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建筑 》 北京地理之王謝門庭 》
市場看似興盛的背後
佚名 Yi Ming
市場看似興盛,其實“劣幣驅逐良幣”
自1904年老天利出品的“寶鼎爐”在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榮獲一等奬,景泰藍開始受到全世界矚目,以後它每次在國際上亮相幾乎都能為國爭得巨大榮譽。此後幾十年,雖也有過衰敗,但其工藝發展得幾近完美,並以供不應求的出口量一度成為國傢換取外匯的功臣。而對於尋常百姓而言,它卻已悄然成為神話。
此次采訪中,有學者表明景泰藍是舶來品。但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深信,“景泰藍和北京烤鴨一樣,是完全屬於中國的傳統手工藝”。米大師對此底氣十足,他認為琺琅是世界通用名詞,雖得名於古代阿拉伯波斯地區的一個地名,且其中的畫琺琅確從國外傳入,但是中國人最先在銅胎上掐絲點藍燒製,並不斷將這門技藝與本國傳統圖案及民族特色相融合,從而創造出掐絲琺琅,即中國的景泰藍。
並非所有人都清楚景泰藍的發展史,卻對它在近年的“發跡”有目共睹。據張同祿大師回憶,北京曾在短短幾年間突然出現多傢景泰藍生産廠傢,一時間其國內市場看似興盛至極。可上世紀90年代初他去德國考察時,一位德國代理商竟質問他,為什麽中國的景泰藍被燈光照久了會流水。這令張同祿瞠目結舌,因為答案十分明顯並令人憤怒,産品工藝太差導致釉料開裂,而製造者為省事竟用蠟直接去補大塊瑕疵和裂痕。張同祿說,那些突然冒出來的私營小企業,許多並不具備生産條件,有的原先衹是給大廠定點加工原料的小作坊。這些小廠的産品用料低劣、工藝粗糙,圖案、造型幾乎都是仿照大廠的設計,毫無藝術品位可言,但它們卻在北京的許多旅遊景點被以極低廉的價格出售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並且都註明是“中國傳統手工藝景泰藍”。
面對這樣的現實,幾位大師不約而同地發出無奈的嘆息。可事實不會因大師的嘆息而改變,2004年10月,曾被稱作業界竜頭老大的北京市工藝美術廠宣佈破産,景泰藍老字號北京市琺琅廠也改製為有限責任公司,雖有大師坐鎮,技術工人卻衹有二十餘人,且年齡多為四五十歲,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逐良幣”規則再次應驗。
如今仍追究已根植中國600餘年的景泰藍的歷史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為“良幣”創造好的生存環境,讓真正的景泰藍工藝生存下去,並一如它剛出生時那般高貴。
● 民間記憶
“文革”期間主題圖案幾乎全部停産
●張同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景泰藍的發展到“文革”前達到高潮,但“文革”一開始,它也和其他手工藝一樣受到猛烈衝擊,原來景泰藍所表達的主題圖案幾乎全部被迫停産,要求我們在上面設計“農林牧副漁”、“大海航行靠舵手”,甚至革命樣板戲的題材圖案。而景泰藍這種工藝本身並不適合塑造人物,所以顯得很尷尬。我記憶猶深的還有一件事,就是“文革”時在廣交會現場,紅衛兵把門封鎖,不讓廣交會開展,最後周總理親自去給紅衛兵做思想工作,勸說他們凡是思想上不反動的工藝都可以恢復生産,這樣景泰藍生産纔得以解禁,並逐步恢復到以前的生産水平。
“老天利”的東西市場價格逐年上升
●夏更起(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鑒寶》節目中曾有位持寶者出示了一個掐絲琺琅寶相花紋熏爐,有民國時期的特徵,底下印有“老天利製”的銘文。經鑒定確為“老天利”製作,其出品的銅胎掐絲琺琅工藝精美,當時就有許多銷往國外。據說這位持寶人也是前些年在法國買到這件物品的。“老天利”的東西這些年在拍賣行、博物館中都出現過,且市場價格逐年上升,但我認為這件熏爐比較怪,並不能代表“老天利”景泰藍的特點,當時我給的價格是4萬元人民幣。
新京报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
|
|
“四大名旦”光彩奪目 | 一出生就為達官貴人服務 | 流落民間照樣富有創造力 | 從陷入低迷到再創輝煌 | 市場看似興盛的背後 | 賣得好的還是大師作品 | 講究人性與個性 | 從“玉器街”看老北京玉器行 | 名冠玉器行的“四大怪” | 玉器製作重在“琢磨” | 靠手藝吃飯(1) | 靠手藝吃飯(2) | 玉器行的工匠被稱為“先生” | 周末去動物園上寫生課 | 千年老手藝 | 足夠人琢磨一輩子的老手藝 | 在哈德門外很是熱鬧過一陣 | 繁榮過後尋找新的活法 | 等不到“遲來的愛” | 朱德曾多次看望老藝人 | 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1) | 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2) | 編織宮廷藝術的錦綉“格律詩” | 昔日佈局穩重為皇傢專用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