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北京地理之名傢宅院   》 感悟北京      佚名 Yi Ming

  有個朋友在達智橋鬍同12號-楊椒山故居裏住過一段時間,我也就常去拜訪,看到山門上那塊文保單位的牌子,就嚮他討教。他說知道楊椒山是個很久以前的忠臣,根據房子的規模判斷,應該官職不大。宣武區這邊的老房子太多,僅是會館就數不清。要是深究起來,每棟房子都有不少故事。可去瞭解幾百年前的事情,對今天究竟有什麽用處?
  後來,這個朋友搬去了亞運村,見面就抱怨,說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眼睛落在那些嶄新雪白的建築上,思想卻找不到落點,開始還新鮮,習慣了以後就無聊。不像過去在宣南,一座門樓,一個瓦頂望上去也許平凡,但回想起來都有一段可圈可點的歷史,想起來不由得感嘆。走一段路,就像聽了幾出大戲,看了幾場悲歡離合的電影,天天走也不會厭。原來瞭解故事和歷史也有"作用"。
  這次走訪楊椒山故居,我被一位住戶帶着從頭到尾走了一圈,知道了哪裏是楊椒山寫諫書的地方,哪裏是"公車上書"千人集會的地方。之前在圖書館翻了兩天故紙堆,從"彈劾嚴嵩"到"公車上書",這些書中故事,就在這次走訪中一下子由平面轉化為立體。這個過去就很熟悉的小院子,一時間被賦予了衆多新含意。我和攝影記者站在一棵扭麯的老樹前,感嘆變革的道路其實就像這樹幹一樣麯折。一百多年前,康有為是不是就站在這棵樹下嚮衆人宣講:國勢危急,非變法無以救國。一時間覺得連院子裏散亂的一磚一瓦都有必要拾起來重新審視一番。
  瞭解歷史,瞭解身邊的這個平凡的世界絶非從來平淡。房前的一堵舊磚墻,房後的幾棵老槐樹,普通到你可以視它們為無物,絲毫不在意。但有一天,你聽說了經專傢考證,關漢卿就是在這樹下構思了他的幾部傳世之作,而那堵磚墻竟然能和袁崇煥扯上一些關係。本來覺得無話可說的平淡生活多了一些話題,從此,經過那些普普通通的景物總要多看幾眼,把相關的故事拿出來留戀回味一遍,也算是完成了一個思想審美的過程。
  其實審美的途徑有很多種,我們習慣的視覺審美衹是其中之一。好山好水,自然美不勝收,但又有幾個人能放棄城市生活,退歸林下,采菊東籬,遙望南山?不能走進山水,就把山水搬進傢裏,堆山引水的園林藝術在明清的時候盛行過一段時間。可現代生活,似乎要把所有的空間都納入實用範圍,楊椒山故居就受了"實用"二字的規範,遊廊改成了居室,假山的位置上蓋了小廚房,庭院之美所剩無幾。
  定稿前又去了一次達智橋鬍同,是由我的那位朋友陪同。我一路給他講從明史中查到的楊椒山的故事,他也開始回憶,從前住在那裏時或眼見或耳聞過幾件奇聞趣事。在院子裏轉了一圈後,我們交換了一下感想,覺得這裏過去就不因建築聞名,現在又明顯保護不當的古跡還是值得一遊,進行視覺上的審美或許難為無米之炊,但思想審美絶對素材豐富。
  分手前,朋友說他决定查一下亞運村的歷史,別看元明清三代那裏都遠離鬧市,比不上宣武門,但相關的故事一定還是有的。他還說要搜集亞運村這十幾年以來的新故事,英東遊泳館的故事,五洲大酒店旁花園的故事,讓每個在亞運村漫步的人的思想也能跟着故事走一段路,就算沒有幾百年那麽長。文化的積澱就是這樣開始的,多留些故事,留住一段歷史,讓後人不用為找審美素材發愁。

    新京报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平淡裏涌出了波瀾壯闊之美彈劾嚴嵩的陣地鬆筠畫社的搖籃公車上書的開山之地
感悟北京思想的審美遠勝視覺的衝擊人頭攢動的"明星"老宅曾經文人薈萃
如今遊客如織感悟北京從"隱於朝"到"隱於潮"晚清文人理想曾在這裏激蕩
老屋墻上不見青磚也曾俯瞰萬日風雷會館裏的鄉土情誼感悟北京
宣南會館裏散發的文化味道屋寒瓦陋難掩盛門氣質宅院兩次目睹歷史開的"玩笑"老宅院裏也曾天翻地覆
梁啓超書齋感悟北京走近文化名門的幽深底藴在滿院墨香裏回首文豪走過的路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