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丁晋公踘蹴诗
踘蹴,惟柳三复能之。丁晋公亦好焉。晋公诗曰:“背装花屈膝,白打大廉斯。进前行两步,跷去立多时。”①(《总龟》前二十一)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案:《温公续诗话》所引二联为“鹰鹘腾双眼,龙蛇绕四肢,蹑来行几步,跷后立多时”。
二○二、李端即宴赋诗
郭人,①升平公主婿也。盛会文士即席作诗,公主自帷中观之。李端中宴诗成,有“薰香荀令偏怜小,②傅粉何郎不解愁”之句,众皆称妙。或谓宿思。端自愿赋一篇。钱起曰:“请以起姓为韵。”遂有金垺铜山③之句。暧出名马金帛为赠。(《总龟》前二十二)
案:此则出李肇《国史补》,亦见《唐语林》卷三。
----------------
①“人”当作“暧”,或作“郭令公子暧”。
②《全唐诗话》二、《唐语林》三、《唐纪》三十、《全唐诗》十一“斜作“少”。
③“埍当作“埒”。案诗作“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二○三、白乐天裴晋公宴赋诗
白乐天致仕时,裴晋公夜宴诸进士官,①乐天赋诗云:“九烛台前十二姝,主人留醉任欢娱。飘飖②舞袖双飞蝶,宛转歌喉③一索珠。坐久欲醒还酩酊,夜深临去更④踟蹰。南山宾客东山妓,此会人间曾有无?”(《总龟》前二十二、《丛话》十七、《全唐诗话续编》上)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五。
----------------
①《摭言》“进士官”作“致仕官”。
②《香山集》“飘飖”作“翩翩”。
③《香山集》“喉”作“声”。
④《摭言》“去”作“散”;《全唐诗》“临去更”作“初散又”。
二○四、白乐天联句不胜杨侍郎
裴令公守东洛,夜宴半酣,公索联句。元、白有得色。公为破题。至杨侍郎,①曰:“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白②知不能加,遽裂纸曰:“笙歌鼎沸,勿作此冷淡生活。”〔元告白曰:“乐天可谓全其名也。”〕③(《总龟》前二十二)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三。
----------------
①《摭言》“侍郎”作“汝士”。
②《丛话》后十七“白”前有“元”字,“白”后有“自”字。
③《丛话》引《摭言》无此二语。
二○五、李嵘诗
李相国尉①镇淮南,布素孙处士来谒。李敦旧分,待之殊礼,将行,祖送游河桥下。舟人回篙水溅近坐饮妓。李公大怒。孙献《杨柳词》曰:“半额鹅②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从教水溅罗裙湿,知道巫山③行雨归。”舟子获免罪。④又有李嵘献《相国诗》云:“鸡树烟衾⑤瑞气⑥深,凤池波待玉山澄。国人久倚东关望,拟筑沙堤到广陵。”后果入相。(《总龟》前二十二)
----------------
①《广记》二百引《抒情诗》作“蔚”。
②《广记》引“鹅”作“微”。
③《广记》引作“还道朝来”。
④案《总龟》前中引《古今诗话》有此事,为裴庆余诗。注云:“《唐贤抒情》谓李蔚守淮南日,布衣孙处士作。”据是,则此文应出《抒情集》,不出《古今诗话》。《太平广记》亦言此则出《抒情集》。或《古今诗话》据《抒情集》录李嵘一诗因连载此事,亦未可知。
⑤《广记》引“衾”作“含”。
⑥《广记》引“深”作“凝”。
二○六、郑还古赠柳将军歌姬诗
郑还古博士,东都闲居,与柳将军往还。柳富有家姬,郑与笑语,柳知不怪也。郑将入京,柳饯之。郑《赠姬诗》曰:“冶艳出神仙,歌①声杂②管弦。眼看③白苎曲,欲上④碧云天。未拟生裴秀,如何⑤知⑥郑玄?莫教⑦金谷水,横过坠楼前。”柳见诗曰:“俟荣归,当为遣充贺礼。”及归,〔除〕⑧国子博士。柳遣姬入京师,至嘉祥驿,而郑已物故,柳甚悼之。(《总龟》前二十三)
案:《太平广记》一百六十八引此作《卢氏杂说》。
----------------
①《全唐诗话》三“歌”作“清”。
②《太平广记》、《全唐诗话》、《唐纪》四十八、《全唐诗》十八“杂”作“胜”。
③《全唐诗话》、《全唐诗》“眼看”作“词轻”,《唐纪》作“词调”。
④《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欲上”作“歌歇”。
⑤《全唐诗话》作“何如”。
⑥《太平广记》、《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知”作“c”。
⑦《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莫教”作“不堪”。
⑧《全唐诗话》、《唐纪》有“除”字。
