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品三国下 》
非常君臣(4)
易中天 Yi Zhongtian
第三,忘恩负义。据《三国志·后主传》及《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刘禅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有份。关羽追谥为壮缪侯,张飞追谥为桓侯,马超追谥为威侯,黄忠追谥为刚侯,偏偏没有赵云。后来,由于姜维等人打抱不平,才在第二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赵云是刘备集团的大功臣,更是他刘禅的大恩人。追谥故人,居然不念赵云,还要别人提醒,岂非忘恩负义? 第四,没有心肝。据《三国志·后主传》及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刘禅投降后到了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司马昭设宴招待他,席间特地演奏了蜀国的乐舞(为之作故蜀技)。“凄凉故蜀伎,来舞魏宫前”,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所以“旁人皆为之感怆”,只有刘禅“喜笑自若”。这一表现,就连司马昭也看不下去。司马昭对部下说,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又一天,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想念蜀国吧?刘禅说,这里快乐得很,不想念蜀国(此间乐,不思蜀)。这实在太不像话。于是,随刘禅入洛阳的旧臣郤正(郤音戏)就去对他说,下次再问,主公就说先人的坟墓在那里,没有一天不想念,然后把眼睛闭起来。后来,司马昭又问这个问题,刘禅就按照郤正教的那样说那样做。司马昭听了大为怀疑,说我怎么听着像是郤正的话呀?刘禅马上睁开眼睛,说你猜对了,就是他(诚如尊命)!结果所有的人都笑(左右皆笑)。你说刘禅是不是没有心肝? 但是这些说法也都可以商量。第一,历朝历代的皇帝,哪个身边没有小人?汉文帝有没有?汉武帝有没有?昭烈皇帝刘备的身边,难道就没有?比如那个法正,就有很多人认为他是小人,很让诸葛亮伤脑筋的。再说刘禅也并非只是亲信小人。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号为“四英”,前赴后继地辅佐刘禅。刘禅的政府,难道不是“贤人内阁”吗? 第二,不战而降也可以讨论。历史上不战而降的并非只有刘禅,刘璋也是。难道刘璋不战而降就是弃暗投明,刘禅不战而降就是丧权辱国?讲不通吧?当然,刘禅和刘璋还是有区别的。刘璋说得很清楚:我们刘家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给人民带来什么好处,反倒让老百姓遭受战争之苦,实在于心不忍!这就值得肯定。刘禅却没有这个境界,他考虑的是保命问题,因此原本准备逃跑。只是因为跑不掉,才投降。所以,刘禅的不战而降没什么可取之处。但蜀汉亡国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亡国之君就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第三,不追谥赵云也有原因,原因就在刘备称王时只封了四员大将: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没有赵云,也没有“五虎上将”一说。事实上,赵云终其一生,也未能做到“名号将军”。刘备在世时,是翊军将军。刘禅继位后,做到征南将军、镇东将军,后来又因“失利于箕谷”而被贬为镇军将军。所以,赵云的地位一直不如关、张、马、黄。刘禅按照四员大将的名单和规格来追谥已故将军,正是继承了其父的做法。这当然是委屈了赵云,也确实忘恩负义。但这笔账得先算在刘备头上,不能只骂刘禅一人。何况刘禅最后还是追谥了赵云,应该说是从善如流,何必厚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话说三国 |
|
|
内容简介 | 非常君臣(1) | 非常君臣(2) | 非常君臣(3) | 非常君臣(4) | 非常君臣(5) | 非常君臣(6) | 难容水火(1) | 难容水火(2) | 难容水火(3) | 难容水火(4) | 难容水火(5) | 难容水火(6) | 难容水火(7) | 无力回天(1) | 无力回天(2) | 无力回天(3) | 无力回天(4) | 无力回天(5) | 无力回天(6) | 无力回天(7) | 殊途同归(1) | 殊途同归(2) | 殊途同归(3)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