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揭秘千年幹屍之謎:西域密碼·失落的文明(選載)   》 2絲綢之路的三條古道      舒敏 Shu Min

  有幸能夠到祖國的大西北走一趟,沿着這條夢想中的絲綢之路逶迤行來,真是一種人生的莫大享受。如果你不到西北,恐怕永遠也不能理解什麽是天寬地闊,什麽是大漠孤煙,什麽是邊塞古道,什麽是氣勢磅礴,什麽是粗獷豪邁……
  原以為絲綢之路衹是一條路而已,其實,據史書記載,從西漢開始的千餘年間,西去的道路有兩條:出玉門關的北道和出陽關的南道。南北朝後期又開闢了一條新道,遂成為後來的南、北、中三條路綫。
  無論走哪一條路,都要從長安(今西安)出發,經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之後,或從玉門關,或從陽關出關,都能夠進入西域。
  《漢書?西域傳》雲:“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庭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
  北道出玉門關西行,沿天山南麓,經樓蘭、車師、焉耆、烏壘、龜茲、姑墨,與南道在疏勒會合,直到羅馬和西歐各國。周穆王和漢代的張騫基本上是走的北道,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我國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印度取經,來去的時候都是沿着北道而行。在安西榆林千佛洞的一個洞窟裏,繪有唐僧上西天取經的彩畫,比吳承恩的《西遊記》問世早三百多年。
  出陽關西行,是為南道。南道沿塔剋拉瑪幹大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且末、精絶(尼雅)、彌、於闐(和田)、莎車,繼續嚮西北行進,到達疏勒。然後越過帕米爾高原,一路經印度到達羅馬和阿拉伯各國。公元399年,65歲的東晉和尚法顯大體上是沿着這條路綫越過風雪彌漫的帕米爾高原的,八百多年以後,意大利的旅行傢馬可?波羅,也是順這條路綫前往我國內地的,後來他把旅途見聞寫成《馬可?波羅遊記》一書,把世界的目光引嚮13世紀的東方文明,吸引了古今中外的讀者,被譽為世界一大奇書。
  至於中道,則是在南北朝後期,隨着樓蘭城的神秘消失,開闢的一條絲綢之路的新道,即沿着天山北麓走嚮“天馬之鄉”。從西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哈密、吐魯番(高昌)、昌吉、伊犁、碎葉等地到達西歐各國。人們把這條新道,稱之為絲綢之路北道,而把漢朝時的北道,稱之為絲綢之路中道。
  絲綢之路的幾條古道都在沙漠、高山和高原之間蜿蜒穿行。據史書記載,自西漢張騫開通西域以來,在絲綢之路上,商隊、使節、軍隊、僧侶、探險傢等往來奔走。他們說着不同的語言,翻過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穿過杳無人跡的沙漠戈壁,越過沼澤草地。隨着他們的足跡,中國大量的絲織品被運往歐亞各國,西方的寶石、香料、玻璃器具等東運至中國內地。隨着東西方文化和物品不斷地進行交流碰撞,遙遠的東西兩個世界連接起來了。《後漢書?西域傳》中說:“馳命走驛,不絶於時月;商鬍販客,日款於塞下。”描述的就是這種情況了。
  絲綢之路就像一條絢麗而堅韌的紐帶,把歐亞大陸的中國、安息、希臘、羅馬和馬其頓等聯繫起來,把人類最古老的幾種文化連接起來。幾千年來,歐亞大陸的人民沿着這條長達幾千公裏的重要通道,進行了極為豐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這條古老的東西方通道,曾經繁榮興盛了千年之久,一直到海上交通的建立,纔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絲綢之路的這三條古道,任你選擇哪一條路綫,對於現代發達的交通工具來說都沒有問題,重要的是,如果想把這三條古道都尋訪一遍,還真有點睏難。可是這三條古道上都分佈着很多歷史重鎮和文物古跡,捨棄哪一條都極其可惜。所幸我是紙上談兵,可以左右逢源,海闊天空,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製。
  順便提醒一下,本文所說的絲綢之路主要是狹義上的概念,泛指這幾條絲綢古道的路綫及其沿途分佈的歷史古跡、風物傳說等,部分文字涉及了東西方古代文化和商貿交流的內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錄自序(1)
自序(2)1張騫之前絲綢之路就已經存在?
2絲綢之路的三條古道3歷史凝結下來的見證:玉門關
4不為時間所衰減的歷史光彩:陽關5嘉峪關上的明代壁畫不可不看
6東西文明的碰撞(1)6東西文明的碰撞(2)
1遠古的記錄:《穆天子傳》2寓意深奧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3千年幹屍之謎(1)3千年幹屍之謎(2)
4華光四射的戰旗使羅馬軍團潰不成軍(1)4華光四射的戰旗使羅馬軍團潰不成軍(2)
5詩人岑參竟然在古墓中留下一紙賬單6一個女人和絲綢的美麗傳說
1踏在高昌故城的千年墟土上(1)1踏在高昌故城的千年墟土上(2)
2從大地上直接雕刻出來的交河故城(1)2從大地上直接雕刻出來的交河故城(2)
3火焰山中的柏孜剋裏剋石窟寺(1)3火焰山中的柏孜剋裏剋石窟寺(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