二○七、张祜续杜牧之诗
张祜客淮南幕中,赴宴时,杜紫微为支①使,座中有属意处,索骰子赌酒。牧之微吟曰:“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祜应声曰:“但知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应露指尖。”②(《总龟》前二十三、《全唐诗话续编》上)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三。《全唐诗》二十九亦作张祜句。
----------------
①《太平广记》六五一引《摭言》“支”作“御”。
②原注:“《南部新书》谓此诗乃李义山作”。
二○八、士子以诗免赴军
朱滔括兵不择士族,悉令赴军,自阅于球常有士子进趋闲雅,因问曰:“何业?”曰:“学诗。”“有妻否?”曰:“有。”即令作《寄内诗》,曰:“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鸾。试留青黛着,回日画眉看。”又令代妻答曰:“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正好①归时又②不归。”滔怜之,遗束帛遣归。(《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见孟棨《本事诗》。
----------------
①《本事诗》“正好”作“合是”。
②《本事诗》“又”作“底”。
二○九、戎昱作诗赠歌妓
韩晋公镇浙西,戎昱为郡刺史,有郡妓美而善歌。公召置籍中。昱作诗以遣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词。”既至,公持杯,妓歌昱诗。公曰:“使君于汝寄情邪?”对曰:“然”。赠百缣而遣之归。其词曰:“好去①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人②情。黄莺久住浑相识③,欲去④频啼四五声。”⑤(《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
----------------
①《全唐诗》十“去”作“是”。
②《本事诗》、《全唐诗》“人”作“离”。
③《太平广记》二百七十四引《本事诗》“识”作“恋”。
④《本事诗》、《全唐诗》“去”作“别”。
⑤案此昱《移家别湖上亭诗》。
二一○、章台柳
韩翊少负才名。邻居有姓李者,每将倡妓柳氏至其居,必邀韩同饮。愈熟,柳每窥所往来,皆名人,因乘暇语李曰:“韩秀才甚贫,然所与游必时贤,是必不久困,宜假倚之。”李深然之。具酒邀韩,至,谓韩曰:“公当今名士,柳当今名色。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遂命柳与韩。韩恳辞。李曰:“大丈夫相遇杯酒间,一言道合,尚相许以死,一妇人何足辞。夫子贫,柳资数①万,可以取济。”长揖而去。韩辞之。柳曰:“此豪达者,昨暮其②言之矣。”俄就柳归。来岁成名,淄青节度使辟为从事。韩以世方扰,不敢以柳同行,置之都下,期至而迓之。三岁,不果,寄之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依依③今在否?纵使长条拂地④垂,如今⑤攀折他人手。”柳答曰:“杨柳枝,芳菲节。可惜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归⑥来不⑦堪折。”(《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又许尧佐有《章台柳传》。
----------------
①《本事诗》“数”下有“百”字。
②“其”疑当作“具”;《本事诗》作“备”。
③《本事诗》作“往日青青”;《唐纪》三十作“颜色青青”;《柳氏传》“依依”作“青青”。
④《本事诗》、《唐纪》、《柳氏传》“拂地”作“似旧”。
⑤《本事诗》、《柳氏传》“如今”作“亦应”;《唐纪》作“也应”。
⑥《本事诗》、《唐纪》、《柳氏传》“归”作“君”。
⑦《本事诗》、《柳氏传》、《唐纪》“不”作“岂”。
二一一、御沟红叶
卢渥舍人应举京师,偶临御沟,见一红叶,上有一绝云:“流水①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得之,藏于巾箧。及宣宗有旨,许宫人从人。卢所获人,因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不谓君得之。”(《总龟》前二十三)
案:事出《云溪友议》。又《艺苑雌黄》引卢渥事与下节顾况事谓出《名贤诗话》,岂此书原名《古今名贤诗话》,故诸家简称遂生歧异耶?
