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易经杂说   》 第五部份      Na Huaijin

  生命来源
  现在继续前次《系辞》第一章:
  “乾道成男,冲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先不要把卦看得太严重,那只是一种符号,以外国新兴文化来看,也可称它作数理逻辑,也可以称为符号逻辑。不过也不可认为《易经》就是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这只是西方人新兴起来一种学问,借用一下这些新名词是可以,可不要把《易经》学问拉得这样低。乾、坤两卦这个符号,在过去乾卦是代表男人,坤卦是代表女人。如过去写婚书,男方八字称“乾造”,女方八字称“坤造”,就是以乾、坤两卦为代表。这种观念来源,在没有读过《易经》人,认为是江湖人物秘语,实际上中国文化,几千年来,都是以这两个卦作代表。“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两句话,也牵涉到中国古代医学生理问题。乾也代表了阳,坤也代表了阴,男人就是阳,女人就是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坤两卦,也代表了宇宙物理形成,乾卦这个符号代表了本体。
  宇宙是怎样开始,西方宗教说,宇宙是由一位主宰创造,人类万物都是依这位主宰创造,但中国文化没有这一套,中国文化只说人命于天,如《中庸》所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命归之于天,那个“天”并不是宗教观念天,是形而上符号,在《易经》上更没有这种神秘观念。生命有个来源,哲学上称为本体,宗教家称作主宰、神、上帝、佛、道,而《易经》上称之为“乾”,宇宙万物,都是从“乾”功能发生,“乾知大始”,一切万有都是从乾而来。坤卦这个符号,是代表这个物质世界形成以后。在物质世界没有形成以前,就是说没有天,没有地,没有男,没有女以前,那是本体——“本体”一词还是根据西方哲学文化观念翻译而来,而在中国古代文化,则指那个物质世界尚没有形成阶段是乾,等到有了宇宙万物这个世界形成,它符号是“坤”,“坤作”是说它功能造作出来,造成了万物。
  我们读《系传》,文字很美,虽是古文,一看都认识。但是读书要深思,这里每一句话前后连接包括内容很多,这是中国古文简化,可又有简化好处,尤其是在以前,孔子写《系传》时候,还没有纸笔,那时一个观念一句话,欲表达出来,不像现在这样可以写很多很多字,而是用刀在竹片上刻字,多麻烦,所以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观念,把这许多字凑拢来,就是后世所称古文。所谓文,也就是言语思想凑合。古文,我们现在人读不懂它,反而指责古文是狗屁,其实其中包括科学、哲学道理,很多是值得我们注意学习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两句话,后来发展到道家阐释男性女性时说:男人一身都是阴性,只有一点真阳;而女人一身都是阳性,只有一点真阴。这就是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有些年轻同学不信这一套,我告诉他们不能不信。举例来说,一个男人,身材威武,脾气很大,所谓气宇轩昂人,往往有女性情感及态度;反之,看来很温柔女性,而往往心理状态则是男性化。心理学上这种例子很多,如中国古代重男轻女话:“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皆不毒,最毒妇人心。”好像妇人最坏了。我们接受了新文化观念以后,指责这类文字,重男轻女,但是深一层观察很有道理。女性性情本来很温柔,但下了决心时候,果断力量比男性大,而男人个性非常激烈,真到了某一个阶段时,反会犹疑不决。女性也往往比男性聪明,有天然敏感,所谓直觉。可是这一点,如果站在全面而言,又是男性更为高明,而男性在全面虽高明,在某一点上则糊涂,世界上失败事情,又往往失败于一个小点上,这是从心理学上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道理。“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两句话,在中国医药方面学理研究起来,问题深得很,也多得很,可见中国医药之难。如男女更年期,女子在四十九岁左右,男子在五十六岁左右。有妇女在更年期,生理起变化,个性表现也改变,原不喜说话变得啰嗦,原来爱说话变得多愁善感、深沉、忧郁,原来保守变成狂放。夫妇、家庭间出问题,此一时期比青年人还要多,因为生理、心理起了变化。而在中国几千年前,《易经》上乾坤两卦,就把这个法则告诉了我们,这也就是十二辟卦道理,我们可以将它定名为“生命变化规律”。现在用十二辟卦说明如下:从人类生命历程来看,囗乾卦是自母亲怀孕起,到婴儿生下来,都属于乾卦,为完整生命。开始变了以后,成为囗天风女后卦,这是从内卦第一爻开始变起,一阴来了,就人生历程来说,这是女性十四岁,二七一十四。十四岁在女性生理上会有很明显变化,但男性是以八为一个单元来计算,是十六岁,男性十六岁也会有变化,不过不及女性明显,这也就表明了男性在一点上不聪明。
