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史学工作的人和新闻工作者一样,经常必须将复杂的事态简化为概述。因此,不得不让一些居支配地位的人物成为酿造史实的主角。简短的人名尤其方便,从美国诸总统TR(老罗斯福)、FDR(罗斯福)、IKE(艾森豪威尔)、JFK(肯尼迪),以及Bush(布什),即可见一斑。以一个名字代表全部已成惯例,如一所大使馆的所有通讯都是用大使的名字发出。中国古代皇帝的年号载于每一件记事之前,更是无所不在。设想美国以「布什三年」、「布什四年」代替一九九一、一九九二的情形,便不难体会了。更何况皇帝本身就是一个专制者呢?
然而,专制是有程度差异的,而且有多种不同的形态。极端的定义可以指:统治者将一己意愿加诸国家社会的权限地位。这种形态已经濒于高压暴政了。从最低限度而言,专制是在法律之上的,是可以一意孤行的,是制定法律而不受法律管制的。
专制政体实施之时,像中国皇帝这样的专制君主必须顾到程序上的规则、道德上的警戒,以及自己的利益和声望。他得有臣子的配合与恰当的信息与谏言。例如,程序上规定,唯有事情正式禀告上来的时候皇帝才可以有所行动,唯有臣属们把可供选择的策略呈给他的时候他才能做定夺。此外,臣子人数众多,可以分班休息,皇帝却只有一个人,简直没有私人自由行动可言。尤其在崇尚宫中仪式礼节的时代,更属困难。做皇帝的要担负许多职责,受礼制的摆布,白天应付大臣们,晚上应付后宫,着实辛苦!
随后各章要述及的,并不是中国专制政体下宫中公务繁重的层面,而是有关其它似乎较为引人注意的特征。第一是君权无所不在,几乎凡事都要皇帝说了才算。第二是,凡事因此而政治化,连穿衣、礼教、书籍、绘画都不例外。人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带上政治意味。第三是,皇帝严禁任何对立的权威存在,也不放过任何可课税的盈收,以防其独揽的大权遭到挑战。
总之,中国的君主体制间或能形成强势领导,这似乎是促成中国极早发展精进成就的因素。我们不能说一切归功于皇帝--断无此理--却可将君主体制的效力看作是中国社会协调团结力量的粗略指标。但是,长此以往,这种强势领导特质在国家不断成长之际,能延续多久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