----------------
①《唐纪》五十九“流水”作“水流”。
二一二、桐叶题诗
顾况在洛,乘闲游苑中,水上得大桐叶,有诗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明日于上游亦题于叶,泛之波中,曰:“花落深宫莺亦悲①,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②不禁③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④谁?”十日余,有客寻春苑中,又于叶上得诗以示况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来⑤春⑥取决行。”(《总龟》前二十三、《全唐诗话续编》上)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五所载《红叶记》,即本顾况、卢渥二人之事而合窜为传者。
----------------
①《太平广记》一九八引《本事诗》作“愁见莺啼柳絮飞”。
②《广记》引《本事诗》“帝城”作“君恩”。
③《全唐诗》十作“君恩不闭”。
④《本事诗》“寄与”作“欲寄”。
⑤《本事诗》“来”作“乘”。
⑥《广记》引《本事诗》“春”作“风”。
二一三、纩衣题诗
开元中,赐边军纩衣,制于宫①,有兵士②短袍中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留③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生④缘。”兵士以诗白帅,帅进呈明皇,以诗遍示宫中,曰:“作者勿隐,不汝罪也。”有一宫人自言万死。明皇深悯之,遂以嫁得诗者,谓之曰:“吾与尔结今生缘。”边人感泣。(《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见孟棨《本事诗》。
----------------
①《本事诗》“宫”下有“中”字。
②《本事诗》“士”下有“于”字。
③《本事诗》、《唐纪》七十八“留”作“蓄”。
④《本事诗》“生”作“身”。
二一四、张又新重见广陵歌妓诗
张又新郎中尝为广陵从事,有歌妓常致情,而终未果纳。二十年后,妓犹在籍中。张罢江南郡道,由广陵时,李绅镇淮南,宴饮极欢。张以指染酒书一绝于盘上,相府命妓歌以侑张酒。其词曰:“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酒罢,令妓侍张归。(《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出《本事诗》。
二一五、夺歌姬诗
太和初,有御史分务洛都,有姬①善歌,时李逢吉留守欲一见,既不可辞,遂往焉。李有姬四十余辈,皆在其下,既入不复出。〔顷之,李亦辞以疾,遂罢坐,信宿耗绝,但怨叹不能已已。〕②作诗两篇,投李曰③:“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尚可④寻?青鸟去时云路断,姮蛾归处月宫深。纱窗暗⑤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料得此时⑥天上月,只应偏照两人心。”一篇亡。(《总龟》前二十三、后四十七,《丛话》前六十)
案:此则出《本事诗》,亦见《唐诗纪事》八十。又案胡仔云:“余观《刘宾客外集》有《忆妓》四首,内一首即前诗也;其余三首,亦是前诗之意。《古今诗话》既不志御史姓名,则此诗岂非梦得为之假手乎?”
----------------
①《丛话》“姬”作“妓”。
②《丛话》有此数语。
③《丛话》作“为诗两篇投献,明日,李但含笑曰:大好诗,遂绝。诗曰”云云。
④《本事诗》“尚”作“更”。
⑤《本事诗》“暗”作“遥”。
⑥《本事诗》“此时”作“夜来”。
二一六、破镜重圆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尚叔宝妹乐昌公主。陈政衰,谓其妻曰:“国破必入权豪家,倘情缘未断,尚慕相见。”乃破镜各分其半,约他日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及陈亡,其妻果为杨越公得之,乃为诗曰:“镜与人俱去①,镜归人不归。无复姮蛾影,空留明②月辉。”乐昌得诗,悲泣不已。越公知之,怆然,召德言至,还其妻。曰:“与德言、乐昌饯别。”令乐昌为诗,曰:“今日甚③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惧不敢,方信④作人难。”(《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见孟棨《本事诗》,亦见李冗《独异志》下。