  中国一部古书,《黄帝内经》,可称作是人类生命学,其中提到女子十四岁时天癸至。所谓“癸”,在天干中曾经说过,“壬癸水”,癸为阴水,天癸就是月经,第一次月经开始,就把后天生命破坏了,不过现在情形不同,有十二岁、十三岁就天癸至,这也是赐经》道理。人类越到后来,会越早结婚,人也越聪明,但生命也会越短暂。男性在十六岁以前,生命未进入后天,还是完整,到十六岁以后,男性乳头会有几天胀痛,这就等于女性天癸至是一样。以女性为标准,三七二十一岁,又一阴生长,是囗天山遁卦,四七二十八岁为囗天地否卦,这样每七岁为一个阶段,变一个卦,到七七四十九岁以后,这生命换一生命,为更年期,男性则七八五十六岁为更年期。现代科学,也是这样判定男女更年期,而更年期中看病也特别小心,在更年期注射荷尔蒙会有帮助。我们懂了这个法则,研究医学、生理学、心理学都要注意。年龄大体分类都是如此,人年龄到某一阶段,就有某一阶段生理、心理状态及病态。如今日讲少年问题,是中学阶段,也就是十四岁到二十岁这一阶段。其实并不是现代如此,只是现代社会开放了,容易看得见这些资料,过去也同样有问题。也是在第一爻开始变时候,生命功能已经开始变了。所以做领导人、管理人人,对于这种生命法则,应该要了解。有时候在朋友之间,可以看到很多例子,多年朋友到了五六十岁,会变成冤家。我常说这情形,两方面都是病态,都是生了病,也就是生理影响。
  再依《易经》道理,和《黄帝内经》法则看人生理,从眼睛最容易看得出来。眼要老花,都在四十二三岁开始,所以到了这个年龄如果起初感到眼睛不舒服、易疲倦,不待变成老花,第一赶快去看眼科医生,第二用中医道理,培养肾经。中医指肾,并不只是肾脏而已,中医道理,左边肾属阳,右边肾属阴,左肾功能管生命,右肾功能在泌尿。中医肾还包括了腺体、荷尔蒙等体系,所以人到了四十二三岁这个阶段,要培养肾这一部门机能,同时要保养肝脏,否则肝脏出问题,但不一定患肝炎,如脸上某一部分发青、发黑,易动肝火发怒,而发生人事上大问题。中医诊断,从人鼻上发红,而可看出胃部发生了问题,甚至可依照《易经》法则,推断出将在哪一年什么季节出问题。
  现在继续下去,我们看到另一个问题了,《易经》是一个什么样学问?是我们先民一种科学,一种符号逻辑,代表了数理、宇宙生命、个人生命作用。《易经》文化为什么拿来讲做人做事道理?第一个如此做是周文王,第二个是文王儿子周公,第三个人是孔子。把这一部分法则拿来讲人生道理,讲做人做事道理,我们上面看到是有关科学部分,而下面就是儒家文化,说到人事方面来了。
   至简至易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
  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肾人之业;易
  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只这八个字,如把“以”字拿掉,实际上只六个字,解说起来可麻烦得很,如“易知”易,到底是《易经》易,还是容易易?这句话是说乾卦功能,也是宇宙功能,要怎样去了解它?也可以说懂了《易经》,就可以了解它。“乾以易知”,第二个解释也可以说宇宙功能是很容易懂。我们认为以第二个解释对,因为下面说“坤以简能”,这个简字也有两个观念,一个是简单意思,另一个则是拣选意思,如我们文官有简任、委任,就是拣选意思。古代皇帝派一个钦差大臣出去,也称拣选,就是特别挑选出来意思,可以说是精选,而在这里“坤以简能”“简”,是简单容易,就是说《易经》法则,不要看得太难,而是简单容易。自古以来,《易经》学问,总被“神秘”这个观念挡住了,这是错误,真懂了《易经》,一点都不神秘,最高道理,也是最平凡道理,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易经》是最平凡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这几句话文字,都可以看得懂,不必一字一句解释了。这几句话文字非常优美,但在研究人文文化上,有一点要注意,儒家孔孟思想,道家老庄思想,乃至诸子百家思想,都是从《易经》来。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把这一套思想,拿来做人文思想。所以下面他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里孔子明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天地间最高深道理最平凡,有些事所以会看不懂,认为高深,乃是因为我们智慧不够。天下之理在哪里,是“成位乎其中”。所谓“成位”,以现代观念来说,就是“人生本位”或者“人生命价值”,生命法则,生命意义,都可以在中间找出来
  上面是《系辞》上传第一章,接下来是第二章。
