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      嶽南 Yue Na

  (8)洹北商城的遙感與物探。
  從以上的劃分可以看出,三代年代學這個看起來龐大無邊、深不見底的題目,經過9個課題44個專題的分解、搭配,如同庖丁解牛,豁然開朗。這個呈樹形結構的課題與專題的設置,其功能明確,內在邏輯緊密,覆蓋了國內外研究夏商周年代學曾提出的所有途徑和方法。每一個專題的任務都源於總目標的一個分支,每一個專題的成果都會最終輸入“工程”目標的主體,從而使三代年代學的大廈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經多學科研究成果的交叉論證,得以構建起來。可以說,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個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相結合的開創性的學術研究命題。
  根據“工程”領導小組的指示和“工程”的特點,由首席專傢提出,國傢科委聘任相關學科的21名專傢組成“工程”專傢組,專傢組下設精幹的課題組,並再聘任不同學科的專傢進行聯合攻關。此次直接參與工程的來自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內共九大學科的優秀學者達200多人,其人員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陝西天文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煙臺大學,四川大學,西北大學等單位。
  工程專傢組主要人員,除李學勤、仇士華、李伯謙、席澤宗等4人外,分別是:
  馬承源專傢組成員、上海博物館館長、研究員
  馬福臣專傢組成員、國傢自然科學基金會地球科學部副主任、研究員
  朱鳳瀚專傢組成員、南開大學歷史係主任、教授
  安金槐專傢組成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
  嚴文明專傢組成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鄒衡專傢組成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辛德勇專傢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研究員
  張長壽專傢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
  張培瑜專傢組成員、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
  陳久金專傢組成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副所長、研究員
  陳鐵梅專傢組成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俞偉超專傢組成員、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原思訓專傢組成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殷瑋璋專傢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郭之虞專傢組成員、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彭林專傢組成員、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研究所教授
  裘錫圭專傢組成員、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
  以上由21人組成的專傢組,人文社會科學專傢13人,其中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5人,考古學家8人;自然科學專傢8人,其中測年技術專傢4人、天文學家3人、地學家1人。這個由老中青三結合的專傢隊伍,既具有科學的合理性,又具有學術界公認的權威性,並有能力起到“工程”領導小組所要求和期望的“起學術領導,把握研究方向的作用”。
  “工程”課題、專題組部分主要成員:
  楊升南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羅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廖名春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鄭傑祥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
  徐振韜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係主任、教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章 千年夢尋(1)序章 千年夢尋(2)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