若非先生妙計,如何一舉兩得也?”隨召申陽、陸賈進見。左右傳出,申陽不多時,朝見漢王,以言撫之曰:“賢王雄鎮一國,威名日著,久欲共成王業,不得已使子房計,請過鹹陽一會,幸賢王不棄,不遠數百裏而來,甚慰鄙懷。”申陽曰:“大王盛德日隆,天下仰望,今見諸將威武,謀臣神算,知天命有歸;臣等敢不委心效力,以圖補報萬一也!”陸賈慚色拜伏在地。漢王嘆曰:“人各為其主,既到本國,安有復事他人理?今日來見,乃從洛陽王之命耳,吾必不過責也!汝何負愧焉?”賈謝曰:“蒙陛下三年知遇之恩,終日不能忘於懷。但臣歸傢,父母有命,遂戀戀不能捨,以此失信,臣該萬死也!今乃不即加誅,過蒙撫恤,愈彰陛下天地之量,覆育之恩也。”王遂設筵款待申陽,命韓信等諸將相陪,盡醉方散。申陽歸公館甚喜。次日,朝見漢王,王命回洛陽,照舊為洛陽王,陸賈仍留在韓信麾下聽用。
  卻說韓信與衆謀士計議:“今二魏已平,連日主公欲思東徵,又念太公久在豐沛,不得迎養,但無人密計搬取,諸君有何良策?相與圖之!”有大將王陵曰:“陵昔年聚黨於南陽,結識二壯士,其人乃嫡親兄弟,一名周吉,一名周利,極驍勇,人不可及,嘯聚二千精兵,與陵為刎頸交,此二壯士最豪氣,不願出仕,惟圖山林快樂。曾令軍士開荒闢地,無事耕種以為常産,有事則集聚操練,以禦強敵。但到處無不取勝,不擾鄉村,不害百姓,以此數年之間,人強馬壯,鄰近郡縣,多有來歸附者。近聞人馬增添有一二萬,陵今情願約二壯士,帶領精兵至沛縣搬取太公並傢眷,就着二壯士防護,送至中途,元帥卻差人馬接應,管教一路無事,直抵鹹陽。若今動軍馬去搬取時,霸王知覺,决差人邀截,難保無事,以陵之愚見如此,不知元帥以為何如?”信曰:“此論極妙,若將軍能幹此事,就是出關第一功也。”韓信隨奏,王陵備細說搬取太公如此如此。漢王大喜曰:“將軍如幹此一事,庶免我日夜憂念也!”王陵遂拜辭漢王,帶領一二從人,當日啓行。未知如何取太公?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第六回 呂政立暗絶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鬍亥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藉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