   设卦而观象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这里先要注意,什么是“系辞”?我们上古祖宗画一个卦,就是图案画,文字开始,就是这个图案画。这个图案最初构成了《易经》这一套画八卦法则,每卦下面加上文字解释,也就是在图案下面,吊上一些文字,来解释这个图案,这种解释就是“系辞”。上古我们老祖宗画卦,就只是这个图案符号,这个符号究竟是什么意思?加上文字解释,是周文王、周公,加上孔子他们三个人努力,构成了我们手中这一本书。书中所有文字,都是卦系辞。在这一段里,“系辞”两字意义是如此。后来所谓学道,对于中国文化观念,一般人都把《易经》八卦看得那么严重,实在不必要。孔子告诉我们不要那么严重,第一个就讲,研究态度要“玩”,为什么呢?“设卦观象”,每一卦代表,都是假设,它是一种符号逻辑,如果把它呆定下来就糟了。譬如说,把乾卦一定看作是天,那又不一定了,在人体上,乾卦又是头,坤卦又代表腹部撰卦是鼻子,坟卦代表耳朵,离卦代表眼睛,艮卦代表背部,震卦代表心,兑卦是肺等等,都是符号。古代医书,都用卦来作代表。我们看到古代医书说到震,这又代表了心脏,也包括了思想,这是道家代号。在《易经》中,卦对人体代号又各有所不同,这就是设卦道理。研究《易经》,要注意“设卦观象”四个字,大家欲懂得未来发展,所谓未卜先知,未来世界,明年国家大事如何,自己在心里卜一卦看看,设他一卦,观它现象。“观象”有两层意思,一是看卦现象,一是看眼前所见事实现象,来和卦象配合,因此加上文字解释,而明白事物好坏。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这里要注意,《易经》道理,并不如想象那么多。它讲人事法则,只有吉、凶两个结果,不是好,就是坏,没有中间;不是进步,就是退步,没有停留在中间。人身体,不是健康好一点,就是衰老一点,为什么只有吉凶?因为人生物理,只是阴阳变化,物理支配东西,刚柔相推,物质社会受物质支配而生出了各种现象,形成各种环境。
  一动不如一静
  现在回过头来说,用在卜卦算命上,也有一个哲学原理,先要了解,这就是《系传》二章所说,现在我们继续讲《系辞》上传第二章: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这就是哲学问题了,这是说人类文化。我们人类认为吉凶,好或坏,以哲学来说,没有绝对,而是根据人类本身利害需要;我们得到,便觉得是吉,失去便觉得凶,但这并非绝对。譬如说得病,这个得就不是吉,而且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失意也不一定是坏事。所以对于古文,不要仅在文字表面上读过去,而要知道在文字深处包涵了很大哲学思想。可见吉凶只是根据个人观念而来,而悔吝就是忧烦愁虑之象,虞即虑。前面说过,卜卦结果,不外“吉凶悔吝”四个字,没有六个字,换句话说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好,一个是坏,——或吉或凶,悔吝只是加上去。因为“悔吝”两个字,是忧虑。在《易经》中一方面是小心,如卜到一个卦是悔吝,就是有烦恼,事情办不通,有困难。所以人生一切,看《易经》只有四个角度,吉凶悔吝。这吉凶悔吝怎么来,下传有两句话:
  “吉凶悔吝者,生手动者也。”
  人生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再说任何一动,坏成分四之三种,好成分只四之一种,所以中国人老话,一动不如一静。凡事一动,吉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坏成分有四分之三,不过这三分当中,两分是烦恼、险阻、艰难,如此而已。这把宇宙道理、人生道理、事业道理都说清了,所以儒家就知道慎于动。动就是变革,变更一个东西,譬如创业,譬如新造,这个动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作慎重考虑。所以学了《易经》人不卜卦,因为大概道理都知道了。“善于易者不卜”,用不着卜了,看现象就明明白白了。
   千变万化 非进则退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这是两个观念,古时文字很简单也很美,它文学境界,往往骗住了我们思想。这两句话,包含意义很多。“变化”,《易经》告诉我们宇宙间任何事情、任何物理,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没有不变东西。八八六十四个卦,只是两种爻——阴与阳在变,每一变动,产生一个卦象,每个现象就不同了。变化是代表什么?“进退之象也”。“进退”,或者是阳多了一个,阳长阴退了,或者是阴多了一个,阴长阳退了,就在这个进退之间,产生变化。为什么不用“多少”而用“进退”呢?我们研究古书就要注意这一类地方,这是思想问题。假使用“多少”意义就不同了,没有“进退”深刻。“进退”是大原则,是动态,尤其是站在人文文化立场看,都是一进一退之间现象,所以变化是进退现象,非进则退。在哲学课程中,常常谈到一个问题,就是一般人常说“时代在进步”或“历史在进步”,但纯粹以哲学立场来讨论,就不敢这样说了,究竟这个时代是不是在进步?要看用标准是什么。以东方文化,以人文文化来讲,以古今书籍、大家著作比较,就觉得人文在堕落、在腐化。所以我们中国人动辄称道上古如何,认为越到后来,人越堕落、越腐化,历史并没有进步而是在退化。但单以物质文明来说,时代真又在进步,所以说时代历史到底是在进步或退步,这是很难讲、很难推定问题。所以进退之间,要看在哪一个范围,用哪一个标准,站在哪一个角度上说话。学了《易经》,就要知道卦错综复杂,站在哪一卦哪一爻说话,这是一个观念。
