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當代懸疑小說之父:丹·布朗傳 》
第二章 羽翼初豐(1)
莉薩·羅格剋 Lisa Rogak
1982年秋,布朗被阿默斯特學院錄取。
在阿默斯特學院,布朗度過了一段畢生難忘的時光,即使在成名之後,他還是時常把這段經歷挂在嘴邊。小說傢勒爾契剋曾是學院的客座教授,在多年的執教生涯中,他培養了無數品學兼優的莘莘學子,布朗就是其中一個。布朗常常說,儘管勒爾契剋教授誨人不倦,教給了他許多英文寫作的技巧之道、思維發散的秘密之源,但那時的他卻從未想過要當一名作傢。十年後,當布朗在自己的第一本小說中對勒爾契剋教授表示誠摯感謝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正是在勒爾契剋教授課堂上的學習經歷讓他在時過境遷後仍能信心十足地拾起擱置已久的筆。
在阿默斯特學院就讀的第三年,布朗獲得了去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留學一年的機會。
來到塞維利亞大學之後,布朗又像以往一樣選擇了一門從未接觸過的課程:藝術史。正是這門課上,教授信手拈來的幾句題外話為《達·芬奇密碼》播下了最初的種子。那是在一堂有關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課上,教授一邊用幻燈片嚮學生們展示畫作,一邊隨手指出達·芬奇在這些繪畫、雕塑及素描設置的密碼和疑團。
當教授開始演示《最後的晚餐》這張幻燈片的時候,滿滿一教室的同學都已經昏昏欲睡了。為了引起大傢的註意,教授說道,雖然幾百年來人們都誤以為在這幅畫中坐在基督右邊的人是門徒約翰,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實際上,她是一位女人,確切的說是抹大拉的馬利亞。接着話鋒一轉,他又繼續指出畫捲中好幾個為人們所忽略的細節,比如在整個晚宴中沒有出現一隻酒杯。
這堂看似平淡無奇的課極大地激發了布朗的想象力,他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對於這個思維活躍、終生熱愛解密和猜謎的大學生而言,短短的幾十分鐘讓他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這將最終改變他的一生,儘管當時他還意識不到這一點。
平常人知道像《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這樣舉世聞名的畫作中竟然藏有密碼,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布朗在塞維利亞大學學習藝術史的時候,纔真正一睹了《最後的晚餐》的廬山真面目。構成這幅世界名畫的主要元素絶不是普通的油墨重彩,而是達·芬奇精心設置的神奇密碼。凝視着《蒙娜麗莎》的畫像冥思苦想她為何微笑時,不過剛剛觸及密碼學的皮毛,諸如《岩間聖母》、《博士來拜》等畫作中也都充滿了神秘的象徵意義。
不論如何,布朗的視野從此打開了。擺在他面前的,不僅有列奧納多·達·芬奇試圖穿越百年隧道嚮觀畫者傳遞的隱秘信息,還有一個由無數藝術傢在他們的作品中苦心設置的密碼和神秘符號所構成的富饒寶藏。
教授賦予了他一雙神奇的眼睛。從此,他可以全方位地欣賞畫作——它們不再是單純的視覺藝術品,它們還是音樂、文學和宗教的符號。當布朗收拾行裝,準備回到阿默斯特的時候,他對未來已經成竹在胸。雖然這些藝術史知識看起來與他的歌唱事業沒有多大關係,但是他敢肯定在某個無法預知的時刻,它們將大放異彩。
從阿默斯特學院畢業後,布朗開始自學各種樂理知識。他知道自己並非科班出生,如果想在臥虎藏竜的音樂界嶄露頭角,必須在譜麯、配樂和幕後製作等方面狠下苦功。
一天,布朗在擺弄合成器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能調試出一種很像蛙叫的聲音。於是,他用這種聲音製作了一支聽上去像一群青蛙在池塘裏爭鳴的麯子。這支樂麯後來被命名為“快活的青蛙。”接着他又嘗試着用合成器模擬其他動物的叫聲,並一連創作了好幾首短小的樂麯。不久,“動物們的合唱”誕生了,卻衹售出了幾百盤。布朗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將這次失敗視為一次自己製作銷售作品的初次經驗。
之後,他又於1990年發行了首張面嚮成人的大型專輯——“視角”。他仔細分析了市場排名前四十名的音樂作品,別具匠心地將其中的流行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專輯中。這張專輯音樂舒緩流暢,婉轉綿長。其歌詞更是意緻悠遠,別具一格。布朗清楚現在最重要的是把專輯作為樣本音樂推薦給好萊塢的製作人和代理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譯文出版社 |
|
|
關於作者 | 關於譯者 | 第一章 密碼之源(1) | 第一章 密碼之源(2) | 第二章 羽翼初豐(1) | 第二章 羽翼初豐(2) | 第二章 羽翼初豐(3) | 第三章 運籌帷幄(1) | 第三章 運籌帷幄(2) | 第三章 運籌帷幄(3) | 第三章 運籌帷幄(4) | 第三章 運籌帷幄(5) | 第四章 首嘗敗績(1) | 第四章 首嘗敗績(2) | 第四章 首嘗敗績(3) | 第四章 首嘗敗績(4) | 第五章 迷茫歲月(1) | 第五章 迷茫歲月(2) | 第五章 迷茫歲月(3) | 第六章 破釜沉舟(1) | 第六章 破釜沉舟(2) | 第六章 破釜沉舟(3) | 第七章 時來運轉(1) | 第七章 時來運轉(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