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中国古都北京   》 金代中都(1)      阎崇年 Yan Chongnian

中国古都北京 金代中都(1)
  正当辽朝统治衰落时候,中国东北部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金收国元年(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北部金朝和南部宋朝,结成同盟,联合攻辽。宣和四年(1122年),金兵攻辽,夺取燕京。金向宋索取大量钱米作代价,将燕京移交给宋。宋改燕京为燕山府。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同年十二月(1126年1月),金军南下攻宋,占领了燕山府。第二年,北宋亡,形成南宋和金两个并存政权。南宋初年,金统治淮水以北广大地区,并图继续南进。
  金天眷三年(1140年),金熙宗到燕京巡视,举行祀孔典礼,在燕京驻留近一年,尔后回到上京。金皇统元年即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秦桧使万俟诬岳飞,并罢其枢密副使。宋遣使至金议和。宋金和议成,以淮水为界,并以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与金,因在绍兴年间签订和议,所以史称“绍兴和议”。和议成,岳飞被害于临安(今杭州)大理寺狱。岳飞已死,和议既成,金要将都城南迁至燕京。金天德三年(1151年),金帝完颜亮下令迁都,并扩建燕京城,修建皇城、宫城。贞元元年(1153年),金帝完颜亮从上京迁都燕京。他以燕为先秦列国之名,不应当做京师名号,遂改称圣都,又改为中都。同时,改中都所在地析津府为永安府。次年,又改永安府为大兴府。从此,中都成为北中国政治中心。
  金袭辽制,设置五京—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北京大定府(今河北大名)、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和中都大兴府(今北京)。燕京位于诸京之中,故称中都。金帝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后,下令将上京旧宫城、宫殿和贵族府第平毁,以示永不北迁之决心。
  金以燕京为都城,标志着北京正式成为皇都,并成为北中国政治中心。这是北京发展史上又一个转折点,即北京由方国都邑、北方重镇、三燕临时都城而成为正式皇都转折点。
  金中都,是仿照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规制,就辽南京城改建而成。中都城分为大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大城除北城墙未动外,其余三面城墙,都比辽南京城墙有所拓展,为使宫城居于中央地区,西、南二面外扩较多。大城略呈方形,周长约33里,城墙高约12米,有敌楼910座,挖壕堑三层。大城四隅:东南城角在今永定门火车站西南,东北城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城角在今军事博物馆南黄亭子,西南城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大城有13座城门:东为施仁、宣曜、阳春,南为景风、丰宜、端礼,西为丽泽、颢华、彰义,北为会城、通玄、崇智、光泰。南城正中丰宜门和北城通玄门遥遥相对,纵贯全城南北中轴线两端。在修中都城时,由张浩主持、卢彦伦经划、苏保衡分督,役民80万、兵夫40万,工程宏巨,工期急促。筑城墙时,要用城南数十里外涿州黄土,每人持一筐,一字儿排开,从涿州到中都,空筐传出,实筐传入,互相交递,苦役众夫。中都13门外,夹道双行植柳,各百里,甚规整。新建成中都城,规划严整,布局有序,宫殿宏丽,环境幽美,是北京史上第一座美轮美奂皇都。
  皇城在大城中央偏西。皇城城墙周长约9里,有四门:东为宣华门,南为宣阳门,西为玉华门,北为拱辰门。宣阳门南面正对着丰宜门。宣阳门内,东为文楼(钟楼),西为武楼(鼓楼),中为宽广御道,御道两旁植柳,北端接宫城。南门之内,左有太庙,右有衙署,都是仿照汴京安排
  宫城在皇城内居中偏东,其前东、西有廊,各200余间,分为三节,每节一门。接近宫城东西,各有廊百余间,为尚书省等衙署。宫城正门为应天门,门11间,门楼高约24米。门内有日精门与月华门。入内,过大安门,为大安殿,是为金帝举行大典殿堂。接着是仁政门,旁为朵殿,殿上建高楼。仁政门内为仁政殿,是金帝听政之所。再后为昭明宫和隆徽宫,则是金帝、后寝居之所。宫城内有36殿,楼阁倍之。宫城内西南部,有御园鱼藻池,为金帝与后妃游之所。宫城以东华与西华名其东、西两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引言(1)引言(2)金代中都(1)金代中都(2)
金代中都(3)金代中都(4)金代中都(5)金代中都(6)迁鼎大都元大都城(1)
元大都城(2)元大都城(3)百货汇聚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2)科技文化(3)
科技文化(4)科技文化(5)中外交流(1)中外交流(2)明代北京北京城池(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