   生死、昼夜、刚柔
  第二个观念:“刚柔者,昼夜之象也。”以前曾说到《易经》动静刚柔,动静是《易经》在物理世界法则,而刚柔则是物质世界法则。不过这里刚柔,是代表白天和夜里。讲到这里,可以知道中国思想之伟大,孔子在后面《系传》中也说:“明乎昼夜之道则知。”这是中国文化特殊地方。我们知道世界宗教,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佛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都是追求人生——宇宙间生与死问题,而在我们中国儒家、道家素来不把这个问题当作问题,这都是根据《易经》来。《易经》认为生死不是问题,我们如果在这句话上加两个字:“明乎昼夜之道则知生死。”就是说明,人活着时候,像白天一样,像太阳出来了时候、天亮了时候;人死了,就是休息了,像太阳下山一样,天黑了。不过有一点,他们却承认生命延续,等于印度佛教轮回之说。人活一辈子,终于死了,但并不是生命结束,只是休息一个阶段,等于天黑了,明天又要天亮一样,一个白天,一个夜晚而已。因此我们中国人讲生死问题,禹王思想:“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后来形成道家思想,人活着是个人,是在这里作客人,活了一百年,也只是在这皮包骨血肉之躯中寄放了一百年,等到死了就回去了。可是西方宗教把生死问题看得很严重。纯粹中国文化,根据《易经》认为不是一个问题,根本不去考虑它。了解了生死昼夜,只是在刚柔之间而已。
    天地之变尽于六
  “六支之动,三极之道也。”
  六爻是重卦六爻。为什么画六爻,曾经报告过,我们老祖宗,不知道哪来这么高智慧,几千年前就知道了宇宙间任何变动,没有超过六个阶段,这是以现代科学文明作解释。以原始六爻解释,要注意六爻之动“动”字,一定要有动,而动则变,尽管在睡觉时候,打坐时候,也照样在动在变,血液还在流动,下意识还是在活动。一动必有变,而“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为天、地、人。三极也有阴阳,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也有阴阳。为什么要用六爻,孔子解释,三极之道也,这个“道”不是修道之道,是“法则”意思。所以八卦要有六爻,是天、地、人三极阴阳变化法则。下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个观念,《易》中卦象,大原则是从象数来,是科学。可是一到周文王,尤其到了孔子写心得报告中,才把《易经》道理,拉到人文哲学上来,后来就成为儒家思想根源,而形成中国文化正统,如这上面所说是科学,尤其天文方面大原则,后面又讲到人文思想上去了。
    居之安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这就说到人生哲学了,我们学《易经》为了解自己,了解人生,所以一个君子所处日常生活,君子人生,能够得到安心,亦即佛教禅宗常说到安心。人心得安是很难,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人安心过。谁心安了?谁满足了?这是不可能,真安心,不必要求什么,已经满足了,可见这是很难。安心不易,安身亦难,安生活更难,实际上这些都是心作用。孔子说:如果真懂了《易经》,平常所居而安得了心,只要看《易经》变化次序就够了。为什么?因为它有一定次序,可以看到卦变,而且依照《易经》法则,宇宙万物万事随时在变,但不是乱变,也没有办法乱变,是循一定次序在变,所以懂了《易经》,人生一切变故来了,都可以真安贫乐道度光阴。人生万物有一个不变东西,就是这个“必变道理”,有如气象局报时台,现在报下午三时二十五分,下一句就是二十五分十秒,这是一定要变。人类自己反省,有一件最愚蠢事,希望自己一辈子不变,最好长生不老,永远年轻,可是这绝不可能。懂了《易经》,就知道变有一个秩序,有一个一定原则,因此我们做事业也好,做别也好,第一知道自己怎么改,第二知道变到什么程度了,所以用不着去卜卦,把《易经》变化程序搞通了,大法则就通了。但是变当中,一变就有动,一动就有变,那么在动与变结果,有好有坏,有吉有凶。关于吉凶,我们已经知道,是根据人为观念而来,人为利害得失而来,但得失究竟如何?“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把文王所著这本《周易》,每个卦下面所讲道理——卦辞,懂了以后,透彻了它道理,就快乐了。
   动哲学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懂了《易经》后观其象,不是观象来研究《易经》。这个象,是我们生活,我们生命,我们自己个人、身体、家庭、国家、世界天下关系。这一大现象就是一本《易经》,随着八卦法则在变。平常处在这大环境中,观其象,对这大现象变动前因后果都知道了,再看文王《周易》中所研究内容,但并不是说文王怎么说,我们就相信,而是要“玩其辞”,通过他思想创出自己思想。于是姓王也可著一本《王易》,姓李著一本《李易》。