----------------
①《独异志》“去”作“至”。
②《独异志》“留明”作“余半”。
③《本事诗》、《独异志》“甚”作“何”。
④《本事诗》、《独异志》“信”作“验”。
二一七、乐天诗咏樊素小蛮
乐天姬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①樊素年既长,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词》,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总龟》前二十三、施注苏诗二十九引《古诗话》、《乐趣》十三)
案:此则出《本事诗》,亦见《云溪友议》。然《本事诗》《云溪友议》所言年既高迈乃指乐天,非言樊素,故此诗后二句云:“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
----------------
①施注苏诗引至此。
二一八、戎昱送歌妓诗
唐戎昱守零陵,妓籍中有善歌者,相帅于公頔①遽索之,昱乃遣行,比至令歌,乃昱送妓辞也。其辞曰:“宝钿香②蛾翡翠裙,妆成掩泣欲行云。殷勤好向③襄王道,④莫向瑶⑤台梦使君。”公曰:“大丈夫不能立功业,为异代所称,岂可夺人爱姬,为己之娱?”遂赠以帛,送归零陵。(《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出《唐语林》四。
----------------
①“頔”原作“顿”,据《唐语林》改。
②《唐语林》“香”作“青”。
③《唐语林》、《唐纪》二十八、《全唐诗》十“向”作“缺。
④《唐纪》、《全唐诗》“道”作“意”。
⑤《唐纪》、《全唐诗》“瑶”作“阳”。
二一九、侯继图得桐叶诗
《五溪论事》①云:“蜀尚书侯继图,本儒士。一日秋风四起,偶倚栏于大慈寺楼,有大桐叶飘然而坠,上有诗云:‘拭翠敛双蛾②,为郁心中事。若③管下庭除,书成相思字。此字不书石,此字不书纸。书向秋④叶上,愿逐秋风起。天下有心人,尽解相思死。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意。⑤有心与负心,不知落何地/侯贮小帖,凡五六年,方卜任氏为婚,尝讽此事。任氏曰:‘此是妾书叶时诗,争得在公处?’曰:‘向在大慈寺阁上倚栏得之。即知今日聘,非偶然也。’侯以今书较之,与叶上无异。”(《总龟》前二十三)
----------------
①案“《五溪论事》”当作“《玉溪编事》”,蜀金利用撰。
②王渔洋《五代诗话》“双蛾”作“蛾眉”。
③《太平广记》一百六十、《五代诗话》“若”作“搦”。
④《五代诗话》“向秋”作“在桐”。
⑤《五代诗话》“意”作“字”。
二二○、乾坤老臣
元厚之昔随侍在荆南,从学于龙安寺僧舍。后三①十年以龙图阁帅荆州,昔之老僧犹在。一日,访旧斋,而门径池台如昔,怅感久之。因创巨堂,榜曰“碧落”。题诗于堂,曰:“九重侍从三明主,四纪乾坤一老臣。”未几,召还翰林,参熙宁大政,真可谓乾坤老臣也。(《总龟》前二十四)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上。
----------------
①《湘山野录》“三”作“二”。
二二一、饭后钟碧纱笼
王播少游扬州惠照①寺木兰院,随僧饭,僧颇厌之。后二纪出镇广陵,因访旧游,向书字已为碧纱笼矣。题二诗曰:“二②十年前此院游,木兰初③发院初④修。而⑤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⑥僧白头。”⑦“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⑧二⑨十年前⑩尘扑面,而⑾今始得碧纱笼”。⑿(《总龟》前二十四、《乐趣》九、《丛话》后十六)
案:此则出《摭言》卷七。胡仔谓:“以《唐史》考之,且《古今诗话》所言播少孤贫,尝客扬州,后自重位镇是邦,皆与《唐史》合。”
----------------
①《丛话》“照”作“昭”。
②《全唐诗话》三、《唐纪》四十五、《全唐诗》十七“二”均作“三”。
