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臺灣現代民歌三十年:遙遠的鄉愁   》 第5節:推薦序五 島嶼的寬度      公路 Gong Lu

  推薦序五
  《島嶼的寬度》
  張釗維
  來到這裏,纔知道,島嶼比原先想象的,要寬大許多。
  許多人對島嶼感到好奇:明星偶像、日月阿裏、故宮白菜、紅衫倒扁;這是大部分人對島嶼的典型印象。
  但有另外一批人,對島嶼的熟悉,卻不是來自新聞媒體所呈現的那些。透過私人的網絡、各自的關係,他們熟知侯孝賢、朱天文、林懷民、鬍德夫、賴聲川、誠品、滾石、新電影……島嶼對他們來說,是他們所暗戀的人文桃花源。
  我移居到這裏短短一年半,有幸能夠認識這樣一批對島嶼充滿好奇與關切的朋友,讓我在離開島嶼之後,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維係一條隔海峽的、長達數千公裏的臍帶;這樣的寬容,稍稍可以緩解內心深處,如恐竜皮般僵硬的傷痕隱痛。
  公路就是其中一個。
  首先是因緣際會,看到公路的博客。當時的訝異,一方面是對於她文字表現力的嘆服,一方面是,無法想象此地有人對臺灣的音樂界瞭解如此之深。
  公路在博客上的文字,再平淡無奇的對白場景,都可以在寥寥數筆之間躍然於紙上,喔不,屏幕上。不論是潑辣的、自嘲的、嘲人的、感時的……字與字之間都有各色清泉涌動,氣韻縱橫,妙趣橫生。
  在島嶼,已經很少看到這樣的文字運轉與氣的流動了。多年以來,過多的形容詞、論述型話語、新聞用語、外來語、文藝腔、肉麻當可愛的綴語,讓現下島嶼的文字氣息凝滯;如果還可以說美,那僅僅是種病態的美感,而缺乏一種來自生活的、生機蓬勃的、自然健康的流暢爽利。相對於此,在此地,我還看到不少年輕人,有這種令人羨慕的、如沐春風的暢快表達能力呢!
  這種文字運用的習慣,其實跟民歌是有親近性的。讓文字從胸臆的吐納之間無挂礙地流出,就好像讓歌詞由生活的作息之間自然而然地唱出,因此,公路之迷於民歌,為之喜、為之悲,也就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了。
  當我在遠離島嶼的此地,偶而聆聽1970年代的民歌,不管是李雙澤、楊弦、鬍德夫、金韻奬,都可以感受到那種自然流動的、純樸的氣韻。這是怎麽樣的一群人,可以有這樣的福氣共同創造出這種生氣蓬勃的空氣振動,而渾然不同於另一批民歌同代人在今日島嶼所刻意造成的凝濁僵滯氣場?
  十多年前,我因為自少年時代起對於島嶼民歌的喜愛,而在研究所體製底下進行了《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這樣的寫作計劃;十多年後,公路也因她對島嶼民歌的喜愛,而寫了她自己的民歌史記。看公路送來的書稿,彷佛看到一個相差十幾歲的孿生兄弟;而這個兄弟,在神似之外,依然有它自己突出的個性,特別是當中對於音樂人的描繪,是我的書中遠遠所不及,也是這個剛出生的兄弟最引人入勝之處。
  一個從未踏上島嶼的人,卻能夠深入島嶼樂音的血肉經脈,衹因大傢願意分享對民歌的喜愛,那正是音樂與文字神奇之處。因為公路,還有許多的有心人,讓島嶼變寬,隨之讓海峽變窄,誰曰不可?
  2007年5月12日
  寫於北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推薦序一 喚起民歌時代的心中夢想第2節:推薦序二 唱過一個時代第3節:推薦序三 民歌,啊!民歌!
第4節:推薦序四 回到少年中國的路第5節:推薦序五 島嶼的寬度第6節:跋 給孤獨的孩子們
第7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1)第8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2)第9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1)
第10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2)第11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3)第12節:第一章 往事(1)
第13節:第一章 往事(2)第14節:第一章 往事(3)第15節:第一章 往事(4)
第16節:第一章 往事(5)第17節:第一章 往事(6)第18節:第一章 往事(7)
第19節:第一章 往事(8)第20節:第二章 盛開(1)第21節:第二章 盛開(2)
第22節:第二章 盛開(3)第23節:第二章 盛開(4)第24節:第二章 盛開(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