  人生一定要动,“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我们自己有时候动了,要观察动所产生变化现象,而玩其占,事实上占、卜、筮是三件事。古代用骨头卜卦,把骨头用火烧后,看上面所裂成纹路,这是卜。各种卜方法很多。占是用数理来推定结果。筮是《周易》以后卜卦方法,用筮草一定数字来卜。以现代来说,庙里抽签,看签诗,这是近于筮。这是神秘学范围、精神学范围、心灵学范围,有它道理。如历史上风角之术,演变为梅花易数,都属于占卜一类。梅花易数,假托是邵康节发明
   自助、人助、天助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地方。中国文化根本没有迷信。中国人是说人助天助,要靠自己。上面两句话就是说,懂了《易经》这些道理,上天就会保佑你。上天怎么个保佑法?就需要你自己照《易经》道理,做得合情合理,天人合一,要你修养到达这个境界,就可以天人合一。再严格说,这个“天”并不是另外一种力量,只是自己心。懂了《易经》道理,以此道理做人,动静都看准了,一定是一切都大吉大利,没有坏,一切都看自己学问修养如何,所以《易经》是经典中经典,智慧中智慧,包括了科学、哲学、宗教,一切都涵盖了。
  以上是第二章,下面继续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支者,言乎变者也。”
  读这本《周易》,有三项要注意。外国人,尤其日本人研究《易经》,专门拿动物来搞,龙呀!马呀!象呀!在这些上绕圈子。象亦是一种兽,据说能够吃铁,把铁咬断。《易经》每卦下面有一个“象曰”,就是“断语”意思。这里是说“彖辞”是用来解说现象。换句话说,“彖辞”是根据某一现象下定论。至于“爻辞”,每爻下面有一个解释,为“爻辞”;整个卦下面解释为“卦辞”,爻辞是讲变化道理。
    善补过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
  也。”
  在将来研究《易经》内容时,看到卦后面有是吉,有是凶,有是悔吝,有是无咎,这是爻辞常用话,吉凶悔吝,已经谈过了。无咎,翻成白话就是“没有毛病”,但并不等于“好”,而是在进退之间要注意。换言之,“无咎”是没有大错误,好。从这里可以看到《易经》哲学,一个人到了平安无事时候,这情形又怎样?孔子说“善补过也”,要特别小心,人不会没有错,随时有错,善于反省自己错误,加以改正,就是真正到了无咎时候。因此我们做事业要尽量地谦虚,倘自认绝对没有毛病,这是靠不住,天下事没有这么好。“善补过也”还是好好,懂得小心谨慎反省与改正错误,这是最高哲学。
   《易经》人生哲学五大原则
  以上道理都懂了,我们再进行下面部分: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手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
  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这五点是卜卦时用,也包括了人生哲学大原则。“列贵贱者存乎位”,高贵与下贱,用现代语来说,即有无价值?存乎“位”问题,“位”以现代语解释就是空间。人生亦如此,到了某一个位置就“贵”,没有到某一位置就“贱”。所以卜D时哪一卦是好?哪一卦是坏?是没有一定。甲卦,就某一事,某一空间地区,某一时间而言,是了不起好卦,如果换了一个地区,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我们到庙里去看神像,就有很大感想,也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一堆泥巴,或一块石头,一根木头,雕成菩萨像,成了“象”,然后在大庙里一摆,人人都去跪拜。他为什么那么贵?“存乎位”,在那个位置就贵了,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人也是如此。所以研究《易经》,卜卦,当知卦本身没有好坏,好坏只是两个因素,时间对,位置对就好。等于算命一样,有人八字好,贵命,可是一辈子没有遇到好运,不遇时,贵不起来,好像一件东西,确是好东西,有价值,可是放在那里几十年都卖不出去,又有什么办法?有人学问很好,可是一辈子不出名。反过来说,如大家称颂胡适之先生,不知道他学问到底好在哪里?说他哲学史好吗?写了半部还不到,写不下去,碰到佛学问题,只好搁笔。其他如研究《红楼梦》、《聊斋志异》,“红学”、“妖学”,有什么用?可是将来中国文化史上胡适之先生一定有名。看历史尤其如此,历代以来,有多少和诸葛亮一样有学问人!如果没有像《三国演义》这样小说,诸葛亮能够出名吗?孙悟空根本就没这样一个人,可是被小说一写,就如此走运。天下事,对于名与利,把这个哲理一看通,就觉得没有什么,就淡泊了,非其时也就能居而安之,心安理得。中国人古语“福至心灵”很有道理。一个人到了某一位置——福气来了,头脑真是灵光,特别聪明。
