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大川 》 登山途中的人生感悟:如果山知道 》
第5節:回首餘純順(3)
謝彌青 Xie Miqing
在這段文字中,我看到了他在延續着走在阿裏荒原上所品味出的人生的精神實質--淡泊,並將其作為自己日後行為的精神依托。然而我也不無擔心地發現,幾年前存在於他身上的那種
孤芳自賞式的英雄主義色彩,在他回歸自然本質的主旋律中,仍是偶爾閃現的不和諧音符。對於一個從事特殊事業的公衆人物,這音符可能會使整個樂章增添某種悲壯的華彩;而對於一個嚴肅的探險者,這將是致命的誤區。
餘純順終於去了羅布泊,並且再也沒有回來。
按他的原訂計劃,他穿越羅布泊的時間應是九、十月份,他為此查閱了大量氣象、地理等有關資料。然而,人為的因素使他匆忙地改變了計劃。
攝像機記錄下的珍貴鏡頭,使得餘純順邁開大步走嚮羅布泊荒原的豪邁身影,成為他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永久定格,這,也許是一件幸事。.
可當餘純順在攝像機的追蹤下開始這一嚴酷的行程的時候,也就註定他的行為已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探險行動,而充滿了一種"殉道"的意味。
我們現在已無從知道究竟是什麽原因使餘純順改變了原來的計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假如他的這次行動成功了,"6月份不能穿越羅布泊的神話被打破"這一壯舉,將給他本人和給新聞媒體所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對於崇尚雁過留聲的餘純順,我想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誘惑。但對一個走了8年,對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有深刻感悟的探險者來說,這誘惑又似乎是微不足道的。這也成了我以及許多與之相熟的朋友們心中的謎。
6月穿越羅布泊也許並非神話,為此探險界的人士為餘純順作了許多個"假如",這些假如的背後是他有可能完成這一壯舉,對此,我毫不懷疑。
可惜,對於餘純順,沒有"假如";對於探險者,沒有假如!
和餘純順並稱為"南北俠"的"北俠"宋小南曾對我說:"堯茂書用生命令'中國探險群落'崛起,繼而踏上徵程;餘純順則用生命令'我們'停步,站下來沉思。"
我想,這沉思是十分必要的。
探險是一項崇尚勇敢的事業。但真正的探險者,不是去用死亡來驗證勇敢,而是用勇敢去超越死亡。
如果說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探險活動,因其時代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投機冒險的色彩,那麽現代的探險活動則應是人的智慧、力量和現代科技相融合的結晶。然而,這又將意味着每一次探險活動都將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持。這對於餘純順們,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睏擾。面對來自高山、大河、荒漠的誘惑,面對每一個計劃背後資金的窘迫,面對50%的成功率,耍保持絶對的冷靜,並非易事。
但,生命屬於每個人衹有一次。
儘管如此,面對餘純順的離去,我還是在第一時間為他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本以為如他那般頑強的生命是不會輕易逝去的,儘管他走的每一步無不與死亡毗鄰。
值得慶幸的是他是倒在路上,以一位行者的婆態,面嚮故鄉--那太陽升起的地方。他衹可能以這種方式倒下,他曾經說過。
但仍無法抑製心中的痛惜,畢竟,他的理想行將實現,他的宏願就要完成。
一個月前他給我寄來了《從阿裏出發》剩餘的全部文字。這份寶貴的手稿現正放置於我的
案頭,使我感到是否他冥冥之中預感到了些什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人與山相逢(1) | 第2節:人與山相逢(2) | 第3節:回首餘純順(1) | 第4節:回首餘純順(2) | 第5節:回首餘純順(3) | 第6節:守望峰巔 | 第7節:祈禱梅裏 | 第8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1) | 第9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2) | 第10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3) | 第11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4) | 第12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5) | 第13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6) | 第14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7) | 第15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8) | 第16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9) | 第17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10) | 第18節:天庭札記(1) | 第19節:天庭札記(2) | 第20節:天庭札記(3) | 第21節:喜馬拉雅的金字塔(1) | 第22節:喜馬拉雅的金字塔(2) | 第23節:夏天的哲思 | 第24節:走出喜馬拉雅(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