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青春長徵路   》 第5節:第一章:離開瑞金(3)      鄭昱 Zheng Yu

  “小樣,就知道瀟灑,一邊玩去,本老大早有安排。”
  “什麽安排啊?”
  “機密行動,哪能隨便告訴你呢。”
  “你本事啦,賣關子!看下個星期回來怎麽收拾你。”
  其實我所謂的機密行動也就是看看書,查一些資料為下星期的黑板報做準備。反正閑着也是閑着,還不如把這七天好好利用一下。
  回到傢裏,打開電腦,先進論壇逛逛。這個“我們的長徵”論壇是前兩天查資料的時候偶然通過搜索引擎進入的,裏面的帖子還挺有意思。看看這個:
  長徵精神是什麽?
  長徵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七十年前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大西北,為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紅軍長徵不僅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還給我們留下了偉大的長徵精神,請大傢談談自己瞭解的長徵精神。
  作者:易水寒
   2005年9月29日
  “跟帖還有很多嘛,論壇的人氣不錯,看來現在還是有很多人關註長徵的。”我自言自語。
  嗯,13樓的這個跟帖還不錯。
  回覆:長徵精神是什麽?
  中國紅軍長徵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紅軍長徵給我們留下的精神,就是把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精神,這是一種堅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也是堅定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和站在人民的立場艱苦
  奮鬥和患難與共的精神。
  作者:小饅
  2005年9月30日
  我一嚮鄙視看帖不回帖的行為,於是以身作則回覆一個:
  回覆:長徵精神是什麽?
  長徵勝利最關鍵的作用是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用毛澤東的話說,正是這群衣衫襤褸的精英,改寫了中國的歷史。長徵精神是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又是一種萬衆一心的集體主義精神。紅軍將士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甚至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作者:劍走偏鋒
   2005年9月30日
  點一下鼠標,成功發送了“劍走偏鋒”的回帖。再看這個剛發的帖子:
  長徵真的走了“二萬五千裏”嗎?
  2002年10月16日,英國的兩位青年李愛德、馬普安開始從江西於都出發,沿着當年中央紅軍的長徵路綫重走長徵路,經過384天的步行,於2003年11月到達陝北。他們在到達紅軍長徵的終點——陝北吳起鎮(今吳旗縣)的前幾天對記者說:“長徵並不是25000裏,而是12000到13000裏,所以長徵沒有那麽長。”這一說法迅速傳遍世界並産生了意料不到的影響。據此,有人懷疑紅軍長徵沒有“二萬五千裏”,甚至有人認為長徵的裏數是虛構的。
   作者:疑竇叢生
   2005年9月30日
  奇怪了,“苦不苦,想想長徵二萬五”,二萬五千裏長徵難道是假的嗎?這個問題我可一定要搞清楚。
  長徵小故事
  1.了不起的隊伍
  1934年10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紅軍休養隊集合準備出發。休養隊都是老弱病殘和婦女,其中年紀最大的是年過六十歲的謝覺哉。還有董必武和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這支休養隊像是一支雜牌軍,每個男女成員都領到了一支紅纓槍,作為遭遇攻擊時的自衛武器。
  非戰鬥隊伍的負責人鄧發一反平時的嚴肅,操着濃郁的廣東普通話開起了玩笑:“這可是一支了不起的隊伍啊。我們有音樂傢、劇作傢、作傢。如果我們想演一臺戲,那可是萬事俱備。”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
  2.依依惜別
  紅一師臨行前一天,政治部主任譚政走進營級以上幹部會場,同志們都低着頭哭喪着臉。譚政提高嗓門:“同志們,擡起頭來!”大傢依然低着頭無語。“怎麽搞的,都霜打茄子啦?”
  劉得勝營長打破沉寂:“譚主任,首先允許我先提個問題。”“你說吧。”“我不明白,為什麽國民黨的部隊如此兇狠地進攻蘇區,咱紅一師接到的命令不是到前綫去打仗,而是‘準備出發’?”緊接着又有幾名幹部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南文藝出版社
第1節:序言第2節:目錄第3節:第一章:離開瑞金(1)
第4節:第一章:離開瑞金(2)第5節:第一章:離開瑞金(3)第6節:第一章:離開瑞金(4)
第7節:第二章:血戰湘江(1)第8節:第二章:血戰湘江(2)第9節:第二章:血戰湘江(3)
第10節:第三章:翻越老山界(1)第11節:第三章:翻越老山界(2)第12節:第三章:翻越老山界(3)
第13節:第四章:黎平會議(1)第14節:第四章:黎平會議(2)第15節:第五章:紅小鬼的故事(1)
第16節:第五章:紅小鬼的故事(2)第17節:第五章:紅小鬼的故事(3)第18節:第六章:渡烏江天險(1)
第19節:第六章:渡烏江天險(2)第20節:第六章:渡烏江天險(3)第21節:第七章:遵義會議(1)
第22節:第七章:遵義會議(2)第23節:第七章:遵義會議(3)第24節:第七章:遵義會議(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