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全面窥视全球反美图景:美国的敌人 A comprehensive global anti-American spy picture: the enemy of the United States 》
第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2)
李涛 Li Tao
1951年4月,在多人的要求下,巴列维极不情愿地任命摩萨台为首相。摩萨台一上台,便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与英国在石油问题上周旋,并最终强迫巴列维签署了石油工业国有化法案,以此为法律依据来继续与英国对抗。英伊之间的矛盾,随着摩萨台的上台而激化。英国对摩萨台恨之入骨,一边图谋扶植一个亲英分子来代替摩萨台政府,一边抵制伊朗轰轰烈烈的石油国有化运动。
在美国看来,在冷战时期,英国与伊朗把关系搞僵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当时的态势来看,伊朗的变革已经势如破竹,不可阻挡,英国一味地遏制,与伊朗作对,只能把它推向苏联的怀抱。更何况,美国也想在伊朗分一杯羹,自然要先弱化英国在当地的影响。不过在英伊冲突的过程中,美国除了对英国提出一些建议外,并没有采取过火的干涉,美国也很清楚,当下冷战的时局,美国也不能没有英国的支持。
然而,随着冷战高潮的到来,美国突然意识到有着丰富资源的伊朗也同样对苏联有强大的诱惑力,于是,美国开始偏向英国,逐渐由原先的"骑墙派"角色,变成了主动干预。杜鲁门曾经提出,如果伊朗可以向英国进行一定数量的赔偿,国有化就比较合理。显然,美国虽然不太赞成伊朗石油国有化,但也不敢表现出过于尖刻的态度,否则,伊朗很可能转向苏联。
为了确保伊朗与苏联保持距离,美国加大了对伊朗的经济、军事援助,同时说服英国将石油利润与伊朗五五分成,尽量表现出真心实意。然而,英国和摩萨台都不买美国的账,该是什么样还是个什么样,一点让步都不肯,美国的调解在英国的贪婪下起不到丝毫作用。
美国只希望逼迫伊朗尽快解决其与英国的冲突,却忽视了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是当时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这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情,而是一种觉醒。伊朗的勇敢受到了英国的痛击,但却是中东其他产油国的典范。在伊朗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产油国果断扛起了反西方大国的大旗。这下,美国意识到了危机--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可能会受波及。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调整对伊政策。其实,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各种思想正影响着美国的决策。在冷战时期,美国已经不知不觉将伊朗当作了同英国和苏联竞赛的筹码,并在政策中逐步体现出来。美国是个善于在混乱中思考真理,在夹缝中获得生存的国家,似乎所有的危机都可以变成转机。
如果说在杜鲁门的时候美国还有希望维持与英伊的双边关系,那么在艾森豪威尔上任的时候,这个希望就完全破灭了。
艾森豪威尔的政策偏重于英国。他一再表示,只要伊朗肯对英国做出赔偿,一切都好商量。可惜,摩萨台如果要同意,那种种矛盾也不会延续到1953年了。
英国当时完全把美国当作了解决伊朗问题的关键,英国外交官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出访美国,希望美国可以多出一把力。美国虽说亲近英国,但始终担心过分的干涉会变成伊朗远离美国的催化剂,因此还是保持对摩萨台的援助。时间一久,英国难免会心生埋怨。于是,美国不断接到来自英国的警告。英国并不愿意讨好摩萨台,对于影响自己计划的人,英国从来没有手软过,即使这次有美国的阻挠,英国还是杀气腾腾地想把摩萨台斩于马下。
艾森豪威尔对伊朗的偏袒,一度让摩萨台产生了幻觉,认为他找到了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可摩萨台很快就发现,美国和善的面具下是一张比英国还要狰狞的脸,摩萨台很是失望。美国对伊朗的石油也早已垂涎三尺,曾经也想过买下英伊石油的股份,但却遭到英国的拒绝。英美也不是什么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伴随着利益的此消彼长而忽近忽远。英国想在中东地区实现石油垄断,同样美国也希望如此。如若不是当时的冷战需要英国的帮助,恐怕美国早就拔刀相向了。
摩萨台同所有人一样,是美国利益的牺牲品。当英伊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时候,美国势必会选择英国而丢弃摩萨台。毕竟在对付苏联方面,英国的实力要比伊朗强得多。而且,看中中东的何止美英,西方诸多国家都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美国对伊朗表现得过于热情,势必会遭到这些国家的反对。思前想后,艾森豪威尔最终决定放弃摩萨台,与巴列维一同策划了一场政变结束了摩萨台的政治生命。这就是伊朗著名的"1953年政变"。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目录、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1) | 第2节: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2) | 第3节: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3) | 第4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 | 第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2) | 第6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3) | 第7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4) | 第8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5) | 第9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6) | 第10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7) | 第11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8) | 第12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9) | 第13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0) | 第14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1) | 第1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2) | 第16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3) | 第17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1) | 第18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2) | 第19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3) | 第20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4) | 第21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5) | 第22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6) | 第23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7) | 第24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8)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