③《摭言》、《丛话》、《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初”作“花”。
④《摭言》、《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初”作“新”。
⑤《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而”作“如”。
⑥《丛话》“无花”作“花无”。
⑦《乐趣》引此首后有“其原题云”四字。
⑧《乐趣》于此句下有“续之曰”三字。
⑨“二”,《全唐诗话》诸书均作“三”。
⑩《丛话》“前”均作“来”。
⑾《摭言》、《全唐诗》“而”作“如”。
⑿原注:“《北梦琐言》载后篇段文昌题江陵佛寺。”
二二二、柘枝妓诗
李翱尚书于潭州①席上,有舞柘枝者,颜色惨怛,侍御殷尧藩即席赠诗,曰:“姑苏太守青蛾女,流落长沙舞柘枝。满座②绣衣皆不识,可怜红③脸泪双垂。”因问之,乃苏州韦中丞爱姬所生女也④,因相为之吁叹。即命更其舞衣,于宾榻中,择士嫁之。舒元舆侍郎闻之,赠李公诗,曰:“湘江舞罢忽生⑤悲,便脱蛮⑥靴出绛帏。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总龟》前二十四)
案:此则出《唐语林》卷四。
----------------
①《唐纪》四十三“潭州”作“长沙”。
②《全唐诗》十八“满坐”作“坐满”。
③《唐语林》“红”作“粉”。
④案《南部新书》下作“韦江夏之女”。《唐纪》三十五注云:“夏卿之裔,正卿之姬”。
⑤《唐语林》、《唐纪》“生”作“成”。
⑥《唐纪》“蛮”作“鸾”。
二二三、赞皇公贬崖州诗
赞皇公再贬朱崖道中,有诗云:“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文帝宠深陪雉尾,武皇恩重①宴龙津。黑山永破和亲虏,乌岭全坑扈从臣。自是功高临尽处,祸来名减②不由人。”又登朱崖郡城云:“独上高楼望帝京,乌③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世传赞皇公崖州诗,皆仇人所作,只此二首是真。(《总龟》前二十五)
----------------
①《全唐诗》“重”作“厚”。
②《全唐诗》“减”作“灭”。
③《全唐诗》“乌”作“鸟”。
二二四、燕诗
唐元和十三年,士人下第,多为诗刺试官。独章孝标作《归燕》诗献庾承宣侍郎曰:“积累①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云楼阁②无栖处,更傍③谁家门户飞?”欧阳澥亦作《燕诗》,献郑愚侍郎云:“翩翩飞④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总龟》前二十五)
案:章孝标事见范摅《云溪友议》。
----------------
①《云溪友议》、《唐纪》四十一“积累”作“旧垒”。
②《云溪友议》、《唐纪》“楼阁”作“大厦”。
③《云溪友议》、《唐纪》“傍”作“望”。
④《唐纪》六十七“飞”作“双”。
二二五、客吟白尚书诗
卢氏子垂拱中不中第,步出都门。其日寒甚,投宿旅舍。一客续至,附火吟曰:“学织丝①绫功未多,谩临②机杼错抛梭。莫教宫锦行家见,把此文章笑杀他。”卢忆前诗,乃白尚书者。因问其姓氏,曰姓李氏,世业织绫,前属东宫锦坊③,见以薄艺投本行,皆云,花样与前不同,不谓伎俩儿以文采求售,不重于世如此。(《总龟》前二十五)
案:《太平广记》二百五十七作出《卢氏杂说》。
----------------
①《唐纪》八十“丝”作“线”。
②《唐纪》“谩临”作“乱拈”;《太平广记》作“乱投”。
③《太平广记》作“东都官锦坊”。
二二六、元稹赠黄明府诗
元稹奉使东川,于襃城《题黄明府诗》,序曰:昔年曾于解县饮酒,余为①录事,有客后至,数犯酒令,并飞数杯,逃席而去。醒后问其人,曰:前虞乡黄丞也。尔后绝不复知所在。元和四年三月奉使东川,十六日,至襃城驿,有黄明府见迎,问其前衔,即曩日逃席〔黄丞〕②也。因问坐隅山川,则襃女所奔之城在其左,诸葛所征之地在其右,感今怀古,作《赠黄明府诗》,曰:“昔年曾痛饮,黄令困飞觯席上当时走,马前今日迎。依稀迷姓字,积渐识平生。故友身皆远,他时③眼暂明。便邀连坐叙④,兼共摘⑤船行。酒思临风乱,霜鲮拂地平。不看深浅酌,贪怆古今情。迤逶⑥七盘路,坡陀数丈城。花疑襃姒⑦笑,栈想武侯征。一种幽埋石,空⑧闲⑨千古⑩情。”(《总龟》前二十五、《全唐诗话续编》上)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
