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笛声何处   》 上层文化高浓度介入      余秋雨 Yu Qiuyu

  空前社会普及必然牵动上层文化界,上层文化界可以隔岸观火,也可以偶尔涉足,这就只能使社会普及停留在原生态阶段;如果上层文化界终于按捺不住,浩荡介入,而且慷慨地把自身文化优势投注其间,那么就会产生惊天动地文化现象了。
  昆曲,是世俗艺术中吸纳上层文化最多一个门类。
  在昆曲之前,北杂剧也达到过很高文化品味,也出现过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这样文化大师,但是如果北杂剧创作队伍与昆曲创作队伍作一个整体比较就会发现,昆曲创作队伍里高文化等级人要多得多。大致说来,北杂剧创作队伍中骨干和代表性人物是士大夫中中下层知识分子,而昆曲创作队伍中骨干和代表性人物是士大夫中中上层知识分子,这是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使然,也与两种戏剧范型发达时限长短有关。元代杂剧作家中有进士及第极为罕见,而明代以进士及第而做官剧作家多达二十八位。科举等级当然不等于文化等级,但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明代上层知识界与戏剧活动密切关系。
  上层文化人排除了自己与昆曲之间心理障碍,不仅理直气壮地观赏、创作,甚至有人还亲自扮演,粉墨登场,久而久之,昆曲就成为他们直抒胸臆最佳方式,他们生命与昆曲之间沟通得十分畅达,因此他们也就有意无意地把自身文化感悟传递给了昆曲。总说来,昆曲与元杂剧相比,创作者主体人格传达得更加透彻和诚恳了。尽管也有不少令人厌烦封建道学之作,但就其最杰出一些代表作而言则再鲜明不过地折射当时中国上层知识界集体文化心理。《清忠谱》所表现取义成仁牺牲精神,《长生殿》所表现历史沧桑感和对已逝情爱幽怨缅怀,《桃花扇》所表现兴亡感与宗教灭寂感,尤其是汤显祖《牡丹亭》从人本立场出发对至情、生死试炼和感叹,都是上层知识界内心真诚吐露,我们如果把这几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几根支柱。这几部传奇作品与《红楼梦》等几部小说加在一起,构成了明清两代一切文化良知都很难逃逸在外精神感应圈。直到今天,我们若要领略那个时期精神气质和文化风韵,这几部作品仍是极具典型意义课本。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元杂剧还是花部诸腔都无法与之相比。元杂剧当然也具有足够精神强度,关汉卿式强烈和王实甫式艳丽都可以传之千古,本人曾在拙著《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一书中论证,元杂剧在精神上有两大主调,第一主调是倾吐整体性烦闷和愤怒,第二主调是讴歌非正统美好追求,并由这两大主调伸发出真正悲剧美和喜剧美;但不能否认,这种情绪吐露还还不是对主体精神领域系统开掘,在深度上还是比不上《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至于花部诸腔,以生气勃勃艺术面貌取代日渐疲惫昆曲自有天然合理性,但在剧作精神上大多浅陋得多,除了鲜明道德观念,因果报应期待和某些反叛意识外就没有太多更深入内涵了。跻身在花部热闹中,《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意蕴和感慨很可能显得过于执著、凝重而“落伍”了,但“落伍”也保持着自身高度。
  高层文化人在给昆曲输入精神浓度同时也给它带来相应审美格调。众所周知,昆曲从文词典雅生动、意境营造到心理气氛渲染都获得了令人瞩目成就,有不少唱词段落在文学价值上完全可以与历代著名诗词并驾齐驱。更难能可贵是,多数昆曲作品在编剧技法上也十分高超,使得典雅深邃文词能借助于戏剧性舟筏通达当时无数世俗观众接受水平,引起全社会欣赏和迷醉。在唱腔上,音乐格局婉转变化,演唱节奏顿挫疾徐控制,配器齐全,都达到空前水平而取得了柔丽妩媚、一唱三叹效果。在表演上角色行当细密分工,写意舞姿和抒情舞姿丰富,念白生动幽默,也成了一门需要多年学习才能把握复杂技艺。这些自然都与社会性痴迷所造成激励有关,也与高层文化界对它精工细磨分不开。高层文化人把他们全部文化素养和审美积淀都投注在昆曲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之中,诗、书、琴、画、舞、乐融成一体而升腾成种种舞台景象。因此不妨说,离开了文化精英大幅度聚合是很难办得到
  有不少研究者论断,花部表演艺术超过了昆曲,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在花部中,有不少剧种在以后发展过程中强化了表演艺术,有些新兴地方戏曲在表演上也可能要比昆曲清新活泼,但从整体戏剧文化而言,表演艺术并不仅仅是演员事。昆曲艺术中高层文化人大幅度聚合给予表演艺术总体格调和美学控制,是花部诸腔很难再获得,因此即便仅就表演而论,昆曲也是后起各地方剧种先师。事实上后代一些严谨戏曲剧种在训练演员时都要求用昆曲表演来扎实功底。尽管这些先师自己已难得展现身手,却还保留着足够示范价值。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自序绪论
不可思议社会性痴迷(1)不可思议社会性痴迷(2)
上层文化高浓度介入美学格局的多方渗透
魏、梁改革(图)丰收的世纪(1)
丰收的世纪(2)丰收的世纪(3)
丰收的世纪(4)丰收的世纪(5)
丰收的世纪(6)世纪的丰收(1)(图)
世纪的丰收(2)世纪的丰收(3)
世纪的丰收(4)世纪的丰收(5)
世纪的丰收(6)世纪的丰收(7)
世纪的丰收(8)世纪的丰收(9)
世纪的丰收(10)世纪的丰收(11)
第   I   [II]   页

评论 (0)