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到古代中國去旅行 》
伎巧(2)
伊永文 Yi Yongwen
這是廣西人利用生活環境之便而自娛的“弄蟲蟻”,此類“弄蟲蟻”在古代中國還非常多,“禮猴”衹不過是其中一個典型罷了。
第四種類型是弄蟲蟻賭博。
弄蟲蟻賭博主要以鬥雞、鬥鵪鶉、鬥蟋蟀為代表。由於雞、鵪鶉、蟋蟀都可以鬥,所以它們均具賭博性質。
唐《東城老父傳》說許多世傢貴主,傾帑破産,市雞以償其值。宋代四川張詠寫出了“鬥雞破百萬”的詩句,明張岱《陶庵夢憶》中所記的鬥雞是以古董、書畫、文錦、川扇等物為賭註。
明《三纔圖會》中《鬥雞圖》清蒲鬆齡《聊齋志異》描寫貧睏的王成,見人鬥鵪鶉,一賭數千,便馴養了一隻鵪鶉,走上街頭賭酒食,每
次都贏,半年便積纍了二十金。王成在大親王府邸戰勝了“玉鶉”,大親王要買下他的鵪鶉,王成出價千金,大親王認為不值,王成卻說:小人把嚮市廛,日得數金,易升鬥粟,一傢十餘食指,無凍餒憂,是何寶如之?最後王成以六百金與大親王成交,他憑靠賣鵪鶉的金子,治田百畝,起屋作器,居然世傢。
西湖老人《繁勝錄》記臨安市民,在蟋蟀旺季,紛紛鬥賭,贏三兩個,便望賣一兩貫錢。明代陸粲《庚巳編》也記:“吳俗喜鬥蟋蟀,多以决賭財物。”周暉《金陵瑣事》記:南京的鬥蟋蟀,鬥之有場,盛之有器,掌之有人,必大小相配,甚至兩傢方賭,傍猜者群集。清代孫珮《蘇州織造局志》形容得更是有聲有色:吳俗每歲交秋,聚鬥蟋蟀。光棍串同局役,擇曠僻之所,搭廠排臺,糾衆合鬥,名曰“秋興”。無賴之徒及無知子弟,各懷銀錢賭賽,設櫃抽頭。鄰省別屬,罔不輻輳,每日不下數千人,喧聲震動閭閈。
清吳友如繪《風俗志圖說•蟋蟀會》正因鬥雞、鬥鵪鶉、鬥蟋蟀有厚利可獲,所以人們無不精心飼養調教雞、鵪鶉、蟋蟀,由此産生了一種研究鬥雞、鵪鶉、蟋蟀的專門學問。它大大提高了中國生物學的科學技術水平。
迄今為止,我們發現的清乾隆年間未說明作者的《雞譜》,就對鬥雞的良種選配繁育,種卵的孵化和雛雞的飼育、飼養管理,各種疾病及其防治措施,進行了係統的、理論的總結,十分精闢,許多論斷,對傢雞品種的發展,養雞技術的發展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清代有了對鬥鵪鶉的飼養調教的專著——程石鄰的《鵪鶉譜》,在這部書中,程石鄰分門別類,井井有條,闡述了對鬥鵪鶉的“相法”、“養法”、“洗法”、“養飼各法”、“飼法”、“把法”、“鬥法”、“籠法”、“雜法”、“養鬥宜忌”等等,對中國古代養鵪鶉的經驗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與總結,這對人們食用鵪鶉也會起到有益的作用。
清吳友如繪《海上百豔圖•草蟲》蟋蟀的飼養調教著作則最多,宋代有賈似道的《促織經》,明代有嘉靖年間的《秋蟲譜》,袁宏道的《促織志》,劉侗的《促織志》,清代有陳淏子的《蟋蟀篇》,夢桂的《蟋蟀譜》,金文錦的《促織經》,朱從延的《孫鑒》,麟光的《蟋蟀秘要》,秦子惠的《功蟲錄》、《王孫經補遺》,拙園老人的《蟲魚雅集》,等等。
這些著作,或辨品,或觀行;或宜忌,或捕捉;或與食,或交配;或頭色,或治病;或下盆,或長翅……字裏行間,充滿科學辯證的精神,對中國古代的生物學是一宗大的貢獻。
綜觀鬥雞、鬥鵪鶉、鬥蟋蟀的專門著作,它們客觀上對氣候、地形的掌握,飲食的適用適當等等各門類的科學知識的發展,都有着促進和完善作用,這恐怕是熱衷於弄蟲蟻者意料不到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絶技(1) | 絶技(2) | 絶技(3) | 伎巧(1) | 伎巧(2) | 宋元玩具(1) | 宋元玩具(2) | 宋元玩具(3) | 李開先與笑話(1) | 李開先與笑話(2) | 李開先與笑話(3) | 明清象聲(1) | 明清象聲(2) | 明清象聲(3) | 高爾夫球源何在(1) | 高爾夫球源何在(2) | 高爾夫球源何在(3) | 高爾夫球源何在(4) | “葉子戲”的演變(1) | “葉子戲”的演變(2) | “葉子戲”的演變((3) | “漢文化圈”的交流(1) | “漢文化圈”的交流(2) | “漢文化圈”的交流(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