----------------
①《唐纪》三十七“为”下有“霰字。
②《本事诗》、《唐纪》有“黄丞”二字。
③《本事诗》“时”作“乡”。
④《本事诗》作“同榻坐”;《唐纪》作“连榻坐”。
⑤《唐纪》“摘”作“榜”。
⑥《本事诗》、《唐纪》“迤逶”作“逦迤”。
⑦《本事诗》、《唐纪》“姒”作“女”。
⑧《本事诗》“空”作“老”。
⑨《唐纪》“闲”作“闻”。
⑩《本事诗》“古”作“载”。
二二七、魏瓘感怀诗
魏瓘侍郎知广州,子城一角忽颓,一古砖有四大字云:“委于鬼工”,是魏字。公感其事,大筑新之,罢而召还。仲简待制代之。未几,侬贼寇广州,外城一击而北,独子城坚完,民赖以生。贼平,朝廷以公有前知之备,加谏议大夫,再知五羊。二年,公以筑城之功,自论久不报,作《感怀诗》,曰:“羸羸霜发一衰翁,踪迹年来类断蓬。万里远归双阙下,一身还①在众人中。螭头赐封恩虽厚,雉堞论功事已空。淮上有山归未得,独挥清泪②洒春风。”又《五羊书事诗》云:“虽云③岭外无霜雪,何事秋来亦满头?”文潞公采其诗进呈,加龙图阁学士尹天府。(《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亦见《湘山野录》卷中。
----------------
①《湘山野录》“还”作“闲”。
②《湘山野录》“泪”作“涕”。
③《湘山野录》“虽云”作“谁言”。
二二八、南唐元宗诗
南唐元宗刘江之后,金陵对岸,即是敝境,因迁都豫章,每北望,忽忽不乐。有诗曰:“灵槎思浩荡,老鹤忆崆峒。”又《庐山百花亭刊石》云:“苍苔迷古道,红叶乱朝霞。”皆佳句也。(《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见郑文实《江表志》。
二二九、咏卖饼人妻
宁王宪①宅左有卖饼人妻,有色。王欲之,厚遗其夫,取之,宠嬖踰等。阅岁,因问云:“尚思饼汉否?”默然不对。因呼令见。其妻注眼②泪下,若不胜情。时坐客十余,莫不凄然。王请客赋诗。王摩诘先成,诗曰:“莫以今朝③宠,宁忘旧④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⑤(《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见孟棨《本事诗》。
----------------
①《本事诗》“宪”作“曼”。
②《本事诗》“眼”作“视”。
③《本事诗》、《全唐诗话》一、《唐纪》十六“朝”作“时”。
④《本事诗》“旧”作“昔”;《全唐诗话》、《唐纪》均作“异”。
⑤案此《息妫怨》诗。
二三○、诗咏大石龟
东海北岩畔,有大石龟,俗云鲁般所造,夏则入海,冬复止此山涯。〔陆机〕①有诗云:“石龟尚怀海,我宁忘故乡1(《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出《述异记》。
----------------
①据《广记》三七四引《述异记》补。
二三一、刘虚白诗
刘虚白昔与裴令公①同砚席。及公主文,虚白犹是举子。试杂文日,帘前献一绝云:“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不知岁月能多少?犹着麻衣待②至公。”(《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出《摭言》。
----------------
①《摭言》作“太平裴垣”;《唐纪》六十作“卢坦”。
②《太平广记》一百八十二引《摭言》“待”作“侍”。
二三二、种放潇湘感事诗
种放在章圣朝,累章乞归,赐买山银百两。放少时有《潇湘感事诗》,曰:“离离江草与江花,往事洲边叹复①嗟。汉傅有才终去国,楚臣无罪亦沉沙。凄凉野浦寒飞雁,牢落汀祠晚聚②鸦。无限清忠沉③浪底,滔滔千顷属渔家。”亦先兆也。(《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上。
----------------
①《宋纪》“叹复”作“一叹”。
②《湘山野录》上、《宋纪》作“聚晚”。
③《湘山野录》、《宋纪》“沉”作“归”。
二三三、柳开赠梁周翰诗
梁周翰,太宗朝为馆职,真宗即位除知制诰。柳开赠诗曰:“九重城阙新天子,万卷诗书老舍人。”(《总龟》前二十六)
二三四、郑谷雪诗
