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追憶繁華京城過往煙雲:圖說北京三千年   》 皇傢寺院: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葛忠雨 Ge Zhongyu

皇家寺院: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皇家寺院: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皇家寺院: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皇家寺院: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皇家寺院: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皇家寺院: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皇家寺院: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的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着山形和美的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環護着中間的寶珠峰,而規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以它堅實的身軀擋住了從北方襲來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處形成了溫暖、濕潤的小氣候,因而這裏的植被繁茂,古樹名花衆多,自然環境極為優美,是一塊十足的寶地。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也是北京地區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廟。史書上說“先有潭柘,後有幽州”,民間則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更為通俗明了的說法。追溯潭柘寺的歷史,早在1600多年前的晉代即已建成,當時被稱為嘉福寺,在唐代的武則天時期非常興盛,時稱竜泉寺,金代御賜寺名為大萬壽寺,在明代又先後恢復了竜泉寺和嘉福寺的舊稱,清康熙年間又改稱岫雲寺。關於潭柘寺的由來,《岫雲寺蓮花池記略》上說:“寺址本在青竜潭上,有古柘千章,故名潭柘寺。”關於此名稱的由來,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因為寺後有竜潭,山上有柘樹的緣故。柘樹,作為桑科植物的一種,是非常罕見的珍貴樹種,也是很好的中藥材,可以說全身是寶。不過,在潭柘寺裏與皇傢更有淵源的樹,則是被稱為“帝王樹”的一棵千年銀杏樹。這棵銀杏有40多米高,樹幹周長9米,得七八個人手拉手才能環抱,遮蔭面積達到600平方米,真正稱的上是參天巨樹。等到秋天來臨,滿樹的葉子就會變成金黃色,看上去非常美麗,讓人難以忘記,成為潭柘寺的一大奇觀。相傳這棵樹植於唐貞觀年間,距今大約有1400年的歷史。在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曾經封這棵樹為“帝王樹”,這是因為清朝的皇帝在登基即位的時候,樹的根部就會長出新的小樹來;如果皇帝駕崩的話,這棵樹就會自然的折枝,的確是妙不可言。
  那麽“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句俗語又是怎麽來的呢?這裏有一個民間傳說。傳說很久以前,在北京、天津地區有一條惡竜,常使這裏發生旱澇災害,弄得民不聊生。當明朝準備遷都北京的時候,開國宰相劉伯溫奉旨修建北京城,便下定决心除掉惡竜。由於劉伯溫精通奇門遁甲、天地五行之術,所以他很快就活捉了惡竜,並鎮壓在了北新橋下,還用一支箭做房屋的大梁修建了潭柘寺,箭頭直指惡竜的咽喉。從那以後,人們纔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據說,後來在北京城裏修建皇宮時,都必須比潭柘寺的大梁低一寸,這就是“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由來。
  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大傢都知道,我們今天的北京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礎上改建發展起來的。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聽從了大將巴圖魯和謀士漢人劉秉忠的建議,以“幽燕之地,竜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為由,於1276年建成大都城,而從時間上來看,這已經是晚於晉代800餘年了。在此之前,遼國曾在916年以幽州為南京,晚於晉代近500年,就是唐武則天時代也比晉代晚了400多年。所以,民間所流傳的“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說法是所言不虛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黃山書社
繁華有因:“漂”來的北京虎踞竜盤:棋盤結構的北京城缺憾之惑:北京古城墻缺個角
中軸傾斜:京城中軸綫之謎皇傢寺院: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古城的“雙竜”佈局
中南海的歷史滄桑北海九竜壁的傳說什剎海的由來之謎
正陽門箭樓千斤閘探秘天安門城樓設計者之謎前門大柵欄之謎
太廟被李自成燒毀了嗎社稷壇的五色土景山坐像之謎
北京城的“後門”故宮又稱紫禁城之謎宮門:解讀故宮之謎的鑰匙
揭秘皇城三大殿故宮房間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故宮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東華門門釘也有謎團元代皇帝為何沒有陵墓神秘的明代皇帝葬儀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