  “齐小大者存乎卦”,齐就是平等。乾、坤、坎、离四个卦是大卦,其余六十卦都是大卦变出来,那是小卦。卦就是现象,也就是大现象、小现象。现象有大小,一个人成功失败也有大小。有如发财,甲发得多,乙发得少,这有大小,但立脚点是平等,不管大小卦都是卦,都是一个现象。庄子书中有《齐物论》,何以名“齐物”?万物不能齐,没有平。人智慧、学问、体能都是不平等。即使有两人体能一样,其中一人生病了,另一人为了平等也生病吗?物是不能齐,但是庄子提出来有一项是齐——本体平等。如太空是平等,太空中万物现象是不平等。所以庄子有一句话很妙,他说“吹万不同”。孔子研究《易经》讲究“玩”,庄子讲究“吹”。吹万即万有。他以风来比方,他说大风吹起来,碰到各种阻力发出各种不同声音,意思是说,风吹来是平等地吹,而万象遇到风以后,自己发出声音不同。
  “辨吉凶者存乎辞。”什么是吉凶悔吝?“存乎辞”,看文字记载。换句话说,这文字代表人思想,吉凶悔吝在于各人观念,各人看法。“忧悔吝者存乎介”,这是说卜到悔吝卦时候,忧虞到悔吝,就要独立而不移,下定决心,绝对要站得稳,端端正正。人到了倒媚时候,自己能站得正,行得正,一切现象都可以改变。“震无咎者存乎悔”,无咎就是善补过也。人生没有绝对自己不错,只要知道忏悔,仔悔结果就是要补过。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这里这个“之”字要注意,将来研究《易经》有关书籍时,常常会看到“卦之”这个名词,“之”就是“到”,卦到了那里就是“卦之”,譬如乾卦,如果初九爻变了以后,成了女后卦,这就是乾卦“卦之”。曾有人看不懂“卦之”而改成“之卦”,如乾卦卦之,改成乾之卦,这就不对了。
    万事通
  前面《系传》已讲到第三章,这里继续讲第四章,这一章很重要。
  “易为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这一个观念就很严重,他说《易经》文化思想这一套学问,是宇宙大原则。至于标准,是宇宙什么标准?则没有讲。我们晓得在中国社会里,最准确就是整个天文现象变化。在《尚书》中,尧、舜、禹换代时候,都讲这个东西,但是有个毛病,发展下来到汉朝,就更厉害了,叫作“谶纬之学”,或叫“图谶之学”,就是预言。用五运推算出来,某个时代要变了,所谓以火德王,以水德王等等。每个朝代制服都要改变,如现在白衣是孝服,在夏朝时候是尚自,白衣服就是礼服,殷商时候尚黑,礼服是黑色,尚黑就是以水代表。时代到某一个时候一定要变,近代对这种推测就叫作预言。现在世界上又到处都流行预言,我们中国历代命运都有预言,这些就是所谓谶纬之学——图谶之学。图谶在中国文化中影响非常之大,不但古代如此,将来可能也是一样,这些都是说到“易为天地准”这句话而引出来。中国过去在科学上,以天文法则看天象演变,就是天上气候、宇宙气象演变有一套法则之外,我们文化,也还没有找出孔子所说“易为天地准”道理。所以我们推崇《易经》,也不要推得那么高,可是照这个书上讲,推得非常高,说易“故能弥给天地之道”。“弥纶”两个字,照文字讲,弥就是弓拉满了,圆满得成为一个圆圈,可以包涵一切;纶就是丝纶,丝织品横丝直丝编得满满,现在观念就是包括。等于说,《易经》学问包括天地之道。宇宙里任何法则,人事物理,一切事一切理原则,没有超过《易经》范围。
   三大问题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
  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这一节里有:一、知幽明之故,二、知死生之说,三、知鬼神之情状等三个重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文化,幽明之构成,幽是看不见一面,是阴面;人能看得见,是光明面,是阳面。换言之,我们人类世界一切活动看得见。但人是哪里来,有没有上帝?有没有鬼神?有没有宇宙主宰?这些看不见一面没有摸到,这是幽明道理。后来我们中国文化发展到幽,就是代表阴间,死了到阴间去了,反正是看不见,宇宙间很多看不见事情还有两面,对于看不见一面,要读《易经》才知道。
  第二个问题,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究竟人生命以及万物生命,原始从哪里来?死又死到哪去了?这是人类文化到现在还没有解决问题。
  第三个问题,有没有鬼神?这个问题很严重,所以现在全世界有一些人疯狂地研究灵魂学。目前是这三个大问题还没有解决,未来发展有待我们注意。
  《易经》文化起源,不是盲目想象,是科学,“仰以观于天文”,也是孔子说画八卦,由观察天文现象,不晓得经过多少万亿年,大家累积观察及研究经验。“俯以察于地理”,看地文之理,地球物理。如现在科学家认为地心有人类,神秘飞碟即来自地心。现代科学界思想,确承认另外有一个有生命世界存在,而且大家还在寻找这另一世界,这就是《易经》上“地理”,不是学校课本中地理,也不是我们古老看风水那个堪舆术地理,而是地文之学,是科学。这就是说我们中国老祖宗《易经》文化思想,不是乱来,是科学,所以知道了看得见一面,也知道了看不见一面。看不见一面现在要检查,根据《易经》原则不需要检查了,就知道幽明原因,这个原则是什么?在这里没有讲给我们听,孔子自己懂。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比较容易些。我们知道,生死是一个大问题。《论语》上提到过,庄子也说:“死生一大疑。”人类问题,生与死是一个大问题。人为什么生?生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衰老?为什么一定会死?