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 第五十回 世輔計擒撒離喝      熊大木 Xiong Damu

  紹興九年春正月,帝意决於和議,命直學士院樓火召草赦文赦天下,使民間知之。其略曰:“乃上穹開悔過之期,而大金報許和之約。割河南之境土歸我輿圖,戢宇內之幹戈用全民命。”張瀎在永州聞之,上疏雲。疏曰:燕雲之舉,其鑒不遠。虜自宣和以來,挾詐反復,傾我國傢,蓋非可結以恩信,事以仁義者。藉令虜中有故,上下紛雜。天屬盡歸,河南遂復,我必得其厚賜,謹守信誓。數年之後,人情益解,士氣潛消。彼或內變既平,指股造釁,肆無厭之欲,發難從之請,其將何辭以對。顧事理可憂又有甚於此者。陛下積意兵政,將士漸孚。一旦北面事虜,聽其號令,比肩遣使,接武求盟,小大將帥,孰不解體?陛下方經理河南而有之,臣知其無與赴功而共奪者也。蓋自堯舜以來,人主掩有天下,非兵無以立國,未聞委質夷狄可以削平禍難。遠而石晉,近而叛豫。着人耳目,歷歷可想。戰國之時,楚懷王入覲於秦,一往不返,逮今千載之下,為之痛心,由辨之不早也。漢高祖知項羽之寡恩少義,其和不可恃,故雖再敗固陵,甘心不悔。茲二事足為今之戒矣。
  前後凡五上疏,皆不報。嶽飛在鄂州聞金將歸河南地,上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後世譏。”高宗以瀎疏示秦檜。檜曰:“此書生見矣,豈識國之大體。陛下宜自主之。”檜因是銜於瀎也。及赦至鄂州,嶽飛上表賀赦,寓和議未便之意。表曰:婁欽獻年於漢帝,魏絳發策於晉公,皆盟墨未幹,顧口血猶在,俄驅南牧之馬,旋興北伐之師。蓋夷虜不情,而犬羊無信。莫守金石之約,難充溪壑之求。圖暫安而解倒懸,猶雲可也;顧長慮而尊中國,豈其然乎。臣奉遇明時,獲睹盛事。身居將閫,功無補於涓埃;口誦詔書,面有漸於軍旅。尚作聰明而過慮,徒懷猶豫以致疑。謂無事而請和者謀,恐卑詞而益幣者進。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首以稱藩。
  疏入,秦檜益怒,遂成仇隙。吳璘在熙州見赦下,其幕客欲擬為賀表以進。吳璘愀然曰:“在朝廷休兵息民,誠天下慶。
  但璘等叨竊俸祿,不能宣國威靈,亦可愧矣。爾諸將既欲上賀,但當待罪稱謝可也。”衆皆然之。知廣州連南夫、監明州比較務楊偉上書,極言和議之失,秦檜深怒之。帝雖數覽諫疏,而意終不回。
  初,史館校勘範如圭以秦檜力建和議,用書責秦檜麯學倍師、忘仇辱國之罪,且曰:“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及金人歸河南地,檜自誇以為功,如圭入對內廷,言兩京之版圖既入,則九廟八陵瞻望咫尺。今朝陵之使未遣,何以慰神靈萃民志乎?帝泣然淚下曰:“非卿不聞此言。”即遣判大宗事士亻?竣兵部侍郎張燾,詣河南修奉陵寢。士亻?、張燾領命,辭帝出蔡潁地界,傳高宗復理河南詔旨。河南百姓歡迎夾道,以喜以泣,曰:“久隔王化,不想今日復為宋民矣。”因各具羊酒以迎。士亻?遂入柏城,遍視陵寢故址,為金人所過,盡為廢地。亻?與燾嗟呀不已。乃召集當地軍民,披歷榛莽,隨宜葺治。不半月間,陵寢為之一新。士亻?治禮畢,復宣以天子恩澤於士民而還。入見高宗,具表奏知。高宗大悅,詔封士亻?為齊安郡王。張燾奏疏曰:“金人之禍,上及山陵。雖殄滅之未足以雪此恥、復此仇也。必不可恃和盟而忘復仇之大事。”帝曰:“朕遣卿前往修奉陵寢,其諸陵寢何如?”燾愀然莫對,唯言:“萬世不可忘此賊。”帝黯然,命之退。秦檜聞而患之,出燾知成都府。