郑谷《雪诗》云:“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①披得一蓑归。”有段赞善〔者〕②善画,因采其诗〔意〕③为图,曲尽潇洒之意,持以赠谷。谷为诗以谢之云:“赞善贤相后,家藏名画多。留心于绘素④,得意⑤在烟波。属与⑥同吟咏,功成⑦更琢磨。爱余风雨⑧句,幽绝写渔蓑。”(《总龟》二十六、《全唐诗话续编》上)
------------------
①《唐纪》七十“人”作“翁”。
②《唐纪》有“者”字。
③《唐纪》有“意”字。
④《唐纪》作“素绘”。
⑤《全唐诗》二十五“意”作“事”。
⑥《唐纪》“与”作“兴”。
⑦《全唐诗》作“成功”。
⑧《唐纪》、《全唐诗》“雨”作“雪”。
二三五、赠画工欧阳价诗
欧阳价①工传神,杨次公赠之诗曰:“国手曾烦写几回?无人仿佛醉颜开。青铜鉴②里寻常见,不谓今③从笔下来。”奉职刘秘亦赠诗曰:“笔妙今为④第一人,心期造化夺天真。精神形骨从来一,移入青缣椎⑤两身。”(《总龟》前二十六、《宋纪》二十二)
案:此则出刘斧《青琐高议》后集一。
----------------
①《青琐高议》“价”作“玠”。
②《青琐高议》“鉴”作“镜”。
③《青琐高议》“今”作“君”。
④《青琐高议》“今为”作“君今”。
⑤《青琐高议》“椎”作“作”;《宋纪》作“似”。
二三六、郑棨赠老僧诗
〔唐〕①相郑②棨〔善诗,有〕③《赠④老僧诗》曰:“日照西⑤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黏柱础,宿火隐⑥炉灰。童子病归去,鹿麑寒入来”。自云此诗〔属对〕⑦可以衡称⑧〔言〕⑨重轻⑩不偏也。⑾尝有人问⑿:“相国近有⒀新诗否?”〔对〕⒁曰:“诗〔思〕⒂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中安可⒃得之?”〔盖言平生苦心。〕⒄(《总龟》前二十六、《全唐诗话》五、《乐趣》十三、《鉴衡》一)
案:此则出《北梦琐言》七。
----------------
①《全唐诗话》无“唐”字。
②《全唐诗话》“郑”作“国”。
③《全唐诗话》有此三字。
④《全唐诗话》“赠”作“题”。
⑤《唐纪》六十五“西”作“四”。
⑥《全唐诗话》“隐”作“陷”;《北梦琐言》作“焰”;《唐纪》作“烬”。
⑦《全唐诗话》、《北梦琐言》有此二字。
⑧《全唐诗话》“称”作“秤”。
⑨《全唐诗话》、《唐纪》“称”下有“言”字。
⑩《全唐诗话》“重轻”作“轻重”。
⑾《乐趣》引至此;《鉴衡》无以上诸语。
⑿《全唐诗话》“尝有人问”作“或曰”。
⒀《全唐诗话》“有”作“为”。
⒁《全唐诗话》有“对”字。
⒂《唐纪》有“思”字。
⒃《全唐诗话》、《唐纪》、《鉴衡》“此中安可”作“此处何以”。
⒄此句据《全唐诗话》、《鉴衡》补。
二三七、笔管上刊诗句
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粗于常笔,刻从军行,人马毛发亭台山水无不精绝,刊两句,曰:“事前琪树已堪攀,塞北征人尚未还。”(《总龟》前二十七)
案:吴景旭《历代诗话》三十三引此则作《续本事诗》。吴氏云:“《松窗杂录》有笔管上镂卢思道《燕歌行》。”即此也。
二三八、故国霜前白雁来
北方白雁,似雁而少,色白,秋深乃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①国霜前白雁来”,即谓此。(《总龟》前二十七)
案:此则见《孔氏谈苑》卷五。又《说郛》本《续本事诗》意有此。
----------------
①《少陵集》“故”作“旧”。
二三九、冬冬鼓
京城街衢,有金吾传呼,以禁夜行。至贞观,马周①上封事,每街隅悬鼓,夜击鼓以止其行,以备窃盗,时人遂呼为冬冬鼓。有道人裴修②然,雅有篇咏,善书画,好酒,尝戏为词:“遮莫冬冬鼓,须倾满满杯。金吾若③相问,报④道玉山颓。”(《总龟》前二十八、《乐趣》八)
案:《唐诗纪事》谓出张彦远《名画记》。《佩文韵府》谓出《灵异小录》,今《说郛》本《灵异小录》无此则。
----------------
①“周”,原作“同”,误。
②《唐纪》七十五“修”作“翛”;《灵异小录》作“裴休”。
③《唐纪》“若”作“如”。
④《唐纪》“报”作“但”。
二四○、孟尝君故宅食鼓
青①州隆兴寺,殿前庑下,西边有木台,台上以架悬二小鼓。相传寺乃孟尝君故宅,鼓乃集宾客食鼓。考究不然,而鼓南壁上有一绝云:“千载遗踪号鼓楼,不知谁是雍门周?区区此饭徒为尔,唯有鸡鸣客可酬。”不题姓名,亦不知其何谓。(《总龟》前二十八、《乐趣》九)