人类是很可怜,人生下来,读书求学,学问到了最高处,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人脑力、思想功能,最发达时候在五六十岁,真正成熟,可是成熟了也完了,像苹果一样,落地了,这也是《易经》终法则:“原始反终”。世界各国对于生死问题,人类有一个共同——离苦得乐。不但人类,凡是世界上生物,都是希望脱离痛苦而得到快乐。但是人类同一切生命得到快乐没有?没有得到,因为生了一定有死,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在宗教文化里,把生死问题当成一个宗教。研究宗教哲学,每个宗教都承认死后还有生命,不过每个宗教却在为观光旅馆拉人。耶稣开个观光旅馆叫“天堂”,请人到天堂里来,招待周到,一切设备完全,价廉物美。佛教开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不过佛教本钱大,开家数多,下地狱有地藏王菩萨在等着;既不上天亦不下地狱,再生又有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万一向东方去,又有东方药师如来;它四面八方都准备好了,这个生意做得特别大。但不管如何?生死还是问题。而我们文化,《论语》里记载子路曾经问起过,孔子答复得很简单:“不知生,焉知死。”所以人类文化到今天不管发达到如何程度,生死问题仍没有解决。中国人也有个结论,所谓“生者寄也”,活在世界上,像住旅馆一样,活一百岁,不过暂住一百年,没有什么可怕,活到最后一天,真正地退休了,移交都不必办。人生就是这么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在中国来讲,就是“原始反终”。生命来了像早晨一样都起来了,死了像到晚上,都休息了,如同他开始,回去了又是回到那个地方,死没有什么可怕。“故知死生之说”,死生道理就是这样。以《易》来说,乾,我们生下来就同乾卦一样,一爻代表十年,六十年作阶段,六爻一变,成为坤卦,再变又是阳爻开始,阳极阴生,阴极又阳生,那么死了又有什么可怕!在学理来讲,对于生死问题,我们中国文化最伟大了,不必要宗教那一套。
  这是讲生死现象,下面一个问题来了,有没有鬼神、灵魂存在?这不是物质,不是唯心亦不是唯物。外国人现在对灵魂研究有一个名称叫“超电磁波”,超越了现代物理科学范围,原子、电子、核子都不能了解它,这就叫灵魂。在我们是认为有,但它是“精气为物”,心物一元。什么是精?什么是气?如何构成物质方面东西?“游魂为变”,物质以外,我们身体是物,宇宙中这个物理世界都是物。可是唯物学家,认为世界一切唯物,还有另一半,他只认出了一面,没有搞清楚。他们把精神,也向唯物方面拉。西方哲学中有认为一切都是唯心,也只认了一半。“一切唯心造”拿不出证据,科学讲证据,可是“精气为物”讲物质道理,“游魂为变”讲精神道理,这几句话又产生一个大问题了。这里承认有鬼神,这个鬼神是心物一元功能残余力量所形成,所以晓得鬼与神,鬼是鬼,神是神,以道德为标准分为两种。何以知道鬼神现象?孔子提出证明,鬼与神都有,可是我们这位老师,他只告诉我们原则。《易经》有那么大学问,包罗万象,至于怎么样有鬼神,他没有讲。他大概来不及写稿子了,还是要我们自己去摸。
  这里说精与气是什么?道家就偏重这方面,所以我常说,只有中国道家有这个本事。研究世界文化,都只教大家死了不要怕,到一个观光旅馆——一天堂、极乐世界去住。只有中国人想出这个办法,可以活几千年,就是神仙,就是这个生命可以活着修到长生不死。不管有没有人曾经做到,但查查世界文化,没有一个国家文化,敢于叫出这个口号来,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敢于这样叫,人可以修到长生不死。但不是盲目地叫,所根据道理,是这个生命,我们肉体存在,是靠有三样东西:精、气、神。所谓长生不死之药,不是一般药物,道家所谓“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是《黄庭经》中话,欲想祛病延年,无病无痛,达到长生不老,需要服药,这药不靠外来,自己身上有药——精、气、神。什么是神?譬如我们说“某人眼神很好”。眼神是个抽象名词,是描述不出来,现代医学不承认,所谓“元神”他们说是鬼话,只说体力很好,说是“力”。但科学家说法也有问题,“力”又是什么呢?是电子或原子?但是大家一听科学名词,就被唬住了。其实科学名词最后还是站不住脚,答不出来。精也是答不出来,普通以女性卵子,男性精虫当作精。这里所说精,是又抽象又具体,以现代话来说,勉强比方,精等于能,生命能。譬如人在跌倒时,就原来跌倒姿势,在地上稍停一下,一点都不要动,静一下以后,慢慢起来,不会受伤,因为稍稍静一下,生命本能就恢复了,便不会受伤,否则本能没有恢复,用力挣扎起来便受伤。还有跌倒时,用两手撑地,也容易受伤,因为跌下去有那么重力量,欲想撑回来,加上反抗力量,一相撞击,就在这时受伤,听其自然躺下去,反不受伤,这就是身体生命本能作用。至于“气”,比方是电,过去气字写作“炁”。道家称之为无火是气,火代表阳,无火之炁,精与气是一阴一阳,具体为阴,无体为阳,阴阳结合成物。那么我们这个身体以外生命能,只好借别家学问来解释,就是佛家对人身体叫作正报。这个物质世界,如山河大地,乃至房屋桌椅等等物质,名为依报,附属意思。这方面学问,佛家精到得很,依报又分为动、植、矿等等,以现代科学名词说即声、光、电、化等等,是有生而无命。如佛家吃素是无荤,连大蒜、葱等等刺激性,产生荷尔蒙使性欲容易冲动都是荤,都不吃。不吃肉是不杀生。佛学告诉我们,现代科学也证明,一切植物乃至泥土,是有生而无命。命是有灵性、有感情、有思想,有感觉是命。生命是生与命两个东西结合,精气为物是生不是命。体能健壮人脑子思想一定比较差,而爱思想、智慧高人,身体一定多病。孔子所讲还是大原则。他所讲《易经》包涵有那么多东西,所以我们摸了半天《易经》,不要说通神,连鬼都通不了。
