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遠去的國學大師及其時代:狂人劉文典   》 第50節:偶像陳寅恪(2)      章玉政 Zhang Yuzheng

  其實劉文典並不是僅僅"瞧不起"瀋從文。有一次,有人嚮他提起名噪一時的《激流三部麯》作者巴金,他想了半天,喃喃自語:"沒聽說過,沒聽說過。"他一度還批評過茅盾,說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讀",那個"盾"字通古漢字裏的"楯"字,應該讀"shǔn"。
  凡是聽過劉文典上課的人,都知道他喜好"臧否人物",有時候駡起人來毫不留情,其實也未必有什麽惡意,衹是逞一時口舌之快罷了。非常有意思的是,對於這一點理解得最深的,竟然是瀋從文夫人張兆和的四妹張充和:
  劉在北大教古典文學,是充和的老師;說瀋從文教書的月薪衹值四塊錢的,也正是他。一般人大都瞭解他那番狂言不過是自命不凡的表現,充和卻覺得他的話引人發噱。更妙的是,劉文典因嗜鴉片,終遭聯大解聘,時人大多認為都怪他平日太過托大,纔遭此報應,充和卻不這麽想。充和會說,劉是個喜歡從心所欲的人,生活鋪張,言語誇誕。他確實藐視充和的姐夫瀋從文,但所有用白話寫作的人其實都入不了他的法眼,連鬍適在內。充和堅信劉雖然主見很強,卻並無惡意。她還說,劉都不把自己當一回事了,世人又何必正經八百地看他?
  這段文字來源於美籍華人金安平博士的《合肥四姊妹》一書。金安平博士是著名史學家史景遷的夫人,所執之論當較為可靠。
  還有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解放後,瀋從文一度被"打入冷宮",遭遇"當紅人物"郭沫若的大肆批判。儘管劉文典對於瀋從文的人生突變並未直接發表任何評價,但有一年參加全國政協會議,間歇時在走道裏遇到郭沫若,他斜着眼睛看了郭一眼,鼻子裏輕輕"哼"了一聲,走遠了。
  那時候,瀋從文正在故宮裏勤勤懇懇地當解說員。
  "教授中的教授"
  1958年,"厚今薄古"的浪潮迅速席捲全國。6、7月間,中山大學歷史係收到七十二篇批評資産階級學術權威的論文,其中一半都是"炮轟"陳寅恪的。批評者最激烈的聲音是,陳寅恪一嚮以"教授中的教授"自居,實際上是"站在封建主義立場上的種族文化論者",與"社會主義社會是格格不入的"。
  陳寅恪,江西修水(義寧)人,189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算得上是名門出身。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支持戊戌變法,是被寫進了中國近代史的人物。父親陳三立,號散原,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戊戌變法失敗後,精力主要用於詩歌創作,有《散原精捨詩集》傳世。1937年8月8日,日軍攻入北平城,正處於病中的散原老人拒絶服藥、進食,兩日後逝世。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陳寅恪,很小就能將《十三經》的大部分篇章倒背如流,被譽為"神童"。十二歲隨長兄陳衡恪東渡日本,二十歲考取官費留學,先後到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高等專科政治學校就讀,具備閱讀蒙、藏、滿、日、梵、英、法、德、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臘等十幾種語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最為精通。
  僅此一點,就讓內心孤傲的劉文典由衷地"十二萬分佩服"陳寅恪。他平生衹具備閱讀英、日、德等幾種語言的能力,而"陳先生連波斯文、突厥文都會,跟他比,我還差得遠哩"!
  因此,每當聽到有人說陳寅恪的不是,劉文典一定氣得吹鬍子瞪眼,忍不住破口大駡:"沒長眼睛的狗東西!陳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大學者,是'教授中的教授',閉着眼睛都能把你們撂倒,哪輪得到你們來教訓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1)第2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2)第3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3)
第4節:朋友鬍適之(1)第5節:朋友鬍適之(2)第6節:朋友鬍適之(3)
第7節:朋友鬍適之(4)第8節:朋友鬍適之(5)第9節:朋友鬍適之(6)
第10節:朋友鬍適之(7)第11節:朋友鬍適之(8)第12節:朋友鬍適之(9)
第13節:朋友鬍適之(10)第14節:朋友鬍適之(11)第15節:朋友鬍適之(12)
第16節:朋友鬍適之(13)第17節:朋友鬍適之(14)第18節:朋友鬍適之(15)
第19節:痛斥蔣介石(1)第20節:痛斥蔣介石(2)第21節:痛斥蔣介石(3)
第22節:痛斥蔣介石(4)第23節:痛斥蔣介石(5)第24節:痛斥蔣介石(6)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