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鄭靈公鐵青着臉,也不搭話。群臣見狀,也不敢再多言。君臣不歡而散。
  子傢覺得事情不妙,便沒有回傢,而是竟自去見子公。他把靈公動怒的情況講了一遍,勸他說:“明天入朝,一定要嚮主上謝罪。”子公怨氣未消,振振有詞地說:“不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是主上先失禮,他還想處治我,我憑什麽要嚮他賠禮認錯?”子傢勸解道:“事雖如此,但君臣之間,不可因戲語而生怨怒。還是謝罪為好。”子公不置可否,子傢衹好退去。
  次日,兩人一同入朝。子宮隨班行禮,全無惶恐負罪之語。倒是子傢看着着急,幾次暗示他,子公卻衹當沒看見。子傢衹好躬身說:“公子宋昨日染指失禮,特來嚮主上告罪。他惶恐之間不能措辭,請臣代為轉達。望主上念在他多年來勤謹辦事的份上,饒了他吧。”一邊說,子傢一邊嚮子公使眼色。但子公全然不理,這個梯子算是白搭。鄭靈公一見子公那個樣,氣就不打一處來。他綳着臉,冷冷地說:“是寡人得罪了公子宋,他哪能有什麽錯處?哼1說着起身,拂袖而去。
  彼此不相讓,怨隙越結越深。子公出朝,秘密派人請來子傢,對他說:“主上恨透了我,恐怕還要殺我。俗話說:‘先下手為強’。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起而自救,先行發難。”
  子傢連連搖手,道:“使不得,使不得!自傢的傢畜養得時日久了,還捨不得下手,何況一國之君,誰敢輕言弒逆?不可鬍言亂語,徒惹禍端1
  子公見子傢不從,馬上見風轉舵,笑着說:“我不過是開個玩笑,您不要當真。”
  子傢道:“這種玩笑可不是隨便開的!謀逆死罪,還要株連宗族,豈可戲言?你放心,我不會多嘴多舌的。”說罷,告辭而去。
  雖然子傢滿口應承,但子公並不放心。萬一走漏了風聲,就有亡身滅傢的大禍啊!衹有把子傢攪在裏面,才能平安無事。他知道子傢與靈公的弟弟公子棄疾關係密切,數有往來,便到處傳言,說子傢與公子棄疾經常秘密相聚,不知商議何事。好事不避人,他們恐怕要做什麽危害社稷的勾當。
  聽到這些傳言,子傢嚇壞了。他急忙找到子公,質問道:“你鬍說些什麽呀?這簡直是要我的命1
  子公道:“我信任你,和你商量大事,你卻不幹。這是成心害我死呀!既然如此,我也就顧不上什麽朋友之情了,我一定要你和我作伴。”
  子傢素來懦弱,遇事優柔寡斷。見子公如此說話,駭然道:“你要幹什麽?”
  子公咬牙切齒地說:“主上是個昏君,這從分賜黿肉這件事上就能表現出來。這樣的昏君,早就該廢掉!我要行大事,廢昏立明。我們共同扶立公子棄疾如何?”
  子傢想了想,苦着臉說:“你看着辦吧!可別把我牽連進去,我决不說出去就是了。”
  得到子傢默許,子公便有恃無恐了。他暗中聚集傢甲,重金賄賂靈公左右,趁靈公秋祭齋宿,半夜潛入齋宮,輕而易舉地殺死靈公。然後,以暴疾訃告國人。
  政變後,子公等欲立公子棄疾為君。公子棄疾不忍心兄長的暴死,更不願受人挾持,便托詞不幹。不得已,子公和子傢遂立鄭靈公的庶弟公子堅為君,是為鄭襄公。
  按孔子作春秋,書曰:“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放過罪魁禍首子公而歸罪於子傢,這是為什麽?因為子傢身為執政重臣,懼譖從逆,知其事而不敢言,“任重者,責亦重”,所以孔子歸罪於子傢。
  史料:
  《史記·鄭世傢》
  二十二年,鄭繆公卒,子夷立,是為靈公。
  靈公元年春,楚獻黿於靈公。子傢、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傢曰:“佗日指動,必食異物。”及入,見靈公進黿羹,子公笑曰:“果然1靈公問其笑故,具告靈公。靈公召之,獨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傢謀先。夏,弒靈公。鄭人欲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則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
目錄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毒美人禍亂邦國(1)毒美人禍亂邦國(2)
毒美人禍亂邦國(3)毒美人禍亂邦國(4)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