  話分兩頭。卻說青澗人李世輔,自唐以來,世襲蘇尾。九 族巡檢。宋建炎中,世輔年十七歲,隨父李永奇出入行陣,勇健善戰。金人陷鄜延,宣撫使王庶募勇者,世輔應募起,屢立偉功。庶大奇之,遷副將,命守延安。金人陷延安,永奇父子被捕。兀朮聞世輔驍勇,授永奇父子官,令之歸順。永奇聚衆泣曰:“我宋臣也,世襲國恩,今不能為主守故疆,乃為彼用耶?”戒世輔曰:“汝若得乘機,即歸本朝,無以我故貳其志,事成我亦不朽矣。”會兀朮遣人授世輔同州知州,永奇偽受命,與世輔由同州入南山,乃金人往來驛路。永奇謂子曰:“汝可於此擒其酋賊,疾渡洛渭,從商虢歸朝。若出此地,須密報我知,我當以兵復取延安而歸。不然,吾以死報宋君矣。”世輔辭了父,單騎迳赴同州,入府視事,遺黃士成謂之曰:“爾為我持書申蜀至吳報知中國,吾父子欲復延安歸朝,可遣兵於吳中接應。”士成接書迳出吳中去了。
  忽報金撒離喝因侵宋地失利,回軍經同州。世輔與部衆議曰:“撤離喝既來,吾當以計擒之。”即吩咐五百壯騎埋伏於廊下,“候其至階,吾舉手為號,爾衆即出捉之。吾自以步騎抵其部下。”衆人得令,各準備去了。
  世輔分調已定,出城迎撒離喝入府,進階尚未就坐,世輔謂之曰:“元帥引兵南下,勝負如何?”撒離喝曰:“南朝韓世忠、嶽飛、吳玠等勁敵也,此回出兵大失利。”世輔正待回 言,廊下搶出五百壯軍,一時將撒離喝捉祝世輔大叫曰:“敢有近前者立斬之。”酋衆見世輔發作,各四散而走。世輔將撒離喝縛而囚之。即領五千餘軍,馳出同州城,至洛陽府,河邊船衹已後期,不得先渡。撒離喝部下走報兀朮,兀朮領兵隨後趕來。將近洛陽,世輔望見後面塵土蔽日,殺氣凌空,知有追騎來到,謂部下曰:“彼衆我寡,若先走必被所擒。爾等當戮力而戰,敵人自不敢近也。”然世輔素得衆心,而人樂為之用,是以皆無退志。世輔列陣而待,兀朮引鬍騎早近面前。
  虜將張黑鬼躍馬舞刀直取世輔。世輔勒騎挺槍來迎,戰數合,世輔一槍刺黑鬼落馬而死。金將黃彪牙拍馬來戰,世輔按住槍,勒戰騎退數十步,拈弓搭箭,射死黃彪牙。部下將士鼓勇助戰,殺死鬍騎頗多。世輔與衆人屯於高崗,見追騎益多,謂其下曰:“兀朮人馬尚未來到,我等終難抵敵。”令押過撒離喝,折箭與之誓曰:“吾今饒爾一命,回見兀朮,不得殺同州百姓及害我骨肉。”撒離喝曰:“將軍如放吾歸,即當保之無傷。”世輔怒激,將撒離喝不去其縛,推之下山崖而去,追兵爭救得免。
  世輔攜老幼長驅而北,至鄜城縣,急遣人告知父永奇。永奇即挈傢疾馳出城,與世輔會於馬趐𠔌。兀朮與撒離喝率鐵騎連夜追襲。世輔曰:“父可領傢小速走吳中以待救兵,吾當抵住追兵。”永奇曰:“吾老矣,死亦失也。爾可急走復國,再圖歸朝計,勿以我為念也。”世輔父於正在相推間,鬍騎捲地來到。
  世輔泣曰:“父若不即行,追騎至矣。”永奇挺槍躍馬,衝奔鐵騎而鬥。撒離喝欲報仇,匹馬嚮先,與永奇戰上十合,四下金兵圍繞將來。永奇手誅數騎。世輔欲待殺進相救,鬍騎重迭,衝擊不入。永奇已戰死,傢屬二百餘口皆遇害。
  世輔身被數槍,僅以二十六人投奔夏國。見夏主,具言:“父母妻子被金人所殺,切齒疾首,恨不即死,願得二十萬人馬,生擒撒離喝,取陝西五路歸於夏,世輔亦得報不共戴天之仇。”言罷,俯伏階下哭泣不勝情。夏主聞之,謂群臣曰:“世輔,義士也。吾當以兵藉之報仇。”文臣王樞奏曰:“近有牛背夾酋豪號為青面夜叉者,聚戎羌數千人,殺戮生民,久為夏國患。近聞李世輔宋之虎將,主公可令世輔徵討,若得勝回來,即藉與兵馬。”夏主然之,因謂世輔曰:“吾欲令君往徵牛背夾酋賊,爾若肯去,能成功則不吝藉兵矣。”世輔曰:“得國主肯與世輔報仇,雖赴湯蹈火亦不辭也。”夏主大喜,即遣大將曹桓,以三千騎同世輔出徵。
