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录 康巴的誘惑:行走文字扛鼎之作   》 第5節:又一個廟子(4)      貝嘎 Bei Ga

  一個喇嘛說,我們一天的營生多得很!
  營生再多,可是有規律,看着他們都在有條不紊地去做。念經、上課、吃飯、嬉鬧,再呼啦啦地逃課。
  一天,總也不在寺院露面的主事活佛傳信說,要給居裏寺周圍方圓幾裏的所有神山獻經幡,祈求神山來保佑寺院香火鼎盛。
  那個傍晚,就看到喇嘛擁簇在大殿前的帷幔下,呼啦啦地抓鬮;二天,一些喇嘛在青草壩子上,在那種灰白的薄紗上印着黑色的經文;三天清晨,喇嘛根據抓鬮三個人一組,呼啦啦地去了自己要去的神山,把新印的經幡插在神山的製高點。
  我在頭一天對西讓說,想和西讓、知瑪(一個很帥的喇嘛)去寺院旁的神山。西讓答應可以。可是二天凌晨五點來鐘,他們就呼啦啦地偷着跑了,也沒有招呼。
  神山插經幡這天,算是放假的一天。喇嘛們清晨離開寺院,中午並沒有回來。當在新都橋看見他們的時候,他們正在臺球案前呼啦啦地打着臺球呢!
  每天一定的時候,寺院裏那個白發老喇嘛依舊把海蠃號角吹響;寺院裏那幾頭放生的豬,依舊會在墻根下"哼哼"叫着;一群群的麻雀,依舊會從別處飛來,落在寺院土坯的院墻上"喳喳"地叫;一天當中,一些絳紅的袈裟依舊會從一些僧捨的窗臺下呼啦啦地飄過。
  法海活佛在世時籌資興建的居裏小學,在這個暑假拆掉了。
  那曾是一幢二層的紅色小樓,木製結構,四合院形狀,院中央露出四角的天空。孩子們能從天空的一角,望到對面山頂上招展的經幡和盤旋的雄鷹。
  記得頭次去居裏小學那天,正趕上村上木匠給學校維修漏雨的房頂。一群沒有桌子高的孩子,熱熱鬧鬧地擁擠在走廊上,兩個一夥,三個一組地把桌子板凳,從一個教室搬到另一個教室。空了的教室,黑板上方用紅紙寫着"好好學習,天天嚮上"。教室兩側墻上挂着塑料的宣傳畫,畫着有五顔六色的卡通小人、小花、小草。
  居裏小學惟一的老師,是個五十歲左右的瘦弱男人,他曾要求我給孩子們照張合影。一群小孩子一溜地趴在走廊的木欄桿上,小手抱着欄桿橫梁,小腦袋簇擁在一起,一雙雙明亮的大眼睛,對着相機期待地張望。他們的老師站在他們的背後,伸開的手臂用一種自然的肢體語言,憐愛地庇護着孩子們。現在還能清楚記得,那一刻自己想到了動物世界裏的一個鏡頭,一隻大鳥和它的翅膀下探出的那些小腦袋。那天是個陰天,可底片衝出來效果意外的好。
  居裏寺的喇嘛說,村上一位在外地上大學的學生,這年和自己的外語老師一起回了居裏村,看了自己小時候就讀的小學校,而後和那個美國老師一起籌款五萬元,重新來建居裏小學。村民出力,寺院協調修建。
  那個去外地求學的大學生,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依他的裝束,已找不到本地藏族娃子的印跡。那天,他一直在原小學的廢墟遺址和尚未建好的新小學的框架之間徘徊。
  新建的居裏小學,也是上下二層,但建築規模沒有原小學的規模大,衹有二十七間房。正門前有個操場樣的大壩子,學校正門也正對着一個開闊的河𠔌,青稞地、樹林、房捨、大河、遠山、天空都一目瞭然,最好的是每天清晨開始,金色的陽光會從學校的每個窗戶竄進每個教室,按地氣風水來說,這樣的建築格局該是人才輩出的了。
  那個大學生有些不滿,也有些焦灼。他要去和居裏寺的管傢再磋商,本來重建小學之初,原計劃村民出力是義務的,像當年法海活佛建學校那樣。可現在村民建這個新學校,是按天算工資的,據說寺院沒有安排妥當。那個大學生還在為接下來的錢發愁,他還要急着出去徵求募捐,因為不管是他的大學還是這裏的小學,開學的日子都一天天近了。
  村裏的一些壯勞力,在新建的校址上勞動着,遠遠看去,像陽春三月的陽光投射在馬路上的光斑那樣閃爍。背土的、和泥的、擡水的、砌磚的、修理木材的,不分晴天陰天,從凌晨幹到夜幕。新的學校,一天天的,就有了學校的模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春風文藝出版社
第1節:打箭爐 康巴 高原第2節:又一個廟子(1)第3節:又一個廟子(2)第4節:又一個廟子(3)
第5節:又一個廟子(4)第6節:又一個廟子(5)第7節:又一個廟子(6)第8節:又一個廟子(7)
第9節:又一個廟子(8)第10節:草原深(1)第11節:草原深(2)第12節:草原深(3)
第13節:草原深(4)第14節:草原深(5)第15節:草原深(6)第16節:人 冰雹 狼(1)
第17節:人 冰雹 狼(2)第18節:人 冰雹 狼(3)第19節:人 冰雹 狼(4)第20節:卡薩湖的傳說(1)
第21節:卡薩湖的傳說(2)第22節:去放魚吧(1)第23節:去放魚吧(2)第24節:去放魚吧(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