  上面讲了《易经》学问,归纳出来,大概三个重点,实际上如作详细分类还不止这三个重点,总结一句话,就是“弥纶天地之道”,包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大原理。
   乐天知命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下来这一个小段说,《易经》这个法则与天地相似。天地就是宇宙、太阳、月亮运行,有一个固定法则,不能变。春、夏、秋、冬、白昼、夜晚、南极、北极,一切变化法则都是固定。而《易经》学问原则也相似,真理准确同宇宙法则一样固定,所以人类提出来任何学问,都不能违反《易经》所提出来法则,超不出《易经》范围,不管人类任何学问,人类如何伟大。比如人类今日到达了月球,也只到达了月球,并没有超出宇宙,月球、太阳,都在宇宙范围之内,而《易经》学问,就有宇宙这样伟大,所以,没有办法违背。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这里说了,为什么我们要懂得《易经》这个学问?因为懂了以后,才能“知周万物”。知即智——智慧充满了,对万事万物大原理无有不懂,然后“道济天下”,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官也好,随便做哪一行职业,都可以达到救世救人,因此不会有错误了。在《论语》上看到孔子感叹,他在四十九、五十岁时候,才开始读《易经》,而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假如上天多给我活长久一点去学《易经》,可能达到没有错误。故以他立场来说,人生修养必须要学《易经》,才能智慧周乎万物,不致发生错误,也和无违道理一样。如果欲济世救人,就要很大学问,大学问原则,就在《易经》,懂了《易经》才能济世救人,因为任何学问,没有超过《易经》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旁行是什么?研究易数时说过,就是旁通,也是错综复杂“错卦”,如乾卦三爻动了,就会成天泽履卦,等于大家坐在这里,只要其中任何一个人动了,都会影响每一个人互相之间关系,这就是旁通,也是旁行。宇宙万事万物,不能永恒不变,有纵关系,还有横关系,但旁行不流,流是散意思。它是有规律,不会散开,能旁行不流,对人生生命非常清楚。乐天知命,知道自己,也知道天命,永远是乐观人生。我曾告诉佛教界人,一切宗教都是悲观,尤其佛家大慈大悲是讲悲,只有中国儒家讲乐。像《论语》上几乎没有悲字,都是乐。有一本明朝笔记,曾经统计过《论语》上都是乐字,而不谈悲,这也是中国文化不同地方。谈生命只谈生这一头,不谈死那一头。人多半是悲观,本来生命是很可怜,以另一个角度看是很令人悲观,但以《易经》角度看生命,是乐天知命,很乐观,没有忧愁。所以人欲达到真正乐观,只有从观念中懂了《易经》法则。
   安土敦仁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先解释“安土”,一般而言,中国自大禹治水以后,步人农业社会,所以过去在历史上经常看到“安土重迁”四个字,对于家乡都很喜欢,重视迁移,不肯搬动播迁,这是中国文化安土重迁思想。假如有一个儿孙,要迁住到另外一个地方,则是一件很严重事情。今日社会观念,恰恰相反,以不安土、流动为好,这就是交通、经济发达现象。如以现代观念看安土,则是旧文化,没有进步。另一个观念看安土,以五行来解释,土者中央也,土是中心,人要有中心思想,这在文字来解释是很通,但太生了。又有一说,地球有一个中心地点,有中心立场,然后人生修养走仁道,以仁修养,才能爱人、爱物,如果没有中心,而说能爱人、爱物,这是做不到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
  无方而易无体。”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这是一个观念;“曲成万物而不遗”,这又是一个观念;“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又是一个观念;“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是一个大结论了,很重要。研究易学要知道这是正统孔子思想,也是《易经》正统道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一部份第二部份第三部份第四部份第五部份
第六部份第七部份第八部份第九部份附录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