  卻說世輔辭了夏王,與曹桓部兵前望牛背夾進發。世輔至葫蘆山屯紮,謂曹桓曰:“酋賊性頑勇而少謀,可用計擒之。”曹桓曰:“足下計將安出?”世輔曰:“青面夜叉自恃其巢穴險固,久不知兵,若遇交鋒,須引之入葫蘆山。其地交雜,山高路校吾以精騎斷其後,彼衆必敗,青面夜叉可擒矣。”曹桓曰:“此計甚妙。”次日,搖旗吶喊,曹桓部二千鐵騎殺奔牛背夾來。酋衆報知青面夜叉,夜叉即領羌衆,鳴金擂鼓,一 擁殺出夾口。夏兵見其勢猛,約退一裏地位。曹桓勒住驊騮,手綽金槍,抵住青面夜叉。夜叉舞刀交還。二人戰上數合,羌衆漫山塞野,長弓硬弩一齊矢來。曹桓抵擋不住,拍馬望葫蘆山而走,下令軍士丟棄牛羊幹糧之類沿路皆是。青面夜叉與酋衆從後趕來,各爭奪所遺。引得青面夜叉進葫蘆山,夏兵將樹木亂草塞住山口,放起火。正值秋末鼕初,晚風大作,一時間煙焰衝天。酋衆望見後面火起大驚,即殺出山口。火勢正着,曹桓引兵從半山截出,羌衆死者不可勝數。青面夜叉望夾石奔走,忽一千騎殺出,大叫:“酋賊休走,吾在此等多時矣!”乃宋將李世輔也。提槍直奔青面夜叉,衹兩合,於馬上擒之,盡降其衆。與曹桓兵合,曹桓驅部下殺入牛背夾來,焚蕩巢穴,得其馬騾軍資器械不計其數。
  世輔大勝,引兵回夏國。見夏王,押進青面夜叉。夏主大悅,將青面夜叉梟首號令,即出二十萬騎,以文臣王樞、武臣啾訛為陝西招撫使,世輔為延安招撫使,前往與世輔報仇。王樞等即引兵前抵延安界屯紮。次日世輔入見王樞曰:“將軍以大衆為後隊,吾自引舊部八百餘騎前往哨敵。”王樞許之。世輔即引所部至延安城下瞰敵,守城軍有認得李世輔者,即入府報知總管趙惟清。惟清部下登城守護,見世輔勒馬於城下,往來馳聘,大叫曰:“好將延安還我宋朝則休,不然,打進城池,寸草不留。”惟清城上呼曰:“鄜延、封、士章,今復歸朝,已有赦書在此。”世輔於馬上求赦文視之。趙惟清命庫吏取赦文投堞下與世輔。世輔觀之,的實大朝與金國議和赦書,因與官屬列拜大哭,謂惟清曰:“吾在夏國藉兵,復取故疆。今既歸矣,待辭了夏將,然後來會。”惟清曰:“將軍宜以宋為父母邦,勿生貳心。”世輔當惟清面折箭為誓曰:“世輔若負南朝,當同此箭。”誓畢,即引所部往見王樞、啾訛諭之曰:“世輔已得延安府的講和赦書。招撫可以本部軍歸國,煩為轉奏夏主,世輔當期後報也。”武臣啾訛不從,曰:“初經略乞兵來取陝西以歸夏主。今既引兵到此,乃令我歸耶?”世輔知勢不可,乃出刀斲啾訛。啾訛抽身便走,斲之不及。王樞正待躲避,世輔部下一齊嚮前,將王樞縛之。世輔曰:“敢有亂動者即誅之。”夏兵雖衆,知世輔勇猛,皆不敢動手。世輔捉王樞入延安府,來與趙惟清相會。惟清大喜,曰:“足下真義士也。”世輔曰:“夏兵已去,若知吾擒了王樞,夏主必引兵來睏延安,吾當以奇兵勝之。”乃遣賈雄引五千人,伏於延安之南。令驍將關嶽領二千兵,伏於延安之北。”來日平明,夏兵必到。吾自引兵去迎,佯敗引入中路,放炮為號,三路夾攻,必獲全勝矣。”二將聽令,各引兵於僻處埋伏去了。
  卻說夏將啾訛回見夏王,奏知世輔背逆,捉去文臣王樞。