----------------
①“青”字原阙,据《乐趣》补。考《封氏闻见记·孟尝镬条》言:“青州城南佛寺中有古铁镬二口,又有一釜,相传云:是孟尝君家宅,镬釜皆是孟尝君之器也。”亦可为此字当作“青”之证。
二四一、竹西亭
淮南蜀江者,维阳之地也。或曰,势连蜀土,或以产茶味如蜀茶,云①自蜀江之南,有竹西亭,修竹疏翠,后即禅智寺也。竹西取杜牧之诗:“斜阳②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自蜀江以南,景气顿异,北风至此遂绝。(《总龟》前二十八、《乐趣》九)
----------------
①“云”前疑脱“故”字。
②《全唐诗》十九“斜阳”作“谁知”。
二四二、诗咏铜驼石犬
邺中铜驼乡,魏武帝立铜驼石犬各二。古诗云:“石犬不可吠,铜驼徒尔为。”(《总龟》前二十八、《乐趣》九)
二四三、吴宫香水溪
吴宫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濯妆于此。溪上源至今犹香。古诗云:“安得香水泉?濯郎襟上尘。”(《总龟》前二十八、《乐趣》九)
二四四、杜牧之兰溪诗
兰溪自黄州麻城出,东南流入大江,有水极清冷。杜牧之诗云“兰溪春尽碧泱泱”是也。(《总龟》前二十八、《乐趣》九)
二四五、西塞南湖
磁湖镇道士矶,即西塞山也。薛能诗有:“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正谓此处。南湖,臧质败走南湖,以荷自蔽,即此地也。(《总龟》前二十八)
二四六、诗咏弹棋
弹棋,今人罕为之。有谱一卷,尽唐贤所为。其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巅为小壶,四角微起。李商隐诗云:“玉作①弹棋局,中心最不平”,②谓其中高也。乐天诗云:“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谓抹角长斜,一发过半局。今谱中具有此法。柳子厚《叙》用二十四棋者,即谓此也。(《总龟》前二十八)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卷十八。
----------------
①《义山集》“玉作”作“莫近”。
②案此无题诗。
二四七、慈恩塔下题名
神龙以来,杏园燕后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他时有将相则朱书之,及第后知闻或遇未及第时题名字,添前字。故诗曰:“曾题名处添①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诗。”(《总龟》前二十八)
案:此则出《摭言》卷三。
----------------
①《唐纪》八十“添”作“加”。
二四八、郑谷望湘亭诗
湘潭县唐兴寺,有刘梦得撰《俨禅师碑》,孟宾于郑谷诗:“湘水似伊水,湘人如①故人”②之句,乃此寺前江流也。(《总龟》前二十八)
----------------
①《全唐诗》二十五“如”作“非”。
②案此郑谷《望湘亭诗》;孟宾于别有《湘江亭诗》,非此句。
二四九、取火
《周礼》四时变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唐时惟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戚里之家。故韩翃有曰“日暮汉宫传蜡烛,青①烟散入五侯家”之句。(《总龟》前二十八、《乐趣》八)
----------------
①《全唐诗》九“青”作“轻”。
二五○、唐时酒价
章圣尝宴群臣于太清楼,忽问市店酒有佳者否?中贵人对,唯南仁和酒佳,亟令沽赐群臣。又问近臣曰:“唐时酒每升价几何?”无有对者,唯丁晋公奏曰:“唐时酒每升三十钱。”章圣曰:“何以知之?”晋公曰:“臣尝记杜甫诗曰:‘速来相就饮一斗,①恰有三百青铜钱。’”章圣大喜,曰:“杜甫诗自可为一代之史。”(《总龟》前二十八、《乐趣》六)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亦见《玉壶清话》一,又可参阅赵与时《宾退录》三。
----------------
①《玉壶清话》作“蚤来就饮一斗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