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大碰撞   》 第5节:郎咸平:台湾—香港—大陆(1)      马国川 Ma Guochuan

  2郎咸平:台湾——香港——大陆
  郎咸平
  “那时候,军官一般都带一箱子的黄金、白银,但我爸爸却仅带着一箱青岛啤酒,而且在船上就喝完了。”在许多场合,郎咸平这样回忆父亲。
  郎咸平的父亲是一个山东籍的老兵,新中国解放前夕到了台湾。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郎咸平的父亲花两块大洋买了一张床位,下船后又花了一块大洋买了一串香蕉,从此便身无分文。凭着勤奋、多才,他42岁就升任空军少将,但因刚直不阿、敢怒敢言得罪了不少上司,播下了日后提前退休的种子。郎咸平回忆说,小时候父亲很骄傲地对他说:“别人问我这一辈子最骄傲的是什么,那就是你爸爸从来没带着你妈妈到别人家去磕头、送礼……”当时,他觉得父亲非常伟大。郎咸平的母亲是台湾化学界的名师。“妈妈很爱我,她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我从来没看见我妈妈哭过。”郎咸平这样描述自己的母亲。
  少年郎咸平似乎有点平庸。从小学开始,每一次考试、升学、就业都仿佛是他难以逾越的坎儿。“实在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30岁之前的郎咸平多次被逼到八面临风的绝境。在他编写的系列丛书封面“不落俗套”中,他这样自我介绍:“小学四年级即因成绩太差分到不升学班。初二又因同样原因分配到‘放牛班’学木工。”100分的初中数学考试他曾经仅得7分,初中差点没能毕业。“高一下来,数学不及格,物理也不及格。我们老师说,郎咸平呀,我看你还是念文科算了。”郎咸平善于炮轰也喜欢自嘲,那段并不如意的童年往事,常常被他在各种场合信手拈来,当做花絮博听众一笑,或者成为他传奇人生的一个小小注脚。
  “我当时是个混混,很自卑。”这是郎咸平当年心事的真实写照。为了对抗那些欺负他的高年级同学,甚至跑去拜了八步螳螂拳嫡传弟子为师,混迹台北最热闹的西门町街,打遍全校无敌手,号称“西门町之虎”。他高中毕业勉强考上东海大学经济系,又因不想考微积分,只好转到金融系。从此以后,他似乎找到了最适合他吃的一碗饭……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奇迹:考上了号称“经济学家摇篮”的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20多年后,当他在大陆最负盛名的清华大学演讲时,有学生问他的信仰是什么郎咸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我心目中的值得我信仰的英雄就是你们以前在中学课本中念过的,叫林觉民,他写了一封信,叫做《与妻书》。他的太太叫意映,第一句话是‘意映卿卿如晤’,我用普通话讲给你们听。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在上战场的前一天给他太太写了一封信。他说,为了给你写这一封信,我哭了十几次下不了笔。你可能要怪我,怪我为什么能够抛妻弃子去上战场,死在战场上。各位同学要理解,一个男人要离开他最心爱的女人,而且这个最心爱的女人还怀着他的孩子,那是多么的艰难。但是林觉民说,我今天上战场去送死的目的,是希望天下有情人能像我们一样继续恩爱下去,因此必须要有人跨出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就是今天我林觉民的赴死。
  最后,他说了一句话,当我死了之后,有一个愿望。如果你怀的孩子是女儿,我希望她像你一样温婉贤淑;如果是儿子的话,我希望他像我一样当个学者,仅此而已。林觉民第二天慷慨就义,战死沙场。69年之后,我考上了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念研究生。有一天,有一位老先生来给我们上演讲,这位老先生是文化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的名字叫做林瑕藩,他的爸爸就是林觉民。上帝怜悯这位革命志士的最后一点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怀,让他完成了遗愿。各位同学,我们国家是不是需要这样的人,我期待你们和我一样,成为这样的人,好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第1节:书评第2节:序第3节:目录
第4节:引子第5节:郎咸平:台湾—香港—大陆(1)第6节:郎咸平:台湾—香港—大陆(2)
第7节:郎咸平:台湾—香港—大陆(3)第8节:一篇奇文第9节:一个有争议的制冷工程师(1)
第10节:一个有争议的制冷工程师(2)第11节:顾雏军发出了律师函(1)第12节:顾雏军发出了律师函(2)
第13节:经济学界集体失语(1)第14节:经济学界集体失语(2)第15节:杨帆的抱怨(1)
第16节:杨帆的抱怨(2)第17节:善待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1)第18节:善待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2)
第19节:善待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3)第20节:张文魁单刀赴会(1)第21节:张文魁单刀赴会(2)
第22节:张文魁单刀赴会(3)第23节:致中央领导的公开信(1)第24节:致中央领导的公开信(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