  夏主聞奏大怒,即遣大將張暹領鷂子軍二萬人往取延安。張暹得命,即部兵前望延安徵進。將近其境,衹見塵埃起處,一彪軍馬來到。張暹靠住陣腳,拍馬舞刀來迎。正遇宋將李世輔人馬。張暹怒駡曰:“背義狂賊,今日休走!”世輔曰:“我宋臣也,豈事夏國哉。今何故加兵來此?”暹曰:“爾捉我大臣王樞,言而無信,夏主故遣兵來誅汝等。”言罷舞刀躍馬,直取世輔。世輔跑馬望本陣便走,暹驅動鷂子軍如飛翼追來。
  趕上數裏,副將趙綽曰:“世輔勁敵也,今敗莫非有謀?主將可持備之。”暹大悔曰:“吾中敵人之計也。”即令後軍速退。
  言未了,延安中路號炮連天,南路軍賈雄部兵抄出;正迎着趙綽,衹兩合,被賈雄一刀砍於馬下,殺出中路,與世輔兵合。
  世輔揮雙刀,所嚮披靡。張暹逃走北路,被關嶽伏兵又殺一陣,復奔回本路。正遇世輔,躍馬近前,將張暹斬落馬前。夏兵大潰,鷂子軍被殺死蹂踐者無慮萬人,獲馬駝四萬匹。世輔全勝,入延安府,重賞部下,令人押過王樞,曰:“吾初至夏國藉兵,亦重德君,今日豈敢加害。放爾歸國,見夏主,當結為唇齒,休得妄生異端,而致喪敗也。”王樞拜謝而去。自是夏人喪膽,再不敢侵犯延安矣。
  世輔揭榜招兵,每得一人,與馬一匹。旬日間得驍勇少壯者萬人,乃擒害其父母弟侄者,斬於東市,瀝血以祭。因謂趙惟清曰:“吾仇人已報,今聖上泥於講和,不測金兵姦詐百出。
  吾守鄜延,足知其為人也。今當與君募集馬騎,以為恢復之舉。”惟清然之。即大開幕府,招募人馬,數月間得馬步軍四萬餘。
  吳玠在四川聞之,遣張振至延安,撫諭世輔等曰:“兩國見議和好,不可生事。”世輔謂趙惟清曰:“吾當與張振見吳玠,以陳愚見。”惟清曰:“足下見吳玠,必有高論。”世輔即辭惟清,與張振見吳玠於河池。吳玠一見世輔,偉雄壯健,材力可稱,私喜曰:“中興得人矣。”因令世輔往長安見樓火召,待詔詣行在。世輔辭火召,迳詣樓火召於長安。樓火召曰:“近得鄜延消息,甚稱君忠勇貫於日月。吾當保奏封爵。”世輔曰:“多賴衆士齊心,世輔有何功,敢望封贈焉。”火召曰:“此朝廷盛典,非吾所得私。”即具表,錄奏行在。高宗下詔,以世輔為護國軍承宣使、樞密行府前軍都統製。樓火召承詔封世輔,送入朝見帝。世輔乃率部下三千人,南來朝見高宗。高宗大悅,曰:“未度遠鎮而有忠義士,若是始終為宋也。”世輔叩首稱謝,帝撫勞再三,賜名顯忠。
  是年五月四川宣撫使吳玠卒。
  後人有詩贊雲:
  將軍豪氣重乾坤,為國丹心一點存。
  製勝盡謀全險蜀,盡誠勤撫保斯民。
  用兵彷佛孫吳亞,攘狄經營衛霍倫。
  未復故疆星墜沒,川中風景幾黃昏。
  又京兆姚子章有風贊雲:
  頻觀英烈傳,吳玠宋人豪。
  决策能抗敵,行兵自不搔。
  猖鬍因遠遁,蜀鎮賴堅衝。
  歿後民懷慕,巍巍廟宇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斡離不舉兵南寇第二回 李綱措置禦金人
第三回 師中大戰殺熊嶺第四回 金粘罕邀求誓書
第五回 宋徽欽北狩沙漠第六回 宋康王泥馬渡江
第七回 嶽鵬舉辭傢應募第八回 宋高宗金陵即位
第九回 李綱奏陳開國計第十回 嶽飛與宗澤談兵
第十一回 嶽飛計劃河北策第十二回 李綱諫車駕南行
第十三回 宗澤約張所出兵第十四回 宗澤定計破兀朮
第十五回 黏沒喝京西大戰第十六回 宗澤大勝兀朮兵
第十七回 高宗車駕走杭州第十八回 苗傅作亂立新君
第十九回 張瀎傳檄討苗傅第二十回 韓世忠大破苗翊
第二十一回 洪皓持節使金國第二十二回 鬍寅前後陳七策
第二十三回 嶽飛破虜釋王權第二十四回 兀朮大戰竜王廟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